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影子无
衣裳、护肤品等等,街道来来回回店铺逛了个遍。
——
——
少年少女出门后,双方父母回到餐桌上。
王父和苏志亮继续喝酒,吃菜闲聊。
“要我说啊,孩子们还是赶上了好时代。
我爸那会,高考制度才刚恢复。”
苏志亮闷了口酒道。
“1977年?”
高考制度恢复,王父对此也有很深的印象。
“没错,中断了十年的科举制度恢复了。
不瞒亲家公说,我爸当年之所以能考上大学还是走了捷径的。
他啊在乡下当了几年知青,一听到高考恢复了,急忙跑去偏远地区——安徽省参加考试。”
“这不是高考移民吗?”
王父讶异道。
那个年代,每个地区大学生有一定数额。
有些贫困地区第一时间收不到高考恢复的消息。
毕竟只有收音机和电报,跟现代化的超高速信息传导,相差甚远。
一定的名额一定要选一批人。
而苏志亮的父亲参与其中,将原本一人的气运篡夺了。
“是啊,那个时候管得不严,我爸钻了个空子过去了。
现在我能生活成这样,离不开我爸的关系。”
王父听后顿时缄默下来。
“其实我也不瞒亲家公说,早年我和我妻子漂泊在上海。”
“在上海?几几年的时候?”
“三十年前。
当时我跟我妻子在那里卖菜,小发了一笔财。”
改革开放时代,做生意很少有亏本的,不像现在生意那么难做。
“那你们当初没买房?不至于啊,当年房价可没现在涨得这么生猛。
你们怎么就没买个房呢?”
事实上,房间哄抬的年代。
不光是房地产老板炒价炒起来的,国家在后面也推波助澜了一波。
“贪心不足蛇吞象啊。
当年有了启动资金我们想走水产,引小龙虾卖给那些烧烤店,盈利更高。
不料栽了大跟头。”
“怎么回事,买了货卖不出去,导致货物挤压?”
“不,是我们太年轻,当地市场有十家是做这个的。”
“竞争那么激烈?”
“岂止是激烈,那十家其实都是一家亲戚。”
王父苦笑一声。
“哈?”
“他们跟我们压低价格,完全不顾成本卖,每斤都少要一块钱。
只要我们卖一天他们就亏一天,跟我们死斗。
哪里有他们底蕴雄厚,我自然是收起摊子溜了。
等我走了,这些店继续按原来的价格卖。
反正是他们垄断了,提高价格,顾客也只能捏着鼻子买。
十家,五家故意卖高价,其中一家卖得最便宜,顾客都去那里买。
殊不知,都是一家人开得店。”
听完王父一席长话,苏志亮捧着酒杯,唏嘘不已。
“烟就是那个时候又抽的吧?都不容易啊。”
苏志亮起身给王父倒了杯酒。
“来喝,你我一口气干了。”
见王父一饮而尽,苏志亮思绪也活跃起来。
“我也不得志,我当初读大学的时候,身边的同学都一个个想把脑袋往国外挤。
你是不知道,他们做梦都想签证去美国。
想泡洋妞,赚大钱!
呵呵。”
拒绝还是答应
现在的人们可能无法理解那个时代,一个大学生对于出国有多么的渴望。
对于他们来说,外面有一片广阔的天地,遍地镶嵌着黄金机遇。
城市的红灯醉酒如狐狸尾巴sāo弄着人的鼻尖。
当时美中gd总体对比,大约为20:1。
比当今大陆对台湾的优势还夸张一点。
最开始外国对中国的市场并不感兴趣,实在太穷了。
又不是清朝,那个时候还有茶叶出产,大把的白银子流出。
不过,奈何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廉价劳动力它们还是愿意接纳的。
要清楚,当年打战政策鼓励多生育,一位母亲生个七八个都是正常的事情。
直到后来改革出台计划生育,谁敢多生就要重重罚款,才堪堪限制住了人口。
有些国人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只要没生到儿子,管她生了多少胎女儿,依旧要继续生。
整天带着老婆东奔西跑,躲避部门的抓捕、罚单。
回归话题。
那时大学生出国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在外面打拼,就能够改变经济格局,能够挣大钱。
这便是氛围。
每个人都这么说,你必须得信,不信也不允许你反驳。
好比现在,老师们都会说,考上大学就可以随便玩了。
现在辛苦一点,以后能轻松点。
实际上呢,完全不是这样,到了大学依然需得努力,不然工作都找不到。
气氛就是如此恐怖的东西,不知不觉被它牵着鼻子走。
出国意味着要学外语,英语国际语言。
也就是那时,李阳疯狂英语和新东方教学,应运而生了。
李阳靠磁带、疯狂朗诵技巧、“心灵鸡汤故事”,彻底把出国这档事情炒热了。
至于为什么后来没入了,不仅仅是因为李阳家暴。
主要也是因为新东方这个教育机构,它的学习方法完全符合应试教育。
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够顺利通过考试,签证出国就行了。
至于能不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并不重要。
曾火过一段时间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也正是改编新东方之主:俞敏洪的经历。
苏志亮已经连续喝了五瓶啤酒了,却依旧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少喝点,喝多了伤胃。”
王父劝道。
“没事!”
他摆了摆手,指着自己的鼻尖。
“我太傻了,出国给外国人端盘子、洗桌子、擦地板。
我根本不应该出去,一头扎进时代逆流,脾气还倔得像牛。
总骗她我过得很好,吹嘘赚了多少多少钱。
再等等,再等等。
上一篇:直到我娶了长公主
下一篇:我的青春恋爱物语居然还有彩虹六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