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认贼做父,敲奇观,顺便追小乔 第141章

作者:玛修就是天啊

他已经离开家中许久了,虽说当初也和自己的两位叔父周忠与周尚知会过了此行的目的地,但若是收到家书,今天这还是头一回。

目光看向那一列列的小字,自小时候起就饱受书卷气息熏陶的周瑜自然不会在意那些书信行文之间的文法,而是直奔自己的主体,迅速的阅读了起来。

……

“吾侄周瑜公瑾亲启。近日里……”

……

目光在那端正的字迹之间游移着,周瑜的脸色也是随着那书信上的内容变了又变。

直到半晌时间过去,他才是将那书信放下,长舒了一口气之后,又将与书信一同寄来的另一张纸捻了起来。

“这便是叔父所提到的皖城纸?”

“倒是与那些普通纸张不同,看来要结实了不少。”

目光带着一丝好奇之色看向那所谓的皖纸,周瑜只感觉那纸张入手有些滑腻,倒没有庐江过去的草纸那般容易洇湿破损,反倒和他小时候跟着父亲周异在洛阳都城生活时候使用的纸张有些类似。

至于这上面书写着的内容,则是要比方才的家书要通俗易懂许多了。

……

「姓名:周瑜公瑾」

「类别:甲类」

「生辰:熹平四年正月廿八」

「籍贯:庐江舒县」

「现居住地:长沙临湘县」

「暂无公职」

「庐江郡舒县民政署签发」

……

没错,这正是一张由周家代为登记,属于周瑜本人的庐江甲类身份证明。

方才在那书信之中,周瑜已经知晓了庐江近些天发生的种种事情。

周忠不但告知了对方,庐江最近新来了一位天子使君名叫张彦,同时还将对方一系列的施政举措,以及皖城、舒县这两个庐江最大城市的变化一并告知了周瑜。

在这些施政举措之中,彻查人口这一项的进度自然是被周家着重仔细的描述了一遍。

……

“呵,这张彦……我怎么不记得洛阳当初还有这么一号人物,莫不是近几年新上位的权贵?”

“新官上任第一件事居然就是彻查人口,这家伙倒是有些魄力,看来与那裱糊匠一般的陆康有些不同。”

“就是不知,这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究竟能被这位新来的使君催发到何种地步了。”

……

轻抿着嘴唇对张彦的行为表示了一番肯定,若是张彦一上来就去紧抓着自己的政绩不放,去做一些所谓“安抚民生”的事情,那周瑜只会将对方视为一个庸人,在眼界和格局方面并没有什么太过值得称道的地方。

可如今张彦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彻查人口,那便意味着对方是真的想要在庐江做出一番业绩,并没有将庐江太守这个职位作为自己捞钱的工具或者是职业生涯的跳板。

甚至从某些阴谋论的角度讲,这还代表张彦在洛阳有着不小的背景和后台。

之所以敢在第一时间彻查人口,正是因为对方并不担心短期内无法做出什么政绩就被天子革职轮换。

既然如此,那这张彦自然可以放心大胆的将精力放在一些效果更好,但时间跨度也更长的事情上面。

将那身份证明小心的收好,周瑜也是有些感叹,就这么几个月的时间,自己的老家庐江居然就发生了如此之多的变化。

首先最为重要,同时也是周忠在书信之中最先提到的,自然就是庐江郡治的变化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庐江的新太守张彦获封于皖城的原因,庐江的郡治被从舒县迁移到了皖城,同时对于舒县的大族周家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和影响。

只是和自己的叔父周忠的观点不同,在这一点上,周瑜却并不觉得这样的变化对于周家来说是一件坏事。

要知道,舒县本就已经被周家把持的如同木桶一般滴水不漏,若是自己家族能够借着这个机会再将触手深入到皖城里面,说不定周家就能够在庐江一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到那时候,庐江的世家局势也将从周家、桥家两极分化转变为周家一家独大,其他世家望尘莫及。

脑海之中下意识的思考着张彦种种举措的动机,周瑜敏锐的感觉到对方似乎和之前庐江的几任太守都不大一样。

首先便是彻查人口,张彦将有些混乱的庐江人口重新整理归档,还编撰了新的人口黄册,详尽程度比起十年之前好上无数。

随后,这人又将皖城的县丞、县尉两职取消,借由着自己是皖国侯的身份,将原本归属于县丞的职能分配给民政署,将归属于县尉的职能分配给治安署,两者直接向皖城相蒯祺这位县令负责。

最后,在一切进入正规之时,张彦这位太守居然将自己在洛阳一带的产业尽数迁徙到了庐江本地,同时还通过刻意压低纸张价格的方法,倒逼着整个庐江的官署都开始使用纸张进行办公,大幅度的提高了政务记录与回查的便捷性……

种种的迹象或许在旁人眼里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周瑜却敏锐的感觉到,这新来的太守似乎正在一步步的推进着皖城的权力,甚至整个庐江的权力向着他一人靠拢,从原本的封而治之转变为他一人专制。

若是将那些陆康之流比作为汉天子刘宏耕地的佃户的话,那这张彦就总给周瑜一种自耕农的错觉。

这人居然是将庐江当成了他自己一个人的东西……

心中难免升起了一抹好奇的情绪,周瑜虽说也能够猜到一些张彦的想法,但对于民政署的设立,以及对方大力推广纸张所遇到的困难,他却有着不少的观点,想要和对方好好讨论一番这些政务之中的利弊。

只是可惜,现在的周瑜已经不是白身。

即便他现在就想要立刻回乡,去和那位新来的太守好好的交流一番,却也不能够置自己的大兄孙策于不顾。

毕竟他还任职着长沙太守孙坚帐下别部司马的职位。

只是在周瑜的心中,却也暗自的做好了打算,等到长沙这边事了,自己也在孙坚的举荐之下获得一个汉廷的官职之后,就回到家乡庐江,去见识一下这张彦到底何许人也。

“嗯……等到过年吧。”

“等今年结束,就和大兄一起回庐江一趟,正好也和家里人报个平安。”

营帐之中,周瑜默默地想道。

第四章 城门见闻

“喂!你,站住!”

“你叫什么名字?”

七月,庐江皖城的西门附近,四名身穿湛蓝色崭新衣装的卫兵正盘问着一个路过的商队。

在众人的旁边,一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则是满脸大汗的坐在一个临时支起的案台旁边,不住的奋笔疾书着。

在那读书人的面前,则有着不少身穿各色衣装的百姓,似乎是正在排队等候什么。

……

“呼,张三是吧,这是你的身份证明,要仔细收好不要弄丢了。”

“在我们皖城,无论是旅居驿馆还是在坊市进行交易都需要出示这份证明,若是遗失或者损坏的话,就必须要去皖城官署的民政署重新补办,还要再上交一份工本费用,在补办完成之前连落脚的地方都很难找到。”

“切记,一定要将这证明收好,等到下次再来我们皖城的时候就不用这么麻烦了,直接出示这份证明就可以了。”

干脆利落的将一份外地人通用的“乙类身份证明”交到面前那个有些贼眉鼠眼的商人手里,那读书人随后又嘱咐了一下对方相关的注意事项,这才摸了一把头上的热汗,看着对方对自己点头鞠躬的模样心中升起了一丝得意。

他今天已经为数百人颁发了身份证明,就刚刚那种公式化的嘱咐他就已经重复了上百遍,可以说已经背的滚瓜烂熟。

至于此刻在他的左手边,那高高摞起的一沓皖纸上面,则记载的全部都是他今天的战果——高达数百人的身份证明,一式两份。

按照那位新来的皖城相的吩咐,这些身份证明在颁布的时候,都必须一式三份,除了第一份交给百姓自己保管之外,剩下的两份需要分别存放在庐江和皖城的郡立、县立黄册库中。

虽说他也不明白,他们皖城明明就是庐江的郡治,这两地本就统属一处,为何要多此一举分设两库……

但既然那位皖城相说了,那作为民政署下辖小吏的自己自然只要听从吩咐便可。

“下一个!”

挥挥手示意那位张姓的商人已经可以自由进出城池之后,这名读书人深吸了一口气,随后便又继续努力工作了起来。

“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

向着面前的一名老妪机械化的出声问道,这人其实并不知道那位皖城相为什么要这样仔细的盘查人口,还要将这些人口数据记录下来,毕竟他也才刚刚进入皖城的民政署一个月不到。

不过就和刚才的问题一样,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不影响他按照自己上司的吩咐继续工作下去。

若是按照寻常的职位来看,他现在从事的工作其实远比那些其他县城的官吏要简单的多,但是单从收入上面,或者说俸禄上面来看,这份工作却能够给他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保障,让自己能够在庐江继续体面的生活下去。

可能这样的工作对于那些心比天高的名门之后来说十分卑微廉价,但对于寒门出身的自己已经足够了。

每年百石,每月十一斛的俸禄足以让他一人吃饱的同时,还有些许余粮能够补贴赡养自己在潜山老家的自留地务农为生的父母。

至于每月发放一次的“月钱”,更是让他能够在庐江一带的读书人面前抬起头来生活。

不管那些真正的世家豪门子弟怎么想,但对于他来说,这样的生活,自己还想继续持续下去。

迅速的为面前的老妪准备好了身份证明,在将证明交给对方之后,读书人看着眼前逐渐变得越来越短的队伍,总算是松了口气。

只是还没过上多久,他却又发现,那几名负责守城的卫兵……不,现在不应该叫卫兵了,应该说是那几个负责守城的治安署同僚居然又带着一大队的商人向着自己的方向走了过来。

……

“喏,你们几个,就在这里排队,等下排到你们之后,我们皖城民政署的官吏就会为你们办理身份证明了。”

“排队过程中不许喧哗,不许插队,不许随意吵闹。若是有什么事情还不理解,可以举手向着我们示意。”

使劲瞪了一下自己的眼睛,只见这个四人小队之中,领头一人先是将身后的几个商人安置在了队伍里面,随后便又刻意吹胡子瞪眼一般耍了耍威风。

在他看到身后的商人都表现出一副无比恭顺的模样之后,这才是有些讨好的向着读书人的身旁走了过来。

“那,这位公子,那些商人我就先把他们留在这里,户籍的事情就麻烦您了。”

“最近不少皖城治安署的老人都被临时调到了舒县帮忙,听说那边在核查人口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麻烦……”

“近些天西门的人手不太充足,我们就先回去守城了。”

笑呵呵的向着那位读书人拱了拱手,这名原本隶属于皖城尉,现在归属在皖城治安署管辖的士兵此刻也是满脸和气与讨好。

至于在他对面的那个读书人,自然是有些生无可恋的模样。

……

“啊?还有啊?!”

“我都在这写了这么多天,少说也有几千人的证明从我的手里发出去了。”

“这怎么还有没拿到证明的外地人源源不断的过来咱们皖城?”

有些无语的叹了口气,虽说那读书人嘴上这么说,但他却还是兢兢业业的坐在了桌案旁的胡凳上面,再次奋笔疾书了起来。

老实说,这份民政署的工作对于读书人而言确实是十分重要。因此即便是感觉有些疲惫,但他还是努力的工作着,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