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蒙童开始 第27章

作者:骑小猪兜兜风

卫辰轻松写完了四篇文章,盛长柏将将写了三篇,陈俊紧赶慢赶也只写了两篇。

卫辰得意地看向盛长柏和陈俊,二人相视一笑,都是无奈摇头。

说到底,这只是他们为枯燥的学习找的一点小乐趣罢了,并没有谁当真。

不多时,一名盛府的仆人进来送饭,三人也就停下了笔,准备用午饭。

盛府上的伙食,并没有卫辰想象中簪缨世家那种三汤五割,只是平平常常的家常小菜而已,盛长柏身为盛府少爷,吃得也是与自己一样。

卫辰猜想,这可能是盛长柏为了照顾自己和陈俊,同时营造一种平和自如的氛围。

由此也可以看出,盛长柏与卫辰相交的真诚,没有世家子弟那种自视甚高的臭毛病。

卫辰端起碗,吸溜了一口浓稠的蛋花汤,而后又倒了半碗进饭里,搅拌了一下,就着菜吃。

吃完一大碗米饭,卫辰满足地砸吧砸吧嘴,长长地打了一个饱嗝。

“卫兄,有辱斯文啊!”

陈俊鄙夷地看了卫辰一眼。

卫辰浑不在意地拍了拍肚子,摇头晃脑道:“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事实证明,看人吃饭真的能促进食欲。

见卫辰吃得如此香甜,盛长柏和陈俊也都心痒难耐,忍不住有样学样,把蛋花汤倒进碗里,拌着菜吃了起来。

一碗米饭下肚,二人都是不自觉地打了个饱嗝。

“嗝————”

嗝声嘹亮,后知后觉的盛长柏和陈俊面面相觑,空气中弥散着尴尬的气息。

卫辰哈哈大笑。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这时,屋外有人敲门,传来管事的声音:“二少爷,江宁府衙邱师爷求见。”

盛长柏听了立即将筷子放下,叫来女使以水拭面,而后披衣出门,迎到院门口。

“久仰邱先生大名,长柏招待不周,让先生久等了,还望先生莫怪。”

盛长柏与那邱师爷寒暄了一阵,便将他请进了正堂。

入座之后,邱师爷看左右无人,这才压低声音道:“小友,东翁让我来知会你一声,今年府试怕是与往年有所不同。”

闻言,盛长柏心头微微一跳,屏风后站着的卫辰和陈俊也都是屏息静气。

盛长柏起身,一面给邱先生沏茶,一面问道:“可是有什么风声?”

邱师爷点点头道:“小友你也知道,大三关中,乡试最难,小三关中,府试最难。沈府台身为一府之尊,方方面面都得顾虑周全。

这江宁府又不同别处,府中藏龙卧虎,

名门世家众多,各家都去找沈府台请托,沈府台答应也不是,回绝也不是,毕竟府试取中的就那五十个名额,僧多粥少啊!”

盛长柏闻言点了点头,他身为官宦子弟,自然知道这小三关里的猫腻,连乡试会试那么严格的考试照样有人作弊,何况是不糊名的府试呢?

只要身在官场,互相之间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师生、同年、同乡、好友、故交,一层罩着一层,谁也逃不脱。

主考官也是人,自然难以免俗。

比如眼前这个邱师爷,就是江宁府通判邵光的幕僚,而邵光又是盛纮的同年……

盛长柏心知肚明,自家父亲恐怕早就给冯知县和沈知府打过招呼,让他们在录取时对自己稍加照拂。

这几乎就是官场里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只不过这江宁府情况特殊,豪门望族扎堆,一个个都盯着那五十个名额,身为主考官的沈知府也很难办,照顾了这个,照顾不了那个,怎么都要落下埋怨。

盛长柏问道:“邱先生,沈府台可有什么对策?”

邱师爷叹口气道:“府台大人决定在府试之后,要出题名录。”

“题名录?”

盛长柏讶然道:“那不是乡试和会试才有的吗?”

邱师爷呷了口茶水,沉声道:“题名录上,中试童生们的文章一览无遗,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即便过了府试,只要文章一经刊出,必然遭人非议,连带着家门清誉也要蒙羞。”

邱师爷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盛长柏自然不会不明白。

“府台大人是用这种方法来变相拒绝那些请托的名门望族!”

邱师爷点点头:“府台大人就是这个意思,总之到时候是否取中,还是要看文章成色。”

盛长柏诚恳地拱拱手:“多谢先生告知。”

邱师爷摆摆手:“我也是受东翁所托,谈什么谢字!”

盛长柏将邱师爷礼送出门后,回到堂内,将卫辰和陈俊唤出,细细和他们说了邱师爷的话。

卫辰听完,若有所思道:“我看那邱师爷来此,未必只是善意地传递消息而已,说不定还有沈府台的授意,借着这些人情关系向各大世家发出警告。”

盛长柏赞同地点点头:“沈府台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要么等题名录出来了大家一起丢脸,要么就谁的面子也不卖,所有人公平考试。”

“世家最看重的就是家门清誉,沈府台这是捏着他们三寸了!”陈俊赞叹道:“这位沈府台还真是手段过人呐,这么轻易就解决了一桩难题!”

盛长柏摇摇头道:“沈府台这也是无奈之举,江宁世家盘根错节,他扛不住世家的压力,只能用这种同归于尽的办法来逼世家就范。”

“总而言之,这次府试时大概是要务求公平了。”

卫辰看向盛长柏,促狭笑道:“这对我和陈兄来说是件好事,对兄长你可就大大不利了,你可也是世家子中的一份子啊!”

盛长柏瞪了卫辰一眼,没好气道:“我盛家也就在宥阳有几分名望,放到江宁府哪还算得上什么世家?那些豪门望族吃肉,恐怕我盛家连汤也喝不到一口。如今凭真才实学去府试,那才真正的于我有利!”

“兄长这般自信?”

“那是自然!”

第43章 深藏不露的小胖子

三月二十八。

府试报名之日。

卫辰和盛长柏还有陈俊一并来到府衙前报名。

衙门还未开衙,眼前已是一派热闹景象。

府前街上的茶馆、食铺里都坐满了从各县云集而来的考生,他们都在谈笑聊天,议论着县试时的趣闻。

不少食铺为了招揽生意,将棚子搭在了街上,使得本就不宽的府前街越发拥挤了起来。

“怎么这么多人?”

陈俊看着眼前的人山人海,吃惊道:“这怕不是快要有三千人了吧?”

“怕是有了。”

盛长柏点点头道:“江宁十县,各县县试时录取一百到二百人不等,还有历届过了县试却卡在府试的士子,林林总总,全荟聚于此了。”

见到这一幕,卫辰也终于明白了,为何府试是小三关中最难的一关了。

县试考生人数虽然也不少,但没有门槛限制,能写个名字就能参加考试,拿宥阳县来说,近千考生中,真正能言辞通顺的考生,估计也就五六百而已。

可府试就不一样了,考生基数大,又是都是过了县试这一关的,水平总不会太差。

偏偏府试一共只有五十个名额,还要本届考生与往届考生一起竞争,这不杀个头破血流才怪呢!

说话间,只听衙门里一阵梆子响,府衙大门洞开。

霎时间,外面等候的几千读书人一起起身,朝着府衙拥了过来。

一名又黑又瘦、头发花白的考生挤到了门前,却被守门的皂吏推开。

皂吏呼喝道:“不要挤,不要挤,一个一个县来,先是江宁县,再是上元县!”

“是。”

这年老考生匆忙行了一礼,颤巍巍地走到一旁。

不远处,排在宥阳县考生队列中的卫辰看见那年老考生萧索的背影,不禁叹了一口气。

“我有些想不明白,这些考生一辈子皓首穷经,图的究竟是什么,四五十岁还来考,即便中了也不过是个童生罢了。”

“卫兄,这你就有所不知了,童生的好处可多着呢!”

陈俊村中就有这么一位老童生,五十四岁才考过府试,因此他对此最有发言权。

陈俊指着那年老考生道:“别看这人这么老,但只要考上童生,将来化为一抔黄土时,也可在碑上刻下【待赠登仕郎】五字,但若是连童生都不是,便只能写下【处士】二字。有了童生之名,也算是对自己读的一辈子书有个交代,子孙也有些颜面,好歹算是读书人家了。”

卫辰和盛长柏闻言都是恍然:“原来是为了身后之名。”

“还不止呢!”

陈俊继续道:“取中童生,便可以去社学坐馆,也可以去殷实人家,做个蒙师,一年十两酬金不成问题。若会吟诗写字什么的,去大户人家当个清客,日子过得也是清闲。”

卫辰拊掌笑道:“陈兄这么一说我心里就有底了,即便我将来取不中,也能凭借腹中些许

诗才,去大户家里当个清客,倒也清闲。”

卫辰说完,三人都是哈哈大笑。

盛长柏和陈俊当然知道卫辰是在开玩笑,卫辰乃是堂堂县试案首,府试是稳过的,只是名次不定而已,哪有不取之忧?

顺着队伍进了府衙,之后的流程与县试报名时相差无几,先在吏房中写一遍履历,再开具考引,最后贴上记录着考生外貌特征的浮票。

只不过这次卫辰的浮票上写的终于不再是身短了,而是身材适中,想来是卫辰这几个月长高了些许的缘故。

取完考引之后,书吏得知卫辰是县试案首、盛长柏是县试第三,又在他们的考牌上加盖了一个“堂”字,意为提坐堂号。

所谓提坐堂号,就是考场设于大堂,坐在主考官眼皮子底下考试。

坏处是作弊难度直线上升,好处就是更容易得到主考官的关注,可以得到主考官当堂面试,被取中的几率更大。

提坐堂号是县试前十有的待遇,陈俊县试时只排在五十多名,却是无缘享受了。

不过陈俊也并不气馁,他这段时间和卫辰盛长柏这两个学霸在一起复习,从这收获良多,自信府试时定能取得佳绩,能不能提坐堂号对他并不重要。

走完流程,三人出了府衙,正欲回家继续苦读,却听陈俊忽然道:“卫兄,快看,那不是陶大志么!”

卫辰抬头望去,只见迎面走来一个身材横向发展的小胖墩,不是陶大志又是谁?

卫辰认出来人,当即笑着行礼道:“陶兄,别来无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