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认贼做父,敲奇观,顺便追小乔 第550章

作者:玛修就是天啊

“忠……义?”

从侍卫手中接过密信,张彦一打眼,便见那铅封之上,用蜡油印着两个大字。

一忠一义,看上去倒是颇有一番韵味。

……

“忠义……忠义?”

“等等,难道是他?”

“那家伙终于想起来联系我了?”

突然间,一丝灵感在张彦的脑海之中迸发,也让他回忆起了前世三国演义之中的一段描述:

……

『……操闻之大喜。于是先发矫诏,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

『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

……

没错,这段文字,正是出自三国演义之中,罗贯中对于“发矫诏诸镇应曹公”故事的叙述。

这段故事大概讲了,曹操才献刀失败,侥幸逃回故里陈留后,向着陈留当地第一世家卫家的家主卫弘诉苦,而卫弘受到曹操的忠义之心感召,愿意散尽家财,以支持曹操起兵反抗董卓暴政的故事。

在那段故事中,曹操正是在陈留立白旗,上书忠义二字,并以此为号,招募乡勇,成立义军。

像是后世鼎鼎大名的乐进、李典、曹家二将军、夏侯二将军等绝世名将,都是在那时候自带干粮走卒加入曹操的麾下的。

……

乐进……乐文谦?

在回想起这些事情之后,那乐文谦的名头,自然也被张彦想了起来。

对方可不是什么在三国乱世中路过的龙套,而是曹操手下大将,先后两次攻破河北袁家,阵斩淳于琼、严敬等大将的当世豪杰乐进!

这人在跟随曹操之后,就南征北战,东平青州、徐州黄巾,甚至连曹操后期攻伐荆州,他也一直随同在内!

硬要作比较的话,张彦这边可能只有徐晃的名声能和他相较一二。

……

那么对方在这个时候来寻找自己,还给自己送密信……密信的内容,岂不是已经不言自明了?

……

“光熹二年三月初三,大汉少皇帝密诏曰:国有贼子,名曰董卓。残暴不仁,秽绝生灵。宫禁已乱,罪恶充积……”

……

果不其然,信件一打开,张彦刚看了一眼,便能猜到整篇信件都讲了些什么东西。

无外乎便是董卓这人真不是个东西,拼命欺负汉少帝刘辩,还违逆祖制,号召天下义士共来讨伐之类的。

真正让张彦觉得有些惊讶的是,这信件之中的,竟然不是告示天下诸郡的檄文,而是诏书?

看这诏书的材质与格式,应当是曹操那家伙以汉少帝刘辩的名头发布的矫诏才是。

……

而这矫诏与檄文,虽说看上去有些类似,功能也差不多……

但若是说起实际上的作用,两者几乎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

第四十三章 未来的事儿,谁能说得清呢?

所谓的矫诏,也就是皇帝本人下发的命令,由臣子代为公布,因此凡是矫诏,代表的都是皇帝本人的意愿。

而檄文呢?

就以同时期非常出名的讨贼檄文为例,那是人家曹操自己向着天下诸郡发布的联合声明,代表着的,是曹操本人的意愿!

……

若是在平常时候,皇家的矫诏与臣子的檄文其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因为凡是能做到州郡一级长官的人,都能很轻易的看得出来,无论是矫诏还是檄文,代表着的都是整个大汉皇家的意愿。

毕竟,也不可能会有大汉的官僚吃饱了睡不着觉,和自己的靠山唱反调吧?

……

至于在天下大乱的时候,那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可就大了去了……

……

在演绎之中,曹操当初先是“发放矫诏、驰报各道”,那结果是什么呢?

在将诏书发放给自己的诸多同道好友之后,整个大汉,就只有袁绍一人应招,从渤海带了三万兵马,赶往了曹操所在的陈留郡。

这其中有多少是因为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恩义,又有多少是因为袁绍和董卓的私仇,犹未可知。

而等到袁绍到了,曹操再发放檄文昭告天下,便有无数诸侯响应,共同结盟于酸枣县,其中兵力超过一万人的大诸侯就有十八路,小诸侯更是无法计算,整支联军的总兵力甚至达到了恐怖的五十余万……

这其中的区别,难道正常人,还感觉不出来不成?

……

如今之世,本就是百年难得一遇的乱世。在这样的世道,刘协作为被软禁的皇帝,还能有多少权力?这可真是一个未知数。

曹操的那群被通知的“同道”都不傻,又有几个人会因为刘协一句话就和董卓拼命?

恐怕也就只有很早之前就想找回面子的袁绍一人罢了。

……

而在曹操发檄文给华夏诸郡的太守之后,为何又能有那么多“仁人义士”出兵相助,共抗董卓?

一方面是因为曹操的同道素质确实比不上整个大汉的州郡首长……而另一方面,曹操这檄文代表着的,可不是那个没什么话语权的小皇帝的态度,而是曹操、袁绍这两人自己的态度!

曹操的背后,是曾经的大太监曹腾,位及三公之中的太尉不说,就凭他在陈留振臂一呼,就能聚集起数千兵甲这一点,就不是那些寻常州郡的太守能够小觑的。

天知道他的家底到底有多厚实!

要知道就连很多偏远、穷困地区的州郡,他们的太守拼尽全力,也就仅仅只能养活数千名官兵罢了。

……

至于两人之中的另一人袁绍,那更是四世三公,威加海内。

这大汉的一百二三十名太守中,至少有五分之一,是袁家的门生故吏,或是曾与袁家存在恩情关系。

如今袁绍登高一挥,他们又怎么可能不去响应?

就当事时那天下云集的场景,甚至让很多人的心中,生出了一种“大汉仍存于世间”的幻想。

……

如今的张彦,作为曹操曾经在洛阳时候的好兄弟之一,自然也是受到了这封“同道好友”才能够得到的矫诏。

用人话说,这就是公司上市早期的募股计划书。

凡是在这一时期加入曹操的,都能拥有“十八路诸侯联军”这个公司的原始股,哪怕未来公司上市,加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地位依然能够保持着某种超然的状态。

袁绍能够顺利当上这诸侯联盟的盟主,也有这一点的影响在里面。

……

至于受到了这东西,张彦要不要去……

那还有说么?

轻抿着嘴唇将诏书收好,张彦仿佛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忧虑一般,整个人都轻笑了起来。

等了足足两年了,他可算是等到这一天了。

只要这次讨董顺利,那“施压”成功的他,就必然会得到董卓的封赏。到了那时,恐怕连“游龙归海”、“青鸟凌云”这样的词汇,都不足以描绘张彦的境遇了。

在讨董之中占据了一席地位,就代表着他作为诸侯之一,成功吃到了东汉末年的第一块儿肉!

若是当年的刘备也在讨董之中得到了封赏,又怎会颠沛流离半生,最后导致自己起步太晚,输给了早早做出准备的孙、曹两家?

……

这场诸侯的“盛典”,张彦不但要去,还要大张旗鼓的去,还不能以任何人的下属身份出现,必须以一个独立诸侯的身份参与到讨董之中。

只有这样,才能让张彦真正得到董卓的重视,进而被封赏得到更大的权力。

……

至于这其中,有没有其他让张彦在意的事……

可能也有吧,但绝对不多。

……

目前为止,唯一值得张彦在意的,便是这矫诏并非是以汉献帝刘协的身份颁布的,而是以少帝刘辩的身份。

这也就意味着,汉少帝刘辩目前还活着,甚至和原本历史之中的汉献帝刘协一般,活的好好的,根本就没人敢动他……

至于刘辩活到了现在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张彦的影响,这一次的两个小皇子,并未同时跟着十常侍南逃,而是一东一西,逃往了两个不同的方向。

刘辩一路向西,听从他母亲何皇后的建议,最终自然是进入长安,然后……

然后被在长安上林苑驻扎的董卓逮了一个正着。

这下可好,原本董卓还在发愁,自己该用什么样的借口才能参与到洛阳的大乱斗里……现在有了刘辩的帮助,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了。

……

至于刘协,自然是一路向东,抵达海边之后坐船,最终到了张彦的治下。

这其中的坎坷波折自不必多提,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扬州地处真的很偏僻……似乎除了自己这边的人之外,就没有其他人听说刘协还活着。

不然的话,怎么会小半年过去了,都不见什么宫里人来张彦这边接刘协回宫?

按照张彦的估计,恐怕就连那参与到了救援刘协计划中的众多太守,也自觉的守住了消息,没有泄露出去……

……

这样一来,按照那帮宫里人的看法,说不定以为刘协早就死在了路边不知道什么地方。

而这,自然也就成为了导致刘辩活下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