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我,德云大先生 第836章

作者:想回到过去

  可剧本里,我觉得这段剧情,大爷的思想应该也是在下意识的描述当年那的70后曾经有过的心态。他们盲目的觉得西方就是最好的国家之类的。从哲学思辨角度来讲,我更认为这是哲学史上近代哲学主义结构的矛盾期。接着迎来了开放浪潮,这股风气才逐渐消失,但也整整的影响了一代人……

  而观古思近,我最近在读弗朗西斯·福 山的那本鼓吹西方现代文明社会结构的《历史之终结与最后一人》一书。他在书里的观点认为,西方社会……或者说,所谓后现代西方文明已经证明了历史的终结性,认为资本主义已经是人类最佳社会文明结构的终结,这点我倒不敢苟同,而恰恰相反,我认为历史是有规律性的。从……”、

  “你先等会……”

  高园圆都听懵了。

  这……

  这只是一段剧情而已,怎么引出这么多的东西?

  又是什么西方文明,又是什么……什么历史终结的。

  弗朗西斯·福山又是谁?

  他是干嘛的?

  脱口秀演员吗?

  这都哪跟哪啊?

  无语的打断了吴少白,她苦笑着问道:

  “怎么一个简单的剧情,你引申出来这么多东西?”

  “因为这是我要用的东西。大清国代表古老而腐朽的封建文明,而历史上的西方在不久之后也将爆发战争。这个时候不仅仅是我们在受冲击,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冲击着这座帝国腐朽的大门,西方的一系列东西 传递出来的种种实在太令人难以接受了。郭宝才的思想就是在这时候发生转变的,对吧?而接下来是什么?是百日维新。梁、谭的维新,变革律法。这个节骨眼上,天朝其实总结下来,就是一个字----乱。虽然这里只是茶馆,无法完整的展示出来,但我觉得这里面不单单应该只是有郭宝才的剧情。”

  一边说,吴少白一边阅读着剧本里的内容:

  “相声、服装、高谈阔论的思想,与腐朽陈旧的认知……哪怕不说多精彩的碰撞,是不是也要在这茶馆之中添加出来?”

  “……你要加那么多东西?”

  高园圆忍不住摇头:

  “那会不会显得太乱了?”

  “不,如果你把它当成相声里面的垫话、铺纲,就不会乱……我想想……”

  他开始思考。

  大概过了几分钟,他直接打开了笔记本,在上面唰唰唰的写了起来。

  ……

  “大黄、小岳,来来来,这段台词给你俩。”

  “彪哥,这是你的,记得用山东话说。东子,这个给你。”

  “三哥,这是你的。一会你们加上这段台词先看看效果,表情什么的先不说,我听听味道。照着读就行,三哥你一会等一会在上场,等冲突起来了在出现,然后转到你自己的念白那。“

  吴少白吩咐着,几个人看了看,点点头。

  而一边的郭德刚则问道:

  “少爷,添了什么?”

  “一些时代背景冲突的垫话。大爷,您也听听,看看感觉怎么样。”

  吴少白说着,对几个看新台词的人说道:

  “咱们先过一遍,台词照着念就行。”

  说着,他走到了舞台的一边。

  大黄和岳芸鹏面对而坐,而李鹤滮则拿着自己的折叠椅坐在了旁边。

  从场面上看,两边人好像是坐在两张挨着的桌子前。

  “3,2,1,开始。”

  随着吴少白的话语,就听岳芸鹏说道:

  “郎先生,自君前往圣弗朗西斯科一别,你我可是有两年未见了吧?今日重逢,为何不请我去那保罗记西洋茶馆去喝西洋茶,而是来到这处呢?”

  “岳先生见谅,只是鄙人自圣弗朗西斯科回来后,对家乡水土分外亲切,那西洋茶什么的,实在没这大碗茶喝的痛快。”

  “此言差矣,西洋茶之妙,妙在牛乳与糖的完美结合,可是要比这苦涩的高碎,要好上太多了。前些日子,我还去了一趟,感受了一下那红茶之美妙。当真是汤红奶白茶汤金,乃大大之妙~论滋味,可是比这里强多了。可惜了,早知道今日是来这里,我就改约,请郎先生去喝一回了。”

  “岳先生不必,郎某近乡情怯,那西洋茶昨日刚刚喝过,更想体验这乡土气息。”

  大黄这段台词说完,扮演小伙计的李鹤冬走了过来:

  “二位爷,可还需要添加些什么菜式?我看二位爷也聊了一个多时辰了,这茶都喝了三碗,不加东西,一会说书先生来了,我们也没法给您这一桌的赏钱呀~”

  “噗嗤……哈哈哈~”

  李鹤冬的话音刚落,忽然,一旁背对仨人的李鹤滮笑出了声:

  “哈哈哈,俺当真的是俩国外的读书人来这体验生活类~原来~是俩穷鬼~三碗茶就想坐这听书,还穿了一套人不人鬼不鬼的洋服,闹了半天是来蹭书的贼~哈哈哈哈……”

  一口的山东话伴随着笑声响起,一旁的岳芸鹏脸立刻挂不住了:

  “你说谁是蹭书的贼呢?”

  “你呗,还喝外国茶……哈哈哈哈……俩人连盘瓜子儿都不舍得点,还不如俺个下苦人大方。哈哈哈哈……”

  “嘿你个泼皮,找茬是吧?”

  “找茬嫩么滴?(怎么的),早就看不惯你们这群洋崽子了。天天一口一个外国好,把国家弄的乱哄哄滴,爷爷坐在这听你俩叨叨了半个时辰,弄了半天是俩穷酸,一群臭书生天天嚷嚷着变法变法的,今天爷爷就让你知道谁拳头大,谁就是法!”

  说着,李鹤滮一拍桌子。

  而就在这时,孔芸龙从幕布边走了过来:

  “哎哟哎哟,老几位,都瞧我啦~老李大哥,您这是干嘛啊?快消消气消消气~东子,还愣着干嘛,赶紧给三位爷上盘瓜子,我请的~老李大哥,您瞧我啦~~~~”.

第965章

  “姐,你觉得怎么样?”

  随着孔芸龙的话语,吴少白喊了停。

  高园圆想了想,说道:

  “这段冲突的核心点,其实是李鹤滮的那最后一次台词对吧?谁拳头大,谁就是法。然后李鹤滮问孔芸龙说书先生去哪了,孔芸龙交代清楚,说是侯先生下狱了,现在还没找到新的。然后也不准备弄评书了,这两天请个外国妞来跳舞,也改弄外国茶,对吧?”

  “对,直接回归剧情。”

  “那小岳和大黄这两句台词是不是显得太突兀了一些?”

  “到时候俩人会穿上西装,带上礼帽。”

  听到吴少白的回答,御姐立刻很通透的点出了这段话的主旨:

  “崇洋媚外?”

  吴少白一脸赞赏的点头:

  “对,就是这个意思。戊戌变法在民间其实更像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闹剧,无数底层人效仿洋人,穿洋服,说洋话,试图分裂出来不同的社会等级。比如洋大人的高人一等,普通老百姓~的猪狗不如。

  这几句台词刚好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而这段故事里,李鹤滮所饰演的山东保镖在原本的剧本里就是行侠仗义的豪侠,为了躲人命官司流入京城,身上带着的那一股子草莽气息从一开始的仗义执言满口忠义,到最后变成举报说相声的是谭嗣同遗党后,摇身一变变成了官府狗腿,横行乡里,我觉得这样的反差-会更强一些。

  郭宝才的遭遇,可以说从一开始与这位李大哥相交莫逆,到最后不小心说漏嘴,给李大哥听到说相声的其实是老佛爷追捕的谭嗣同遗党,这里面缺少着一根线。一根属-于李大哥的线。

  到底是什么把这位绿林豪侠变成了官府狗腿,又为什么背叛视他如亲兄长的郭宝才,在这个故事里太没头没脑了。不交代清楚,这个角色就不成立。但咱们这故事毕竟是相声舞台剧,我打算用留白的处理手法,通过平日里的一些细节来让观众自己产生联想。”

  “……”

  听到他的话,高园圆想了想,皱着眉头说道:

  “怎么有股《九头案》的味道?”

  “天下文章一大抄嘛。我就是借鉴了《九头案》里流言蜚语可杀人的故事起因。一个逃犯,白日行侠仗义,晚上躲在被窝里,你说他会不会被噩梦惊醒?长期折磨下来,要么主动投案,要么就继续流窜他地。而在这个时代,主动投案是死,流窜他地也不见得活,所以干脆就来个举报邀功呗……”

  说到这,他声音压低了下来:

  “其实这里面有点大爷当年遭同行举报的遭遇。”

  “……”

  高园圆没说话,只是点点头。

  连续翻了几页剧本后,说道:

  “确实比原先的强好多……你是导演,那就按照你的思路来吧。“

  “行。”

  吴少白应了一声,接着站起身来走上了舞台,开始和郭德刚交流这件事。

  而高园圆就一直看着他……

  满眼的感慨。

  她有一点没说。

  那就是合作了这么多导演,她其实对于好导演的认知已经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

  所谓的导演是什么?

  在她看来,其实就是一位故事的讲述者。

  演员呢,是故事里的主人公,各种角色。但一开始,这些角色都是有棱角的,不规则的,无法串联在一起的。

  就像是一块块拼图。

  而好的导演,就是把这些拼图组建成一幅完整图案的那个人。

  身为导演,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把一幕故事完整的讲述出来,呈现给观众。

  就和说相声的一样。

  听一段相声,如果从其中悟出了什么,那是观众自己的事情。

  导演可以在故事中添加自己的思想,但最大的忌讳是毫无顾忌的呈现给观众。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般人。

  观众看故事,可以自己悟里面的道理。但如果导演主动带给了别人诸如做人的道理之类的事情,那么就会很惹人反感。

  可偏偏,现在越来越多的导演却都喜欢这样做。

·· ·········求鲜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