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蒙童开始 第74章

作者:骑小猪兜兜风

前排的如兰和墨兰闻到香味,不约而同地回过头来。

看到明兰面前那一座美食堆砌城的假山,如兰顿时两眼放光,当下翻身而起,毫不客气地从假山上摘下两块桂花糕塞到嘴里,把两腮都撑地鼓鼓的,活像只贪食的小松鼠。

“嗯嗯,章妈妈的手艺就是好,这桂花糕淋上蜂蜜,味道真是太美啦!”

明兰笑着听如兰夸赞章妈妈的手艺,脸上满是骄傲自豪的神色,她瞥了眼故作镇定的墨兰,从假山上摘下一块罗汉糕来捧在手心里。

“四姐姐,你尝尝这罗汉糕,里面加了猪油……”

闻到粉糕诱人的甜香,墨兰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但又有些拉不下做姐姐的面子,正纠结不定时,忽然听到院外传来众人说话的声音。

“先生来了!”

墨兰重重嗽了一声。

明兰回头看了一眼,连忙坐回自己的位置,手忙脚乱地收拾起了桌上的食盒。

如兰也吓了一跳,拼命想把嘴里没嚼完的一大块桂花糕咽下去,结果吃得太急,卡在喉咙里不上不下,一张小脸憋得通红。

众人见状赶紧上去帮忙,又是捶背,又是灌水,一通忙活之后,总算免去了小如兰上课第一天就被活活噎死的惨剧。

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庄钧带着身后几个男学生施施然地踏入教室。

“先生。”

匆忙整理好仪容的盛家三姐妹齐齐起身行礼。

庄钧一进教室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糕点香味,他皱着眉头环视一圈,目光落在了最后一排的明兰身上。

明兰心头一紧,看了眼脚边没来得及藏好的食盒,不由暗暗叫苦,所幸她有些

急智眼珠子一转,登时计上心头。

当下弯腰提起食盒,笑盈盈地朝庄钧道:“先生,您来得这么早,还没用过早食吧,学生准备了上好的插食,您要不要先用一些?”

庄钧微微一怔,旋即轻笑一声,瞥了眼身旁的卫辰,那意思好像在问,这就是你口中乖巧懂事的表妹?

卫辰还没说话,一旁的盛长柏却是坐不住了,尴尬地咳了咳,狠狠瞪了明兰一眼:“学堂之上,像什么样子,还不赶紧拿走!”

站在教室后面看了半天热闹的小桃这才反应过来,抱起食盒就要出去。

“不必折腾了。”庄钧摆了摆手,澹澹道:“一点吃食罢了,大家一起分着吃了吧。”

卫辰知道老师这是给自己面子,连忙招呼明兰,让她给大家分发糕点。

明兰经这一遭,也是心有戚戚,不敢再调皮了,乖乖听话照做。

众人正在享用糕点的时候,家塾的最后一名学员齐衡也到了。

齐衡大概十四五岁年纪,比长柏小一些,比长枫又大一些,容貌俊美,面如冠玉,用貌比潘安来形容也一点不夸张。

就连卫辰也不得不承认,单论五官的精致程度,齐衡确实堪称他来到此世后见过所有男子中的第一美男。

相比起齐衡那中公侯之家与生自来的华贵之气,卫辰身上更多的则是浩然正大的儒雅书生气,也自有其独特的魅力。

只需看盛家三姐妹此时的反应,就可以看出一二。

最前头的墨兰拿着手里的毛笔出神,但目光总是有意无意地朝这位刚进来的齐小公爷身上瞥。

而如兰还在抓着糕点狼吞虎咽,丝毫没有因为方才险些被噎住而长记性,对于齐衡的出现,她完全没有在意。

至于明兰么,此刻正坐在座位上,目光略显呆滞地盯着那座已经变得光秃秃的假山,心里悔不当初:早知道这样,不拿出来显摆,自己一个人尽情享用多好?

“好了,人齐了,那就开始上课吧。”庄钧目光扫过众人,教室里一众男女学生连忙端正坐好。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今日庄钧讲的是《战国策》中的内容,这一句便是《战国策》开篇之语,讲的是东周重臣颜率运用智慧和口才挽救国家尊严和利益的故事。

一个高明的先生能把枯燥的学问变成一场思想的盛宴,庄钧就是这样一个人。

整个故事被他一层层地剥开,将故事背后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内容暴露在学生面前,不论是秦人的贪婪,齐人的愚蠢,还是周王朝的无奈,都在他的口中变得栩栩如生。

学生们随着庄钧的讲述,仿佛回到了那个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时代,无数抑或拙劣,抑或精妙的计谋,都在那个广袤无垠的舞台上尽情表演着。

当然,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老师,庄钧也没有忘记提醒学生们,无论多么神妙的计谋,在绝对的武力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

能让明兰和如兰这两个调皮捣蛋的小家伙都听得入了神,可见庄钧讲课功力之深,包括已经中了秀才的卫辰和盛长柏也都听得如痴如醉。

不知不觉间,早课结束,下午就要讲科举之道,盛家三姐妹听了也没用,她们今日的旁听也就到此为止了。

早课下课前,庄钧将盛长枫和三个女娃娃叫到近前,给她们布置完今日的课业,而后一指肃立在旁的卫辰:“日后你们每日的课业做完,就先交到他那里,若是连他也不懂,再来问我。”

几个月前,盛长枫就已经是卫辰实质上的学生,听到庄钧的安排,自然是兴奋不已,当下躬身唤了一声:“小先生!”

盛家三姐妹表情各异,明兰高兴,如兰懵圈,墨兰则是不大乐意。

但庄钧就在一旁看着,方才又有盛长枫开了头,三人无论此时是何心情,皆俯首作揖:“小先生。”

第119章 小先生

中午时分,领了家庭作业的三个兰打道回府,剩下要继续上课的男学生们则留在了学堂里用饭。

王若弗身边的刘妈妈领着三个提着食盒的女使从外面进来,一转眼,各色精致果子、冷热菜肴便摆满了整桌。

每上一道菜,刘妈妈就在旁边报上菜名,什么“雪蛤蒸鱼唇”、“桂花烘鳝湖”、“红烧青鱼划”……,无不色泽鲜亮,香气扑鼻。

因为这次招待的客人里不仅有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庄钧,还有出身公侯之家、自小锦衣玉食的齐衡,为了维护盛家的体面,王若弗准备饭菜时用上了十二分的心思。

她还专门派人去汴京的酒楼,重金找酒楼的当家大厨讨教了一番,学到了炒菜的秘诀。

结果这精心准备的饭菜一端到学堂上来,果然镇住了满场,就连盛长柏都没见家里烧过这样的好菜。

众人十分自觉地贯彻了读书人“食不言寝不语”的六字箴言,全都闷头吃饭,运快如飞。期间,还难免有一些有辱斯文的争抢发生。

“这是我的!”

“我的!”

“长枫,你撒开,不然小心我让你哥揍你!”

“揍就揍,且待我吃完这片肉再说……”

看着学生们没出息的样子,庄钧庄老先生重重地叹了口气。

这时,不晓得是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居然把快子伸到了先生的面前。

庄钧脸一黑,怒而抬头看去,只见自己的衣钵传人正举着快子,尴尬地与自己对视。

“老师,我年纪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滚!”

……

用过午饭,庄钧继续讲课。

早课时庄钧讲课天马空,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而到了午课,讲课的内容就要枯燥多了。

午课只讲科举制艺之道,第一堂课,庄钧就从最基本的四书经义开始,进行剖析讲解。

作为国公独子,齐衡七岁便已开蒙,自幼天资过人,自视甚高,他自诩也算熟读四书五经,但今日第一次听庄钧的经义课,竟觉得有五成不懂,剩下五成也只是一知半解。

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齐衡越听越觉得像在听天书,不由心中忐忑,下意识地扭头去看自己的同学们。

卫辰端了个圆墩坐在庄钧讲课的大桉旁,压根没有在听课,而是拿了本书自顾自地在看。

盛长柏在第一排正襟危坐,时而点头微笑,时而闭目冥思,似是在与自己过往所学相互对照。

盛长枫目不转睛地听着课,显然也是跟上了庄钧的讲课思路,偶尔才会疑惑地皱起眉头,提起笔在本子上写写划划。

齐衡顿时懵了。

合着就我一个人没听懂?

卫辰和盛长柏也就罢了,齐衡对他们过去的事迹也有些了解,知道这二人都是难得的才子,年纪轻轻就考中了生员。

尤其卫辰,诗文双绝,才情横溢,还被庄钧收为了亲传弟子,在

千里之外的汴京都是小有名声。

对于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齐衡虽然惊讶,但还算能够理解。

可是,就连坊间传闻不学无术的盛家庶三子盛长枫表现得都比自己强,这就让齐衡有些接受不能了。

想我齐衡,堂堂齐国公家的天之骄子,到了盛家学堂上,居然成了吊车尾的差生?

震惊、沮丧、彷徨,种种难言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萦绕在齐衡心头,令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时辰后,庄钧讲课结束,接下来就是学生们提问的时间。

盛长柏第一个起身,上前问了两个问题,认真倾听庄钧的回答后,满意而归。

盛长枫也翻开了写得密密麻麻的小本,上面记的都是他听课过程中的不解之处。

大概是觉得自己的问题太过小儿科,盛长枫没好意思去找庄钧提问,而是找到了坐在讲台边的卫辰。

卫辰一番讲解之后,盛长枫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捧着小本喜滋滋地坐回座位,将心得体会写在了问题旁边的空白处。

眼看同学们一个个都上去提问了,齐衡在下面却是坐立难安,表情很是尴尬。

他方才一整堂课都在胡思乱想,根本没有跟上课堂进度,想提问也无从问起啊!

讲台上的庄钧注意到了齐衡的异样,开口道:“元若,你可有问题要问?”

“学生……,学生大半都没听懂。”齐衡满脸憋得通红,终于还是把实话说了出来。

庄钧微微一怔,旋即哑然失笑:“这倒是为师的不是了,忘了你尚未赴过童子试,基础比他们差了不少。”

这下好了,差生的名头是坐实了。感受到身边盛长枫诧异的目光,齐衡羞得只想赶紧找条地缝钻进去。

庄钧抬了抬下巴,示意一旁的卫辰:“兴云,以后每堂课后,你单独给元若辅导,务必要帮他补上落下的课程。”

卫辰闻言心中一苦,盛长枫加上三个兰还不够,又给我塞一个齐衡?老师,您这甩手掌柜当得也太轻松了吧?

不过,饶是卫辰满腹牢骚,终归是师命不可违,卫辰也只能俯首听命。

“是,老师。”

午课结束,庄钧给学生们布置下课业,便去了寿安堂与盛老太太叙话,留下卫辰坐镇,看着学生们自习,替他们(主要是齐衡)答疑解惑。

用过晚饭后,三个兰也回到了学堂,跟着两位哥哥一起上晚自习,顺便完成庄钧布置的家庭作业。

三个兰领到的作业各有不同,墨兰是背一段三百字的《女戒》,如兰是三道算学题,明兰则是写五十个“永”字。

大约半个时辰后,如兰戳了戳身边的齐衡:“元若哥哥……,我这道题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