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1:开局罐头换飞机 第222章

作者:打飞机

  产品终于可以卖出去了。

  手里有钱了。

  自然也就是会有很多的家庭想要高薪,自然,他们看到了江城的宣传之后,也是会在第一时间选择计算机行业。

  而且,销量最好的居然是东北系自己的员工。

  博城和鸿蒙,三只松鼠,外加红豆给钱多那是全国出了名的0 ........

  就算是外资企业都跟江家没法比。

  给钱太多了,尤其是改制之后,员工手中都是掌握了一定的虚拟股权,虽然分成比例做出了调整,但是即便是如此,每年的虚拟股权分红也依旧是一笔巨款。

  一个入职五年的员工,基本上是可以做到年入五万。

  要知道,这可是在九十年代,不是二十年之后。

  而按广义的货币M2来计算。就是流通中的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是1998到2018年的历年M2余额。所以经过换算98年的1万块相当于2018的17.5万元。

  五万块钱,放在二十年之后,这几乎是相当于年薪百万了。

  自然,他们是最能消费计算机的。

  尤其是,东北系的工人的工人,眼光和格局,也不是其他工厂可以比拟的。

  无论是江城还是江博都是十分重视再教育的问题。

  而他们自然也是明白,如果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那么至少自己是要被淘汰的,也是因此,他们对于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也是十分的重视。

  计算机这是必须的,而且还必须是鸿蒙计算机。

  因为鸿蒙计算机是最好的。

  当然,鸿蒙和 博城的内部也不是没有出现强迫员工购买的情况。

  被员工在内部互联网举报。

  一查到底,严惩。

  倒是没开除,但是,也是一个警醒。

  咱们,不屑于强迫自己的员工坐不愿意做的事情。

  而江城也是没闲着,首先是拉着周亚珺去了辽北大学做了一次演讲,然后,又拉着周亚珺去了一趟北大做了一次演讲。

  宣传的还是计算机革命。

  新闻联播则是大规模的宣传了这件事儿。

  一时之间,周亚珺也是成为了天之娇女,成为了无数学子羡慕的对象。

  五百万啊,团队三千万。

  后续,每年还是有分红,这简直就是一步登天,人生赢家有没有。.

第371章

  周亚珺的身世么?

  就是属于妥妥的穷苦家庭出身的。

  属于从小家庭条件就不好,本来是没有什么能力上大学的。

  是江城带着一抹祥云从天而降,给了周亚珺上大学的机会。

  好吧!

  实际情况是周亚珺家庭条件虽然贫苦,而且,父母都是下岗职工,这是,周亚珺的父亲有着相当不错的电焊手艺被博城吸纳进了工厂当中。

  再培训,在学习。

  然后,在工厂的内部还有一个低息助学贷款。

  直接让周亚珺继续读完了大学,毕业之后,直接被吸纳进了鸿蒙。

  周亚珺还有一个弟弟叫周亚龙。

  你以为,这样又是一个啃姐姐的故事?

  当然不是,周亚龙现在在清北研究所,主要还是钻研基础科学,每年的待遇也不低,至少也是08二十万起步。

  虽然比不上周亚珺,但是,比起绝大多数人那是要强多了。

  真的研究出什么东西来。

  周亚龙也绝对不会比周亚珺差劲。

  其次就是,银行的内部贷款,也不是随便贷款,如果这一笔钱不是用来上大学的,那么,直接上报给公司,公司自然会做出相应的处罚,后果还是很严重的。

  现在江城就是要拿着周亚群来刺激全国的大学生,而国内也是十分乐意配合这一次造神。

  宣传,科学家一生清贫,这种策划方案那不是一般的愚蠢。

  要宣传,就宣传,他们研发出了什么技术,然后一步登天,大赚特赚,只有这样,才能忽悠更多的学生加入这个行业。

  一看明星赚钱多,全都想要去当明星和网红了。

  现在,江城要塑造的就是科研赚钱多。

  而且,非常多。

  你看看周亚珺,老老实实搞科研,现在一年赚多少钱?

  不是不赚,而是需要忍耐,等到爆发了之后,你就知道到底有多赚钱了。

  不得不说的是。

  看着新闻联播的人都是激动了,九十年代的五百万,真的是说给就给,这个软件,居然这么赚钱?

  这要是自己的孩子也是去当了程序员,也是跟着研发出了这个软件,那岂不是爽疯了?

  当然,除了周亚珺,江城也是没闲着,拉着博城的一些高薪的收入员工集体让央视做采访,不能总学软件,总是要学点别的东西,自然,他们的影响力就不如周亚珺大了。

  第一,没有五百万来的那么吸睛。第二,不如周亚珺长得好看。

  当然,对于周亚珺这种情况,其实,最为害怕的就是她膨胀了。

  一旦真的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了的,那就很容易膨胀,然后,导致走向毁灭之路。

  所以,江城也是毫不介意让员工知道,公司到底有多么强大。

  就拿,周亚珺来说。

  她是深切的明白,公司的强大之处,第一,别的不说,没有鸿蒙商城自己的软件卖个锤子。第二,强大的不全是自己,而是这个团队。第三,周亚珺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高度的认知,做做软件还可以,运营市场到底行不行?没有专业的团队自己到底能不能发展起来。

  如今,整个东北系的扩张模式还是不太一样。

  最为核心的是博城集团和鸿蒙集团。

  这两大集团主要是掌握核心的资源,内部砸钱搞研发,研发出来了东西之后,立刻考虑市场化的问题。

  解决掉了市场化的问题,就会组织团队,调配人手成立全新的公司,搭配好框架,管理好财务,制定好虚拟股权分红,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基本上还是以市场部门为主导,研发部门配合市场部门,甚至研发部门的工作人员也要去市场部门去调研,真实的去了解市场的需求,剩下的东西,就是看你自由发挥了,一般来说,除非是出现重大问题,不然的话,是不会干预的。

  如果是发展到了最后出现了性质相同的公司,那么就会组织合并降低内耗,一致对外。

  如果是这个公司自身裂变出了全新的东西,那么就裂变出去,组建一个全新的团队,新的公司。

  公司内部有人想要创业,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按照鸿蒙或者是博城的调配,提交自己的思路又或者是方案,然后,不给你任何股权,最多只给你百分之一的虚拟股权,却是给你管理权,由总公司给你安排人手,也可以自己去找,但是需要跟总公司报备,财务还是要拿捏在总公司的手中的,其实跟自己内部孵化也是差不多的的模式。

  这种就是主要合作伙伴,被称之为一级合作商,优先合作。

  第二种就是,直接出去,拿钱创业,但是,在这之前,你的所有的专利版权都是属于公司的,而不是属于你个人的。

  这个就是第二种,二级合作商,次级合作。

  从91年一直到 了现在98年。

  这种裂变式发展,已经让东北系大大小小至少有了三百多家企业,其中盈利的企业有一百九十七家,直接给东北系工作的员工,竟是达到了一百四十九万,而间接为东北系工作的,凑在一起至少有五百万起步,要么是工厂附近的饭店,烧烤店,在要不然就是卖给的学生的文具盒的。

  本来从九七年开始,就要出现大规模额下岗潮。

  这也是博城和鸿蒙靠着自己职业培养体系硬生生的吸收这一群工人。

  整个东北成为了全世界造车的中心,更是跟远东的贸易中心。

  不夸张的时候,这些功劳全都算在江城的头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指望着东北系吃饭的人又何止千万?

  现在东北系的特点就是喜欢往下探索,并不是直接靠着沿海城市,而是下探的到乡镇这一级,然后看看是否有创新点,对比起更多的企业喜欢集中在沿海城市,东北系则是喜欢创造就近工作,自然这也是备受地方领导的喜欢。

  企业在这里,创造的利润大,收税也就多。

  对于自己的政绩来说,自然也是非常好看的。.

第372章

  不得不说,江城搞出来的这一套模式。

  目前来说,整个国内还真是没有人能搞。

  一般人还真是没有江城这么多钱,这种裂变式发展,对于内部的管理要求也是极为严格的,因为一个搞不好,这些分公司就是直接来坑你钱。

  现在研发的大头主要还是鸿蒙集团和博城集团。

  其他的分公司,控股公司虽然也是保持了研发,但是,主要还是跟鸿蒙集团和博城集团互相配合,鸿蒙集团和博城集团主要是上游的研发和投资,开始逐渐的剥离制造业,而是专门进行研发,主要的利润来源也是慢慢的从制造业开始变成了专利版权的营收。

  就像是高通只要专利在我手中,我就算是躺着也是可以赚钱的。

  这些专利版权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可以带来巨大的利润。

  除了必要的奖金和虚拟股权分红之外,两大集团还是会继续投入研发。

  如今,这两大集团涉及的领域也是越来越多,建立的实验室也是越来越多。

  医药,能源,生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石墨烯,基因,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

  这些东西,里里外外都是要烧钱的,尤其是,还是需要大量的基础科学理论。

  搞这些基础科学,早期基本上是不怎么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