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蒙童开始 第131章

作者:骑小猪兜兜风

事实上,如兰和明兰也是卫宅中最欢迎庄钧到来的人。

未出嫁前,王若弗和卫恕意就常对自家女儿说,卫家人口简单,也没有什么长辈需要奉养,嫁过去之后用不着考虑婆媳关系,可以直接当家做主,实在是安逸闲适。

可等到嫁到卫家之后,如兰和明兰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要是家里有一位长辈坐镇,卫辰又岂敢这般猖狂?

而今庄先生来了,卫宅就太平了!青天就有了!

事实也证明,自从庄钧搬进卫家后,卫辰行事果然比以往收敛了许多,不仅恢复了轮班制,有时候回来晚了,还会主动睡在书房,不去打扰睡着的如兰和明兰。

当然,卫辰也不总是那么守规矩,偶尔兴致来了,照样会拉上如兰和明兰姐妹俩一起,行一床双好之事。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这种事情对于脸皮薄的如兰和明兰来说,依旧十分羞耻。

可毕竟一个月也就那么几次,总比她们之前担心的天天都这样要好,这样想来,竟也勉强可以接受了。

日子就这么波澜不惊地过去……

第291章 飞火流星

入了三伏之后,汴京的天气越发炎热。

头顶的大火球肆意向人间播撒着它的热量,仿佛能将地面给晒裂开来,天地之间都泛着让人双眼发晕的白光。

汴京城中无论人畜,都是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道旁草木的枝叶也都是蔫蔫的,只有树上的知了,依然在不停地发出嘈杂的鸣叫,让人心烦意乱。

翰林院后堂的庶常馆中,卫辰头上也是汗涔涔的,他刚刚为庶吉士们布置了功课,趁着庶吉士们奋笔疾书的时候,就靠在一张藤椅上乘起凉来。

卫辰今日换了一身薄纱的袍服,靠在深褐色的老藤椅上,手上摇着把蒲葵扇,时不时还往堂下瞥上两眼,倒是颇有其师庄钧当年在盛家家塾教导学生的风范。

堂下,感受到教习目光注视的庶吉士们皆是心中一凛,不自觉地就挺直了身子。

这时,一名堂班差役提着两个食盒步入堂中,走到卫辰面前,毕恭毕敬道:“卫学士,今日天气燥热,小人准备了些绿豆百合汤,可以解一解暑气。”

这名堂班差役名叫李忠,当初卫辰为翰林修撰时,他就负责替卫辰端茶送水,跑腿办事,卫辰用得倒也还算顺手,这回重回翰林院,便又把他召回了身边使唤。

见卫辰点头,李忠便从身后的食盒中取出一个盖碗,递到卫辰面前,青玉色的瓷碗触之冰凉,外壁上还凝着细细密密的水珠,显然是冰镇过的。

卫辰接过喝了一口,只觉沁人心脾,浑身暑气尽消,心中不由有些感慨,夏日赐冰,冬日赐炭,在京城当官,就是有这个好处。

卫辰将碗中的绿豆百合汤一饮而尽,见底下的庶吉士们一个劲地咽着口水,不禁哑然失笑,当下吩咐一旁的李忠道:“堂中众人,一人一碗,多用的冰就都算在本官头上好了。”

卫辰身为侍讲学士,每日有三十斤的赐冰,并且都是冬天的时候专门从金水河中取上来的。

金水河是宫中专用的饮水水源,河水流经城中坊廓时,渠道上都盖着厚重的石板,还有皇城司的兵卒日夜巡逻,防止有人污染或者偷水,水质可谓一流。

卫辰这每日三十斤赐冰的额度,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用来给底下的庶吉士们发发福利还是足够的,这也是增进感情,笼络人心的手段。

至于卫辰自己家里,平日也不用担心没有冰用,在卫宅厨房下面,就有藏冰的冰窖,里面的冰块不算多,也就两三万斤,十几个立方而已。

卫辰宣布课间休息,让李忠给庶吉士们分发凉汤解暑。

三伏酷热的天气,庶吉士们早就热得汗流浃背,听到卫辰的安排,自然是欢欣雀跃,对卫辰感恩戴德,交口称赞。

卫辰躺回藤椅上,享受地眯起了眼睛,心里却是在怀念着妻子昨晚给自己做的冰镇酥酪。

用鲜羊奶、白糖和

醪糟作为原料,做好后施以冰镇,便是一碗细白如凝脂的冰镇酥酪了,品尝起来端的是冰凉爽口,如果再加些时令鲜果,那味道就更好了。

当然,比冰镇酥酪更让卫辰牵挂的,还是给他端来冰镇酥酪的人……

正当卫辰神游物外之际,堂下的几名庶吉士也正边喝着凉汤边说着闲话。

“听说了么,昨夜打雷的时候,天上落了块石头下来,正正好就落在邕王府里头,把王府后院都砸出了一个大坑。”

“还有这种事,我怎么没听说,别是谁编出来唬你的吧?”

“这种事谁敢造谣!你们等着瞧,要不了两天,满汴京城都得传开了,不信咱们打赌,要是真有这么快石头落在邕王府,你们每人输我五两银子,如何?”

“我才不和你赌,上回你输我的十两银子还没着落呢……”

几人聊的兴起,声音不免就大了一些,引起了堂上卫辰的注意。

卫辰心中一动,当下从藤椅上起身,走到说话的几人面前。他们一见是卫辰,赶紧躬身行礼。

卫辰摆了摆手,微笑着问起了刚才他们聊天的内容。

几名庶吉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于一个年轻人站了出来,却是盛家老三盛长枫。

他天生性格外向,最爱结交朋友,在各个圈子混得都是如鱼得水,消息灵通得很,方才的消息也是最先从他口中说出来的。

盛长枫以前还只能算是卫辰半个学生,如今到了庶常馆,却是正儿八经拜在了卫辰门下,对卫辰自是敬畏有加,见卫辰对此事感兴趣,便一五一十地将事情与卫辰复述了一遍。

盛长枫自己也是从别处听来的,据邕王府的目击者所说,昨夜雷雨交加,狂风大作,伸手不见五指,但突然天光大亮,有五彩祥云笼罩邕王府。

然后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天上降下一道火光,正落在邕王府后院之中。

所有人都以为是神仙下凡,躲在屋里不敢出来,直到天亮时,云收雨歇,才有人大着胆子出来查看。

只见院中赫然出现了一个冒着鸟鸟白烟的大坑,一个直径三四尺的赤色大圆球,正静静躺在坑底。

卫辰听盛长枫说完前因后果,沉吟片刻道:“莫非……,是飞火流星?”

流星坠地这种事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稀奇,但放到整个大周境内,倒也不算太过罕见,事实上,朝廷每年都能收到几例地方上发现流星的报告。

“教习英明!”盛长枫竖起大拇指道:“确实是一颗飞火流星,不过又不是一颗普通的飞火流星。”

“快说吧,别卖关子了!”卫辰瞪了盛长枫一眼,没好气道。

卫辰和盛长枫自幼相识,关系与别人不同,说话时也是颇为随意。

这一幕落在周围的几名庶吉士眼中,众人都不由地向盛长枫投去羡慕的目光。

盛长枫嘿嘿一笑,煞有介事道:“据说邕王府的人在那颗飞火流星上发现了好些形如蝌蚪的古字,看起来不像是有人刻意凋琢上去的,而是浑然天成。大家都说这是天书,只不过没人认识罢了。”

“天书降世,也不知究竟是凶兆还是吉兆啊……”

盛长枫说的有鼻子有眼,即便先前不信的,此时也信了三分,凑过来看热闹的庶吉士们不由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

“好了,都散了吧。”卫辰笑道:“汤也喝过了,故事也听完了,看你们一个个精力这么旺盛,想必是休息够了,那就继续上课!”

庶吉士们哀叹一声,只好乖乖坐回了自己的座位上。

卫辰缓步走到讲桌前,拿起一本前朝名臣的奏章,给庶吉士们讲解了起来。

课上到一半的时候,刚刚还燥热的一丝风儿也无的汴京城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涌来一片黑沉沉的乌云。

雷声越打越响,电光越闪越亮,瓢泼大雨如瀑布般倾泻而下,打在屋外的窗灵上噼里啪啦地作响,仿佛预示着某篇乐章开启的前奏。

第292章 等着瞧

果然不出盛长枫所料,不到三天,邕王府天降陨石之事就传遍了整座汴京城。

陨星从头而降,上面还带有天书,这必然是上苍的指示,赵真闻听消息后也是十分重视。

赵真年迈无子,如今又是体弱多病,难免会产生诸多不切实际的猜疑,认为这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因此年纪越大,就越对这种神神鬼鬼的事情感兴趣。

听到禀报后,赵真第一时间就命邕王将陨石送入了宫中,召集钦天监官员研究揣摩,希望能够辨认出天书上的内容,得到上天的启示。

只是,钦天监的官员研究了大半个月,对于陨石上面的天书还是一筹莫展。

赵真只能将陨石上的古字拓印下来,向天下饱学之士以及方外之人求教,但一时半会儿依然不见进展。

这日傍晚,卫辰正在书房中读书习文,明兰忽然笑盈盈地掀开帘子走了进来。

明兰从身后小桃捧的托盘上拿起一个青玉瓷碗,递到卫辰手上,瓷碗中赫然就是一碗卫辰心心念念的冰镇酥酪。

明兰在卫辰身边坐了下来,手中拿着一柄轻罗团扇,宽松的袖口褪到了肘间,露出一截欺霜赛雪的小臂。

卫辰舀了一勺酥酪,放在明兰的手臂旁,来回看了又看,只觉二者一般无二地白皙光洁。

“难怪有如酥如酪的说法……”

卫辰口中由衷地感叹着,视线却是缓缓上移。

这一世在卫辰有意识的投喂和引导下,明兰发育得比原先好了太多,由平平无奇变成了丰盈高耸,而且比起手臂肌肤的色泽还要更胜一筹,那才是真正的如酥如酪。

感受到卫辰灼热的视线,明兰一双妙目似嗔似怒地瞪了卫辰一眼,而后偏过身子,将衣襟裹得更紧了一点。

欲盖弥彰。

卫辰见此不由笑了笑,遮有什么用,想看的时候,总能看到的。

今夜,正好轮到明兰。

不过卫辰现在比新婚燕尔之时,要耐心得多,并没有急着将明兰囫囵吞下,而是舀起一勺酥酪,送进了明兰微微都起的樱桃小嘴中。

而后卫辰又顺手拿起扇子,替明兰轻轻扇着风。

明兰很快就有了睡意,微闭双眼,蜷在卫辰怀中,像只慵倦懒散的猫儿。

只是没过多久,夫妻间这种安静闲适的氛围便被打破。

元安来报,说是盛长柏和顾廷烨一道前来拜访。

卫辰只得叫醒了怀中的明兰,对她温柔耳语一番,让她回屋洗白白,等着自己晚上过去。

明兰走后,卫辰便将盛长柏和顾廷烨请了进来。

盛长柏进了书房,见卫辰桌上有一篇刚写完的文章,顿时眼前一亮,也顾不得和卫辰打招呼,就径自过去看了起来。

顾廷烨也好奇地凑了过去,看了一会儿后,不禁感慨道:“兴云之才,我真是自愧不如。以后若有闲空,倒是可以多找你学一学,说不定下次再去樊楼潇

洒时,就用不着掏钱了!”

“学不来的!”

听到顾廷烨的玩笑,盛长柏却是登时摇起了头,极为严肃地对顾廷烨说道:“当朝才士,唯有一个半人的文章,是学不来的。”

“哪一个半?”顾廷烨饶有兴趣地追问道,卫辰也有些期待地看向了盛长柏。

“半个是陈子纯,一个就是兴云你了。”盛长柏认真道:“陈子纯的才气纵横,足以盖压一代,但毕竟师承兴云,尚未脱出其窠臼,故而只能算是半个,至于兴云……”

盛长柏对着卫辰长叹一声,眼神复杂:“文章到了兴云这个地步,已经算是登峰造极了。不追求文字的华美,而是将心中感触随笔而发,看似平实古绌,可细细想来,却是一字难易。

故而我方才说,兴云的文章,放眼天下,无人能学,即便是陈子纯这般惊人的天资,也不过学到兴云三分皮毛罢了。至于我等寻常翰林,即便文章中用满了好词,也是望尘莫及。”

顾廷烨能够名列进士二甲,文章自然不会差,但他写文章也只求应付考试,并不深究其理。

因此他以前只知道卫辰的文章好,却不知道到底有多好,听完盛长柏这番解说,方才恍然大悟,对卫辰的认识又深了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