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想回到过去
“那叫长筒袜。”
“哈哈哈哈……”
“……袜子边儿带那种松紧带!”
“吊带袜。”
“哈哈哈哈哈……”
“穿着跟秋裤一样的!”
吴少白的语气越来越重,越来越急,越来越快。而侯振则不紧不慢,吴少白说一个,他就回一个。
这不,听到这个形容,侯振二话不说,来了一句:
“连体袜。”
“哈哈哈哈哈哈哈……”
笑声越来越大。
隐隐的还有一些刚刚冒出头的嘘声。
而吴少白似乎也慌了,拿着手绢擦了擦汗,想了想,忽然说道:
“那种……孔特别大的那种!”
他显得有些惊慌(诺王赵),仿佛是想出题难住侯振,可却被侯振反杀了那样。
而与之截然相反的,是侯振那股淡定的态度:
“渔网袜。”
“!!!”
吴少白满脸无语,张了张嘴,又冒出来了一句:
“那种……那种……带花纹的!各种花里胡哨花纹的!”
“情趣袜。”
“哈哈哈哈哈哈哈……”
“噫~~~~~”
嘘声逐渐开始增大。
而吴少白似乎更慌了,不停的擦汗,想了想,来了句念:
“上面带字母的!”
“巴黎世家今年新款,字母得念“巴雷西雅嘎”。”
“你知道的还不少!!!!”
吴少白一把把手绢甩到了桌子上。
观众哄堂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
接着,嘘声四起:
“吁~~~~~”.
第1481章
《老老年》其实是一个很老的传统相声。
甚至,他的创作时间吴少白认为可能是最老的一批传统相声之一。
而之所以这么认为的原因也很简单。
相声说给观众听,观众听着哈哈一乐也就算了。
但是,作为从业者,每一个相声演员其实或多或少都应该研究一下传统相声诞生的年代,它为什么能流传下来,它的优点、缺点、技巧都是什么。
就跟学语文课阅读理解一样。
好多东西呢,其实在作者写的时候,不管是明喻还是暗喻,有可能不是这意思。但被后来人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变成了另外一种模样。
《老老年》就是这个意思。
吴少白和师父讨论过这个活。
他认为,这活的诞生,应该是在道光末咸丰初。
也就是相声刚刚从八角鼓丑行里分出来的时候。
而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个活的辛辣讽刺意味很浓。
乾隆之后,清朝开始走向没落。国力日渐稀微。
而国力萎靡的一大特点就是老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了。
乾隆刚去世的时候其实还好一些,可等到咸丰开始,清帝国真的是一年不如一年,洋人、鸦片、列强都 在蚕食天朝的土壤。
而这个时候,应该就是《老老年》诞生的时间。
当年,有这样一句老话,叫做“乾隆年,乾隆年,遍地都是银子钱“,用来形容乾隆盛世时的好年景。
而这话却是在咸丰初期诞生出来的。
恰巧,《老老年》就是这样一种创作的初衷就是吹牛,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控诉物质生活的差劲,用“吃肉都不用钱”来反衬自己糠都吃不上的生活。
说白了就是反讽。
而在咸丰时期,国力衰弱,好多八旗的铁饭碗没了,这个作品就应运而生。
至少,于慊觉得徒弟这种观点是站得住脚的。
因为这《老老年》的作品确确实实,就是一个人吹牛,最后给自己圆不下去了,被人轰走的一个作品。
而原版的老老年手稿,吴少白是看过的,就在侯振家里。
由侯宝麟大师珍藏。
那一版的《老老年》……给他个胆子也不敢演。
那是讽刺上峰用的。
同样,抱着他这种观点的人纵观历史长河,不在少数。
从张寿臣到陈鸣志的几代艺人经过了修改。主要是把矛盾集中到甲乙斗嘴,甲吹牛吹破又不认帐这件事上,这样看起来更有喜剧效果,而且原来一些不合适演出的内容也就弱化了。
而这个活其实不算好说。
从入活的那句“事情要从老老年间说起”开始,各种吹牛,圆谎,最后到实在编不下去了。
这里面充斥着大段大段的贯口。
前面是包袱笑料,后面是基本功的运用。
并且这活还长。
说一场少说半个钟头。
尺寸稍微不够的,得奔40分钟去。
所以好多演员都不爱说这个。
但吴少白这不同。
首先,他很会创作。其次,他不怕辛苦……反正一年就开这几场演出,他也乐意和大家伙多聊一会。
所以今天首选的就是《老老年》。
虽然《老老年》的主体框架,他没动,最后的包袱结构也还是传统的三番四抖,但他有个习惯,就是到一个地方,或者看到某种顺应潮流的时代现象,就喜欢融入到段子里去,与时俱进。
好不好是另一说。
相声演员能不能跟得上时代,又是另外一说。
而此时此刻,听着小吴先生和侯爷从全球变暖聊到了以前的气候,在从气候聊到时尚,再从时尚聊到了丝袜,然后在从丝袜聊到了巴黎世家……
这些全都是新东西。
但偏偏,所有的包袱题材都紧紧的压着《老老年》这种气候交替的节骨眼,方便入活。
端是厉害非常。
目前,德芸社里其实能说《老老年》这个活的,还真没几个人。
一方面是这活太长,说一次就得半个多钟头,太累。并且还容易出错误~尤其是大段大段的贯口,非常考验功底。
另一方面,演员如果能耐不够,这场活会显得非常非常干。
滋味不够。
所以,孩子们基本不选。
就连岳芸鹏这些人都可以说是驾驭不住。
能说,但驾驭不得,做不到那么得心应手。
目前能说的很多,但能说的叫好又叫座的,辈分高的,就俩人。
一个高锋,一个郭德刚。
高锋是压着传统的底子来说,而郭德刚能把《老老年》的包袱活学活用的那种。
而和吴少白平辈的呢。
不是吹嘘,目前还真没有人能和他掰掰手腕。
虽然这活不是什么比赛,但能说,会说,以及运用自如,本身就代表着在相声这个行业里三个不同的阶段。
其他孩子暂时说不得。
而吴少白之所以选这个活的原因也很简单。
梅奔中心,一万两千人。
这专场不给大伙拿出来真东西,别人肯定是要骂街的。
上一篇:灵气复苏中的二次元
下一篇:名侦探:不收网,我快组织大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