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玛修就是天啊
因此,当张彦从政府的层面自上而下的推进这件事的实施的时候,这种工程的难度也就不复存在了。
毕竟,华夏不修这种东西真的不是因为修不了,只是因为想修的没能力,而有能力的又不想修罢了。
最多再加上一个巨大工程量的限制,但这在现在人口充沛的庐江,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按照那已经设计好的图纸之中的记载,这位于野外的神农渠将会如同一个人造的河流网络一般,在庐江的降水出现异常的时候,将整个庐江境内的农田积水全部引流出来,再互相合并,最终灌注到庐江北部的淮河里面去。
当然了,张彦也不是没有想过将积水排往南边的长江。只是这个时候,长江还把持在东方丹阳郡的手里,若是他不想逾距的话,在庐江本地是根本找不到长江的入水口的。
不过好在淮河倒也不差,只要这套水利系统能够顺利的运转起来,估计今年夏秋两季,庐江的粮食产量还能继续上涨不少。
等到庐江的“神农渠”原野系统修好之后,下一步便是在整个皖城,也就是庐江的“省城”地下铺设水道。
这一步很有可能会将整个城市的道路下方全部挖开重建,因此虽然在施工面积上要比起原野系统略小,但城市地区的下水道,施工量恐怕不会比一期工程小上一星半点。
再加上张彦一直心心念念和卫贤念叨的要将下水道修的一人多高,让成年男子都能够在下水道里行走……这就有些吓人了,也更加考验庐江劳动人民的勤快程度。
只是这些各种各样的工程看起来虽然十分诱人,但说到底,却和张彦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或者说并不是他能够直接体会到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张彦要么是待在自己的家里,要么就是在庐江的几个政府部门之间乱窜,很少有机会能够实际在雨天感受道路多了下水道会有什么不同,更不会去专门为此而下到农田里面感受一二。
可能这些一点一滴的变化,在他的角度去体验的话,最终还是会以一个庐江粮食产量变化之类的数字去体现出来。
至于真正能够切身实地感受到这种变化的,还是那些在庐江讨生活的老百姓,以及普通人。
第五十三章 这钱……谁不想要啊
“咣!”
……
“咣!”
……
第二天一大早,李老汉再一次被嘈杂的声音吵了起来。
只不过这一次,吵醒他的不再是那些一大清早就起来训练的将士们,而是一支全部由各式各样的工人和匠人们组成的施工队伍。
有些困倦的揉了揉眼角,李老汉打了个哈欠,又转身看了一眼窗外,见那天色已经有些亮了,便也不再睡下,而是起身取过毛巾胡乱的擦洗了一番,便转身扛着一个锄头,拎着墙角那有些破旧的水桶走了出去。
门外的这些敲敲打打的施工队已经忙活了快一旬的时间了。
也不知是什么原因,那太守居然下令说要给皖城全城的大街小巷都重新休整一遍,而这修整也和李老汉之前理解的不打一样,竟然拉拢了一大票的工人,将整个皖城的街道从南到北全都拆了个零碎。
今天敲三街,明天敲五路。待到昨天一早开始,李老汉便发现这支队伍已经靠扛着锤子铁锹拆到了自己的家门口。
只不过由于之前已经对这位新来的庐江太守有了些许印象,李老汉倒也不担心对方胡搞乱搞。
反正花的又不是他的钱,只要这些被拆除的道路能够和对方说的一样如期的重建完成,那他也不在乎这些人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手段。
听那些住在城北的人说,这次太守他老人家不但要重新修整皖城的道路,还会将一些太过狭窄的道路扩宽。
像是一些贯穿城南城北的几条主干道上,已经有不少居住在路边的百姓给他们传来了消息,说是自己家的房屋因为占用了太守打算修路的计划,被皖城民政署直接征用了过去。
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些百姓还有些担心。
毕竟,这房子和土地都是自己一分钱一份力积攒出来的,也不是什么小数目。若是这太守直接强征了他们的土地和房屋的话,那他们原本安定的生活恐怕都会出现不小的问题。
只不过出乎这些人预料的是,这“强征”虽然确确实实发生了,但这强征的过程,似乎和他们想象的有很大的不同。
……
“凡是持有拆迁地区房屋、土地所有权的市民,土地一律由庐江政府按照当前庐江土地市价加价三成进行回收,房屋则根据面积,一比一比例提供城南新区房屋进行置换。”
“除此之外,居所被拆迁的民众可根据自身家庭成员的数量,前往民政署拆迁办领取数额不等的拆迁安置补偿费,最多的七人以上家庭甚至能够领取到两千钱以上!”
……
毫无疑问,这笔钱正是庐江的市政用来补贴那些房屋土地被征用的百姓的。
无论是搬家还是购买一些生活必须品之类的东西,这都需要成本,而目前的庐江市政也愿意去替百姓承担这一部分成本。
甚至对于那些人口较多的家庭,这样一笔钱已经相当于是一个成年男子半年左右的收入,是一比实在的巨款了。
在政府的金钱攻势之下,对于那些占用了核心道路土地房屋的拆迁工作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很顺利的就推行了下去。
其实本来事情就是如此,这城中的土地又不是可以耕种的田地,而且庐江的市政也实打实的给了他们补偿款,那就算是一些有着土地情结的百姓,也大可以用这笔补偿款去购买城中其他人,比如那些世家就势挂牌出来销售的土地。
至于居住的房屋……有谁不知道城南新区的房子都是去年刚刚盖好的新房,又大有宽敞?
若是有机会搬到那里去住的话,那自己这种老破小根本就没有任何需要留恋的地方。
总而言之,在这样的政策影响下,那些住在老城区路边的百姓,想法已经从畏惧拆迁变成了渴望拆迁。甚至有些年纪不小的老妇人,整天就家长里短的讨论着张家又被占了三块地,李家又被分了两套房。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大家都在翘首以盼,就等着哪天庐江能把自己这套老房子给占了去。
至于李老汉本人……
他扛着锄头,微微苦笑了一下,便转身望向了自己家中的方向。
作为一个老一代的庐江本地人,他的房子也和老破小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是和那些住在主干道附近的百姓不同,他的房子虽然也靠近城中,但是却并不比邻街道,因此被拆迁占用的机会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幸运的是,虽然很有可能这辈子没什么机会住上宽敞明亮大宅子了,但是李老汉的年纪也不小了,家里也就他一个老人。因此虽然可能住着不那么方便,但倒也说不上影响生活的地步。
现在老汉一家四口,女儿早在前几年庐江内乱的时候,就不幸在城外失踪了。
就和之前说的一样,那时候的庐江还不想现在这样安稳,也根本没有什么治安可言。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在城外莫说是失踪,就是第二天被人祸害了扔进河里,那都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至于他家里的其他几人,儿子前段时间也已经成年,就在前两天跑去老州来国那边去当了工匠,妻子则在庐江的纺织厂当一个普通的女工,再加上老汉自己手里还有几块不大不小的田地,这生活倒也还能说的过去。
就算没有什么拆迁之类的大喜事砸到他的头上,可维持一个安稳的日子,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只是老汉掐指一算,这话又说回来了。
自己的儿子现在已经老大不小了,还没个婚配,整天就想着怎么苦钱。
别说是有哪家门当户对的姑娘能够看上他们了,看自己儿子没日没夜的和那些五大三粗的男人们厮混在一起,李老汉甚至有些害怕,害怕自己的儿子和正常人有那么一点不一样。
这钱……谁不想要啊。
若是自己家的房子被占了,那多少老汉也能换得一套半亩地的大宅子,再加上少说一两万钱的地皮补偿款,这些家底给儿子说一门亲事估计都没有什么问题了。
再次回头看了一眼自己家的大门,李老汉沉默了半晌之后,这才摇了摇头,向着巷子口的一家摊子走了过去。
……
“唉,得了。这日子好赖,还不是一样得过?”
第五十四章 法衍之子、法真之孙
虽然不是同一个时间,但却是同一个摊点。
李老汉此刻正坐在巷子口附近这小摊的胡凳上,手里端着一个大碗,碗里依旧是那碗熟悉的菽饭。
只是和去年不同的是,由于李老汉一家三口现在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收入,因此这一大家子也就不用靠他一人种地养着,生活条件比起之前实在是好了不少。
就说这菽饭,已经不再是用猪油拌拌那么简单。他的碗里不但多了两个鸡蛋,甚至还有一条不大不小的黄鱼作为点缀。
这还是在农闲的时候。
若是等到了夏秋农忙时节,老汉甚至还能偶尔吃上一两次肉排,那才是让他一直以来都有些朝思暮想的东西。
只是现在,他端着一个大碗,倒也没有多说什么,就这样一边默默的扒着早饭,一边支棱着耳朵,听着摊子里面的一众客人们聊天。
这摊子,如今也能算得上是今非昔比了。
早在去年的时候,虽说这处小摊的位置也算是靠近市中心了,但由于百姓其实都没有什么闲钱,因此店家也没有提供太奢侈的东西,大多都是一些简单的豆饭、麦饼之类的,专门给一个人不好生火烧饭的家庭提供一口饭食。
在那个时候,愿意来这里吃饭的人大多都还是些和李老汉差不多的工农子弟。
现在,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小摊子现在也能说的上是时过境迁。
由于这里的地理位置距离庐江的“地标建筑”大图书馆非常接近,因此这附近的房屋最近迁进来了大量的世家子或是寒门子。
这些读书人们无论有钱还是没钱,终归还是喜欢讲究一些面子的。再加上庐江现在有不少的外来士子都是孤身一人辞别家里过来求学,因此为了自身方便,这摊子自然也就因此而火爆了起来。
老汉抬头看了一眼那正在忙碌的店家,嘴角莫名的浮现起了一丝笑意。
可能这店家已经不记得了吧,但去年这一整年的时间,最让老汉担心的粮食危机并没有出现,这也代表了庐江现在的执政政府并不是什么草包组成的团体,还是值得他去信任的。
愿意任由这些政府的工程队在自己的家门口附近拆路修路,也正是和这个原因有关。
如今,这家摊子的菜单比起之前已经丰富了不少,像是一些简单的蒸煮肉食或是青菜什么的,都已经被店家端了上来。
此时此刻,便有不少的读书人一边吃着自己碗里的东西,一边琢磨着今天要把哪本之前自己没看完的书看完。
甚至更有甚者,眼神还不忘了四处的张望着,似乎在看着那些工程队的人在巷子里面疯狂挖地,也不知是在看热闹还是什么。
……
“诶诶诶,你看你看,他们今天又往前挖了不少,这怕是要将整个巷子都挖空了吧。”
……
“嗨,你懂啥。这整个皖城里面的大小街道九横九纵,只要能通得过马车的,全都被这些人挖起来了,这一条小巷子又算的了什么?”
“要我说,你这就是住在这附近,所以不了解情况。”
“这条巷子靠近城中,已经是动工相当晚的一处了。像是我们桥家的大院那边,早四五天前就已经把整条街都挖起来了,挖了足足一人多深!”
“现在他们正往里面垒砖填石,几千个大男人聚在一起,那才叫一个热闹!”
……
在靠近门口的地方,两个士子打扮的年轻人正一边吃着碗里的东西,一边聊着不远处那些工程队的拆迁进度。
其中有一人衣着较为华贵的,似乎是庐江的本地人,正在眉飞色舞的和自己的同伴说着什么,也不知道这两人是怎么认识的。
在他们的身旁,此刻还有着不少的士子,虽然大多是脸上一副不以为意的模样,但却在默默的偷听着。
特别是在听闻这名衣着华贵的男人乃是出身桥家之后,众人的神色更是浮现起了一丝郑重。
只是可惜……在很多时候,名声是未必有用的。
虽说大多数已经在庐江生活了一段时间的士子,都会听说过桥家和周家这两个盘桓在庐江本地的百年家族……但对于一些新来者或是愣头青,这个名号显然没有起到什么应有的作用。
……
“挖了一人多深的土坑,还在坑底用砖石垫嵌??”
“你刚才不是说现在这群人是为了修路才去把原本的道路都拆了的吗……修个路还要挖一人多深的地基,这又是什么道理?”
上一篇:综漫:从截胡阿克娅开始
下一篇:影视:从狂飙开始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