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372章

作者:爱开小差

大晟王朝也是米酒、果酒更加流行,偏向于清香典雅,所以烧酒之类的烈酒不怎么受到欢迎。

属小众的一类。

而白酒一出,谁与争锋的戏码在这个口味的大风向之下,肯定不现实,但凭借着小众的口味,获得市场的一席之地,这还是很有保障的。

这个夜晚,陆成安一夜之间就从默默无名被下放而来的京官,变成了南方文坛之中被人津津乐道的存在。

这样的地位转变,让陆成安在应酬方面也逐渐多了起来。

明明只是一个地方千总,却有一种当红高官的错觉。

很多南方士人都向陆成安呈上一叠拜帖,想要见个面,认识一下。

作为短时间内迅速在南方蹿红起来的文坛新秀陆成安,同样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应对这些主动过来拜访的人。

用以补充和壮大自己的人脉关系。

陆成安在杭州府闹出来的大动静,白鹿县的守备王侍节也是略有耳闻。

作为武职一方的王侍节还是很感激陆成安的仗义执言,毕竟陆成安是跟文人打嘴炮,抬了抬军人地位的。

但问题是陆成安的全力输出,也让王侍节意识到了陆成安的危险性。

这一看,就不是那种能让人省心的主儿。

白鹿县,陆成安的两位顶头上司都感受到了略微的不安。

果不其然,陆成安拿着秦大人给的银子,开始在杭州府这边找工匠来置办狼筅这样的进攻性武装。

并且再度保证了底下士兵的伙食,之前穷困的时候,陆成安给自己麾下的士兵安排的是三天吃一顿肉。

现在的基本保障是每天都有肉吃,只要愿意好好配合,在陆成安的手下锻炼体格。

这就让王侍节非常的不爽了。

毕竟士兵都是人,只要是人,那就是有交流的,都是当兵的,凭什么陆成安手下的人能吃肉。

待遇上的不同,直接导致底下的士兵起哄了起来。

这会儿的士兵,肯定是没有什么太多信仰的,只要你给银子,给口饭吃,就跟着谁混。

所以在你给的银子不到位、又没法确保伙食时。

那在战场上,这些士兵一遇到逆风,死一点人就全线溃败,那也很正常。

海寇能那么凶悍,也是利益所致的,没银子,谁能那么拼。

士兵又没有像海寇那么高的收益,自己还有家人亲戚,谁肯真正地卖命?

把自己的性命卖得那么便宜,贱不贱啊?

这就让王侍节亲自找陆成安谈话了一下。

他寻思着,这样搞下去,各个营的士兵都炸锅了,全都想着跑陆成安这边混,那他在白鹿县武职一号人物还怎么当大哥?

希望陆成安降低一下士兵的待遇。

陆成安给的答复也很简单,他这边的七百号人,能有这个待遇,主要是训练苦,并非每日常规的操练,打一套简易的把式就能休息,他这一营的士兵还有额外的体能训练。

其他营的士兵未必能坚持的下来,如果他们真有这个兴趣,可以让他们来看看陆成安这一营士兵的训练强度。

王侍节没话讲。

待遇的问题,你拿训练苦来应付,也不是不行,可你又给士兵定制狼筅是几个意思?

首先这个狼筅的制作图纸你是从何而来的,其次是你给自己的士兵搞这种武器,他这个当长官的心里也发憷啊。

虽然陆成安还没有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但是这一幅要搞事的模样,谁不慌啊?

其实真正慌的人还不是王侍节。

毕竟王侍节按照品级上是名义上的白鹿县最高,实际权力上最高的人是白鹿县的县令武祥。

为什么武祥会慌呢?

因为陆成安请示武祥,想要打造铠甲,紧急需求一个审批。

陆成安是背过《晟典》的,按照上面记载的内容,私藏铠甲的确是要定罪的。

但是在战争时期,朝廷的官员有权力向上级请示去定制简易的铠甲,对士兵进行武装。

想要定制出那种精装的铠甲,是不太靠谱的事情,其实陆成安就是想给士兵搞点小型的防御装。

武祥看完都傻了,“晟典”里是有这么一说,可你也不能把里面记载的东西当成真的啊。

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条,又有哪几个人真的敢向上面要。

宁肯士兵没有铠甲,用肉躯去御敌,也不能动这种敏感的问题!

为了官身,大伙儿都是不敢轻易触碰这话题的。

杂牌军就得有杂牌军的觉悟。

又不是正规军,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干什么。

武祥当然是直接驳回了陆成安的请求,这玩意,你敢要,武祥他敢向上级请示吗?

到时候朝廷问罪下来,那可是会连坐的。

谁同意了陆成安的提议,谁就会被视为同党,武祥肯定不敢赌这种事情朝廷会答应。

陆成安这一连串的行为,那是搞得武祥和王侍节压力都非常大。

主要是他们俩也没见过这样的人啊。

混一混就好了的事情,至于那么认认真真吗?

事实上在王侍节下面,还有三个千总,但是陆成安跟另三位截然不同的画风,搞得现在白鹿县的三号人物隐隐约约成了陆成安。

有银子就是爷儿,在这时候,就显得无比真实。

而陆成安在军中的口碑实在是太好了,平素里他那一营吃剩下来的一些东西,那是会给其他营的将士们送去的。

在现代人眼里,可能有些不尊重,可是对这年头的穷人来讲,有的吃就不错了,还在这里计较这计较那?

正英八年四月中旬临至,天气逐渐热了起来。

陆成安期待许久的海寇来袭,依然没有半个动静,反倒是朝廷又派了几个人过来协助主将徐起昌。

从正英七年末,到现在的正英八年四月,海寇倭患已经爆发了足足半年之久,但双方局势到此为止还是很僵持的。

小规模的胜负是有,可遗憾的是这些海寇来无影去无踪,一听到大的风向便逃得飞速,根本没有给官军彻底击溃他们的机会。

这对正英帝而言很是烦躁。

毕竟军费不是一笔小数目。

一天解决不掉这件事,大量的军费就是持续性的消耗,这就是在消磨大晟王朝的国力。

陆成安看着这七百将士的「强壮」,内心之中也是有蠢蠢欲动的想法。

海寇的难打在于它们的流窜性太强,而且人数比较少,所以朝廷一直没有把这些人当做威胁。

之前汇聚出一支万人的海寇攻城,这才打醒了正英帝,让他注意到海寇的问题。

如果没有汇聚成军的海寇攻城,正英帝恐怕现在都还以为这些海寇,只是一个小问题。

陆成安特意打听了一下这片地方主要的私市区域,而这事儿,他麾下的士兵都是知道的。

毕竟走私在这边地方,并不算什么不为人知的隐秘事件。

作为一个大型的灰色产业,已经有了严密的商业链,你就是想要隐瞒,在仔细的打听之下,那也是瞒不住的。

禁海之策下,老百姓们是冒着风险下海捕鱼,官商就是偷偷摸摸倒卖走私境内的商品。

丝绸、瓷器、茶叶都是畅销海外的奢侈物,卖到海外的利润是流通在国内的三倍有余。

很多海寇,不光光是有着外来人员的身影,可能还有一部分是大晟王朝商人的私人武装。

只不过是佯装成海寇的模样,混淆视听。

这种事情,陆成安举报一下,就能迎来正英帝的雷霆暴怒,毕竟把这类奢侈品卖给海外的国家,一直都是皇室的生意。

你什么档次啊?也配跟我抢生意?

但陆成安考虑到要给自己积累功绩,像这种借势的手段,还是得稍后再用。

另外一边。

在京城晋王和宁王联手的封锁之下,正英帝本身确确实实是想要派遣一位亲王过去节制将领,监督这些将领在东南地区的所作所为。

但正英帝不想让自己的女儿们受苦,战场对于她们而言实在是太危险了。

所以,齐王在正英帝心里是一个好的人选。

正英帝的其他姐姐妹妹们,在正英帝眼里,都没有什么太好的印象。

让她们过去,正英帝实在是放不下心来。

而齐王作为十三妹,正英帝最小的幺妹。

可以说齐王是正英帝一路看着长大的妹妹。

尤其是齐王是最后一个就藩出去的藩王,在此之前,齐王一直都是在皇城之中待着的。

正英帝对齐王是比较信任的。

可是在女儿们极力劝说,又是说齐王体弱多病,又是说齐王镇守北方要地,不易动身,又是说藩王之躯金贵,从青州动身再到江南,路途遥远,恐怕有失。

这使得正英帝打消了让齐王督军的想法。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阻拦到齐王想要南下的决心。

齐王亲笔书写了一封信,用词真挚,感人肺腑,先是说到了自己这些年受到长兄的恩惠,得以在青州这样的好地方就藩。

赞叹了青州的地产丰满,百姓富足,又是表达自己想要为国出力的想法,认为自己身为藩王,不该浑浑噩噩度日享乐,应当倾尽所能,为大晟王朝出力。

齐王这一趟想要南下,是真正想要为大晟王朝做事的。

这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数次的模拟推演,让齐王意识到了大晟王朝存在着的许多问题和隐患需要解决。

这些隐患和问题不缜密地解决掉,就会一步一步成为大晟王朝亡国的因素。

没错,她齐王是在乱局之中更容易收获利益。

天下越乱,她越有这个机会成为女帝,成为大晟王朝的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