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蒙童开始 第19章

作者:骑小猪兜兜风

夫妻俩刚开始抚养卫辰时,固然是因为受恩人所托,可这么多年下来,彼此间积累的感情早已深厚无比。

虽然卫辰和他们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可他们之间的感情却比那些血浓于水的关系更为真挚。

见二人态度有所松动,卫辰赶紧趁热打铁道:“姑母,姑丈,你们也知道,我日后要读书进学,分不出心思在这酒坊上,而且身为读书人却醉心商贾之事,传出去也不好听啊。

我在这世上最亲近的只有你们和阿旭,除此之外我实在是找不到可以托付的人了。姑母、姑丈,你们就当帮我一回吧,好不好?”

张明心中已有动摇,可还是有些迟疑道:“我们从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万一做不好,坏了你的事……”

“肯定能做好!”

卫辰斩钉截铁道,“姑母足智多谋,堪称女中诸葛,姑丈孔武有力,可比张飞再世。一个女诸葛,一个猛张飞,只要你们夫唱妇随,戮力同心,哪有什么事能难得倒你们?”

“辰哥儿这话说得不错,你姑丈我别的不行,这膀子力气还是不缺的。”

张明被卫辰夸得有些飘飘然,得意地撸起袖子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肌肉。

卫如意却是伸出手指,用力戳了卫辰额头一下,瞪着他道:“你啊你啊,净会捡好听的说。也真奇了怪了,你父亲明明是个方正儒雅之人,你这油嘴滑舌的本事是从哪里学来的?”

卫辰笑呵呵道:“哪里学来的不重要,有用就行。瞧,姑母和姑丈这不就被我给说服了吗?”

第30章 省城江宁

说服了卫如意和张明之后,卫辰就开始着手教他们甘油的制法。

事实上,提取甘油的步骤并不困难,一是皂化反应,二是过滤杂质,三是蒸馏提纯。

在卫辰的耐心指导下,卫如意和张明只用了两天就学会了。

之后他们就开始自己上手,经历几次失败后手法逐渐熟练,很快就做出了第一批达到使用标准的甘油。

盛维大喜过望,当即就指挥人手用这第一批甘油兑了一批样酒出来,分装小坛,安排得力手下给省城的大户、食铺、酒楼一一送去推销。

盛维浸淫商场几十年,又岂会不懂酒香也怕巷子深这个道理?

之前在宥阳的试水只是小打小闹,他真正瞄准的目标,是江南省最大的酒品消费市场,也就是省城江宁。

盛维在省城最繁华的街道上租下一处店面,在店门口摆下长案,将琥珀酒用小杯分装,免费送给过路的行人品尝。

周人哪里喝过这种不苦不涩、又酸又甜、卖相还特别好的新式果酒?这一品尝过后,当即就被琥珀酒的口感给征服了。

就这样,在盛维的折腾下,琥珀酒还未正式上市,就已经在省城大火。

全江宁都传遍了,宥阳盛家得了一种新酒配方,甘甜可口,形如琥珀,不日就将问世。

各处订酒的富户家仆以及酒楼管事蜂拥而来,差点没把盛家商行的门槛踏平了。

只是短短几天,盛维接到的琥珀酒订单就有八千斤之巨,可想而知,琥珀酒是何等的抢手。

经过盛维这一番预热宣传,一时之间,盛家商行在江宁府商界可谓是风光无两,无数人对琥珀酒翘首以盼。

七月十八,也就是盛维定下的新酒正式上市之日,卫辰也受邀一起前往省城。

伫立在省城外,抬头看见高大的城楼雄伟耸立,卫辰不由地心底肃然。

江宁作为曾经的都会之地、靡丽之乡,有江南贡院,甲第连云,也有六朝烟水、秦淮风月。

江宁城的繁华,当属东南之冠,而钟鼓楼附近的繁华,又是江宁城之冠。

大周每座像样的城市中都会设有钟鼓楼,让城中百姓每天都能清晰地听到晨钟暮鼓,要拥有这个功能,钟鼓楼自然要建在城市的中央位置,江宁城也不例外。

卫辰进了城后,一路直至钟鼓楼下,一个青石铺就的宏伟广场映入眼中。

广场上聚集了众多文人雅士、四方游客,都是专门来瞻仰巍峨壮观的钟鼓楼的。

而广场尽头,则是数条六七丈宽的繁华街道,由此通往江宁城的四面八方。

盛家商行所在的宝泰街,就是其中最繁华的大街之一。

街上熙熙攘攘,车马行人摩肩擦踵,各色显眼夺目的标牌广告林林总总,除了数不胜数的茶馆酒楼外,还有金银店、南货店、药店、澡堂子、丝绸行、车马行、粮谷油行……,数不胜数。

卫辰

被来往如梭的行人挤得东倒西歪,耳边尽是喧腾如沸的叫卖吆喝声。这体验,真和逛后世那些繁华的商业街没什么两样。

兜兜转转了半天,卫辰才找到挂着“盛家商行”的店面,结果发现这里人流的密集程度比大街上更甚数倍,店门口人头攒动,卫辰想挤都挤不进去。

卫辰跟旁边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今天琥珀酒上市,盛维还特地搞了新酒特卖活动,上市头一天一律半价。

消息一出,前来买酒的顾客顿时就把盛家商行堵了个水泄不通,今天整条宝泰街的交通拥堵多半也与此有关。

了解完情况后,卫辰不禁在心里暗自赞叹,盛维真是做生意的奇才。

他这趟来,就是为了看一看琥珀酒的销售情况,现在一看商行门口这么火爆的情形,心里总算是踏实了,也没必要再进去体验一下被挤成人肉馅饼的感觉了。

而且盛维大概已经在店里忙得团团转了,估计也没功夫接待卫辰,卫辰也就不去打扰他了。

卫辰思索片刻,在街旁随便找了个茶馆,进去找人问明前往提学道衙门的道路,而后便转身离开了宝泰街。

如今卫辰能攀得上的最大的官,就是提学道衙门的王文清王学政。

卫辰能勉强以平等的姿态和盛维合作,也多是狐假虎威,借了这位学政大人的威名。

这位学政与卫辰虽没有师生之名,却有师生之谊,卫辰好不容易来一趟省城,于情于理都应该上门拜访一下。

卫辰一路摸索着来到提学道衙门,正欲上前,就被门子拦住了。

所谓宰相门前七品官,这提学衙门虽然比不上宰相的尊荣,但门子也是拽得很,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俯视着卫辰:“这里是提学道衙门,你一个小孩子乱闯什么?”

卫辰将名帖交出,不卑不亢道:“我乃宥阳卫辰,烦请通报一声。”

门子接过名帖,扫了眼抬头的印戳,当即面色大变,谄媚笑道:“原来是学政大人的弟子,小官人稍等,小的这就进去通报。”

卫辰淡淡地点点头,门子连约定成俗的门包也没要,干脆利落地拿着名帖就入内通禀了。

不一会儿,门子回返,引着卫辰跨过门槛,过了一道照壁,而后到了一处偏厅。

“在此候着,不可胡乱走动。”

门子说完,就径自离开了,卫辰只得坐在椅子上干等。

所幸没过多久就有丫鬟仆役进来,为卫辰奉上茶点。

提学道衙门出品,自然是上等的好茶,比平时卫辰喝的用来提神的茶沫子强了不知多少。

卫辰拿起茶细细品味,只觉浑身一阵舒坦。

又过了不知多久,门再度打开,进来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的中年文士:“抱歉抱歉,东翁正忙于院试,无暇来此,鄙人姓沈,是东翁的幕客有什么话与我说也是一样。”

卫辰打眼一看,觉得来人有些眼熟,仔细回忆之后才想起来,这位正是那日陪着王学政一起去到盛氏义学的师爷之一,还曾品评过自己的诗句。

卫辰心知这位沈先生定是王学政心腹之人,不敢怠慢,当下站起身行礼道:“原来是沈先生,幸会幸会。”

沈先生见卫辰等了这般许久,脸上却无半分愠色,不由地暗自点头。

年纪轻轻,却有如此沉稳气度,难得难得,不愧是东翁赏识的人才。

他笑着开口道:“那日在盛氏义学,小友大放异彩,我仍是记忆犹新啊,真是英雄出少年!恐怕下次见面,我就要称呼你为老友啦,哈哈哈哈!”

沈先生所说的“小友”、“老友”,并不是指年龄,而是指功名,秀才称呼童生为小友,而秀才之间则互称老友。

若是卫辰考中了秀才,便是遇到一个皓首白发的老童生,照样可以施施然地唤对方一声小友。

沈先生自己就有秀才功名,说要与卫辰以老友相称,其实是表达一种期望,祝愿卫辰早日考中秀才。

卫辰谦虚道:“岂敢岂敢,先生常伴学政左右,又是前辈高人,末学后进还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要向先生请教呢。”

“小友之才我早已知晓,不必过谦。”

沈先生捋须微笑,开门见山道:“不知小友此来省城,作为何事啊?”

第31章 盛大老爷的心病

卫辰认真道:“义学一别数月,学生一直很挂念学政大人,只恨平日不能时时聆听教诲,今日既来了省城,无论如何也要来一趟提学道衙门,问学政大人安好。”

沈先生满脸都是笑意:“你倒是有心了,你放心吧,我会将你这番话转述给东翁的。”

二人又闲聊了一会儿,期间有一名书吏进来通报,在沈先生耳边低语了几句,沈先生皱着眉点了点头,而后书吏便退下了。

卫辰见状,心知沈先生定是有公务在身,恐怕是无暇招待自己了。

既然王学政不在,自己的心意也带到了,那再呆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了。

当下,卫辰就起身向沈先生告辞。

沈先生倒也没有挽留,不过临别前向卫辰透露了一句:“东翁在江南任期已至,明年六月,就要调回京师,升任大理寺卿。”

直到从提学道衙门出来,卫辰还在思索着沈先生提供的这则消息。

王文清要调任,也就意味着他不会主持明年八月的院试,这对卫辰来说,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就是王文清此次调职,并非贬官,而是升官,而且还是去中枢任大理寺卿这样的要职。这说明王文清很受朝堂诸公看重,日后前途广大。

既然王文清不会担任下次院试的主考官,卫辰也就没了避嫌的必要,日后可以毫不避讳地以老师称呼王文清,双方之间的关系自此也会更加紧密。

简而言之,卫辰的这座官场上靠山非但没有倒,而且还越发壮大了,日后卫辰入朝为官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助力。

当然,坏处也是有的,而且就近在眼前。

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王文清这次虽然是升调入京,但毕竟人已经不在江南,他的面子在江南省肯定就没那么好使了。

江南省学政换了新人,卫辰的秀才功名自然不再像先前那么稳妥了。

沈先生提前告诉卫辰王文清要调走,用意很清楚,就是希望卫辰能早作准备,不要到时候再惊慌失措。

不过,卫辰本来也没有靠走关系中试的念头,听到这消息只是略有惊讶,心里倒并没有多少担心。

如今在林延的悉心教导下,卫辰的学业可谓是一日千里,而此时距离明年二月的县试还有将近半年。

这么长的准备时间,即便没有王文清在背后撑腰,他也有着足够的信心在考场上凭借自己的实力通过考试。

卫辰从提学道衙门所在的学道街回到宝泰街时,已经将近黄昏时分,也到了各大商行店面收档之时。

盛家商行门口的人潮渐渐散去,卫辰也终于见到了商行内的盛维。

商行内,几名盛家的管事被晾在一边,盛维坐在柜台后,亲自上手算帐,一边翻着账本,一边拨着算盘,早已是笑得合不拢嘴。

饶是盛维久经商场,见惯了大场面,也是被这琥珀酒的火爆给吓了一

跳。

仅仅开售一个时辰,就售出十缸琥珀酒,要知道,这一缸酒可足有四五百斤呐!

照这样下去,店里提前备下的琥珀酒肯定是不够用了,盛维只得赶紧派人去邬泉酒坊调货,同时采用限购的方式控制销量,这才算稳住了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