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回到过去
所以,按照道理来讲,他的辈分其实要比吴少白高一辈,和郭德刚是平辈的。
不过,在12年的时候,他也不知道怎么和离立山沟通的,直接在相声这边也拜了郭德刚为师。
其实也不怪外面好多人说郭德刚只需官兵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因为李根这种情况其实也算是跳门拜师了。
不过好在有一点是,他是降辈,而不是升辈,在相声门里也不是没发生过,属于那种别人是杀人叫行凶,但这种行为则叫做“正当防卫”的区别。
不然郭德刚也就真没资格说何芸伟了。
至于为什么郭德刚会这么做……吴少白也不得而知。
只是大概知道离立山给郭德刚打过一次电话,说了什么就不知道了。
所以说,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李根这种跳门拜师的行为亏得是降辈。
不然指不定多少人骂呢。
不过,在13年的时候,离立山还来了一趟德芸社,参加了4月17德芸社的商演,上台表演了一下快板书。也算是破了因为李根而产生的一些不好的传闻。
按照许广的说法,师父这人其实很随意的,
从来不碍着孩子们的发展。
更何况,他这个师弟(李根)岁数小,师父常年在部队,也没法指导他。
想来这可能是拜师的主因之一。
而李根呢,在吴少白看来……天赋平平。
他的粉丝都说他相声说的好。
可他的搭档是史爱东。
在结束了和闫芸达合作后,史爱东和他搭档了这几年,始终不温不火。
史爱东的功力,吴少白自己心里有数。
在他心里,说句老实话,整个德芸社里,如果于慊说自己捧哏第一,那么在吴少白这,史爱东就是第二,绝对不夸张。
这里是不能算侯振的。
侯振这种嘴碎的捧哏是要靠搭档收的,不是说任何一个人都能驾驭得住。
他和侯爷养了十年的默契,才到了现在这地步,那种你一个眼神我一个眼神就知道要说什么了。
可论正儿八经的捧哏功底,吴少白认为史爱东就是第二。
无可厚非的第二。
小岳能有现在的功力,史老师居功至伟。
可这么好的一个搭档,李根到现在的名气也仅仅限于小剧场……连专场都只能在小剧场办。
说白了,还是不火。
所以,在吴少白看来,有这么好的一个搭档在身边,自己还不火,那就纯粹是天赋问题了。
李根的相声天赋……也就那样。
秉持这样论调的人其实在外面有不少。
尤其是天乐园这一代的老礼儿们。
大家都这么想。
而有的人或许会为李根打抱不平,说什么“他的评书比相声说得好”之类的……
那就更扯淡了。
满德芸社的观众现在都知道,德芸社能说评书的,能说单口的人很多,但说的最好的那一小撮人,就是当初在广德楼一天一个钟头的那一小撮人。
李根的天赋如果好,那闫鹤翔怎么就成台柱子了?
大林去拍戏了。
估计得几个月。
没相声可说的闫鹤翔就来说评书。
他手里有几本师哥的老话本,这些年下了不少功夫,比起李根那种偏小众的、所谓的自己改编的《古惑仔》、《哈利波特》这种看新鲜的评书,大闫这种被吴少白调教出来的四平八稳的评书受众面更广一些。
其中他说的最好的那一本《枪毙刘汉臣》,在德芸书馆已经反反复复说了好多年。
可饶是如此,观众仍然听不够。
由此可见这本书在大闫这到底熟到什么地步。
所以,大闫每次来德芸书馆的时间段,都是德芸书馆卖票卖的很不错的一段时间。
况且,吴少白对李根的观点之所以很一般,也是因为他有个特点。
他的评书在吴少白看来,非常干。
说白了,渲染力不够。
这种渲染力是与个人魅力,与台风有关。
李根的表演太干,太平了一些。
更何况,他有个在 吴少白看来顶不是个东西的口头禅。
“天底下最会听评书的人今天都在这了。”
这句话吴少白是真的不知道他怎么说出来的。
并且一说说多少年……
虽然明面是捧粘子,可这话也太弱智了一些……
但奈何郭德刚不提点,他也不会去说。
只是觉得这话顶不是个东西。
听评书就听评书,道德绑架个锤子!?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也只是李根业务水平的问题。
这孩子人还是挺单纯挺不错的。
虽然不讨喜,但不得罪人。
只是……
这德芸书馆的生意未免也太惨淡了些。
看着后面这几个师兄弟,他隐隐叹了口气。
当年自己在的时候,德芸书馆是场场爆满。可现在……就在刚才,他问了一嘴。
今天的票就卖了六成。
居所还是因为提前排了节目单,放出了有人要演绎小吴先生的《鬼吹烛》的前提下。
评书这东西太吃个人魅力。
无论是李根,还是大闫……
锦上添花可以。
可要是当定海神针……
暂时还达不到那高度。.
第1415章
其实吴少白看着德芸书馆里这群师弟们,是觉得有些可惜的。
原因无他。
德芸书馆在07年开业的时候,作为当年燕京的后起之秀,从开业以来,无论是上座率还是名头,都直逼燕京的其他两家书馆。
在当初的燕京城,《宣南书馆》、《康龄轩》、《德芸书馆》可是正儿八经的御三家。
到现在,当初德芸书馆的辉煌都被好多粉丝津津乐道。
徐德谅的招牌《济公传》。
金闻声的《火烧金光寺》。
王月波和郭德刚前后场的《雍正剑侠图》与《枪毙任老道》……
小吴先生的《神医吴道然》。
李京的《封神》……
好家伙,这都什么神仙节目单?
当年的德芸书馆可真的是八方来朝,这群有大能耐的“先生”在德芸书馆里,凭借一张嘴,上评千年历史沧桑,下说江湖恩怨情仇。
那时候,来的客人什么都不用干。
一壶茶。
瓜子你都没功夫吃。
就听着这些先生们在那叨叨叨的把评书的魅力如同轰炸机一样,炸到你面前。
一下午的功夫,就喝茶,听书。
等场子结束后走出来,那就跟三伏天洗了个凉爽到极致的井水澡一样,浑身上下都透露着舒坦。
后来,小吴先生走了。
去广德楼开了一个单口。
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辉煌了2年的德芸书馆开始走下坡路。
不过,那会有个孩子也算横空出世。
叫做郭鹤鸣。
上一篇:灵气复苏中的二次元
下一篇:名侦探:不收网,我快组织大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