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昏君,从逼董卓献孙女开始 第376章

作者:吾名张飞

可是哀家要的,什么时候出来啊。

“陛下,倭国不过是弹丸之地,公孙度也不过是丧家之犬,何需让您亲自走一趟呢。”

“是啊是啊,只需要派一员上将,领兵三万即可踏平倭岛。”

“陛下连年征战,甚为辛苦,此次便坐镇皇都吧。”

“请陛下三思。”

不少官员纷纷站出来劝刘辩。

作为天子,你老是不在自己的国家,这算哪门子事。

“世界那么大,朕想出去看看。”

刘辩淡淡的说了一句,看着劝得最凶的董承,

“董将军这么关心朕,朕任命你为蓬州刺史,随驾出征。”

蓬州?

董承懵了,“陛下,蓬州在什么地方?”

其他人也一脸懵逼,

大汉什么时候,又多了一个蓬州了。

“现在的倭国,就是将来的蓬州。”

刘辩淡淡的解释道。

在倭使出现的那一刻起,他就把那块土地,划到了大汉的版图当中。

百官:“……”

董承欲哭无泪,连忙朝太后投去求救的目光。

他可是,得到了太后的授意,才极力劝刘辩的。

然而,太后还未开口,就被刘辩给打断了,

“蓬州地处偏远,远离大汉中心,故而需要一个朕最亲近的人来治理。董国丈乃朕的亲人,不会拒绝朕的这个请求吧。”

董承无奈,

“臣愿为陛下分忧。”

话说到这个份上,他再拒绝的话,可就是不忠了。

而谁都知道,陛下最恨的就是不忠之人。

“很好!”

“赵卿,黄卿,朱卿,你们三人协助董国丈吧。”

刚才这三个人,也劝他来着。

刘辩知道,这些人是亲太后的。

虽说太后是亲娘,但他才是大汉的皇帝!

所以对这几个人的发配,算是一种警告。

太后很无奈,她并不想夺权,只是希望有的时候,能说的上话。

“臣遵旨。”

赵黄朱三人哪敢不从。

“不知道众爱卿,谁愿意跟随朕出海,夺回蓬州呢?”

既然决定攻打倭国,那么宜早不宜迟。

现在的倭国是一盘散沙,要是让公孙度给整合了,反倒麻烦。

所以,

刘辩决定立刻出发。

从洛阳到沓渚,带几个妃子同行,路上花两个月的时间不过分吧。

两个月后,不但无畏级战舰也建好了,倭国内部也消耗的差不多,这个时候强势登陆,可坐收渔人之利。

“臣愿追随陛下!”

刘辩话音刚落,数十位战将和几十个谋士,站了出来。

洪亮的声音,在承德大殿之中炸响!

太后柳眉微蹙,脸上布满了无语之色,

“陛下,讨伐山越臣等就没有追随您,此番讨伐倭国,臣无论如何也要出一份力。”夏侯惇大大咧咧地道。

“臣乃征东将军,此战必然少不了臣!”张飞认真的说道。

吕布,李存孝,霍去病,赵云,关羽等人纷纷请战。

大汉的战将们,谁不希望追随陛下,建功立业?

大汉的谋臣们,谁不想出谋划策,为大汉开疆扩土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为刘辩,

人心空前凝聚,斗志格外昂扬!

如此君臣一心,极为罕见。

试问,

又有什么仗打不赢呢。

不过只是讨伐小日子而已,连公孙度都能降维打击,哪用得着这么多名臣猛将!

总不能,

他带着一群猛将去攻城拔地吧。

可是大家都很想去,让刘辩很为难,到底该选谁呢?

抓阄吧。

“征讨倭寇用不了这么多人,朕决定,只带十员战将和十位谋士,以及数名学员。学员名单朕亲自来定,至于战将和谋士,则通过抓阄决定。”

刘辩当即让小连子去准备。

抓阄公平,全凭运气。

那些二三流将领,瞬间就平衡了。

因为比别的,他们没有任何优势。

没过一会儿,小连子带着一个木箱走了出来,“各位大人,这里面有十个带黑点的白纸,抓到黑点者,便有幸追随陛下。”

先是武将,

纸条的数量是朝堂上所有武将的数量,

大家按照官职大小上前抓取,

很快,武将名单就决定好了,分别为:吕布,赵云,张飞,典韦,太史慈,夏侯渊,周泰,张郃,麴义,张燕。

而谋士一列,则为:程昱,郭嘉,徐庶,沮授,刘晔,孙乾,糜竺,诸葛玄,郭图,辛毗。

因为是抓阄决定的,没有被选上的人,也没有意见。

只是觉得有些遗憾。

至于学员,

刘辩选了武将有:黄叙,黄舞蝶,马超,孙策,易钰贵。

文臣有:周瑜,诸葛瑾,杨修,法正,蒋琬。

如此阵容,对付倭寇绝对属于超级降维打击。

不过,

大小日子,必须要强势碾压,不给他任何喘息之机。

“吕布,赵云,太史慈,周泰,麴义,程昱,沮授,刘晔,孙乾,诸葛玄听令。”

刘辩点了十个人的名字。

“臣在!”

众人齐齐出列。

“任命吕布为都督,统兵五千,前往江东造船厂,与孙坚汇合。待战舰打造完成,即刻按照航线出发!”

刘辩将航线图纸交给吕布。

从朝廷带五千人过去,再从孙坚那里抽调一万五千人,组成两万人的队伍,足够了。

“臣等领旨!”

“其他人,随朕一同前往沓渚。”刘辩决定两路发兵,从北面和西面两个方向,夹攻倭寇!

“尊令!”

众人应道。

“甘宁蔡瑁听令。”

“臣在!”二人出列。

“朕命你二人前往荆州,训练水军。”刘辩将刘仁轨给他的水军训练之法,交给甘宁。

水军是必须要训练的,以后水战少不了。

“臣等遵令!”

二人连忙应道。

“曹操,李存孝听令!”

刘辩接着点名。

“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