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举报自己50w开始的企业娘生活 第66章

作者:Nagato Yuki

第155章 工人群众的建设热情

在西方世界发生一系列大变动的时候,共和国在干嘛呢?

大建。

不是海军的大建,而是全国的大规模建设。

建设的重点集中在能源工业、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国防工业、农业工厂、新型航天工业、无人化和智能化信息工业、新型化工业和材料工业、部分必要的新增基建和翻新基建也在大规模进行。

这些都属于下一步文明发展的支柱性经济产业,既包括生存的吃穿用住需求,也包括迈向深空的发展需求。

每个领域都可谓是花大力气砸锅卖铁地投入,中央财政的新增负债有75%都用在这里,财政决算表则显示,在过去一年里财政的新增财政投入都用到这里了。

目前增长幅度最大的就是科研工业事业和教育事业的投入,军费增长幅度基本保持正常,这也是现在面对虫族扩军步伐还走得这么慢的原因之一,社保和医保支出增长放缓,不过问题不大,有大量便宜高水平的新基础服务会伴随大建设落地基层,群众的基础生活条件不仅不会变差还会改善。

特别是私有大资本如今算是搞定了,一方面伴随新技术的下沉投入和公有制的改革,压榨式的工作时间和强度会大幅改善,另一方面,等中央完成这些财产清算,正式完成公有制改革,财政压力还会有进一步改善。

国有企业嘛,利润是要按比例上交财政的,没有私人资本家赚差价了。毕竟私人缴税那都是有各种猫腻的,今年新增的财政负债光是清算一批大资本家就填了两成比例,这还只是开始。

当然,如今并不是万事大吉的时候,群众欢天喜地的心情和想要轻松一点的生活可以理解,但大敌当前,还是需要尽量发动群众搞大生产运动,毕竟一切社会财富的最终来源是人们劳动的双手。

努力劳动的越多,加上生产工具越来越先进,产生的价值就越多,物质财富就越多,只不过如今这些财富不会转为私人占有,而是将由共和国统一集中后大规模地投入探索宇宙星河和改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去。在目前阶段的话,还有一个对抗外来入侵的军事需求。

不过这个事肯定不会这么简单,制度好改,但社会文化要调整是有一个滞后的过程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财产歧视等等思潮,还有杂七杂八的各种西方身份政治搞小团体制造社会对立的产物,也都需要一个社会治理的过程来正本清源。

而且新时代的公有制经济政治制度的大框架算是定了,但细节还需要完善,这也是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矛盾。毕竟搞大资本家时绝大多数人都起立鼓掌,但要在全社会调整收入分配和基础生活条件,这就会牵涉到很多中间阶层的人了,非常考验政策的制定水平和干部的执行水平。

不过现在最好的消息是,可以说“民心可用”吧,经济改革,还有政治体系内的大范围整顿,以及肉眼可见的科技爆炸性发展,激发了群众很大的积极性。

中央最近才刚刚在筹划开展“大生产运动”和科技竞赛、劳动竞赛等等社会运动,不仅是为了提高社会生产力,还有很重要一点——文化氛围和人们的思想认知是跟着生产生活的实践走的,要改造文化当然要先改造经济和生产。

结果群众现在已经自发地开始了大规模的劳动竞赛,各个基层地方也有不少干得好的干部领导在现在的社会政治氛围下走上了领导位置,搞了很多很有意义的基层治理探索和群众运动。

这股风潮大致是从前段时间MAC炮的全国大建开始的,很多其实过得不算多富有的工人群众,听到地方和军队建设系统的号召,如潮水般就往各个城市的防御基地汇集了,顶着夏季的酷暑一直干到年底的冬季。

只能说这种高科技的武器装备如果能在工厂里直接造出来还好,要是像重型MAC基地这样复杂又高技术,依靠现在的社会生产力整体水平,还是经常会出现这里不达标那里等技术的情况的。

不过只能说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在这股全国建轨道防御炮台的过程中,一线工人自己创造了很多优秀的施工方法和管理纪律,发明了300多项工程应用的技术专利,还有工人在部件装卸失误时为了抢救一套MAC的重型导轨牺牲了3人,还有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工伤,可以说是靠着智慧和血汗,用本时代的工具把这些先进的防御炮台给实现了。

中央随后以新时代劳动模范的规格全国表彰了他们的事迹,并由此再次强调了“未来时代劳动的至高光荣”。

这就是一个缩影,现在至少在工业制造的一线,劳动热情正在点燃,虽然大体上有那么点“卷”的意思,但确实有一种“多干好干最光荣”的氛围,大部分工人也愿意这么“卷”,并且一系列对于劳动创造的奖励机制也在建立,干得好确实有奖励。

用某原电子科技工业的流水线工人回答央妈采访的话来说就是:

“俺们厂现在收归国家了,国家待我们很好,家里增发了新医保社保,俺们听说俺们厂的利润是‘对口帮扶’一家航天院所的,那俺肯定好好干啊。”

话说的也许很现实,不那么“高尚”,但这反而反应的是群众的真正心声。

就像当初靠土改争取农民建国打天下一样,如今这次的大改革,也是要争取群众对现实利益的满意,才能真正让人民跟着中央走。

把利益讲清楚,本来就是红色主义的本质。

不过说到这里,除了基层自发的劳动竞赛运动,大执政官在前段时间去基层调研之后,还尝试搞了一套“新公有化企业”对科研系统的“对口帮扶”。

最初是来自胡建省某个科技新区的做法,市领导班子是一批有想法的人,又赶上这波公有化改革的大潮,就利用试验新区的政策自由度,将收归公有的某个数码集团的利润直接按比例对接到科研新区的项目去,市政只起到监督协调的作用,没想到效果非常好,不仅减少了中间吃回扣的风险,还激发了两边的积极性,两边的科研人员和工人还举行了联谊会,气氛非常热闹。

毕竟,对于普通工人来说,很多人其实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在生活条件实际改善的条件下,希望大家日子更好,科技发展的朴实愿望是强烈的,能直观感觉到人类文明奔赴宇宙的征途里,有自己的劳动的功绩,这可能比很多宣传都更具动员力。

现在这种做法正在推广,除了大集团收归中央管理之外,很多中小规模的私企都采取了这种做法。

目前基于超级人工智能的分配体系建立起来还需要很多时日,社会改革也是个过程,当初正式搭建起市场经济的框架用了近二十年,如今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的,因而完全将社会资源全部收归中央调配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原有的国企资源加上大企业的收归中央,现在中央已经掌握了超过7成的社会生产力,中央固然要推进很多关系未来的大项目,但社会自己的发展也是要资源去循环的,留一定的余量慢慢调整挺好的。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共和国手里可还有先驱布置的一个高难度突破任务呢,特别是那个提高全社会科技素养的附加题。

为此,不仅中央随后要以共和国的名义鼓励开展劳动竞赛和大生产运动,还需要发动一场规模不下于建国扫盲的大规模文化运动。

PS:写到这个对口帮扶,差点脑抽来了一句“地方效果很好,中央肯定了这种新做法...”

咳咳,大家低调点啊。

第156章 科学运动和农业大革命

中央正在筹划一场名为“向未来进军”的大规模科学普及运动,预计在27年的国庆之前准备完成并实施。说是运动,实质一套针对现在的生产力和教育水平的社会再教育制度。

制度包含多方面的内容。

首先,之前已经在一定规模施行的高校学生下基层活动,现在要全面铺开。既是教育群众,也是教育学生,以劳动教育高校学子,以知识反哺劳动群众。这样不仅能提升群众的素质,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目前人才缺口大的惊人的现状来说也能缓解一部分压力。

当然,这样首先就需要高等教育体系自己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他们基本要跟上二阶科技树的教育水平,才能去提升群众的水平。否则目前的大学本科现状,确实是不太行。

再者就是成体系的成人教育体系建设。考虑到劳动群众的工作实际,要他们脱产去学xi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和市面上以前泛滥的各种从学前班到考研的补xi系统不一样,这些新的教育系统,都将依托公有化的生产企业建立。

学生在这里接近实践,工人在这里闲暇时间安排学xi。当然学生属于辅助,教育的专业人才还是专业的老师。

考虑到国内目前的科技知识其实从上到下出现了多个层次的梯层,因此采取的也是线下加线上远程教育的模式。不过作为国家大战略的一部分,教育质量是有把关的,有专门编写的教材,学xi和奖励待遇实际绑定。一线教师负责前面知识的恶补,远程教育则有层层递进的科目安排。

当然,国家的教育体系本身现在也在努力改革,为的就是适应潮水般涌来的知识,教师队伍学的东西过段时间就跟不上了很正常,教材编委会也每天头发抓落一大把。

在未来可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教师数量可能会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因为不仅学生上课是天经地义的,现在基层教育也是共和国全力确保的一项国策。

当然实际推行起来还会有很多麻烦,但在共和国这样的体制下,只要下定决心投资原去做,基本上都还是能做成的。

说实话,其实共和国虽然也很想追求那个先驱大礼包,不过倒并没有抱着强求的心理,到时候要是没通过评价,其实也不亏,人民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素养都提升很多,肯定不是坏事。只能说国内的群众素养确实要跟上才行,否则社会基础和上面的科技拉开几百年,这显然会出大问题,没有这道附加题,这个事也要做,只不过现在更加值得重视罢了。

还有就是很多方面的物质保障,无论是工人群众的生活无忧,还是教师队伍的待遇建设,都是一整套复杂的东西。

只能说,现在国内的物质财富生产能力,只要资源跟得上,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新一代物流体系,都能实现低成本地供应,随着体系的建设和升级,这个供应覆盖地区会进一步扩宽,成本会进一步下降。

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农业工厂的建设。

随着核聚变的大规模运用,在能源这块其实共和国已经不缺了,而且随着后面更大规模的核聚变工业发展,这块会越来越富裕,而这时候以前建立的庞大能源网络,特别是电网,虽然相对来说目前技术落后了点,不过还是能够满足当前的运输需求的,而后续的新能源网络也会越来越强大。

而有了这源源不断地恒星内核同款能源,能干的事可就多了。

其中就比如大规模地上马无土农业工厂,直接用技术手段提供光照、热量和培养基,连控制系统和播收系统都是无人化进行,一个普通规模的厂房就能密密麻麻地能摆上上百套培养系统。

从小麦水稻这类主食,再到蔬菜瓜果这类副食,全都能量产。配合强大的作物改良技术,产量也是爆炸。

由此,共和国实现了人类几千年来还没实现的一个壮举,就是“农业工业化”。这背后的意义是划时代的。

不仅仅是产量的爆炸式增长,还有无视自然灾害和气候的能力,无视四季变化,看天吃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如此高效而便宜的生产模式,解放了大量的农业人口,对于目前缺乏人口基数的共和国来说是个好事,当然前提是共和国自己能把这些新退出农业的几亿人口安排进新的经济体系里去;指数级提升的生产能力基本可以确保社会生存问题的完全解决;大量土地可以逐渐退出农业作用,承担更多的建设职能;面对战争的承受能力会更加强大,毕竟不像田地被破坏就颗粒无收,工厂虽然看着损失更多,但是重新建设重新投产这个时间是更短的...

总之,这是个改变世界的变化。

在过去,不能说以前的技术做不到部分工厂式的集约化生产,只是能源成本限制了这个做法,毕竟化石能源为主的电力来源,转手去用来培植农作物,这不是自己搞剪刀差嘛...

不过进一步的,比起这种还多少有点过去农业培植、田间管理之类的技术影子的农业工厂,正在小范围实验的,直接工业合成如淀粉之类的食品的量产工业,那就更是一个直接改变时代的东西。

只不过,无论是农业工厂还是合成食品,目前无论是技术还是量产,要说实际上有什么难度呢,其实也没有。目前限制它们发展的,只有两个。

一个是传统农业的退出,和新流动人口的工业化吸纳,有一个时间,和旧工业体系一样,一次性搞得太急,可能会让很多农民破产都说不定,到时候还是国家要去兜底。因此这需要用政策慢慢引导。

另一个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就是一个经典问题:这些“工业粮食”到底健不健康?

和转基因之争、方便面问题等等经典议题一样,在群众文化水平没上来的时候,那确实是个很难解释的事。反正你怎么说,你的老父亲老母亲是很难接受的。

不过也不需担心这么多脱离农业的人口会带来冲击,现在共和国是非常缺乏劳动人口的,岗位之后只会欠缺而不会过剩,这么多工业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包括战争的需求等等。虽然无人化智能化会排除掉一部分岗位,但整体来说这种短时间地高速发展还是快于劳动人口的增殖规模的,依然是净吸纳人口。

而不远的将来,共和国就将具备星际殖民的能力,到时候脱离地球这一亩三分地,那可真就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了,到时候人口规模只会嫌弃不够不够还是不够。

不过好消息是,随着青年一代生活的改善和压力的相对下降,结婚率和出生率都有所回升,加上死亡率的下降和将来人口寿命的延长,人口规模还是会有一个快速扩张时期的。

当然要问为啥结婚率和出生率不是大规模回升?只能说,现在的青年人,确实脱离了农业时代的婚姻观念,即使重新公有化,自我生活的品质依然是一个高优先度的考量因素。而且如今人口寿命延长的趋势,受教育时长在延长,将来人口寿命到150岁左右时,到七八十岁保持如今二三十岁的青春肌体并非什么难事,那大家就更不急了。

第157章 共和国起飞前夕和新的五年规划

临近春节,但整个共和国依然洋溢着全民建设的蓬勃朝气。

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建设计划,加上厚实的实体工业底子,让共和国开始了纵观人类文明都史无前例的全力建设未来工业的征程。

这种状态是无法简单描绘的,毕竟人类迄今为止,不说发展缓慢的农业时代,进入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之后,如果直观地以GDP增量来比喻的话,经济体发展的快也就是10%左右,像米国这样的一流发达国家,更是有两三个百分点就算这年经济成绩不错了。

不严谨地说,百分之二三大概可以当做人类文明外沿扩张的速度,后发追赶国家如共和国,保持十年左右的高速增长,就可以逐渐逼近米国,因为经济体每年都是在去年的基础上百分比增长,因此每年看着都不过是个位数百分比的增长,但是保持个十几二十年就会非常恐怖。

而和现在共和国的大建来说,这种增长简直就不是一个维度的。

原本各行各业的指标都差不多是百分比增长,野蛮生长的行业也不会多夸张。但共和国现在上马的这些项目,由于技术的跨世纪领先,各项指标都是按倍率增长的。当然,进一步来说,明年也会在今年的基础上按倍率增长,以此类推。

过去两年,共和国处在大规模地调整阶段,加上全球经济的断裂冲击,各项经济社会指标其实不算太好看,当然一些早先建设项目的落地其实也创造了效益,不过总体来说国家指标还是有所下滑,特别是贸易方面的数据,今年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另一套大幅度变化的数据,是来自核聚变冲击的能源行业,不过主要是核聚变能源的替代增长。

当然这里其实有个常识就是,GDP这个指标本来也是上世纪7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经济开始发展的产物,将金融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也纳入了经济核算,这也是苏联搞实体工业指标80年代看起来差很多的一个原因。在这之前即使是西方国家自己,衡量国力指标看的也主要是战略工业的生产能力,比如钢铁、石油、车辆、船舶等等。

共和国如今经济在大幅度转轨,GDP这个指标其实已经不能很好地反应社会经济的整体状态了,只是今年依然还在核算,27年的最终数据大概是134万亿左右,相比起25年一切开始变化时候的数据基本没什么增长,这两年就像疫情冲击一样,全世界的经济都在经历大幅度变化,连过去大半个世纪的全球化体系都要发生根本变化了。

在此基础上,共和国今年开始首次引入“能源本位”的核算方法,说的再直白点就是以电力系统来作为货币的信用锚点,相对应的,经济指标也主要看庞大的实体工业的变化。

相比起新自由主义时代货币锚定在主权信用债务这个全球一起搞起来的“巨型虚拟泡沫”,重新将货币锚定在某种实物上,有利于提高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对于共和国全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基本现状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实物货币锚点最大的问题是容易通货紧缩,而这对于共和国的能源系统来说现在并不是什么问题。

每年装机运行的核聚变基地技术在迭代,输出能力还在以数量级提升,完全不需要担心金本位的问题。

后面东亚能源共同体国家,除了能源系统的物理统一之外,货币也需要由此统一汇率锚定价值,算是先在这个片区建立起一套不同于美元的货币结算体系。

这种做法其实也是客观的无奈之举,毕竟现在共和国不需要第三产业来接纳就业人口,并且从事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职能了,实体工业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共和国的经济根基,庞大的实体财富是共和国对抗虫族,探索银河,保障社会分配的重要底气。

而如今实体工业的产能已经开始出现爆炸的征兆了。

以核聚变工业为例,今年才上马的12个核聚变能源基地计划,到年底已经全部依次完成了,这个建设能力就不说了,而在此基础上,光去年这些分批投入运行的核聚变电力基地,就节省了超过1亿吨发电用煤,明年更多的技术更先进的核聚变发电投入运行,这个数字还会狂飙,一个五年计划之内,用核聚变电力取代火力发电并不存在任何技术难度,火力发电退出的速度只取决于经济健康发展的统一规划和配套新电网设施的建设速度。

再比如,在现有科技树里,大规模使用的分子钛合金工业,就这一年多以来,已经从零开始,拥有了年产3000万吨的能力,预计五年之后,这个数字突破5亿吨是很简单的事,还非常保守。

这就是跨时代的高智能工业的恐怖之处,一个厂的产能就高的惊人,还有着不需要人工成本的优势和全天候生产,无视节假日的好处。

无论是发电还是实体工业产能都是这个道理,不能以过去的经济工业发展去看待,哪怕不考虑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仅看产量,现在新建一套系统产能都是过去几十套系统的产能,但你新建一套系统的成本却差不多或者更低,这并非开玩笑。

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过去的五年计划如今都彻底被打乱了,需要重新规划。

既然目前暂时拿不到三阶科技树,那正好依托现有的技术发展经济社会,夯实这个阶段的基础再说下个阶段的事。

新的五年规划已经在起草讨论,元老院日常灯火通明,召集大批经济学家、科技系统的专家、国企系统的负责同志,在研究这个问题,过年后就会交由大会表决通过。

目前第一套草案比较保守,比如电力系统,这个规划是按五年后在现基础上增长100倍来规划的,看着夸张,但看看这些未来工业哪个不是电老虎,社会层面的物流系统、满大街的机器人、数以亿辆的电动车等等,这个规划可不见得多夸张,分配到每一年,其实就是在前一年基础上增长两倍多不到三倍,这对于目前的工程应用层面的科技来说是很简单的。

当然,指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实际执行起来,配套的政策措施,建设管理机制等等,这些都要跟上,毕竟社会发展是个全方位的事。

就像核聚变电站,修了发电系统,你还得有输电系统、变压系统、终端管线建设,乃至配套的电力管理维修系统建设等等一箩筐的事要配合着建设才行。

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科技大国来说,这里面的社会组织管理和旧有存量设施的政策,都是非常复杂的,一不小心就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影响到很多群众的具体利益,到时候好心办坏事,又是各种社会风波。

越是做大事,就越需要谨慎研讨和周密部署,治大国如烹小鲜,此言非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