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了这是皇帝聊天群 第1653章

作者:黑血粉

我去!

原来是这样!

岳飞恍然大悟,他学到了。

历史应该这么看。

怒发冲冠:

“这下就清楚了。

不论哪个王朝处于崩溃的最后一年,那肯定是社会矛盾频出。

崇祯虽然有百万大军,但还是被李自成攻陷了京城。

而且更可笑的是,开城门的还是他的兵部尚书。

这个时间点上,几个武将愿意听从皇帝的征召呢?

所以,王莽征调42万大军,但响应王莽的也就十几万人。

这简直太合情合理了。

十几万估计都说的多了。

我觉得十万都没有。”

…………

陈通哈哈大笑,群里的高手还真不少啊。

陈通:

“不错!

这就是要让你去看历史大环境的原因。

如果说在王莽刚刚上位的时候,王莽向全国征召42万军队。

那么这个军队的数量基本就是42万。

因为大家都支持王莽,就没有必要阳奉阴违了。

但在王朝的崩塌的最后阶段就不一样了,整个王朝的社会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而且这个王朝摇摇欲坠,所有的人都清楚,王莽要完蛋了。

这个时候,所有有野心的将军和地方统帅,谁还愿意为王莽卖命?

人家都是隔岸观火,想看看事态怎么发展。

所以,王莽向全国征召42万军队讨伐更始帝刘玄,但实际听从王莽的命令前往宛城的人有多少呢?

那就最多只有十几万!

十几万军队其实都说的多了。

你想一想,崇祯跟李自成最后的战斗,孙传庭是怎么死的?

那就是很多军队就不愿意听从王朝的指挥,你让他前去围追堵截李自成,这些将军竟然直接带兵就跑了。

你能怎么办?”

…………

崇祯听到这里,郁闷的无以复加。

自己真成了群里的反面教材。

他现在也更懂得了王朝末期的社会大环境以及复杂的人性。

你不能把封建王朝的各个时间段都看成是一模一样的。

起码在王朝的末期,皇权的威慑力就跟王朝的初期又截然不同。

自挂东南枝(最纯昏君):

“这一回你还怎么说呢?

王莽向全国征召42万军队,真的就能来42万人吗?

如果真能来这么多,崇祯就得哭晕在厕所。

要是李自成在进攻京城的时候,崇祯的百万大军能够听从崇祯的召唤,迅速的跑回来围剿李自成。

那李自成早就被崇祯消灭了!

所以说,不看历史大环境,不实际问题实际分析,那就是在耍流氓。”

………………

秦始皇汉武帝等人非常满意此刻崇祯的表现,虽然崇祯还是那个小蠢萌。

但崇祯已经逐渐脱离了儒家的体系。

开始承认人性的复杂性。

开始学会了实际问题实际分析,多维度的思考问题。

这才是进步的表现,不枉他们培养重振这么久。

大秦真龙:

“现在你还觉得陈通在胡说八道吗?”

…………

宋徽宗艰难的吞咽了一下口水,因为这个道理简直太容易理解了。

每个王朝到了末期,皇权就极为衰弱,甚至出现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

那皇帝简直就成了任人宰杀的牛羊。

他现在都没有办法去反驳陈通,但他心里极度不甘心。

最美瘦金体:

“我承认你说的逻辑不错,王莽就算征调42万人,到达了也没有那么多。”

“但也不可能像陈通说得那么离谱啊,怎么最后跟刘秀打仗的只有1万人呢?”

“你这又是怎么算的?”

…………

此刻的朱棣,岳飞,崇祯懂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心里想着,这该怎么解释呢?

可还没等他们想通,陈通已经公布答案。

陈通:

“我不是给你说了吗,王莽是在全国范围内征召军队。

全国是个什么概念?

那就得要计算出各个军队到达指定战场的时间。

一个在东北,一个在西北,一个在东南,一个就在宛城跟前,你觉得他们到达指定战场的时间是一样的吗?

根本就不一样!

那肯定是有一部分人最先到达战场,而其他的才陆续赶到。

而最先到达战场的人数大概是多少呢?

据可靠的史料记载,那也才不过四五万人。

这就解释通了,为什么王莽的主力不先去救援宛城,而是先要在昆阳附近集结。

因为他四五万的军队根本不可能去硬碰刘演的十几万大军。

他必须在一个地方进行会师,集结大军。

懂不懂?”

………………

朱棣哈哈大笑,这正是他的专业呀。

诛你十族(盛世雄主):

“这才合理呀!

王莽的军队没有集结完成,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去攻打宛城的刘演。

跑去宛城,纯粹就是送死。

我就说嘛,为了突出刘秀有多牛逼,把这些带兵的将领全当成了傻逼。

王莽军队的这些将军,怎么可能会像后善书上写的那么弱智呢?

人家兵力没有集结完全,为什么要带着四五万人跟刘演的十几万大军硬碰硬呢?

这些人竟然还编排人家,说人家不懂领军打仗?

真正不懂领军打仗的是吹牛秀的这些人。”

………………

聊天群中的皇帝们纷纷点头,这个解释才最为合理。

但宋徽宗就尴尬了,这王莽的军队从十几万又降成了五六万?

再这么降下去,那还有多少呢?

作为从来没有领兵打仗的人,他怎么可能去理解军事常识呢?

所以立刻就反对了。

最美瘦金体:

“集结需要花这么长时间吗?”

“不是命令一下,大军立马就出现在那里了吗?”

“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