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76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对于姚广孝的想法,他当然也清楚,包括朱英上位后的难度,也是明白。

朱英上位自己能不能将其推翻,实则也是两说。

但这已经是他唯一的希望了。

现在的他,当然想不到朱允炆即位后,竟是会有那样的动作。

现在的朱允炆隐藏得很深,不说朱棣,就是朱元璋都看不出,仁慈宽厚的朱允炆即位后,竟是这般凶狠。

要是朱棣知道,朱允炆即位不过四年,就一顿天秀操作,然后被自己夺取了皇位,哪里还会管朱英。

第一时间见到,自当是将其斩杀。

“一切便麻烦大师了。”朱棣向姚广孝作揖说道。

这些事情,朱棣本身不方便出面,唯有依靠姚广孝去暗中安排。

“殿下放心,贫僧定当竭尽所能。”姚广孝信誓旦旦的说道。

便是在这个时候。

孝陵那边已经开始大肆挖掘。

三千民夫自然不是全上,挖掘的总体安排。

真正参与挖掘的民夫,不到一千人。

更多的民夫,需要将挖出来的泥土,挑到别处。

待挖掘完成后,再挑回来填上。

不过一天的时间,整个虞王陵寝,已然下降了四五米深。

这还是因为顾忌地面再次塌陷,不然速度更快。

便也是越往下,越要注意。

众多挖掘的民夫中,有三位颇为魁梧的大汉。

三人在不经意间对视一眼,心中了然。

他们便是朱棣安排过来的亲卫,现在才开始挖掘,还在潜伏之中。

在来之前,姚广孝已经给他们讲解了大概的地理情况。

再挖个十几米深,触及到暗河的时候,就是他们献身的时候。

京师外城。

兵部尚书茹瑺紧紧跟随着陛下,旁边则是蒋瓛对于讲述一些交代。

比如见到朱英,不要过于震惊。

陛下在外用的名字,还有谎称的官职。

这些都要清楚,否则要是露馅使得陛下难堪,后果自然不言而喻。

茹瑺少年即有大志,聪颖好学。

唐诗宋词过目不忘,六岁能背千家诗,十岁已熟读《大学》《中庸》。

十六岁时就由贡生选拔进入国子监学习。入太学,伴读当朝太子,皇亲国戚,王孙亲王。

是文臣中的太子党核心,即便太子薨逝,也依然受到朱元璋的重视。

听到蒋瓛的讲述,茹瑺眉头深锁。

对于这个尚未见面的朱英,他却是不太认同。

死而复活这般的怪力乱神,在茹瑺看来实属天方夜谭。

其中,必然是有人暗中阴谋,想要祸乱超纲!

想到这里,茹瑺眼中闪过坚毅之色。

待会见面,他一定要仔细观察,寻其破绽。

哪怕一死,也要让陛下回心转意。

怎可让煌煌大明,被阴谋诡计,阴险小人所窃。

第八十一章:大小琉球国

茶楼二楼。

朱英刚到这里没多久,他有些郁闷。

昨日去孝陵,错过了和朱高炽一同去看火器的机会,让他倍感可惜。

不过回来后,朱高炽派人前来通知,说是火药那边,因为安全的问题要整理一番才能进入,就改到了今天。

对比火器,朱英早就忘记了,今天是和老爷子见面的时间。

大清早就去燕王府,准备随朱高炽一同去火药司。

很悲催的被告知,今日又取消了,火药司那边,似乎还没整理好。

至于具体时间,已然无了。

“算了,顶多是多等几天,便是再等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又如何。”

朱英自顾自的说道。

便是在这个时候,楼梯那边伴随着笑声,传来老爷子的声音:“大孙,是不是等久了。”

朱英一愣,今天老爷子会过来这事,他给忘记了。

转头过去,老爷子带着一名三十多岁,身穿官服的中年男子过来。

“大孙,咱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兵部尚书茹瑺茹尚书。”朱元璋也不含糊,直接开口介绍说道。

“在下朱英,见过茹尚书。”朱英连忙起身,作揖说道。

好家伙,这可是朝廷的六部尚书之一,就这么给老爷子拉过来了。

朱英都有些惊了。

尚书算是目前文臣中的最高等级了,正二品。

至于正一品的官员,除了武将外,基本上和朱元璋沾亲带故才可以。

自幼贫困,父母早死的朱元璋,对于亲戚可谓是情深义重了。

“朱公子客气了。”茹瑺的声音,显得非常的平淡。

他承认,在第一眼看到的时候,这极为相似的面庞,还有气质,让他震撼到了。

只是短暂的震撼过后,眼底闪过一丝了然。

难怪陛下会如此认定朱英,原来这一切都是靠着和太子殿下极为相似的面容。

走近后,仔细看去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主要还是神似,这才容易看错。

朱英招呼老爷子和茹瑺就座,并且吩咐小厮准备早点。

在看到老爷子先行坐下,茹瑺才坐下的时候,朱英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这种行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老爷子的身份地位比之茹瑺还要来得更高一些。

想下老爷子朱国瑞的名字,还担任殿阁大学士,也就不以为然了。

很多朝代,或许一些人在历史中记载不多,但是对于当朝皇帝,却有不少不小的影响力。

朱英来到大明前,可没读过《明史》,尤其是明初,除了一些比较出名耳熟能详的外,其他的基本上就是两眼一抹黑了。

“咱这次带茹尚书过来,最为主要的便是沿海那边,确实已经出现了零散的倭寇,和大孙你说的情况差不多。”

“所以这次便是想来问问,看看如何治理。”

一番客气寒暄后,朱元璋直接开口说道。

朱英点头说道:“现在出现的这一小部分倭寇,可能连先锋都算不上,要不了多久,倭国那边大量的战争失败者,就会成批的出现了。”

听到这话,茹瑺不由皱眉说道:“朱公子所说的这个问题,我等也非常清楚,然我大明沿海宽广,难以全面防御。”

大明和倭国隔着东海。

海上天气复杂,但从倭国乘船出发,只需向着大明方向过去就行,随便都能漂到大明。

大明去倭国就不一样,很容易漂离开来,错过倭国。

所以别说大明去巡查,就连倭国出发的船只,自己都不知道会具体在东南沿海哪个地方登陆。

“倭寇之患,之所以如此难治,并非倭寇的兵力有多强,而是在于里应外合,就像是老鼠般难以抓到。”朱英开口分析着说道。

“那朱公子可有什么对策。”茹瑺直接问道。

朱英看了眼老爷子,见老爷子微微点头,这才说道:“对策我已然跟老爷子说过,第一步就是清查沿海通倭之人。”

“茹尚书有所不知,在下不才,长期经商,和海外也有些许了解,对于那些做走私买卖的商贩,大多熟悉。”

听到这话,茹瑺不由眼前一亮,说道:“朱公子可能确定,这可开不得玩笑。”

“自然可以。”朱英自信说道。

“好,只需清楚通倭商贩,区区倭寇没人呼应,不过是瓮中捉鳖。”茹瑺面露喜色,直接说道。

“若是攻打倭国,大孙你可是有什么思路。”

这时,听了半晌的朱元璋,突然开口说道。

他知道大孙心里一直想着攻打倭国,堵不如疏,恰好茹瑺也在,干错把事情给清楚了。

他本身不好暴露身份直接说明,便也算是借力茹瑺。

茹瑺听到这话,沐然一惊,本想反对,瞧了瞧陛下的面色,闭口不言。

显然陛下和面前的朱英,聊这个话题已然很久。

在茹瑺的心中,或者说在整个朝堂文臣的心中,攻打倭国都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前朝之患尤在眼前,甚至于在朝堂上,打倭国这个话题,都是一个禁忌。

谁若是提出,还会影响到陛下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