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认贼做父,敲奇观,顺便追小乔 第84章

作者:玛修就是天啊

只是一想到这两千人在路上的吃穿用度,甚至是在抵达庐江的第一个季度里,有关那些工作方面以及住房方面的安排,张彦又是不由得隐隐感到有些头痛。

要知道,不同于手底下已经汇聚了不少的精兵强将,因此在武力方面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问题,在麾下的文臣方面,由于张彦的出身“阉宦之后”在世家的口碑其实算不上是太好,因此一直以来,都是没有什么靠谱的文臣愿意前往洛阳投奔张彦。

而作为中常侍张让的义子,张彦在享受到张让为他带来的政治背景的情况下,自然也是明白自己的名声在一些远离洛阳的地方,与他那个祸乱朝纲的义父其实没有什么两样,都是那种臭到了不行的存在,因此自然是没有去用自己的热脸去贴那些世家的冷屁股。

自打他来到东汉开始算起,虽然张彦已经度过了快有半年多的时光,但莫说是像后世之中的历史小说主角那般去主动前往颍川、陈留等地拜访当地豪族,就连学习大将军何进那样直接征调地方豪族之中的年轻人为自己做事的行为,张彦都是没有做过一次。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或许按照先前那般一心领军作战,对于张彦来讲倒也是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但一旦张彦决定转型为庐江太守这样文武双全的地方官职,那这手中无人可用的难题便是摆在了张彦的台面之上。

不同于后世那般,若是一个企业或是事业单位需要用人,那直接在各个招聘渠道上面公开进行招聘便可以满足自身的需求,由于东汉时期的读书人其实数量很少,甚至就连仅仅只是认识并能够书写汉字的人都是很少,因此无论是之后张彦想要对自己手底下的这些跟着自己一同迁居庐江的百姓进行安顿,还是在未来就任庐江太守之后想要颁布一些政令,都是需要有着专门的人员配合自己,这样才好去保障张彦不至于在每一处小事上都是事必躬亲,严重影响到他执行计划的效率。

而不像是其他的诸侯一般随时随地都是有着一众文臣谋士跟随在身旁,由于张彦的名声在文人群体之中不算太好,因此直到现在,他的身边都还只是有着蒯祺这样一个二线世家出身的年轻一代愿意跟随自己。

甚至严重些说,就连蒯祺这种文臣里面的“半桶水”,都还仅仅只是有着跟随他张彦的想法,两人之间并没有真正的行过主公与寻常臣子之间的种种礼节,可以说是八字都还没有写出一撇。

因此,就这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手下缺人的问题,便是张彦如今想要顺利的就任庐江,所不得不去面对并解决的第一要务。

第三十九章 借我用用,一定还你

可以说张彦的心中其实也是清楚,若是等到未来他到了庐江之后,想要执行自己的种种计划,那毫无疑问都是需要着大量文士与读书人的帮助。

否则若是手下没有足够的文臣来担任官吏,那即便是他自己很清楚,要怎样才能使庐江一郡发展起来,但当他真的到了那边,也是一定没有足够的人手去进行实施,导致这些计划都仅仅只能够停留在纸面与设想阶段。

虽说要真的算起来,蒯祺到也是一个标准的二流世家出身,能读能写的文人士子,勉强倒是也能够满足他的使用需求,但俗话说得好:“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即便是蒯祺能够作为他手下的官吏去执行他的种种政令,但张彦却依旧不打算这样去做。

要知道作为江南荆州一带的蒯家子弟,蒯祺真正擅长的乃是关于建筑设计与规划,同时包含一些城市的整体规划一类的工作,因此张彦也是打算将自己未来的郡治皖城的一系列建筑方面、尤其是城镇建设方面的事情交给对方去负责实施。

而若是如此,想要顺利的将自己的一些政令完善的传达并实施下去,张彦便难免需要在庐江郡内,去征调任用一些当地世家出身的人。

不同于后来掌控江东的孙策、孙权两兄弟,张彦虽说也是和他们一样都是没有足够的文臣跟随,导致必须要征用当地的世家士子,但他却也知道,若是真的让那些世家掌握了太多的权利,难免会在自己的治下产生一些非常不好的结果,甚至有着被对方架空、倒逼自己执政策略的危险。

因此,虽说这次抵达庐江之后,张彦也是需要征用一些江东一带本地的士卒子弟为己用,但他却并不打算直接沿用如今的推举制度,来让这庐江一带的世家逐渐做大,而是打算通过前期推举制与科举制并行,来限制这些士族将自己家族的子弟一股脑的塞进他张彦的府邸之中。

于此同时,待到他抽出手来在庐江一带完成基础教育的普及工作之后,便也是可以用完善的科举制度来取缔当下落后的推举制度,来确保像是舒城周家、皖城桥家这样的世家门户,再也没有机会发展成如同吴郡的顾、陆、朱、张四大家族那般,能够直接影响到孙权执政举措与选择的存在。

只是这样一来,虽说在长远角度上来看,张彦的行为对于他自己执政掌权而言毫无疑问是利大于弊,但在短期角度上看,他却也是难免会因为科举制的推行导致自己与庐江本地的士族名流产生一些矛盾,同时也是让张彦想要从庐江本地获得支持变得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自己所面对的这种困境,张彦这次也是不得以将主意打到了今日与自己产生了一些微妙关联的徐州方面。

……

与张彦在世家之中的臭名昭著不同,此番主动联系张彦的陶谦虽说也是任人唯亲,又近佞远贤导致自己被许劭这样的名流雅士所抨击,但由于他的性格较为和善大方,因此在世家之中的名声反倒还是不错,同时手底下也有着不少的文臣士子供他驱使。

且不说张彦这次已经见到的糜家糜竺、糜芳这两兄弟,就连同为徐州豪门的陈家陈珪陈汉瑜、陈登陈元龙这两父子,此刻也都是在陶谦的手底下为他做事。

虽说从武略这一点上来看,陈登的表现其实比起糜竺要远远差上不少,但若是说起内政,尤其是在农业方面的政令执行工作,他却也是一个颇为难得的人才。

而考虑到后世诗人陈普那“元龙父子二人耳,贤於曹公十万师”的高昂评价,张彦实在是不由得对陶谦手底下的一众文臣感到颇为眼热。

“莫说是陈珪、陈登这两父子,即便是像治中王朗那般的文臣,若是能够借我两个,那这庐江之行我便也是能够多少多上几分把握……”

微微叹息了一声,张彦作为一个并不喜好以弱胜强,而是满脑子恃强凌弱、甚至“千里转进”之后想办法十矿打一矿的种田流玩家,其实在短期之内,他都是并不需要什么诸葛、司马之类的牛人相助,反而是需要大量可堪一用的士子投入一线,来帮他推行政策、完善民生。

而当他通过长期的种田行为,最终做出一定的成绩之后,那只要不是脑子太傻的话,一些世家名流自然会慕名而来,投靠到他的帐下。

考虑到自己手底下实在是没有什么合适的文人士子可用,对于自己接触到的每一个文臣都是十分珍惜的张彦,先前也是曾在先前糜竺向着自己交谈之时,曾经隐晦的向着对方表示了一下。

只是想起对方当时那有些惊诧的表情,张彦便是对于那件事情的结果实在是没有什么把握。

早在先前时候,糜竺便是曾经向他提起过,陶谦这次为他送来了一批礼物,同时也是表示两人之间希望能够和睦相处,有需要的时候也是一定会互相帮助。

而联想到自己的短板,张彦自然是没有任何的客气,就这样隐晦的向着糜竺表示了,能不能让陶谦出面借给自己一些文人充当自己麾下的幕僚与主簿,最多一到两年的时间,待到张彦稳定之后便一定将这文臣原样奉还。

虽说听到这要求的时候,对于张彦的行为有些惊讶的糜竺也是没有想到,对方此刻开口向着作为陶谦代言人的自己求助,竟然不是想要借调粮食一类的东西,而是直接开口向着陶谦借人。

只是在略微思索了片刻之后,也算得上是这东汉少有的聪明人的糜竺,倒也是轻易的理解了张彦的想法。

“这……这等事情,非是在下不愿,只是陶公帐内文臣之调动,绝非在下一人能够断定之事。”

“若是皖国侯你不急的话,还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回到彭城之后请示陶公,再做决定。”

第四十章 糜家三人的评价

有些为难的向着张彦拱了拱手,糜竺虽说也是知道对方这行为算是颇有道理,但毕竟这借钱借粮糜家都有的是,他糜竺作为糜家的家主倒也可以直接答应,若是说起直接借人的情况,莫说是他糜竺没有见过,就连这东汉二百年的国祚之中都是没有出现过几次。

因此,虽说奉了徐州刺史陶谦的命令,糜竺此番也是确实想要对张彦进行示好,但是由于张彦的请求已经涉及到了人员调动的相关事项,因此他却也是不好越俎代庖,代替自己的主公陶谦做出决定,只得说是尽可能的帮助张彦去争取此事,但具体事项还要待到他回到彭城见到陶谦之后才有分晓。

而在这之后,便是张彦与糜竺辞别,随后带着冶儿来到了这酒楼之中等待卫贤的一幕了。

……

“冶儿,你觉得这两个人怎么样?”

没由来的,张彦突然出声向着自己身旁的侍女问了一句。

靠在冶儿的身上,张彦感觉自己就如同连接了电源的手机一般缓慢的恢复着精力,而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一般,片刻之后,他却是突然向着冶儿的方向发问出声。

作为一个熟读三国时期史料,尤其是对于三国鼎立的局势形成之前的这几十年颇为熟悉的年轻人,张彦也是知道糜家在未来的这十年之间,对于玄德公刘备提供了无数的金钱与人丁,让刘备仅仅在一年之间便从一个寄人篱下的闲散团体跃升为了一个拥兵数千,还算有些实力的普通诸侯,因此难免对于糜家的糜竺、糜芳这两兄弟感到有些眼热。

而另一边,听到张彦那没头没尾的一问,冶儿倒是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整个人都不由得变得有些疑惑。

“这两人怎么样,主人你说的是哪两个人?”

有些疑惑的出声问了张彦一句,冶儿那柔软的眉头此刻正紧紧的皱在一起,看向张彦的眼神之中也带着一丝轻微的怪异。而听到冶儿这话,张彦顿时轻笑出声,随后便是伸手轻轻的敲了对方的额头一下。

“当然是说糜竺、糜芳这两兄弟了,不然我还能指的是谁,难道问你糜真那丫头怎么样吗?”

笑着摸了摸冶儿的脑袋,张彦稍微上身用力,便是从对方的身体上直起了身子,同时有些奇怪以冶儿与自己的默契,似乎并不应该问出这样的问题。

而听了张彦这话,对方也才是微微一笑,随后便是沉思了片刻之后,将自己今日里对于糜竺与糜芳这两兄弟的印象向着张彦袒露了出来。

“冶儿觉得,糜芳这人还挺好懂的吧?”

微微回忆了一下今日里的所见所闻,冶儿并没有一上来就去提及自己对于糜竺这位明显相比较与他的弟弟,更具备存在感的糜家家主,而是先说起了自己先见到的那两人之中的弟弟糜芳。

而回忆起糜芳今日里的行为举止,冶儿倒是没有用好坏去评价这人,反而是用了一个“好懂”去描述糜芳这人所带给自己的印象。

“也不知道我的观点是对是错,但今日里与那糜家的二公子糜芳接触,冶儿只觉得这人不管心里有着什么事情,都是摆明在了脸上,让人一眼看去就知道他心里正在想着什么,或者说是有什么样的目的想要达成。”

“而想比较与糜芳,或许是因为年纪更长一些,那糜竺公子的心思冶儿却是根本没法猜透,只觉得这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一副十分和气的模样,但私下里对方是否真的这样去想,却让人有些拿捏不准。”

大概的回忆了一下这两兄弟今日里给自己的印象,冶儿就这样断断续续的诉说这自己对于这两人的看法与第一印象。而听了冶儿的话,张彦倒是不由得有些哑然失笑。

“哦?这么说,冶儿是觉得那糜芳虽然莽撞,但是却相对比较率真。而作为哥哥的糜竺……不知主人我这么说对还是不对……”

“冶儿是觉得那糜竺太过虚伪,不好相处,可是这个意思?”

笑着将对方揽进自己的怀里,由于此时卫贤还没有过来,因此张彦倒是仗着这包间之内没有外人存在,因此与冶儿之间表现的也是比较亲密。

而听了张彦这话,冶儿也是感觉有些不好意思,似乎是对于这种背后说人坏话的行为不太习惯,因此在低头呜咽了片刻之后才是微微点了点脑袋。

“唔,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冶儿觉得那糜家家主有些虚伪,应该还挺难相处的。”

小声对着张彦说了一句,由于冶儿与张彦的关系相处的还算比较融洽,因此这时倒是没有因为张彦先前的话语便表现的有些拘谨起来,相反只是坦然认可了张彦先前的说法。

而随后,不知是不是起了一丝调皮的心思,冶儿蓦地又在后面接上了一句,调笑起了自己的主人张彦。

“嗯,反正我说的也不知道对还是不对,主人随便听听就好。”

“那糜竺与糜芳两位公子给我的感觉便是如此,至于主人若是想要问问我对于那位糜家的女少君的看法,也不是不可以……”

“虽说冶儿今日里与那位姑娘接触不多,但还是觉得糜真姑娘长得挺漂亮的,性格也识大体,只是有些可惜了。”

……

轻轻靠在张彦的身上,冶儿就这样诉说着今日里,自己在张彦身边的所见所闻,时不时的还在后面加上一两句自己的评论。

而听到冶儿这话,张彦自然也是明白对方所指代的可惜指的是那些方面,因此不由得轻声叹息了起来。

“唉,是啊,确实有些可惜了。”

微微有些可惜的摇了摇头,对于糜家的这位小妹糜真,张彦其实还是抱有着很浓烈的兴趣的,不过这种兴趣并非是对于对方是否如同演义中所记载的那般肤白貌美感到好奇,而是对于对方原本的命运之中,那种颠沛流离却又不愿妥协的性格始终保有着一丝敬意。

第四十一章 糜真的命运

说起今日里,张彦倒是因为一些机缘巧合,也是在这洛阳的西市之中发现了那位未来的糜夫人糜真,因此既然是仔细的端详了对方一番。

而若说起这糜真,虽说此时的年纪也才十四五岁,但却是出落的如同芙蓉一般雍容华贵,整个人也是颇为靓丽,不似那些与她同龄的年轻少女,反而洋溢着一种如同贵妇一般的明艳气质。

因此,仅仅只是用余光看了几眼,张彦便是被这位一直跟在自己哥哥背后的女性吸引了注意。

就如同演义中所记载的那般,糜家的三女糜真作为后来的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发妻,生的自然是肤白貌美,就算是今天仅仅只是跟在哥哥糜竺的身后没有说话,但那种别样的气质却依旧在不住的吸引着在场众人的视线。

只是可惜的是,虽说对于糜真这人颇有些兴趣,但在见识到了对方的性格之后,张彦却又忍不住有些扼腕叹息。

不同于桥滢这种出身世家名门,同时家族内部又是没有同辈的男丁存在,导致自己一直被父亲桥玄当成掌上明珠宠爱的女子,糜真虽说在诗、书、礼、易、琴、棋、书、画这些方面想来不会比起桥滢逊色多少,但对方所接受的教育明显就是那种非常符合东汉时期整体社会价值观的,以三从四德为核心理论的“女诫”这种较为传统的教育方式。

因此,虽然今日里张彦看那糜真的眼神,灵动之处显然不是什么没有主见的寻常女子,但对方的行为却可以称得上是有理有矩,并不像是桥滢那般的活跃跳脱。

只见那白日里跟在自己的哥哥身旁,深受“女子未嫁则从于父”、“父死则长兄为父”两个观念影响的糜真,虽说是对于糜竺的某些决定明显感到不太认可,但是却也没有出言反对,就这样默默地承受了下来。

而在听闻糜竺所言可以将自己作为质子让她跟在张彦身旁之时,即便她的目光之中顷刻便有了一丝慌乱,但见到糜芳出言反对之后,这姑娘居然没有顺势帮腔,反而还用目光去阻止自己的二兄糜芳,让糜芳不要在这事上与糜竺进行顶撞。

可以说仅仅只是看到糜真那时的一个眼神,张彦便是对她那颇为顺从的性子感到有些淡淡的无奈。

要知道,顺从虽然从某种角度上讲也能算的上是一种好事,但是对于一些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若是一味的顺从,那只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颇为痛苦。

本来今日里就算是糜芳不去出言反对,张彦在见到对方那有些慌乱的表情之后,都是打算主动出声,拒绝糜竺那明显有些不合情理的建议。

但转而看见糜真用眼神制止糜芳之后,他却又不得不变得有些沉默了下来。

“哎,这就是封建体制下的男尊女卑啊……”

忍不住在内心深处叹息了一声,张彦只是联想到了当今东汉环境下那有些尴尬的女性地位,便是有些不知道,自己此时应当说些什么才好。

按照剧情的正常发展,若是张彦不去横加干涉的话,大约再过上七八年的时间,二十二三岁的糜真便是会服从他哥哥糜竺的想法,嫁给当时年纪大约在三十六岁左右,接连被袁术和吕布两位大佬打的抱头鼠窜的镇东将军刘备。

而虽说这玄德公刘备的人格品性都是极好,糜真嫁给他并非是什么太过差劲的选择,但一想到那后来持续了五六年的颠沛流离,并最终在五年之后投井自杀的结局,张彦却也没办法将这场婚姻视作是对于糜真的一件好事。

由于对糜真的那种宁愿投井自杀,也是要保全自己丈夫子嗣的行为,张彦自然是有些钦佩的,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有些倾慕,因此对于对方的那有些不幸的结局,张彦自然也是打算在未来有机会的时候,能够帮上对方一把,让糜真的生活不要像是原本的史料之中记载的那般困难。

至于这改善封建王朝下女性地位的问题,便只能等到张彦他在这华夏地区内部掌控了足够多的权力之后,才能去另做打算了。

对于糜真的未来不由得感到有些可惜,张彦在听闻了冶儿的评价之后,也是不由得轻声叹息了一句。只是在另外一个方面,在冶儿对于糜竺糜芳两兄弟的评价上面,张彦却是有着一些与对方不太相同的看法。

“冶儿,糜真那姑娘的性子便是如此,我们现在无论怎么加以评论,都是对于对方没有什么影响。”

“只是对于这糜竺、糜芳两兄弟,却并非是你想像的那样简单。”

轻轻摸摸冶儿的脑袋,张彦扭头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估计了一下卫贤等人估计还要有着半个小时左右才能到来,因此便是趁着这段时间的空闲,向着冶儿仔细的将自己对于糜竺与糜芳的评价,一一细说了起来。

“那糜芳相比于糜竺而言,性子自然是要烈上不少,同时也是相对单纯上不少,只是这种单纯在有些时候,却未必是一件好事,反而还代表着对方的能力与眼界相比较与他的哥哥糜竺还有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