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昏君,从逼董卓献孙女开始 第203章

作者:吾名张飞

第171章 帝国学院即将成立,就师资招募展开讨论

“祝公道虽然是侠客,但他极富正义感。若朝廷有需要,他肯定乐意为陛下效力。”吕布对祝公道此人十分佩服。

说到这里,张绣也想到了一个人,

“陛下,臣在西凉的时候也认识一个侠客,此人的性格放荡不羁,但勇武过人,侠义为怀。”

“而且他还有很不错的军事才能。”

刘辩:“……”

“有这样的人才,你怎么不早点推荐?”

张绣老脸一红,尴尬的挠了挠后脑勺,“这不才想起来嘛。”

“他叫杨阿若,在当地有句话:‘东市相斫杨阿若,西市相斫杨阿若。’说的是此人最爱替人打抱不平。”

杨阿若?

好像《游侠曲》《英雄记》以及《三国志》都记载过他的事迹。

“他也愿意为朝廷效力?”

只要是人才,刘辩当然想要收揽。

问题是,人家愿不愿意啊。

虽然他有系统,可以不断地攻略人才。但他没那么多时间,也不想跑那么多地方。

“杨阿若心怀大义,必然会愿意的。”

“他没有来参加这次考核,是因为他对陛下您还不够了解,臣亲自写一封书信给他,必能将他招至陛下帐前!”

张绣也很有信心。

作为一个帝国,要培养的不仅仅是军事人才,方方面面的人才都要具备。

因此,只要是在某个领域有着极大成就,或者贡献的人,都可以来帝国学院应聘。

大汉的人才其实真不少。

但早些年朝廷昏暗腐败,天下大乱,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避世隐居。

比如荀彧的叔父荀爽,水镜先生司马徽,庞德公,张臶,胡昭,管宁等人。

还有就是童渊,李彦,李进这些在武道方面有着极高造诣的侠客高人。

如果能把他们请出来办学,必定会对大汉的人才培养起到深远的影响。

为了办学大计,刘辩专门把蔡邕,唐瑁,郑玄,卢植等人叫到一块。

“蔡太师,帝国学院开学典礼,筹划的怎么样了?”

最近一直在忙文武考核的事情,帝国学院交给了蔡邕和唐瑁全权负责。

他们有名气和地位,更重要的是人脉。

一旦天下文人志士得知,蔡邕为帝国学院的院长,必定会慕名而来。

毕竟,不论是寒门学子还是世家子弟,没有人不想拜蔡邕卢植这些人为师。

“回陛下,一切都在积极筹备当中。沈先生给了很大的支持,如期举办没有问题。”

蔡邕对这件事情格外的上心,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当中。

如今两个女儿都不在身边,他没有了后顾之忧。

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放开手脚做一件事情。

陛下对他信任,给他机会,他自然要用十倍的努力来回报陛下!

“朕有一个问题。”

刘辩道。

蔡邕等人紧张地看着他,“陛下请讲。”

“现在学生方面没有问题,可你们不觉得,咱们的师资力量实在太匮乏了吗?”

就凭朝廷的这些大臣,显然是不够的。

毕竟,大家还有政务要处理,只能当个兼职教授。

所以还是得找一些专业的老师才行。

众人沉默,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因为他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将来学院会发展成什么规模。

“陛下,臣有一些好友,或许可以请他们来帮忙。”

想了一会儿,蔡邕抬起头道。

“只是他们厌倦官场,不知道肯不肯出来担任教师。”

但凡有能力的人,脾气都很古怪。

曾经的官场让他们伤透了心,即便现在的天子威德圣明,也未必能打动他们。

刘辩早就想过这个问题,

对于那些脾气古怪的隐士,他不打算强求。

若是强拉硬拽,把人绑过来,

人家给你来个徐庶进曹营,也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

“你告诉他们,帝国学院只是为帝国培养人才的一个机构,朕直接管辖,不属于任何一个朝廷机构!”

“所有教师只有职称和俸禄,没有官衔,也不被官员管辖。”

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告诉他们,这其实就是一份普通的工作。

隐士看重的不是权利,更多的是名气。

而帝国学院,是他们可以施展才华,扩充名气的的好地方。

刘辩相信,听到他的条件,绝大多数隐士必然不会拒绝。

“除了俸禄,但凡达到一定资质的人,或者在帝国学院任职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可以进入帝国藏书阁,随意阅读里面的藏书。”

“帝国藏书阁?”

蔡邕等人疑惑地看着刘辩。

有这样一个地方吗,我们怎么不知道?

刘辩笑着道,“现在没有,可以成立一个。”

“朕会收揽天下所有书籍,打造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藏书阁!朕要让全天下的人知道,能够进入其中阅览,不仅仅是一种荣耀,更是无尽的收获!”

说的人激动,听的人心动。

蔡邕等人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他们恨不得立刻钻进帝国藏书阁内,饱读一番。

“臣相信,没有人会拒绝陛下的条件!”蔡邕激动不已。

不用当官,却能享受朝廷俸禄。

不但可以增加自己的名气,施展自己的才华,更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

但凡不是真正的疯子,谁会拒绝这样的条件?

“朕要的,不仅仅是文才武将。”

刘辩见他们这么容易满足,当即提醒道。

“难道陛下想要包罗三教九流?”

郑玄皱眉。

他觉得,文人是高雅的,和三教九流在一起只会降低文人的格调。

其实有这样想法的人,不止他一个 。

现在这个社会,人们把身份地位看的极重。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不同层次的人,只能和不同层次的人待在一起。

若是混为一谈,必定会遭到排斥。

恐怕到时候,学生之间也会如此。

“朕知道你们看不起三教九流之人。”

刘辩并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毕竟社会现状如此。

“但你们别忘了,你们身上穿的衣服,是谁制造出来的?你们吃的食物,是谁提供的?还有你们出行用的马车轿子。”

“你们再有智慧,再有本领,没有这些最基本的保障,又何谈体面,哪来的格调?”

“还有没有铁匠打造兵器盔甲,将士们拿什么杀敌?没有泥瓦匠建造房屋,咱们只能风餐露宿,茹毛饮血。没有医者不断尝试新的药物,多少人要遭受疾病的痛苦?没有伎倌研究音律舞艺,这世上又少多少乐趣?”

“他们的贡献确实没有你们这般高尚,伟大。但点点滴滴,构成了这个世界。”

刘辩严肃的,把众人说教了一通。

但要扭转根深蒂固的思想,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当然,刘辩也没想过要人人平等。

分明的社会等级,才是帝王统治的根本!

第172章 筹办帝国学院分院,第一轮文试考核

“朕要告诉你们的是,再微小的人和事,也不要看不起他们。”

“帝国的建设,不是咱们坐在朝堂之上高谈阔论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千千万万的人付之行动。”

“如果执行者都是毫无智慧之人,那么再好的决策,也发挥不出它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