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我,德云大先生 第1489章

作者:想回到过去

第1667章

  “一万个人的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有些人看《火烧连营》,能引经据典,在戏曲还原的背后,考虑到故事深层次的内核。有的人呢,喜欢关二爷,在刘备披麻戴孝的时候,感受到其中的悲怆之意。可有的人呢,纯粹是听个热闹。三国的历史乱糟糟的一堆,才没心思去深入了解……你觉得,就单说这三种人,你更想做哪种?”

  “当然是第一种。”

  “思考故事背后的内核?”

  “对。”

  “嗯……引经据典,熟读经史,透过现象看本质。你喜欢做这种人?或者说……你觉得你的观众,你的知音都是这样的人,对么?”

  听到他的话,陶小阳已经隐隐的-觉得不太对劲了。

  可本能还是让他点点头:

  “是的……我希望观众都是我的知音。”

  这时,他感受到了吴少白的目光。

  里面有着些许玩味,有着一丝淡淡的戏谑。

  就在他想要思考师哥为什么会有这种目光的时候,忽然,就听师哥问道:

  “少爷,你知道昆曲是怎么死的吗?”

  “……”

  “花雅之争,我记得我在之前的相声里面有解释过。你该知道怎么回事吧?”

  “嗯,知道。”

  “其实,我觉得现在的京剧发展是畸形的。”

  端着茶杯,吴少白看着空荡荡的舞台,一字一句的说道。

  “我记得我刚开始教老秦的时候,老秦问过我。问我说:师哥,京剧他们的唱腔我听不懂啊。我问他你听的什么,他说他听的《四郎探母》,发现他能听懂铁镜公主的念白,却听不懂杨四郎的。因为他当时不懂京剧有京白、有念白,同时更不会发唱戏时的那个“出”字的音。我告诉他,那叫湖广音,因为京剧起源于湖广地带,所以现在所有的京剧音腔关内人都是湖广音,而番邦之人则用的都是普通话……当然了,这只是我举的一个小例子。我之所以说京剧发展的是畸形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在于适应当今的时代。能理解我话里的意思么?“

  “……”

  陶小阳想了想,摇摇头:

  “您深说说。”

  “你看啊。现在好多人评价京剧怎么评价?听不懂、老旧、落伍、慢、不符合时代。面对这些人的诘难,你该怎么回答?”

  “……多听听,听进去了就喜欢上了。”

  “大错特错。”

  吴少白摇了摇头。

  “你看,其实你对京剧也有些误解。现在的京剧,就是清朝时期的昆曲。曲高和寡,人人去听,手里都得捧一本《康熙词典》。为什么?因为它太雅了。就跟我刚才说的一样,我看《火烧连营》,我能懂这背后错综复杂的人心势力等等的角力,自然能品评出其中滋味,每一出席每一个字,我都能了解这里面的韵味。可是,如果我不懂三国呢?我还会对这出戏有什么共鸣吗?未必。

  你啊,和一些不评论不理解为什么好多年轻人不喜欢咱们国粹艺术的人一样,都似乎对京剧有什么误解。京剧本来就是潮流先锋,本该是站在时尚最前沿的东西。花腔之盛,万民空巷。所以,才能压制住地方戏和昆曲,成为国粹。而现在,京剧还有潮流可言吗?

  要我说,现在的京剧就像是明清时代的八股文,一群腐儒捧着一本《论语》、看过几章朱熹的批注,有的甚至从某个坟头里找到了一些冷门的批注注解,就可以自认为是孔孟传人。不允许别人在这里边多说一个字儿。你觉得这是热爱吗?还说,你们热爱的本质是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人前夸夸其谈的成就感?

  所以,其实要我说,包括你在内,守旧、不敢创新,只敢在台上按部就班的演一出几百年前就有的戏,别人上台走三步,你们甚至连往前跨半步都不敢。就是因为这些思维,才导致了京剧的没落。现在的年轻人不是说不喜欢京剧,不是说不热爱国粹,而是有些不敢喜欢。因为一旦大家提出来想看点新玩意,就会被所谓的票友们集体排斥,骂一句草包棒槌滚出去。

·· ·········求鲜花·· 0

  这就是现在京剧的现状。而你们这些所谓的喜欢京剧、爱京剧爱到骨子里的人,实际上就是打着京剧的幌子,却将京剧送去坟墓的抬棺人罢了。“

  “……”

  瞬间,陶小阳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看着师哥,他嘴唇在动……

  他很想说我不是。

  我是真心爱京剧的……

  可是,在师哥的口中,那个真心爱着京剧的自己……却成了阻碍京剧发展的原罪之一……

  以至于他心情激动之下,手都开始抖了起来。

  见状,吴少白语重心长:

0 ........ 0

  “小崽儿啊。麒麟剧社为什么失败?究竟是埋怨观众不懂你们,不热爱传统艺术?还是说……你们这群年轻人在演绎着几百年前的玩意,而让人失去了对你们的兴趣呢?互联网如此发达,你擅长唱《四郎探母》,你唱的有于魁智好吗?你没于魁智好,我上网去搜于魁智的视频好不好?我为什么要花一百多来现场看你呢?”

  “……”

  “尊重传统,这是必须的。可任何在传统之上没有创新的东西,都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能前进,哪怕原地踏步,都是在忤逆前进的历史车轮。这是不被允许的一种复辟。麒麟剧社生意不好归根结底的原因,不是什么因为你说相声的人气低,也不是因为观众不是你的知音。而是说你的戏让大家提不起来兴趣。你是行内人,京剧的创新也必须要行内人来完成。作为全国唯一一家民间独立运营的梨园班社团体,戏园子能否在百姓心中复兴,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这个点了。”

  说着,他把杯子里的茶水一饮而尽,说道:

  “好自为之吧,把老秦和小龙喊过来。”

  (麒麟剧社的《济公活佛》是真的不错,连本戏,我保证不喜欢京剧的观众也能听进去,颇为惊艳。各位不妨去听听,小破站一搜就有。)力.

第1668章

  陶小阳走了。

  带着满肚子的深思。

  开箱之后,吴少白和杨鹤通沟通过。

  而杨鹤通在观察了一下陶小阳说相声的状态,发现他还是心不在焉后,吴少白就赶了过来。

  该说的,该劝的,他借助一杯茶的时间,全部说完了。

  能不能听。

  听不听得进去。

  懂不懂……

  那就要看小崽儿的悟性了。

  一个班社,一个固定场地靠门票营收的戏园子,如果还守着那些在网上就能看到的戏……

  这就叫开历史的倒车。

  终究会被淘汰。

  神仙都救不活。

  这孩子爱京剧是爱到骨子里的。

  只是陷入了知见障。

  若是能走出来……

  那么京剧界很可能会崛起另外一个德芸零八零社。

  希望他不会让自己失望吧。

  带着淡淡的感慨,看着走过来的老秦和小龙,吴少白指了指自己的杯子。

  老秦秒懂,找水壶去了。

  ……

  “今天第一次登台?”

  就这第二杯的茶水,吴少白问道。

  老秦点点头:

  “是的,师哥。”

  “嗯,准备的什么活?”

  “《黄鹤楼》,杨主任特别给面子,给了我们25分钟左右的开场。“

  “有新东西吧?”

  “有。”

  “好。说个活,我听听。”

  听到吴少白的话,俩人点点头:

  “好的,师哥。”

  接下来,吴少白手里捧着杯子在那听,听着俩人这个新版的黄鹤楼……

  其实改动的地方并没有多少,只是在垫话的时候弄了几个新包袱,然后把《黄鹤楼》的“主公上马心不爽”那点从小辫儿版本的《大花轿》改成了一首印度歌《女友嫁人了新郎不是我》的节奏。

  然后……

  吴少白一脸黑线的看着在那表演蹦迪动作的俩憨批……

  心里冒出了个疑惑。

  这俩憨批到底背着自己去蹦了多少次滴?

  摇头动作都特么能同步?

  可不得不承认,还别说……挺有意思的。

  等活说完,额头微微见汗的老秦问道;

  “师哥,您看成么?”

  “……”

  吴少白手里攥着珠子拨弄了几圈……沉思了片刻,点点头:

  “还别说,挺有意思的。年轻人的受众应该挺不错的~不过也得分场合。要是上了年纪的观众比较多,这活就得调整一下。这里面最大的包袱,其实就是那个印度歌,对吧?可如果老观众多,没听过这首歌的人多,那么你这包袱就不会太响。我建议你俩这个活分成两个版本,一首老歌,一首新歌。先用活保人。”

  老秦和小龙同时点头:

  “明白了,师哥。”

  “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