大唐:神级选择 第248章

作者:一个都不能少

看来这一次,郑国公魏征老头,要大倒霉了

活该!章

第三百七十一章:日新月异的松江府

(第二更!求全订!)

江南道,松江府

席卷整个大唐的科学热潮并没有影响到松江府的建设工作,反而让工人们参加各种技能培训班的热度更加高涨,建设的速度反而是更加快了

一亿一千万1贯的债券迅速被抢购一空后,拿到充足资金的工部很快就定下了施工方案,并且完成了大招标实际上就是利益大分配

而巨额的投资,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们,一座座钢铁厂,混凝土厂,加工厂如同雨后春笋般林立,满载着各种物资的船队,更是挤满了临时码头

而来自全国各地,数量高达:一百五十万的民工,也在接受了简单的培训之后,开始投入了热火朝天的施工之中

虽然已经进入初冬,但是松江府一带气候温暖,对于施工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好多工人甚至都撸起袖子加油干起来

工部尚书高士廉,亲自带着一群人,在各大工地来回巡视着,现场,,解决各种遇到的问题

看着虽然繁忙无比,却又井然有序的施工场面,高士廉原本板着的老脸之上,也多了一份笑容

“不错,等到明年春暖花开,基础估计就差不多了,最多到明年夏季,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将作大匠阎立本点头赞叹道

除了是知名画师以外,在建筑工程设计方面阎立本也是一把好手,大明宫就是阎立本的经典设计之一

而这一次松江府的设计草图,也是阎立本带着一群人加班许久绘制出来的

“简直令人难以想象,短短的三年不到的时间,我大唐,居然能发展到如今的速度”

高士廉也是深有感触地道

“还要多亏了秦王殿下,没有他提倡大力发展商业,国库的收入上不去,拿来的这么多钱来建设,而没有秦王殿下提倡的科技,也没有这个能力来完成施工”

阎立本笑着应和道

这几年,光是阎立本亲手绘制的大工程的图纸,就高达:两位数0以上,包含道路,水利,运河扩建等所有民生工程

“天降秦王,我大唐之福气啊!”

高士廉赞叹道

“只可惜那蒸汽机正式投入使用还要一点时间,否则这松江府的建设,还能快上许多”

高士廉站在一处高地之上,看着那需要多人联合,加上各种滑轮组才能吊运的大件,叹了口气道

单纯的人力,和蒸汽机为代表的动力机械的力量,还是差距甚大啊

对于科技的应用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工部绝对是感触最深,最有发言权,也是最支持的一个部门

“我大唐在这方面虽然领先世界,是远远不够用,所有秦王殿下才要设立专项科学奖鼓励科研,这都居然有人喷,实在是可笑”

跟随在最后的骆宾王无奈地道

在完成了兼职巡查御史的任务之后,骆宾王就被秦怀道安排到了松江府工地来实习,增加见识

而高士廉对于这个大唐首任寒门状元,侄的得意门生也是十分满意,一直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你是说郑国公魏征吧,这个老顽固,被人利用了都还不知道,这次只怕是要吃大亏了”

高士廉也是哭笑不得起来

已经有那么多倒霉的先例在,魏征还是自己傻乎乎地送上门去,难道真的是读书给读傻了吗骆宾王等人顿时露出了一丝好奇的神色

“你们也不相信,这大唐的报纸,是谁家开的,如今能堂而皇之地登上报纸,引起全民热议,这是谁的主意,还不明显吗”

高士廉摇了摇头道

骆宾王等人毕竟还年轻,虽然才华横溢,但是经验不足,加上距离朝堂也远,在看透人心这方面,还是嫩了一点

对于秦怀道,高士廉有足够的信心,因此感概了一会之后,再次将重点返回了松江府的建设进度之上

这可是工部接受的最大的一个订单,工程量之大,远远超出了当年的长安城!长安城的极限,不过是能容纳百万人口而已,而且还是很拥挤,直到长安新城竣工之后才得到缓解

而松江府一开始的规划,就是按照容纳五百万人口来的

整个松江府新城的长度,足足有五十里,而宽度,也多达二十里,面积整整是长安城的三倍还多

0尤其是作为重中之重的码头,不仅拥有三条长达数里,配备最先进设施的深水码头,物流仓库和中转站等配套设施更是一应俱全,光是用于船舶维护的干船坞就有五十个50

别说是前来参与建设的普通民工,就是高士廉自己,都对松江府日新月异的表现暗暗感到震撼和自豪!就在一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之地,仅仅只有几座小渔村

然而如今,原本的破落建筑早已经被铲平,原住户也都在拿到补偿之后迁居,或者加入了建设新松江府的大队之中

0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巨大的混凝土罐,日夜不停地轰鸣着,而新落成的一座座厂房之中,那通紅的铁水,更是如同这建设的景象一样紅火

而一边的冶炼车间和粗加工车间,当当当当的声音也是从未听过,一根根粗大的钢筋,一件件钢铁预制件,被飞速地送入到工地之上,和混凝土一起,浇灌出一座座建筑出来

一百多万工人,分成三个3批次,日夜不停地辛勤奋斗着,不断地在这原本一片荒凉的海滩之上,书写着新的奇迹

那三条长长的,已经初步完工的码头,如同三炳利剑一样,直接斩向大海之中,气势恢宏

这些码头都是经过精心选址?的,不仅每条码头可以提供近千个泊位,而且水深至少都在十丈以上,足以停靠两三千吨级别的超级大船,为未来提供了足够的预留空间

远远眺望,即使是千料以上,几年前还是大唐最大的船只,如今也不过是如同蚂蚁一样,而且和蚂蚁一样辛勤地来回运送着物资

上一篇:综漫:置换诸天

下一篇:型月无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