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剑问明月 第203章

作者:今令冷泠

“秦军只是接管单父的城防和府库而已,至于其它的,一切照旧。”在两人敬畏的目光中,杨明开口道。

“将军仁义。”作为征服者,杨明此时所说的话绝对算的上是仁义了,破城之际,单父城中的百姓都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断了,不曾想到,秦军还挺讲道理。

“仁义就算了,对于领兵之人来说,这可算不得是多少的赞誉。”杨明道。

就在单父令和那中年人要松一口气时,杨明突然间又说道:“不过,我麾下的士卒在攻单父的过程中,小有伤亡,单父的百姓是不是应该做出补偿才是?”

“应该的,应该的。”单父令连忙回答道。

主动掏钱被被掏钱,两者虽然都是掏钱,但却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

“如果所有人都像你们这般明事理,那一切就好说了,这样吧,城中大族富户,每一家拿出所有财产的三分之一来,此事就算过去了。”

“你的官职是楚王给你的,既然现在单父已经属于秦国了,你就不能继续担任单父令了,吕文,这一职位就由你担任了。”杨明说话间已经看向了单父令身旁的中年文士。

吕文,一个很有趣的名字。

第341章熟悉的地方

人在家中坐,秦军天上来。

吕文不觉得自己的运气有多好,哪怕杨明这位秦军大将准备让他担任单父令同样也是如此,尤其是在迎上杨明的视线后,吕文更是在其中察觉到一丝似乎是不怀好意的感觉。

杨明让其担任单父令,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吕文回忆着自己的经历,想要找出其中是否有与杨明这样的人有关联的地方。

吕家,据说出自姜尚一脉,血统再往前推,甚至能够推到炎帝时期,但那只是过去,到了如今,吕文这一支勉强还能在单父这个小城中立下家业,虽不至于沦为黔首,但家境也就一般般,只能说是读得起书,不用亲自劳作而已。

吕文早年之间也曾游历过齐、楚、魏三国,怀揣着每一个青年都有的梦想,想着能够重振门楣,可惜,机会不是那么好得到的,蹉跎十年,除了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境雪上加霜之外,什么也没能捞到,心灰意冷之下,吕文老老实实的回到了单父经营家业,却不曾想到,秦军来了,他竟然还捞到了一个官职。

这是好事吗?当然是好事,但好像也不是好事,秦军是来了,但还可以走,但他吕家的人可走不了。

尤其是这幸福来的太快,吕文总感觉里面有些陷阱。

“你莫非还有别的意见不成?“杨明见吕文神色间多有迟疑之色,神色间已经多出了几分冷意。

“没有,没有。”吕文连忙回答道,在秦军大营之中,他可真没有那么多的底气与勇气,尤其是在单父城已经被秦军占领的情况下,要知道,现在的吕家上上下下几十口人,可都在秦军的兵锋之下。

吕家,在杨明的这里的信息也不仅仅只有记忆中那点关于吕家的信息,还有着来自罗网调查到的信息,在罗网的情报中,这吕家出自农家,而且曾经在农家还有着不错的地位,只不过,后来的农家经过几场变故,田氏成为了主导者,而吕氏一脉则主脉凋零,仅有几条弱的不能再弱的支脉留存下来,再也不见当年的显赫。

杨明日后若想要对付农家或许有些麻烦,但若要对付农家田氏一族,则还是可以的,而吕氏一人就是一件不错的武器。

况且,在吕文的几个子嗣中,还有着几个不错的人才,比如长子吕泽,以及刚出生的幼女吕娥姁,都是这个天下四三个十年中的风云人物。

杨明若是没有经过单父城,或许不会在吕家人身上投入太多的精力,但现在既然来都来了,抱着有枣没枣打三杆的心思,杨明自然要将吕家收入麾下,反正最终无论杨明得到的什么,他都不会亏本。

在打发走曾经的单父令和现任的单父令后,杨明将精力投入到军务上。

正所谓树大招风,他杨明的名声再加上十万秦军攻入楚国境内,对于楚国上下可不是一件小事情,杨明所要面对的楚军必然是精锐。

而且单父已经攻下,秦军自然也要选择自己的下一个目标,以牵制楚国的军力,这是秦军尚未出秦国时就已定下的策略。

杨明看着书案上的舆图,目光已经投向了单父东面的泗水流域,顺着泗水而下,几座城池的名字出现在杨明的视线中:沛县,彭城。都是很有名气的城池,沛县是因为那里的人,而彭城则是因为那里的故事。

“护军,前线军报。”在杨明思索间,屠睢拿着一道竹简走进了大帐。

“从寿春而来的楚军是哪支军队?”杨明问道,此时的军报只能是楚军的动向了。

“看其旗号,是以楚国的雷豹军团为核心的部队,兵力约五万,进驻彭城,再加上彭城本地的守军,楚军兵力应该在七八万之众,只不过除了雷豹军团之外,其它的兵马看上去并不像是楚军的精锐,甚至还有吴越之地的野人。”屠睢汇报道。

“雷豹军团,倒是好名字。”杨明自语道。

对于这支军团杨明同样也不陌生,楚军的精锐程度在七国间向来都不是最拔尖的,但这并不是说楚军弱。

楚国毕竟是地大物博,在被魏武卒与秦军吊打数次之后,也学会了集中物力人力打造精锐军团,而腾龙军团、影虎军团,还有雷豹军团,再加上几大家族的族兵,战力也是非同小可。

“名号如此响亮,想来战力定然不凡,看来还是护军的名气大了,让楚国不得不集结此规模重兵以待。”屠睢略有奉承之嫌地说道。

“那还要看楚军有没有那个胆量了,不过应该是没有那个胆量的,据我所知,楚国的几支精锐中,以这雷豹军团实力最强,也最擅守,楚国将这支兵马调来彭城,想来是准备死守彭城,与我们相持下去,然后在魏军那里寻找取胜的战机。”杨明道。

“这楚国也是有聪明的人的,这般布置正是针对人心而来。”

“护军此言何意?”屠睢不解道,现在的他还不是未来那个被皇帝亲自点将出征百越的大秦国尉,只是龙虎禁军中被杨明点为羽林卫统领的中级将领而已,掌握的信息也极为有限,见识与眼界自然还没有达到太高的高度。

“我们远道而来,攻下城池后除了交给魏国,我们是不方便守的,在正常人看来,一路攻城拔寨,我们是不会做的,所以,楚军只需要派出足够的兵力拖住我们就可以了,他们真正的对手是魏国。”杨明道。

“但我们是与魏军合兵而来,楚国就能肯定我们不会帮魏军吗?”屠睢不解道。

“他们当然能够肯定,大王以故宋之地诱魏国与我们合作,进而绝楚魏再次合作的可能,楚国只要不阻止我们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又何必用自己将士的鲜血与生命去帮魏国攻城。“杨明道。

“那楚国如何帮我们完成这个目标?”知道杨明有心提点自己的屠睢追问道。

“自然是将魏军往死里打,和魏国打出不可调和的死仇来。“杨明道。

“把魏军往死里打?”屠睢微微一怔,随即更是差点笑出声来。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现在楚国的另外两支精锐军团,也就是最擅长进攻的龙腾军团和影虎军团定然被项燕带着前往睢阳了。”杨明已经能够想象得到魏军在楚军手中要撞得个头破血流了。

“护军,既然已经知道了楚军的打算,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屠睢问道。

“你觉得呢?”

“顺了楚军的意?反正我们也不吃亏。”屠睢试探着问道。

“这个选择虽然不错,但却太小家子气了,我们是秦军,堂堂正正之师坑盟友的事情我们可不做。”杨明呵呵一笑道。

沛县,必须拿下,彭城,尽可能拿下,虽然大概率是拿不下的。

尤其是这对秦国来说或许不重要,但对楚国来说却很重要。

别的不说,如今幼楚王刚即位,令尹李园通过不光彩的手段得到的执政之权可不怎么稳定,若是再经过一场大败,楚国内部的局势必然变得更加的诡谲,内乱也就不可避免。

杨明可是清晰的记得,在原有的轨迹中,也就是七八年后,会有一位楚国公子袭杀李园,逆取王位,那人名为负刍。

而一个国家的内乱对于敌国来说就是一次机会,若能提前引发这场内乱,秦国就有着更大的发挥余地,到时候灭楚可能就要简单上许多。

“护军的意思是攻沛县、彭城?”屠睢诧异道。

出力不太好的事情,真的有必要去做吗?屠睢疑惑着,他显然还看不到一种名为大势的东西,他看到的还只是眼前的利弊得失。

“攻,来都来了,为何不攻?”杨明道。

楚国中的那个能人想的是很好,可谓是洞悉人心,可惜,他遇到的是杨明,是不讲道理的杨明。

杨明在留下一部秦军屯守单父后,直接带领大军沿着泗水而下,一路朝着沛县、丰城而去。

楚军在这一路上的防守并不严密,或者说他们是将防御的重点放在了彭城,有意放弃外围的城池,拉成秦军的战线,再以河道水师之利,威胁秦军的后方,最终实现拖住秦军的目的。

沛县。

一穿着红袍的青年慌乱的跑回家中,迎面而来的就是一阵呵斥声:“整日里没个正形,这又是怎么了?烧到尾巴了?”

“爹,赶紧去城中避避祸吧,秦军要杀来了。”红衣青年哭丧着脸看向走出房间的父亲道。

“你说什么?“果然,随着红衣青年的话说出口,老父亲已经顾不上斥责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刘季了。

“我在老大那里听说秦军攻下了单父,一路朝着沛县而来,这才急着回来报信啊。”喜奢华、慕虚荣,总是穿红袍的刘季道。

“农家的先生这么说?”刘父震惊道,如果说儿子刘季的话可信度值得商榷的话,那刘季老大的话,刘父就不得不信了。

第342章风起西楚

诸子百家之中,农家传承最为久远,也最是人多势众,淮泗之地,更是农家活动的主要地带,淮泗之地,故东夷之地,后有徐国、宋国、吴国、越国、楚国,甚至是魏国在此争夺数百年,虽然之终归入了楚国,但依楚国的统治架构却是很难统治如此广袤的土地,而楚国官方的弱势也就为农家在此地的扩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淮泗之地的百姓,多有加入农家的,不求学的什么武功,当然多数人只求能够相互帮扶,以在这惶惶乱世之中得到求得一线生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农家甚至可以号称拥有十万弟子。

而刘季则是属于其中少数人,他只是纯粹的不想一生都要像自己的父兄一般,围绕着百十亩土地劳作一生,他想要走进这个世界,领略这个世界的风采,不一定要拥有,但最起码来来过、见过、玩过,最起码不会在人生将近之时,回忆起自己的人生往事只是空白与单调。

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思,刘季在少年之时就加入了农家,更是靠着自己胆大心细脸皮皮厚外加能言善道的本领,在农家混的虽然位置不高,但人脉关系却是相当的不错,哪怕是在新任的神农堂堂主称兄道弟。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季才从朱家这里听到了秦军即将攻打沛县以及彭城的消息,刘季的性格虽然在他的父兄看来十分混蛋,但刘季能够交到那么多朋友,自然也是有着自己的优点,不是纯粹的依靠坑蒙拐骗,所以就有了此时刘季匆匆忙忙跑回家报信的事情。

一听到秦军打过来了,刘父也是大惊失色,一阵手忙脚乱之中,若不是刘季及时扶住,恐怕都要给摔了。

“这可如何是好?”刘父惊慌失措地说道。

“父亲,你慌什么,秦军这不还没来吗?我们还能逃进城去。“刘季安抚还不老的老父亲道。

“进城有用吗?”刘父此时也算是勉强镇定下来了。

“恐怕是没用的,但最起码比留在原地好,秦军一来,那些盗匪说不定就要出来了,相对于被秦军占领城池,那些盗匪才是最麻烦的。”刘季道。

城池虽然会被秦军攻击,但秦军毕竟是正规的军队,自有军纪约束,在战后还能让沛县维持最基本的秩序,但乡下也不一样,在楚国统治秩序崩溃的情况下,什么奇葩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还不如进城,哪怕是在秦军的兵刃下瑟瑟发抖,也比留在乡下不知道要面对什么要来的好。

“道理是这个道理。”刘父心有余悸道。

在刘家人朝着县城逃去之时,秦军的前锋也出现在了沛县境内,楚国似乎真的是打算坚壁清野,秦军一路行军而来,竟然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随着前锋到达沛县城城下,才真正遇到了抵抗。

沛县,虽然比不上彭城那样的重镇,但依托泗水以及其支流,使得此地南来北往的水运极为发达,又是地处平原,农耕兴旺,使得沛县是方圆数百里有数的大县,秦军想要攻下这样的一座城池,并没有那么容易,但也仅仅只是不容易而已。

在秦军前锋不间断的攻击之下,沛县守军的军心很快就崩溃了,或者说想着抵抗的人只是少数,秦军前锋虽然少,但后续却有十万大军,而沛县呢?虽有守军,但大部都被调集到了彭城防御,被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之辈,能够组织起兵马来进行防御就已经是县令本领不俗、勇气可嘉了,还能指望他们守多久?

秦军在东线一路势如破竹,不到十天的时间除了彭城之外,控制了整个泗水流域,但自大梁而出,沿着睢水向东南而来的魏军在睢阳却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睢阳,本就是坚城,而楚军又在此集结了重兵,魏军因为之前的数次战败更是损兵折将,战力早已经不在巅峰,面对睢阳坚城,魏军直接撞了一个头破血流,后又有楚国影虎军团一阵突袭,若非有着典庆率领魏武卒精锐,在平原之上立下一道不可逾越的坚壁的话,魏军甚至会被楚国后续的腾龙军团给冲散,到时必然是难言的惨败。

睢阳城下,一道睢水,将战场划分成了三个世界。

城内城外的楚军,还有占据睢水上游的魏军。

十日之间,魏军与楚军在睢水两岸大战七阵,魏武卒虽然势微,但战力尚存,楚国的腾龙军团与影虎军虽厉,但在魏武卒面前,还达不到龙虎禁军的程度,想要击败魏武卒却是千难万难。

只是,楚军在野战中虽然占据不了上风,但在攻城中,却让魏军上下一筹莫展,眼看着睢阳城下的尸体越来越多,魏军却是不得不着急了。

魏军大营之中,魏国大将军看着舆图却是一筹莫展,睢阳不好攻,野战一时间只能略占上风,这样的战争怎么打?

“大将军,营外有人求见。”在魏国大将军发愁之际,亲兵在帐外禀报道。

“不见。”魏国大将军不耐烦道,但随即心中又是一动,又补充了一句:“来人可说自己是谁吗?”

“回大将军,来人没说自己的名字,只是自称姓魏,大梁口音。”亲兵回道。

大梁人,姓魏?魏国大将军一阵迟疑,在这里,怎么有大梁魏姓之人,猛然间他想到了一种可能,在楚魏边境不正有一个被流放的倒霉蛋吗?

当年濮水一战,五万魏军几乎全军覆没,魏庸的权臣之梦,刚刚踏出一步就惨遭夭折,当时的魏国上下只觉得魏庸无能,群情激愤之下,魏庸被一罢到底,更是流放到楚魏边境之地。

只是,在去年,当魏国以绝对的优势兵力联合赵军,合兵十几万攻打东郡,结果被三万秦军打的也是近乎全军覆没,在那时,一部分魏人才恍惚间意识到,原来不是魏庸无能,只是秦军太凶,不见二战东郡的魏军败的更惨吗?

想到出现的有可能是魏庸,魏国大将军又改了主意,说道:“算了,将人请进来吧。”

魏军大营之外,魏庸看着旌旗招展的的大营,再次嗅到了熟悉的气味,这就是权利的味道啊,他魏庸还没老了,怎能老死在边远之地,他要重新走进这座军营,回到大梁,拿回属于自己的一切,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在所不惜。

随着大将军亲兵的出现,魏庸的脸上浮现出笑意,只要能够进入这座军营,一切就都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