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玛修就是天啊
那就是即便相同作用的两个建筑,当他们出现在完全不同的国家之后,带给人的感受也是绝不相同的。
从整体的建筑风格来看,这次在庐江建设的大图书馆乃是沿用了当年托勒密建造的“亚历山大国家大图书馆”的设计,因此在外部建筑上通体使用白色或是淡黄色的石材作为主建筑材料,在设计上方方正正,不像是一个用来“看管知识”的圣地,反倒活脱脱的像个充满希腊——地中海风格的神庙建筑。
那颇具特色的黄金分割长宽比与数米高的八根巨大的石柱,让张彦在见到这种建筑的第一时间,还以为自己拿错了图纸,交给卫贤的不是大图书馆,而是帕特农神庙之类的玄学建筑。
好在,在他进入到工地内部,来到大图书馆附近甚至进入其内部之后,张彦还是在这座建筑上找到了不少与书籍储存相关联的特点出来。
首先便是高度。
不同于原本的那种直接建在地面上的建筑,卫贤为了让图书馆更加适应华夏地区的湿润气候,在修建的时候整体将这座图书馆拔高了数米的高度。
寻常人等想要进入馆内进行参观借阅,必须先通过一个很长的石阶大道,这才能够进入到图书馆的内部。
在这一点上,卫贤可以说的上是熟能生巧了。
而除了高度之外,让张彦一眼顶真,能够确定这座建筑是一个图书馆而不是神庙的,则是大图书馆内部那较为复杂的房间设计了。
虽然在外表上看起来是四四方方的一块,但卫贤所设计的大图书馆与其说是一栋建筑、一栋楼宇,还不如说是一个由各种各样的房屋所组成的建筑群。
就好像位于帝都的故宫那样,绝大多数人在外面一眼看到的都只是作为正门的承天门,可在承天门的后面,那广大的宫墙包裹范围内,却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建筑。
而依照建筑群的方法修建的大图书馆,除了位于正门处的那座与原版无甚区别的大厅之外,还有这足足五个大型阅览室、两个休息室、一个孤本珍藏室和数个特殊书籍展览区,就坐落在那个充满希腊风情的大厅后面。
整个建筑群包括休息室等在内的林林总总十余个房间,再加上一个直径超过六十米,内部包含接近三百个书架的巨型大厅,将二十亩的建筑地块用的慢慢当当不说,还向着后面的居民区延伸了一小部分。
张彦还记得,那天在他应邀前往工地之后,便进入到了那个颇为震撼的图书馆大厅之内。
虽然此时的大厅之中还没有清理打扫,也没有用大量的书本和木架所填满,可是就单单是那极具空间感的巨大空洞,就让人难免心生敬意,甚至是心生畏惧。
也正是在那天之后,张彦才终于意识到,大图书馆这个被自己拖延了超过半年的奇观,终于要在最近建成了。
……
就和之前说过的一样,由于图书馆乃是一种功能性建筑,除了建筑本身之外,必须要拥有大量的图书馆藏,那这图书馆才有意义,才能够被称之为图书馆。
既然大图书馆的建筑构架已经修建完毕,那张彦自然是开始张罗起了内部馆藏图书的事情。
就比如现在,他就一边翻看着下属提交给他的图书名录,一边挠着脑袋,感觉有些发愁。
……
“桥家、周家、赵家……”
一边翻看着名录,张彦一边轻声的嘀咕着,将那些主动捐书的世家名称挨个念了出来。
“啊,这群人积极倒是挺积极的,捐书的量也不小,只是这书籍的重复度也太高了吧?”
半晌之后,张彦这才合上了那名录,有些无奈的闭上了双眼。
为了能够凑齐大图书馆所需要的大量书籍,张彦一方面在系统的提醒之下,早在半年前就开始筹备了印刷厂的组建工作。
因此在全力施为之下,单纯的书籍数量这一点,对于张彦而言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限制。
只是在书籍的种类这一点上,张彦的进展却是极其缓慢。
为了能够收集大量的书籍样本,张彦早早的就开始在庐江,甚至是整个江东范围内有意无意的向麾下的那些世家“借书”,或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让那些世家将家中重复的图书捐赠给他。
毕竟书籍不比别的,在这个一言一金,万言万金的时代,即便张彦的家产如同开了风灵月影一般起步甚高,却也不会做出向着商人“采购”书籍的愚蠢做法。
而事到如今,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张彦却是在这一点上收效甚微。
倒不是他治下的这些世家不配合,或者不愿意捐赠给他或是怎样。
只是这大量世家捐赠的结果乍一看洋洋洒洒一大片,但当他实际进行统计的时候,却发现这些世家所捐赠的书籍,查重率几乎已经达到了百分之百。
换句话说,虽然庐江的上百个世家几乎每个世家都在威逼与利诱之下向他捐赠书籍百本以上,可这上百个世家加起来,能够让他进行大量转印的书籍,依然只有寥寥一百来本。
这离系统给他定下的要求,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第三十三章 世家的小聪明
“哎,没办法,看来只能先这样了。”
“来人啊,传我命令下去——”
坐在官署中有些不爽的抓了抓头发,在张彦确定这些世家们所捐赠的书籍大多都是有些重复的摆**之后,就没有再将希望放在这群人身上。
趋利避害本就是世家的天性,而如果大图书馆建成,对于那些中小型的世家或者是顶级世家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但对于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世家而言,却彻底断送了他们百尺竿头更近一步的机会,因此庐江这些中等偏大型的世家主力用常见的书籍应付他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对于中小型的世家而言,他们家中的藏书本就不多,因此张彦要求他们捐书的行为可以说这些世家所受到的损失是最低的。
相反,若是按照张彦给他们的承诺,等到大图书馆开放之后,那他们便可以凭借自己曾经捐书的行为获取自由进出图书馆进行借阅的权限。
四舍五入一下,对于那些小型的世家而言,这种事情怎么说最后都是他们占了便宜。
而对于那些类似于江东桥家、周家这样能够在整个扬州有着一定的名望、甚至在华夏范围内都能够叫得出名字的顶级世家而言,他们虽然需要捐赠的藏书更多,但相对的,他们这种家族的成员也是最多的……
……
今日抄五页,明日抄十页,然后得一夕安寝。
明日起视家中书柜,决定继续抄。
……
可以说,对于那些大型世家而言,这就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所抱有的想法。
反正这些书捐完之后我也不是没有存本,那等到有了进入大图书馆的权利之后,里面那么多的经学典籍,还不是给他随便抄?
要说大型世家可是最不缺人手的,像是张彦在庐江的姻亲桥家,虽然做不到徐州陈家、糜家那种中原世家一样家中人丁上万,但对于他们而言,几千人的家族规模还是有的。
只要让那些能识会写的家族成员每天都往家中抄上一点,那这件事不管怎么说,其实都还是他们赚了便宜。
正是因此,这些人即便是没有张彦的关系在内,其实也是会大力的捐书,来获取一个在太守那边的良好印象,以及长时间自由出入大图书馆的权利的。
这样看来的话,在整个大图书馆成立并且捐书的过程中,真正受伤的恐怕也就只有那些高不成低不就,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世家了。
对于这些世家而言,他们的体量其实并不能说是很大,可能算上一些家中的核心成员,能够找到的识字个体加在一起也就二三十人的水平最多了。
而这二三十名核心成员,在平日里还要维持家族各项产业的正常运转,自然是没有功夫去大图书馆中将那些自己需要的典籍记下,抄录回来。
不比那种家中族谱盘根错节,大量世家子整日惶惶无事可做的情况,他们这些家族中族人的时间可是很宝贵的。
也正是受到这种原因影响,家族延续时间够长、藏书够多、按照张彦的标准而言需要“捐赠”的书目也是极多的中大型世家,便开始了他们的消极抵抗之旅。
捐书?
捐书是不可能的。
这辈子是不可能把家中藏书全都捐出去的,只能捐一些常见的书籍,混混日子这样子。
不捐书?
不捐书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庐江的大家都捐了,就我一个人没捐的话,那我百年世家的名声还要不要了?我还要不要继续在世家的圈子里玩耍了?我的名声岂不是要变成极为恶劣的小气鬼?
思量再三之后,捐书,但并不完全捐,只从家中挑选一些价值低、又十分常见的书籍捐出去,便成为了这些中大型主流世家的普遍选择。
书和书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不捐的话,你张太守自然可能会对我心生芥蒂,甚至是在未来的政务办理之中刁难我,让我成为杀鸡儆猴之中的鸡。
可若是我捐一些常见的书籍,同时在数量上进行一定保证的话,那你张太守还能好意思继续刁难我?
呵呵,要知道,我可是和那些桥家之类的“江东头部世家”一样,是捐赠了上百本书的。在这一点上,哪怕你再不要脸,也不可能说我做的不好。
至于这些书籍都是一些常用的,或者说没什么太大价值的书……
这就是我的全部了呀?
你又不知道我都有那些书,你又没有进过我家的书库,怎么知道我还有其他更好的书,更加罕见的藏书没有拿出来呢?
我都把我的全部给你了,你还叽叽歪歪,凭空辱人清白的话,我可就要在世家的圈子里大力抹黑你了!
在这样一番操作之后,即便是张彦心里一万个不情愿,却也只能够暂时接受了这种结果,并在心底暗暗的记下了这次官民互动之间,都有哪些人不长眼,用这样的方法给自己添堵。
至于你说什么叫常见,什么叫罕见……
简单的说,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些都是这个时代非常常见的书,大多数的世家都会存有一套,若是你作为世家子没有读过这些书的话,可是要被人看不起的。
至于罕见,那就更简单了。
相比那些精神理念上的书籍,更加侧重生产力与人文,能够实打实对百姓生活产生影响的书籍便是纯纯的罕见。
举个例子,就比如说在历史上不太出名的《氾胜之书》,便是西汉成帝年间成书的一本极为优秀的农学巨著。
这本书在总结了前人务农经验的基础上,还加入了自己在实际农作之中得到的参悟,可以说能够极大的发展古人的粮食生产水平。
可就是这样一本成书时间不算太遥远,同时也极为重要的农学典籍,张彦却只在两个世家提交的捐书名录里面见到了踪影。
这两个世家一个叫皖城桥家,还有一个叫舒县周家。
是那些其他的世家没有嘛?
从某种角度上讲是的。
对于那些小型、传承年限不久、或者是已经快要沦落为寒门的世家而言,这本书可能他们家中确实是没有。
可换个视角来看,是除了这些微小世家之外,其他的世家也没有嘛?
那当然不是了。
他们只是想要垄断农业生产资料,然后继续靠着这样的信息差去剥削底层百姓罢了。
换句话说,不是他们没有,只是他们不想给而已。
“罢了罢了,传我命令下去——”
“即日起,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将庐江大图书馆的作用以及即将建立的消息传播出去,让华夏的士子,特别是寒门士子,都知道我们华夏还有着这样一处知识圣地存在。”
“帮我告诉他们,就说只要将家中的典籍借给我们进行抄录,那便可以获得庐江的户籍,同时还能拥有自由进出图书馆阅览群书的权利!”
“他奶奶的,关二爷他们家都落魄成那副样子了还能有一卷春秋让他反复研究,我就不信这华夏这么大,寒门全部加在一起,还凑不出几本有用的书来了!”
一边朗声向着来人吩咐了一句,张彦一边思索着,打算通过这样增加样本的方式,去满足系统给出的五万四千之数的要求。
庐江自打他到来之后已经发展了许久了,不但有了粮食,也在今年秋冬时节占了一波未卜先知的便宜,靠着稳定的生活和粮食价格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
直至今日,庐江的总人口数已经奔着百万大关前去了,那相对的,如何适时公布合适的人才引进策略,为庐江发展吸引更多的士子入驻一直也是他的心病。
通过大图书馆建立的这件事,将庐江的名声一举在整个华夏传播开来,似乎对于他而言正是一件两全其美之事。
釺噚艏發:贰06八五6零伍з
第三十四章 周瑜此人
上一篇:综漫:从截胡阿克娅开始
下一篇:影视:从狂飙开始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