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319章

作者:半只青蛙

红军学校的小学是实行五年制教育,今年其实是马小虎在宝鸡学校的最后一年的最后一次期末考。

五年前的他,目不识丁,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但现在的他,能写能算,甚至在晚上业余时间,还会到附近工厂里担当“小老师”,给那些工人进行夜校扫盲、

正在进行毕业考试的马小虎,注意到了一件事,今年的算术题,题目的内容和往年不同,“信息含量”非常地大。

“信息含量”这个词,是他的“黄克爸爸”上课时说出来的一个名词。马小虎很崇拜黄克爸爸,虽然他的年龄和黄克相差不到七岁,叫他哥哥还差不多。但是身边的孩子同类都这对叫他,马小虎也就随了叫。而外人,也习惯性的称呼这所红军学校的孩子们为“黄克和艾琳娜的孩子们”。

今天的毕业数题大都是这样的。

“中国有五亿人口,13938.5万公顷耕地,每人每年的粮食需要按365斤计算,全国平均每亩地的粮食产量要达到多少才能满足人民基础需求?”

这种题目,黄克给学校里的孩子上课时讲过,出题的本意,不光是为了考验大家的数学水平,更是要让他们明白世界运行的规率,知道要养活一个人需要多高的生产力。

类似的关于粮食生产的数学题很多,不光是纯粹的计算,还和立体几何结合在一起。要学生计算一个粮仓里能容纳的粮食的重量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题目马小虎看了,心里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些题,一定是“黄克爸爸”出的。

比如,题目为:清朝皇帝乾隆六十大寿,和绅欲献祥瑞,逼迫两广总督将下一年将该省粮食产量由去年的一百万吨提升百分十上报。而总督为讨好上意,又逼迫下级道台多提升百分十五,道台又逼府台多提升百分二十,府台再逼县官多提升百分二十五,层层加码后,而当地田亩数是XXXX亩,在这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级级压迫下,最底层的县官要上报平均亩产粮要达到多少才能完成上级的指标?而满清的捐税当年全部是百分三十三,

而当年的粮食产量依旧是一百万吨,实际数据并未变化,但按上报的虚假指标缴纳完税赋后,种田的农民一亩地最后还能剩下多少粮食?

因为上过黄克的“哲学课”,在作这样的数学题时,马小虎本能地感觉到这些题目本身就暗中包含着许多很重要的知识。

当年的数学考试,卷子上出的都这样的“实践性”很强的数学题。问题的内容五花八门,已超出了数学本身。

考完试后,过了两天,成绩出来,一直很努力学习的马小虎,语文考了九十七分,数学满分,因为成绩优秀,家世清白,可以进入下一级的初中深造。同期的一百二十名同学,有六十名象他一样升入初中,一部分 则被派到技工学校去学习。

在 “黄克和艾琳娜的孩子们”中,马小虎是第一批小学毕业的,余下的会在未来几年陆续完成小学教育,然后根据各自的能力和擅长,或继续深造,或被分配到技工学校半工半读,或者直接就读军校,分散四方。

七月五日,小学毕业那天,黄克没有回来,但艾琳娜妈妈却代替他回来了,她给每一个孩子送上了毕业礼物和人生祝福,陪着他们一起联欢了一天,然后大家相互间挥泪告别。艾琳娜告诉他们,“黄克爸爸”没有过来的原因,却是这个时间点他人在苏联,正在全力地解决苏联战斗机发动机的质量问题,暂时无法回来,听得孩子们崇拜无比。

在孩子们的心中,黄克爸爸和艾琳娜妈妈都是伟大的“科学家”,他们好想成为象他们一样的人。

第341章 自己人

七月十五日,带着红星小学新毕业的孩子在全国各地玩了几天后,艾琳娜来到武汉,和李润石主席见面。

现在的她,在苏联身兼数职,名义上的主业医学研究已经基本上放弃了,主要任务却是负责地方的行政工作,此外另一个身份却是契卡孤儿院的院长,以及莫斯科地区共青团的负责人。

当黄克因为在苏联的工作无法脱身时,她就代替他回国,参加那群孩子办毕业典礼,其目的就和她身兼孤儿院院长一职的原因是相同的。

要接班,一定需要自己的班底,自己人。

人和人是不同的。即使是相同能力的人,生于不同的时代,经历不同,想要走上高位,坐稳位置,也必须使用不同的手段。

黄克和后世的网友,在复盘主席的这一生时,认为他最大的遗憾,或者说失误就是,他太讲组织原则,太过大公无私,太不搞山头主义和培养自己的心腹了,同时对“自己人”,也没有好好地保护。

瑞金根据地时,主席自己的人,就在长征前,长征时,长征后,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牺牲得七七八八。长征后属于他的“自己人”,他最喜欢最欣赏的,同时也很“认同”他的“自己人”,在解放后的一系列运动中,或者意外死亡,或者死得不明不白,或者被人巧妙地动用各种手段,借力使力地一一打倒,到1966年前时,属于他这一系的人,已经不多了。

终其原因,他还是太讲组织原则,太过“正人君子”。

主席很早就对艾琳娜说过,黄克开始成长时,他开始学伍豪,也在学斯大林,真正学他的地方,最多只有三分一。

中共内部,其实对这种搞烈士孤儿院,培养自己人的作法是很忌讳的,尤其是对有实权的大人物,更是不能轻意碰触的红线。

历史上林虎三的爱将陈光,一生战功无数,最后倒就是倒在这事上。

而黄克在这事上,他的优势在于,孤儿院是他在加入中共前就建立的,此外孤儿院的正院长名义是艾琳娜这个“共产国际”的人。因为在入党前就和孤儿院扯上关系,所以也没有违规,而解放后,红星孤儿院交给其他人负责,黄克每次回来看看,属于“老院长”看望孩子的人之常情。

另一个原因:到目前为止,黄克本人在中共内部,尽管影响力巨大,但实际上什么大职务都没有——现在的他是被斯大林借去,苏联那儿的身份是莫斯科大学的中国分校教务主任。国内身份,也不过是教育部的留学生管理处副处长。

而第三点,却是上层的人,故意这么做的。

人,终究是要在站在地上,呼吸空气,而不是活在真空中的。

主席也反思过自己的失败,也从黄克嘴里,知道自己在另一个时空选择的继承者是怎么失败的。(这个时空,因为革命更早成功,主席和贺夫人并没有发生婚变。艾琳娜回国时,贺夫人刚刚为他生下了一男孩——历史上主席和贺夫人有一个孩子是在莫斯科病故。)

那位“老实人”的后来被赶下台,原因很多:政治上,他愚蠢的反水,打倒F4,背叛了主席,放弃了自己唯一的优势“主席继承人”的大义。

相对于其他人,他有什么?别看当时的他身兼数职,集上层所有的大权于一身,好象权力无边,但是,不管你头上的头衔有多大多么光彩耀人,得身边的人服你,愿意听从你指挥,手中的权力才是真实的。

老实人一个闪电提拔的“电梯兵”,毫无根基,其实不过是沙滩上的建筑,有大义在手,还勉强能压制得住下面的人。结果他后来做的事,大家都看到了:自挖墙角,自毁根基,自毁大义。

大义一失,就和那位“东兴”一起被赶下了台。

主席现在做的事,其实就和斯大林在为艾琳娜铺路准备的事一样,在这事上他是有意地暗中放纵的。因为他很清楚,黄克不是他,有些事主席可以做,但黄克是绝对不能做也做不到的。而有些事,主席不屑做,但黄克却必须去做。

在知道了历史之后,主席在某些地方也不再象从前那般坚持了,他也在慢慢地修正自己“未来”曾犯过的错。

七月的武汉,是个大火炉。为了避暑,主席现在的办公地点选择的是东岳湖畔地区。解放后,武汉地区一度为内涝困扰,但内涝的起因其实更多的却是人类自作自受——当地疯狂的围湖造田,把本来是湖泊湿地的低洼地区先是变成了农田,后来城市扩张农田变成了街道,遇上汛期或下大雨时不涝才怪呢。

而这些湖泊本身就是天然的水库,围湖造田的另一个恶果,就是降低了长江流域自身的抗洪抗旱调节力。

“围湖造田,愚蠢至极!因为一亩湖的自身收益,加上湖泥潭泥对周边的田地的泥肥增益,累计起来远胜填土化为旱地!”,这个观点,黄克很早就向中共高层传播。为了防止下面的官员蛮干,重复历史上的错误,解放后第二年中央就下达了保护"湖潭",严禁围湖造田的专门指示,而黄克在编写语文教材时,甚至还把这事做进了小学生的教材课本里。

而目前在全国开展村镇的“农业知识科普”的广播里,该知识也是洗脑般在广播里反复讲的。当艾琳娜和李主席在东岳湖会面时,附近的农村里远远飘过来的声音,就是黄克从后世抄来的,名为“一亩湖能带来什么”的科普文章。

听着远处飘来的农业科普广播,主席对艾琳娜道:“这次的语文教材,小黄也当真是花了很多心思了。”

新教材样本,现在就摆在桌上,其会在九月份后在全国推广。主席先是和艾琳娜聊了聊孤儿院的事,问起了那些新毕业的小学生们毕业后的去向。

艾琳娜答道:“暑假的时候,他们会被送到乡下去进行支农,帮农民做半个月的农活,抢收抢种”——红星孤儿院的孩子,上学时都是十一岁左右了,第一期毕业的学生年龄都在十六岁到十七岁之间。

主席道:“他们是共和国的接班人。接班人,要上得了天,也要下得了地,而且要多下地,多和农民接触,知道下层的苦,这才能成为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绝对不能因为他们是烈士的后代,就特殊优待,最后把把他们培养成了何不食糜乎的废物!该严格要求的,反而要比普通人更严格地要求他们!”

主席说出这话时,还不忘吩咐旁边的秘书记下。他先是用了半小时和艾琳娜谈完了这些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后,这才问起了苏联那边的战备情况,以及黄克的近况。

“战备工作很顺利,朱可夫将军和罗科索夫将军,这次在刚进行的演习表现出色,斯大林同志趁机又把他们提升了。而到了明年,他们会单独指挥一个方面军。”

“小黄的情况如何了?”

“他这两个月吃住睡都在工厂里,现在的任务是追踪航空发动机的生产工艺的环节细节,这是目前斯大林同志最重视的事。苏联新式航空发动机质量,寿命很成问题,量产之后,暴露出来的问题有一百多个,现在正在挨个解决这些问题。”

黄克超乎常人的感知力,是苏联航空发动机开发,运行,查错查缺陷时,必不可少的重要依仗。这个位面苏联所以能比历史上提前一年进入一千马力航发俱乐部,并不是因为引进相关技术的时间点比历史上快多少,而是在吸收和再开发时,因为黄克的出现,仗着他的能力,更早地发觉新产品的内部缺失,大大减少了开发过程中走弯路,缩短了开发周期。

虽然精心制造出来的样品发动机质量让人满意,但大规模量产和制造样品机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摸索出保证量产产品质量的工艺过程,也是需要耗费时间的。

现在的黄克就是成天窝在工厂里,和一堆专家一起,一个生产环节一个生产环节的逐步把关,摸索和制定出严格而合理的标准。

艾琳娜道:“他现在吃住睡都在工厂里,和苏维埃的工人打成一片。”

“苏联和中国是不同的。将来战争结束,他回国后,差不多的时候,我会把他送到农村去,更多地去体会一下农民的苦。”

艾琳娜点点头,表示理解,说完了黄克的事后,她和主席接下来讨论的就是粮食问题和中苏贸易。

目前苏联无战事,国内的粮食生产倒也算顺利,今年应当能获得丰收。但是这个时期德国已击败法国,苏德战争随时可能暴发的情况下,苏联也是空前重视粮食的贮备。

因为战争的原因,“工业机器”成了抢手货,在这个时期,中国已无法从外国获得机器设备。即使是苏联,目前也只能通过和德国贸易,获得少量的机器设备——在这事上,现在的德国对向苏联出口机器设备,其实也是非常地小心谨慎的。

至于美国方面,罗斯福更是全面地对中苏进行“不声张”地禁运了,想要从美国获得机械设备变得相当困难且成本巨大。

如今的苏联自己,想要获得工业机器,很多时候只能自力更生自产了。而中共要获得机器,暂时也只能向苏联以粮食,矿石换设备的方式,获得一些苏联能自产的机器。在苏联进入军事总动员,开始全面备战的时期,苏联自身的空余产能也很小,如今中国能从苏联进口的设备也很少,主要也就是就是拖拉机,卡车,挖掘机这些苏联正在大批量生产的工程设备。

在战争结束之前,类似历史上的“一五六”工程,都无法进行。中国现在能做的,也就是努力地做好基础教育工作,仗着人多的优势,在预定的工业区提前进行三通一平的前期工程,为未来做好准备。

艾琳娜中国待到了七月底,然后在八月初乘火车回国。不过在离开中国前,艾琳娜和夏曦进行了一次交接,将从苏联带来的一些资料交给了对方.

夏曦会在九月南下前往新成立的广南省,任务是执行肃反工作。

回国的火车上,则搭载了新一批要留学苏联的中国留学生,这是她来中国的最后一个任务:在回国的路上和这些留苏学生多接触,打好关系。不光是为她自己的,更重要的也是为黄克做的。

PS,本书求月票了

第342章 书同文,行同伦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自嬴政一统六国始,古代王朝多以儒家经典《中庸》所谓“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来弥合不同人群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矛盾并借以追求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历史上经历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统一时期,也经历过春秋战国、六朝、五代等分裂阶段,而始终保持国家之统一和文明之延续,与“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理念和举措有着重要关系。

历史上解放之初,在某个人的指导下,当时新中国脑洞大开地给国内的少数民族各种发明文字,生怕他们融入中国似的,负责此事的人叫罗维,字爱汉。

好在这种自找麻烦的愚蠢作法,因为找不到足够多的认识“新文字”老师,根本无法推广,最后不了了之。但是西北那边的某些民族,却还是因此而留下了各种毒瘤。

历史上那位“罗爱汉”同志,在那十年被打倒,偏死而不僵活到了改开,然后继续祸害,到死前,还念念不忘在东北建立满族自治州,口口声声说这是汉族欠满人的。

1940年初时,这个人去了一趟东北,回来之后就大告夏曦的状,说他们在那儿过度滥杀,弄得夏曦被调离了岗位。好在他告状的时候,出手很快的夏曦已经把活干得差不多了。

1940年三月,黄克回国的那段时间,负责统战工作的罗维象历史上一样的跳了出来,疯狂地各种开倒车。对绿,对喇嘛各种妥协,就连对满人,也要求把汉八旗登记成满族以享受少民福利,扩大满人数量。后世的那一些狗屁问题,此人算是老祖宗了。——历史上满人由解放初的二十万瞬间变成一百万,就是此人弄出来的。当然,他背后有人。

不过在小黄克穿越后的这个时空,苗头刚刚冒起,就已经被早有准备的黄克,通过和上层的关系,狠狠地按了下去,所有的提案,包括他受人指使,要求给壮族等民族发明文字,最后没有通过。

在这事上,当时黄克只在私下对主席道:

“少民本来没有文字,我们汉族热心地帮他们发明文字。不是等于是,别人的老婆没有孩子,然后我们帮他们把孩子制造出来吗?这种做法和西门 庆有什么区别?学习本来就很费精力,你们还要让少民朋友,去学一个从来没有过,未来也不会有啥用的多余的文字,是生怕他们学习时间太多,进步得太快了吗?”

政治上已经开始成熟的黄克,公开场合没有多说什么,却暗中记在心里,写在小本本上。在这事上,他只是向伍豪嘀咕了几句他的后人后来坑他的那些事和他未来的难听的外号。

“跳吧,跳吧,就让你象臭粪一样,把苍蝇多引几只出来......”

他知道,自己比他们都年轻,他等得起。而且未来的中国,还会有许多运动,这些人没几个屁股是干净的,只要盯住了,总是有机会的。

而当时黄克向上级建议道:夏曦同志在东北做得有些过了,不妨把他派到广南下基层。

广南省就是刚解放的越北地区。

这个地方虽然属于儒文化区,但和中国的关系却一直是分分合合,到了清法战争后,更是完全和中国脱离了关系。

早在1940年以前,越南就已经同时存在三种文字体系了。

第一种就是“体面人”用的汉字。

在法国殖民者进行干涉之前,汉字(文言文)一直属于越南人的官方正式书面语,也是古代越南统治阶级和知识分子们的日常使用文字。”

第二种为汉喃文,又叫做喃字,大约诞生于中国的元朝时期。

这种文字多为越南民间使用。作为越南人,如果用汉字,那么他们的语言和文字就对应不上了,学起来很费劲。

于是,这就衍生出了喃字。它的大部分由两个汉字或者汉字的偏旁组成,一半表音,一半表意。

类似的是日本人的做法——同样因为读音书写不对应,日文采取的是利用部分汉字部首偏旁改造成假名来解决这个问题,逐渐完成了书写和口语的对应。

不过,这个喃字学起来还是挺麻烦的,也需要你掌握一定的汉语基础。所以,古代的越南,文盲率非常高。

第三种,是拉丁字母。它大约诞生在17世纪的明末清初,由早期的法国传教士创制。他们以拉丁字母拼写越南语口语,翻译了《圣经》,试图用这种容易上手的拼音文字降低越南的文盲率,以传播“主的福音”。

到了19世纪末,法国人正式殖民越南后,干脆直接废除了汉语教育体系,把这种拿拉丁字母拼音出来的越南文定为了官方用语。

即便如此,直到20世纪上半叶,整个越南的“文化阶层”,还在坚持用汉字,以写汉诗为风雅之举。(胡志明为首这些越共高层,因为自身阶级成份较高倒是个个精通汉字,能书能写)但是这个时候,汉文在越南的广大中下层人士中,已经失去了空间,大量的普通民众基本不识汉字。

获得民族独立后的越南政府,胡志明开始了轰轰烈烈地“去汉字化”运动,用起了法国殖民者留下来的那一套拉丁拼音文字。

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越南对中国,很多时候都有点“分裂型人格”的意思——处处学中国、像中国,却又处处想摆脱中国的影子。

从实用性角度看,以及为达到“去中国化”的目的,当年胡志明的选择,也确实是自有一番道理的。

越南人长期没有直接对应自己口语的书写模式。学好喃字,同样需要掌握一定的汉文基础,而且喃字本身也挺复杂,还几乎无法完全独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