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开小差
当地方爆发了这种状况以后,朝廷就要不断地想办法,利用财力物力来解决起义军的暴动。
如果起义军一直没有打下来,那么它就等同于一个持续不断消耗你国家力量的叛乱势力。
不光是切断了陕西对朝堂的基础税收功能,还会不断地内耗朝廷的综合实力,成为心腹之患。
如此突发的情况,非常需要有人来化解危难。
宁王哪怕是再想和陆成安亲近,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有犹豫的意思,打算立刻向父皇请命,马上去陕西处理这项不好处置的事务。
【秦王向父皇请命,总督陕西,而在得到正英帝的许可下,秦王孤身一人前往陕西。】
当秦王离开京城以后,京城里面只留下了一个抱恙称病的晋王。
本来晋王是打算这次出手积攒名望的,谁能想到秦王能比她的动作更快一步。
【提示:大晟王朝遭遇恶性的环境事件——多灾多难。】
【今年的大晟王朝将会成为灾年,多地都会出现自然灾害,请诸位小心应对。】
实时模拟出现来的各项信息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压力,慢慢压在了诸多皇女的身上。
毕竟实时模拟里面的事件是和现实事件同速进行的,要是没有解决好的话,出现的恶果恐怕也是立刻能爆发出来的。
晋王有些放心不下,她不敢再装病了,立刻准备四处救火。
【你被正英帝讨要了三十万两白银,在国家危机的重要关头下,你立刻是将手上可以拿出来的银子都给了正英帝,凑足了三十万两白银。】
【因此,你讨价还价,从父皇的手里将吴明调离了蜀地的边军防线,获得了接近一万京营士兵的临时控制权。】
......
......
......
第509章 朕要亲自主持三司会审!制造爆炸的楚王!
现在已经不是藏拙的时候。
任何问题在出现苗头之前,就要想尽办法将其掐灭,以免造成更大的恶果出现。
在数次模拟推演的经历中,很多糟糕的状况都是放纵使然。
晋王调动起来所有可以使用的资源,她的资本就是在这种原始积累的情况下不断地攀升。
而且相对而言,晋王借助吴家的原有人脉,她的资本积累也是最容易的。
不过,用野心家的角度观察布局,晋王不应该去调动吴明所在的位置。
吴明在蜀地管理边军,这个位置非常优越,晋王处于一个中央朝廷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通过吴明这条线退守巴蜀的天府之国。
四川这个地方,偏偏是可以做到自补自足却又拥有易守难攻的地区特性。
拿到这块地方,晋王最起码也能自守很长一段时间。
但是,晋王又不可能这么去做,这相当于是提前准备谋反,为篡夺权力而做出有预谋的部署。
晋王是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在制造问题的过程中继续扩大她的个人战果。
那不就是故意寻求内战吗?
大晟王朝一旦乱起来,最大的受益者永远不会是晋王,这点晋王可以肯定。
因为整个大晟王朝,具备内战能力的人,只有她们皇女自己。
打内战的下场,就是她们内部之间互相内耗,从而消耗掉整个大晟王朝的国家潜力,无论谁胜谁负,大晟这个国家的元气必然大伤。
到时候,随便来个第三方势力,都有可能捡个便宜走。
晋王是有她自私的想法,但最基本的战略意识,晋王并不缺少。
并且,晋王最防备的就是外部势力对大晟王朝的干扰。
对于蒙古的一举一动,晋王更是深感心腹大患,若不是要解决的内部问题太多,正英帝又支撑不起一次对外的大型战役,晋王早就开打了。
说什么都不能让野女人跑进来抢人。
大晟王朝眼下最大的问题,反而不是人才上的问题,在整个大晟内,想要复兴国家的有志之士,栋梁之材是很多的,实际上,大晟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资源。
要立刻执行变法的手段,及时变现,给大晟王朝提供经济支持。
但这一点想要解决,又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根深蒂固的旧官僚集团若是不能一口气清干净,这些依附在大晟王朝上的吸血虫,就能卡死变法的大计,一日不让它进行下去。
晋王在这方面是真没什么经验,要她来干这种精细活儿,可能就是以杀为策。
不服的都杀了,那不就只剩下服她的了吗?
可惜,现在的皇帝是正英帝,不是晋王,这个办法,显然是没办法适用当前版本的。
与此同时,宫中批阅奏折的正英帝拿到了宁王秘密上疏的奏折。
有着秘印的宁王,她上奏的折子,都是最高保密的状态,而且有秘印标识的折子,正英帝也是优先批阅的。
“你们二人,觉得朕这排行老四的女儿芷凝如何?”正英帝还没打开折子端详,先是向堂下的两个孙儿问话道。
近些日子,给正英帝感觉最不一样的女儿就是宁王。
当然,其他女儿都有或大或小的变化,但她们在性情上都不曾有太多的变化。
可是宁王给正英帝带来的感触却最不寻常。
味儿不对。
很不对。
对于宁王,苏为英是很难评价的,他和宁王之间的交际非常少,也只是在早年听闻过自己的母亲晋王和宁王关系一度亲密。
后面的事情,苏为英就不清楚了。
真正论亲近的话,只有苏灵然比较亲近宁王,宁王是灌输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就像是亲生母亲一样对待苏灵然。
苏为英不怎么熟悉,不敢贸然评价,而苏灵然肯定不会给宁王添堵,在皇爷爷面前说宁王的坏话。
“宁王果敢敏锐,有大国风范。”苏为英说了一句不痛不痒的夸赞。
苏灵然却给出了高度的评价,“动荡之下护国于危难,安康之局定社稷平安。”
正英帝点了点头,他是想要知道两个孙儿对宁王的风评如何。
主要是宁王近期在北镇抚司的动静不小,正英帝不是不知道,而且其中的手段,都不像谦谦君子可以用出来的。
正英帝是怕宁王误入歧途,工于城府,修于心计,而忘了本心。
“这是宁王给朕的折子。”正英帝喜忧参半地说道:“朕深知汉王宽厚,有些事情,她办起来未必能下狠手,故此让宁王去河南考察民情、了解当地的官情。”
正英帝的脑海里有陆成安取义成仁的记忆,从陆成安的视角中,他很清楚地知道了多个地方的腐败情况严重。
河南就是重灾区之一。
所以正英帝派遣汉王去河南,而为了避免出现状况,正英帝还上了一个保险,让宁王暗中同去调查。
监察御史的死,正英帝很难放得下河南这块地方,可谁能知道,短短时间内,不光是河南出了问题,陕西也出了问题。
“宁王在折子里说,地方的官员为了镇压民情,为了保住头上的乌纱帽,他们不惜大开杀戒,以防止走漏风声。”正英帝深深痛惜地说道:“河南派遣了钦差坐镇,尚且如此,又何况其他地方呢?”
“鹿崇素来官声极好,连年政绩惊人,朕欣赏此人,未成想...这人心远比明面上看着的更龌龊。”
正英帝看着宁王折子里所说的事情,字字诛心。
你要想,在河南,正英帝是放了汉王坐镇的,可是汉王坐镇的情况下,鹿崇竟然都敢纵容当地的吏员克扣赈灾的米粥,甚至情况危及到自己的乌纱帽时,鹿崇不光是处决了当地的吏员,还要拿冲击官府的理由把事情闹大的老百姓们一起给杀了。
如果汉王没坐镇的话,是不是鹿崇直接坐视不管这些吏员的小动作,立刻向灾民动起屠刀?
这种事情正英帝不敢想,也不能想,如果大晟王朝的官员人人都如此,那么大晟王朝不想灭亡都难!
而正英帝一开始也怀疑宁王是不是有所添油加醋,或许鹿崇与她不对付,故意把事情说得那么严重。
毕竟鹿崇的政绩很是显著,过了今年,是有机会入朝拜官的。
这才对两个孙儿如此发问。
不过,正英帝看折子看到最后一面,宁王提出三司会审,拿朝廷的官制裁鹿崇,最后的一点疑虑,也被彻底打消。
随之而来的,却是回荡不尽的岀叹息。
苏为英和苏灵然趁着正英帝叹息的时候,也是上来看了折子一眼。
这份折子很正式,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不存在偷奸耍滑的嫌疑,公事公办,鹿崇这人大概率是有问题的。
而且宁王敢申请三司会审,肯定是有对方犯错的确凿证据,不然不会如此。
“不是,我爹就在河南,让他去审不就好了?”苏为英下意识地开口道。
在他看来,陆成安是再公正不过的人。
正英帝摇了摇头道:“让你爹去审理此案的话,他的官身还未有此资格。”
“三司会审,要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使共同审理,以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为三法司。”正英帝继续道:“你们的父亲,现在是武臣,他是无权审理文臣的。”
苏为英顿感遗憾,有股明珠遗尘的味道,像他爹那么强力的人才,皇爷爷却不知道如何去用,着实是浪费。
“将鹿崇押到京师,朕主持三司,亲自审他。”正英帝深吸一口气道:“这个案子,朕要审个水落石出。”
就在这时,宫里传来一声巨响。
正英帝猝不及防下忽然被吓得站起身来。
这道声音,像是礼花轻轻炸开的响声,但礼花的响声又不可能造成如此的巨响。
“怎么回事?”正英帝立刻高声呼唤道:“侍卫呢?内官呢?”
不多时,门口戍卫的侍从朝着宫里跑来,宦官们也是立即汇聚在正英帝的身旁。
苏灵然和苏为英闻声而去。
只见在楚王宫里,楚王凝着眉头,看着地上的一滩黑泥陷入了沉默。
比例是对的,威力却不太对,估计是调配的成分上还存有着一些问题。
之前一直弄不出来爆炸的效果,只能引发剧烈的燃烧,后来楚王发现自己疏忽了一些细节,将这些粗制的黑火药放在了一个密封的竹管里,再次点燃的时候,终于呈现出了爆炸的效果。
这些日子,她持续怂恿成王开启模拟推演,就是方便楚王继续在这方面进行琢磨。
记忆里很多的内容都有些粗略,而且大多都是陆成安自制的,楚王只负责生产。
相当于一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上一篇:万界垃圾场:拾荒震惊诸天
下一篇:到点了,该变邪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