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认贼做父,敲奇观,顺便追小乔 第324章

作者:玛修就是天啊

或许百姓因此失去的是自己的口粮,可那些家伙不过是丢掉了性命而已……而世家阶级,那可是会因此亏损很多很多很多的钱啊!

……

可能有些人会以为,在混乱时期,世家能够借着人名不值钱的机会,大肆的买卖人口,豢养奴隶,提升自己家族的实力,因此很多世家都会故意搅乱时局,让政府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事实上,这其实是不正确的,都是对于世家的固有印象。

作为和“资产阶级”有着非常多共同语言的“上等人”,世家其实有很多需求,和资本家们都是一致的。

就比如说稳定的市场,和快速发展的经济趋势等等。

只有市场稳定了,他们才能够在这样的环境迅速的获取利益,将自己手中的生产资料变现。

只有经济发展了,他们作为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的拥有者,才能更好的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而一旦社会秩序真的崩塌,那世家反倒需要考虑一下,自己会不会因为社会失去秩序,就失去现有的东西了。

……

以所有人都熟悉的两个事件为例,当年的陈胜、吴广二人举起反旗,誓要推翻大秦暴政……在那个时候,最慌张的是谁,难道是大秦天子吗?

当然不是。

最慌张的,自然是那些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惊扰的不轻的“有种之人”了。

也正是因此,在剿灭这股叛军的过程中,不但秦朝的统治者用心,就连那些世家也是出了大力,生怕让对方真的建立起一个没有“有种”之人的社会出来。

另外一个例子,便是在正常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将会在未来数百年间发生的“五胡乱华”一事。

很多人都知道,五胡乱华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遭受如此全面的外族入侵,华夏民族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遭受到了非常多的苦难……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匈奴”、“鲜卑”等胡人除了带来苦难之外,还带来了一些其他的,不一样的东西。

对于胡人来讲,他们可不管你什么所谓的“上等人”、“下等人”之类的,可能所谓的世家,也不过就是比寻常百姓更加“细皮嫩肉”一点,口感更好一点……

至于其他社会地位相关的东西,胡人皆是一概不管。

在这样的认知之下,华夏自打五千年前立国以来便延续至今的“世家”,一次性的就被胡人从华夏的土地上清理了个干净。

世家?

可能也就是比别人更好吃一些了吧……

……

就这样,和其他的同期太守要么无人可用,只能任用当地人入阁,要么就对当地人百般排斥,毫不信任的情况不同,张彦在中高层官员的任用上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有洛阳时期就跟着他的,有后来投奔他的,有当地选拔的,甚至还有从徐州刺史陶谦手里借调过来的。

而那些负责具体事项的实施者,则大多都是些庐江的本地世家,或是因为大图书馆、教育等原因搬迁到了庐江的外地世家成员们。

这样做给张彦带来了一个显著的好处,那就是即便张彦不刻意去强调什么,这些人依旧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全心全意的进行和庐江相关的抗灾准备工作。

甚至张彦都还没有说完,下面就已经有些反应过来的士子,开始互相之间窃窃私语,询问起了和蝗灾相关的事情。

……

“嘿,怎么回事,最近也没听说华夏有地方爆发蝗灾啊?”

“我家中仆人今年春天都去北边的淮南工业区做事了,今年春种比起往年晚了点,现在地里的麦子都还青着呢!”

“这要是被蝗虫给啃了,我家中老小数十上百口,明年的口粮可就打了水漂了啊!”

……

小声的向着自己身边的一个士子发问着,出声的是庐江的一个中层级别的官员,似乎是由于他平时主抓民政工作,对于农牧行业显然是不太熟悉,因此在听到张彦提及蝗灾之后,脸色顿时变得有些不打好看。

……

“嗐,别提了,就前些日子的事情。”

……

被他发问的那人也是庐江本地人,似乎两人还是旧识,此刻表现的倒不是太过惊讶。

只是他那脸上的担忧之色,却浓郁的仿佛要化开一般。

……

“我若是没记错的话,今年交州地界似乎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蝗灾,只是还没过多久,蝗灾就消失了。”

“当时因为时间太短,我们都还以为是蝗灾被平息了,就没有太在意……没想到居然是那虫群沿着风向北上,跑到咱们扬州地界来了!”

“既然太守说在庐江发现了蝗虫闹灾的迹象,那估计就是八九不离十了。甚至南边的那些豫章、庐陵等地,恐怕都已经糟了灾害,今年还要我们去给它支援粮食……”

“大灾的年份,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咱们自身都还难保呢,不知今年到头,南边又要被饿死多少人……又有几个世家会因此而销声匿迹。”

……

对于农牧方面的事情,被发问的人显然要比起之前那人熟悉不少。

一开口,便将这场蝗灾发生可能的原因分析的八九不离十了。

若是平常的时候,众人说不定还要纠结一番,这人是不是有些玩忽职守。

毕竟,既然他早就已经收到了交州,也就是两广一带遭灾的消息,却一直没有和众人去说,这显然是一种变相的渎职。

只是现在,众人的注意力都已经被自己的安危所吸引……像是他这样的小角色,反而没有多少人去关注了。

……

“好了好了,别吵,太守那边儿还没说完呢,你们在这里唉声叹气什么!”

“再这样磨磨唧唧的,怕是太守说了什么我没有记住,你们两个的话我却要记个八九不离十了!”

在两人的身侧不远处,一个身穿庐江官服,但却没有佩戴官印的中年男人有些不爽的侧身看了他们一眼,同时轻声呵斥了一句。

像是对方这种穿着打扮的,大多都是些农业司或是工业司、科技司的官僚,也就是所谓的“技术官员”。

这些人之前要么是工人,要么是学子,因此行事之间并没有太重的官僚气息,反倒是更踏实、更识时务一点。

见那人有些不悦,先前的两名士子脸色一红,朝着对方拱了拱手,随后也安静了下来。

……

“各位,你们都是我的手足,都是我的同胞,都是我一个一个一个从庐江的基层上提拔起来的,都是有着自己的能力和理想的。”

“我想,即便是理想这些东西会被时间所腐化,但这才两年,就算你们变了,也不会变得那么快。”

“蝗灾是灾害,是整个庐江的灾害,作为庐江人,我们彼此之间都是庐江的一份子,都应当在这场灾难面前,承担起属于自己的一份责任。”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各位平时里拿着大汉的俸禄,在如今这种时候,自然要为大汉的百姓做些什么。”

“那么接下来,我也不多废话。我会进行一系列的安排,你们都听好,记好。”

“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就先记录下来,等我说完,你们再问,再去补充。”

……

暂且不提另外那些窃窃私语的家伙,在另一边,张彦的话还在继续着。

他自然不可能等所有人都了解情况,在去分配任务……那样就来不及了。

只是用目光大致的扫过了众人,张彦见所有人都已经到场,便挨个吩咐了起来。

……

“首先,是关于粮食的抢收,这一块,由农业司进行抢收,不计代价的抢收。”

“未来的一旬之内,庐江所有的生产工作都可以先暂停一下,一切为粮食的抢收工作让路。”

“蝗灾是天灾,我们无法保证自己能够顺利的将这种灾害抹除。那对应的,能抢一点是一点,能收一点是一点。”

“说不定你今天组织人多收的一点麦子,明天就可以救活一个家庭。”

……

“这一块,交给农业司全权负责,蒯祺,由你来进行监督。”

“你们可有什么疑问?”

……

目光看向自己的身旁,对于蒯祺的工作能力,张彦向来是无比信任的。

而蒯祺也没有任何意外的向着他点了点头。

他平日里作为皖城相,本来就要负责整个庐江的所有政务,像是农业、工业、科技甚至是教育,他都有所涉猎。

现在只不过是将工作从皖城扩增到整个庐江,这对于他而言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

“额,张使君,在下倒是有些问题想要请教。”

……

在蒯祺的身后不远处,一个有些憨厚的声音传来,张彦定睛看去,正是刚刚呵斥两名士子的那个技术官僚。

刚才的两名士子不知道对方,他张彦作为庐江的一把手,对于这些中上层的官员还是比较熟悉的。对方正是整个农业司的二号人物。在目前农业司负责人重病未愈之前,整个庐江的农牧产业都是他在负责。

“什么问题,说说看?”

向着对方点了点头,张彦的嘴角上扬,也算是微微鼓励了对方一下。

见此,那中年男人低头定了定心思,随后便当着众人的面,向张彦询问了起来。

……

“太守,您有所不知。目前咱们庐江在种的粮食作物里面,主要有稻米、麦米和菽豆这几种。”

“其中菽豆的种植面积最大,这也是咱们庐江百姓的主要口粮之一,今年七月底就已经成熟了,不用您说,现在各家各户都已经收获的差不多了。”

“而那稻米虽然成熟的晚,但这东西,在庐江只有少数人吃得起,水田更是罕见,对粮食的波动也不算大。”

“主要是麦米,就是麦子……”

……

语气微微一顿,那农业司的官员,眼神之中显然有些迟疑:

“按照正常的气候,麦子这东西八月底熟透都是早的……咱们现在庐江的麦田,有很大一部分都还没熟透,甚至还在灌浆。”

“我知道您的意思,之前过来的时候,那侍者也和我说了,无外乎是就算产量低一点,但有总好过没有。”

“可麦子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