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蒙童开始 第79章

作者:骑小猪兜兜风

也是靠着凭借王文清的名号,卫辰才能狐假虎威,让盛维心甘情愿与他这么一个稚子平等合伙。

虽然王文清早早调离了江南,他与卫辰之间也并没有师徒之实,但仅是他当年那份提携之恩,便算得上卫辰的座师。

今年三月,卫辰还专程去王家递过拜帖。

只不过那时王文清虽见了卫辰一面,却并没有对卫辰表现得太过亲热,只与卫辰说了几句话,便以公务繁忙为由端茶送客了。

卫辰原本心里还对王文清的不念旧情有些怨气,现在想来,却是自己太过肤浅了。

兴许是王文清在那时便已闻听风声,知道自己很有可能会充任本届江南省乡试的主考官,所以才刻意不与卫辰走得太近。

这并不是王文清不念旧情,而是他在保护卫辰,避免卫辰日后受人攻讦。

一念及此,卫辰唏嘘不已。

沉度并不了解卫辰心中的感触,向卫辰透露了主考官的人选后,便郑重嘱咐道:“兴云,你回去后,定要仔细揣摩王主考的文章,若是手头不全,尽管到我这里取,一定要全部吃透了才行。”

卫辰躬身拜谢:“多谢师兄了。”

沉度摆了摆手,不以为意道:“不必谢我,要谢就谢老师吧,一切都是他的安排,我只是奉命行事罢了。”

第127章 江宁七子

乡试之前,还要由学政主持两场补录考试,分别称为科试、大收,最后遴选出考生参加乡试。

科试与岁试针对的都是生员,但大收却并非如此。

凡在科试岁试中落榜的生员,或是没有生员功名的儒士,都可以报名参加大收之试。

如果通过大收,便可以获得充场儒士的资格,同样取得乡试解额。

事实上,历

《知否从蒙童开始》第127章江宁七子

《知否从蒙童开始》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

第128章 秋闱

“结社?”

卫辰此言一出,众人眼前一亮,都有些心动。

此时南方结社成风,光是江南省境内就有十几个颇有影响力的诗社,至于其余名声不显的,更是不知凡几。

不过,听卫辰的意思,他要结的社,明显不是这种吟诗作赋、附庸风雅的诗社。

卫辰见众人来了兴趣,当下环顾左右道:“诸位,人力有时穷

《知否从蒙童开始》第128章秋闱

《知否从蒙童开始》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

第129章 让我也蹭一蹭!

过了桥,卫辰先随着人流来到了乡试供给所,这是乡试期间所设的临时机构,负责供应考场中所需的纸笔、食物、水、灯火、杂物等。

其余东西卫辰早已自备,所以进了供给所之后,卫辰只领了些炭火,炭炉是每个号舍都有的,雨天阴湿,燃起炭炉可以驱寒祛湿。

进入供给所时,卫辰还看到一名穿着七品官袍的文官坐在雨

《知否从蒙童开始》第129章让我也蹭一蹭!

《知否从蒙童开始》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

第130章 交卷喽!

对面考生还在说着什么“天命不在我,三年又三年”的胡话,卫辰却是已经撸起袖子,开始干活了。

打开考箱,用刚买来的油布作顶搭好,再撑开油纸伞,雨水便漏不进来了。接着在门上挂了个门帘,如此,风也吹不进来了。

准备好这些后,什么雨号不雨号的,便都不再是问题。

不漏风,不漏雨,卫辰又点着了炭炉,不多时,阴湿的号舍就变得暖和起来。

身上暖了之后,卫辰的肚子又开始咕咕叫了,等候入场、经历搜检、再加上整理号舍,这一套下来,上午都过得差不多了,卫辰除了早饭,还什么都没吃呢!

卫辰从考箱中取出一只小铜炉,放在炭火上,熬起了小米粥。

这铜炉也是在供给所新买的,虽然比不得原来准备的那个精致,但也算勉强能用。

不多时,粥香便从铜炉中飘了出来,卫辰盛了碗热腾腾的小米粥,就着点心和小菜吃到肚子里,额头微微发汗,只觉身心都舒坦许多。

卫辰对面的考生看到同样分到雨号的卫辰不仅,丝毫没有沮丧和埋怨,还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不由嘴角抽了抽,侧过脸小声道:“真是个傻子!”

卫辰吃饱喝足之后没多久,云板响起,考试正式开始。

书吏把封装好的试题卷子从门前的小窗里丢了进来,卫辰当下捡起卷子读起题来。

按照惯例,乡试三场里,第一场考察四书五经的考试最为重要,而第一场的三道四书题和四道五经题中,头一道四书题又是重中之重。

所以很多体力不好的考生,都会卯足劲头拼下首题,只求首题的时文作得出挑,后面则是囫囵而过。

当然,卫辰不用担心这些,他常年习练导引术,力量和爆发可能比普通人强不了多少,但体力和耐力却是远超常人,应付持续九天的乡试,绰绰有余。

此时,卫辰缓缓启开试题卷,本场乡试首题赫然出现在眼前。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不出所料,乡试所出皆是大题,没有童子试那些千奇百怪的截搭题。

眼前这道题出自《中庸》,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君子当恪守中庸之道,做到不偏不倚。

卫辰澹澹一笑,当下提笔破题:“自古帝王之治、圣贤之道,不外一中。”

稍顿了顿,卫辰笔尖一挑,继续屏气凝神写道:“中者,举天下万世之所宜,然芸芸之众率恭然不能自立,……,……,在能取物欲之私而胜之也,故自胜之谓强。”

洋洋洒洒一千余字的文章,不仅与题目严丝合缝,更是字字发乎圣贤之韵,既师法古文脉络,又可见时文新意。

古今熔于一炉,锤炼出有如汪洋恣肆的雄隽文风,这就是卫辰四年来苦求举业的成果。

首题文章作完,卫辰搁下笔,畅快地吐出了一口浊气:“举人功名,已入吾囊中

矣!”

尽管乡试三场考试才考到第一场,尽管七道四书五经题卫辰才做完第一道四书题,但他就是有这个自信,仅凭面前这一篇文章,就值一个举人功名!

安装最新版。】

接下来的两道四书题,一道出自《大学》,一道出自《孟子》,都是规规矩矩的大题。

卫辰此时状态极其之好,这两篇文章亦是写得十分顺畅,三个时辰的工夫,就将三道四书题尽数作完。

写完三题后,天已经黑了下来,卫辰向守门的官兵讨了号牌,去了趟茅房,回来之后又架起铜炉,煮了点东西填饱肚子。

一天的入场加上考试,又是蜗居在这腿都伸不开的狭小考房里,卫辰体力再好,也难免有些疲惫。

晚上,卫辰没再做题,而是将号板铺好,置上被褥,钻进了被窝里呼呼大睡起来。

号舍里炭火不断,温暖如春,身上又盖着贵齁齁的蚕丝被,卫辰这一觉睡得自是十分舒爽。

一觉睡到自然醒,第二日,卫辰伸了个懒腰,睁开眼看到监考的官兵,这才想起来,自己还在在贡院里考着试呢!

抬眼看看天色,已经是日上三竿,卫辰不由老脸一红,赶紧收拾好被褥,把床板恢复成了桌桉,拿出五经题写了起来。

五经题共有二十道,看起来密密麻麻,十分吓人,不过卫辰本经《尚书》,便只需选其中四道尚书题来做。

第一题取自《酒诰》一篇,题为“圻父薄违,农父若保,宏父定辟。”

酒诰就是周公发布的禁酒令,题中的圻父指司马,农父指司徒,宏父指司空。

卫辰博闻强记,学富五车,早已把诘屈聱牙的《尚书》掰开来嚼烂了,做这等题目,简直有如吃饭喝水一般简单。

之后的三道尚书题亦是如此,只是看一眼题目,卫辰脑子里就浮现出七八种破题思路。

动起笔来,更是轻松写意,只用了半天时间,就作出四篇理真法老、花团锦簇的文章。

吹干墨迹,看了眼写好了文章,卫辰不由满意地点了点头。

就连庄钧都认为卫辰对尚书的理解已经不在他之下,差的只是时间和经历的打磨罢了。

卫辰还真不觉得,这考场里会有哪个治尚书的考生,在尚书功底上能比得过自己。

稍作修改,检查无误后,卫辰便将七篇文章全部工工整整地誊录到了正卷上。

乡试有专门的抄工誊录试卷,防止有考生与考官在考前暗通关节,在试卷上作下记号。

因此,考生的字写得如何,对成绩并没有什么影响。

当然,要是字迹潦草到连抄工都看不清楚,那就另当别论了。

卫辰搁下笔时,才刚到中午,第一场考试三天的考试时间才过去一半而已。

环顾四周,其他考生或在冥思苦想,或在埋头写文,卫辰竟是附近这一片号舍中第一个写完的。

卫辰又前前后后将卷子仔细检查了数遍,一直捱到了天黑,终于拍门朝外面的官兵喊道:“交卷!”

听到卫辰拍门的声音,四面的考生都看了过来,监考的官兵也惊讶地问道:“这才考到第二天,你就要交卷?”

卫辰肯定地点了点头。

官兵不敢怠慢,连忙喊了受卷官来,受卷官又与卫辰确认了一遍,这才从小窗中接过卫辰递来的试卷。

受卷官粗略扫了一眼,见七道大题都写得满满当当,点了点头道:“无论文章如何,至少是全写完了。放他出来吧。”

“是,大人。”官兵依令开了门,将卫辰从号舍中放出。

卫辰伸了个懒腰,收拾好东西,扬长而去,路经一排排考房时,吸引了无数惊诧的目光。

“这就有人交卷了?”

此时其他考房的考生,大部分才写到五经题第一题或是第二题,甚至有的人,连五经题都还没开始写,正在前面三道四书题苦熬呢!

第131章 至公堂

卫辰交完卷,出了号舍,便来到龙门前等候。按照规矩,要凑齐十个人,监门官才会开龙门放人出去。

此时雨已经停了,卫辰收起了雨伞,百无聊赖地等待着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