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开小差
政治、权力一把抓。
好处就是边疆上的某些地方,实在是不好管,给特度使的权限,可以稳定边疆的局势。
因为你中央官府要管地方官府的事情,你远程操控,书信上指挥对方做事,一个来回就要一个月的时间。
所有人都知道,打仗的时候爱玩微操的指挥官,都容易带崩团队。
边疆的地方长官不比你这个皇帝懂局势?
什么都不懂,硬要操作指挥,那是很容易出差错的。
可惜,人心就是如此。
万物也是有利有弊的。
你不微操,很干脆地放权出去,这些手握重权的人野心高,难以掌控,反而会在边疆成为新的祸患。
哪怕这一代的特度使长官是忠于朝廷的,你又怎么确认每一任的特度使都能像上一任一样恪尽职守。
但,这些权力上的得失,那都是皇帝自己要考虑的事情。
和他陆成安这么一个当驸马的‘小老弟’又有什么关系呢?
陆成安最多就是这项政策的既得利益者。
唯一一个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在于,只要你给陆成安一定的权力,陆成安就会给你做事,但目前大家都挺能做事,整体上都是欣欣向荣的状态。
陆成安就不必要像之前那样卖命,成天最大限度地消耗自己的能量。
他成为孩缚灵以后,人生理想就有些心态上的转变了,他更想有空没空就带带娃儿,悠哉悠哉地过日子,偶尔爆发一下小宇宙,分担一下老婆在治国工作上的压力。
国难当头,陆成安也会拼命,但放到这样的和平年代,他心里倾向于宅在家里多带带自家的孩子。
【正英二十一年十二月,陆成安到凉州任职特度使,陆成臻自杭州追随而来。】
【“阿父于五年前离世,他在世时,不希望我能借助兄长的权势平步青云,而今愚弟已守孝三年,思来想去,我只想在兄长这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陆成臻投奔了你。】
【“你想在我这里求得一官半职可以,但你若心术不正,做不到自己应尽之责,那就休怪为兄苛责于你。”】
陆成安这边盯着的画面刚刚结束,下一秒,所有人都从不同地区的视角中,全部强制转移到了天京府的皇城之中。
一个古井无波的旁白声音淡淡响起。
【正英二十二年!】
【神宫政变发动!!!】
【正英一朝上下两难、难以进退的局面,也将随着这场政变而发生剧烈的变动!!!】
.....
.....
.....
第413章 改元明德科举改制!陆成安爆改凉州!基建魔王小八!
这一场被正英帝和吴皇后提前组织好的‘密谋’政变。
右手倒给左手的手法。
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
就连这次模拟推演中,身处于局外人状态的陆成安,也不得不打起精神去揣摩正英帝到底是在打什么样的算盘。
【正英二十二年一月,吴皇后临朝称制、‘挟威而立’,上万禁军瞬息之间的功夫就控制住了天京府,正英帝选择退居西苑,他以调养身体为由,放权于吴皇后主治朝政。】
【吴皇后更改年号为——明德,正英帝默许了此事。】
【朝堂之上的百官对吴皇后在正英帝还未驾崩之时...就擅改年号一事而议论纷纷,但看在正英帝没有阻拦的意思,也大多不敢站出来持反对的意见。】
【明德元年,吴皇后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制。】
【首先,吴皇后改进了考试内容中的科目,不光是诗词歌赋、文章策论、对杂学等等学术,通通都放纳于考试内容中。】
【其次,每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都要以更严格的要求筛选,并由皇城司负责考场上的秩序,巡逻考生有无作弊的情况。】
【最后,规范了南榜和北榜的诸多细节,北榜只录取北方科举成绩排名前五十的学生,南榜只录取南方科举成绩排名前五十的学生。】
【而在殿试时,这些学生则是一同入殿,皇室再从这一百位学子中挑选出状元、探花、榜眼。】
【此外,吴皇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武举考试的地位。】
科举制度打破了门阀制度的出身限制,对国家而言,大大拓宽了选拔人才的基础,为选人任人开辟了更大的空间。
对社会而言,这是给出身低微的人寻找到了一条上升通道。
最早提出科举制的人是隋文帝。
一方面是隋文帝他打算用这个东西拿来对付门阀的法宝,另外一方面可以选拔出一批真正有学识的人出来做官,而不是使用那些通过关系走上台前做官的草包。
只不过隋文帝杨坚只是提出,没有正式创立。
正式创立科举制度的人是隋炀帝杨广。
但真别把杨广想得太好了,鼓吹杨广是千古一帝,功在千秋的人,真该想想那些被杨广给坑死的普通老百姓。
这家伙是不把人当人的,只把自己的利益放最重,世家子弟在他眼里都是小韭菜,更何况那些穷苦人家。
隋文帝杨坚推出科举制可能真存有选拔人才的想法。
杨广可能是单纯不爽那些门阀世家跟他抢夺权力,毕竟门阀的影响力在当时那个局势下又大,他杨广还不好弄这些人,所以就试图启用这个制度想往死里搞那些门阀。
可惜的是,别说是杨广了,后面的大唐都没能使用科举制度,将门阀垄断的问题给解决。
政策是好政策,人未必是好人。
政策提出来了,但人是可以控制这些政策的。
到了唐中后期的科举,这些科举考试如同虚设,该是那些门阀子弟当官,还是那些门阀子弟当官。
大晟王朝的科举制度也有问题,世家子弟和寒门出身的比例为8:2,而寒门下边的庶族,三年科举考试,能进去一个,就谢天谢地了。
农民里出个读书人,更是天方夜谭。
主要是门阀受教育的程度高,寒门也能得到一定的教育,庶族的话,基本就要看家境好不好,家境差的,也没什么读书的机会。
你不推进整个国家的识字率,降低文盲人数,提高整体的知识素养。
就想靠科举制解决门阀世家的问题,简直是异想天开。
所以,陆成安预料,只要岳母的政治水平不低,能意识到这些问题,下一步,就是全国推广教育。
大晟王朝的造纸工艺在线,前期还开海放关了,提高了国家的财政和地方的经济效应,这是一个非常好推广教育的环境。
陆成安一边运营凉州这块土地,一边思考自己要不要执行自己【光禄大夫】的使命,稍微向岳母提点个人看法。
只见,一个身影坦然向前!
【明德元年三月,成王提出‘百姓强则国家强’的观点,认为科举制度的改变,只是略微帮助到大晟王朝的普通改革,真想要让国家强盛起来,推行教育才是治国之本。】
【这是表面上在朝廷上说的。】
【暗中,成王阐述了自己的想法,认为门阀世家之所以强,是因为他们天然就比普通人有更好的教育渠道,即便没有家族关系,也能通过手上的教育资源高人一等,只有提高普通人的教育资源,才能让普通人有机会踏足朝堂。】
【科举,比的还是真才实学。】
【推行教育,让庶族寒门的真才实学优胜于世家门阀子弟时,那才有形势逆转的效果。】
【吴皇后与正英帝听后深以为然,命令各地官员,置办社学,提高各地教学的质量。】
小八这几轮的操作下来,感觉实在是太爽了。
再这样刷政绩下去,这次模拟推演,我小八那必然少不得一个‘亚圣’的称呼。
【明德元年四月,吴皇后推行教育,兴修水利,修定新的刑律和制度。】
【因为商业经济上的发达,吴皇后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多次向农户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农业发展。】
【而为了找补回来再农户减税上的损失,吴皇后加大了对商人的商税,这让多数商户感到不满,可是看到在大江南北大行其道的锦麟卫,他们默默选择了忍受。】
【大晟王朝的民心提高了。】
【对基层农民的减税,导致大多数的农民的手上都有了一些闲碎的银两,更利于生活,这大大提高了大晟王朝的人口增长。】
【明德元年结束,大晟王朝的人口数目有了显著的提升。】
【明德二年一月,陆成安正式接手凉州政府,他认为凉州人不光是勇猛,还极具野心,所以他来到凉州,一定要新官上任三把火,彻底整治凉州官场,方能让边疆太平。】
【始料未及的事情出现了,陆成安细细审查整个凉州的情况,却发现如今凉州地境内大多数的职务都由中层武官接管。】
【早在前些年,晋王过来整治凉州官场的时候,就清查了大批地方豪强的家产田地,迫使驻根于凉州的长孙明本家迁居去往南方。】
【汉王随后的到来,第二次清洗了凉州派系,两位亲王前前后后的到来,让凉州的行政机构处于一个半瘫痪的状态。】
?
陆成安拔剑四顾心茫然。
特么的整个凉州的行政机构直接是处于一个半瘫痪的状态,晋王和汉王的借题发挥,到底是砍了多少人啊?
连长孙明的本家都给你们俩干怕了,一家子人拖家带口跑路了。
最离谱的不是行政机构瘫痪了,是凉州人是出了名的能打,出了名的将领多。
现在是中层武臣接管凉州军团的大多数事务,而武威、天水、安定三个凉州重要地带的总兵,全部被换人了。
武威总兵官吕琯,天水总兵官朱咏,安定总兵官樊靳钊。
凉州?
小天京府!
全是你们这几个亲王手里面的人!
【明德二年二月,陆成安总揽整个凉州的政务,并命令各地的县令将县城内积累的陈年弊案或是难以处置的事情,写成文案摆放在他的案牍上。】
【陆成安的政治水平高于90点,陆成安的才识水平高于90点。】
【触发效果一日断百案!】
陆成安这些年也不是一点都没有去操作。
这闭关能做什么?
上一篇:万界垃圾场:拾荒震惊诸天
下一篇:到点了,该变邪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