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骑小猪兜兜风
第144章 秦淮河畔
“原来这些秦淮河上的美人是来给解元郎送考的。”
码头上,不少原本满心期待的举人们看清楚形势,顿时垂头丧气起来。
不过更多人则是和陶大志一样,兴奋地看起了热闹。
解元郎和花魁,而且还是十四岁的解元郎和二十二岁的花魁,一个嫩出水,一个熟透了,啧啧啧,真是想想都刺激!
“下船,下船
《知否从蒙童开始》第144章秦淮河畔
《知否从蒙童开始》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
第145章 返京
船队很快驶离了白鹭洲,远处的琴声如泣如诉,还在断断续续地被江风吹送到船上人的耳边。
见解元郎伫立在船尾,举人们都议论起了方才秦淮众美垂泪相送的场景,语中难掩羡慕。
“过了年,解元郎也才十五岁,就有这么多红颜知己,再过几年还得了?”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有什么好气的?
《知否从蒙童开始》第145章返京
《知否从蒙童开始》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
第146章 厚此薄彼
卫辰进京后的几日,共收到汴京老字号翰墨堂考箱文具六套,缎面绒里轻便手套八副、鹿皮护耳十二个、短毛软靴九双,样样都是价值不菲的精细货。
这些礼物都是樊楼的花魁行首们送来的,若非怕影响卫辰备考,这些美娇娘们定会竞相前来,亲自为卫辰送上甜蜜的祝福。
这回盛长柏倒没有苦心规劝卫辰不要陷入女妖精们
《知否从蒙童开始》第146章厚此薄彼
《知否从蒙童开始》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
第147章 春闱
五更前,卫辰和荆溪社众人乘着马车,抵达了大周贡院。
自大周各地云集而来举人们,经过三级童生试、再经岁试、科试、大收等预备考试,然后再通过最为艰难的乡试,今日方有机会看一看会试考场的大门长什么样。
因为可以重复考试,科举的实际淘汰率要低很多,但说一句万中取一绝不过分。
有道是一将功成
《知否从蒙童开始》第147章春闱
《知否从蒙童开始》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
第148章 考完收工
二月的汴京春寒料峭,尤其是一早一晚,飕飕的北风一起,冰寒彻骨。在这种环境下考试,简直就是对肉体与精神的双重考验。
卫辰打扫干净号舍,略作布置,就赶紧点起炭盆取暖,又把小铜炉放在炭火上烧起了水。
水烧开后,卫辰又往里丢了把姜片和红枣进去。
姜枣茶不仅能驱寒祛湿,还能补益脾胃,十分适合
《知否从蒙童开始》第148章考完收工
《知否从蒙童开始》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
第149章 阅卷
卫辰这些考生们历经九天六夜,终于考完收工,而至公堂内的考官们却还要继续忙碌。
考生们答完第一场,交上去的墨卷便如乡试一般,收卷弥封,誊录对读,确认无误后,再由监临官将朱卷押送到至公堂内帘之中。
天佑六年的会试,共有十七房,分为易经五房,诗经五房,书经三房,春秋二房,礼记二房。
十七
《知否从蒙童开始》第149章阅卷
《知否从蒙童开始》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
第150章 花落谁家
出声训斥两名同考官的不是别人,正是本场会试的外帘官之一,大理寺卿,王文清。
看见王文清板起脸质问自己的肃然模样,工部主事张茂修不由为之胆寒,心虚地侧过了脸。
户部员外郎邱钟意却只是笑了笑,泰然自若道:“王大人何必动怒,我等正是秉公取士。”
王文清冷哼一声,还想说些什么,却听见主考官
《知否从蒙童开始》第150章花落谁家
《知否从蒙童开始》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
关于上一章的疑问
1)糊名的问题。
糊名是肯定的,但是在定下五经魁之后,所有的糊名就都拆开了,接下来就是前五名的排序,当然最主要就是第一名的归属。
真实历史上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具体操作肯定不一样,反正本文就是这么理解并且设定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往回翻一翻,前面写乡试的时候也是定下经魁就拆开了糊名。
2)徐穆剧情问题。
首先要明确几个前提。
一是徐穆与徐麟表面上谈不上亲朋好友,但往前倒个五六代或者七八代确实扯得上关系。
二是行卷干谒。
也就是在考前带着文章私下拜见主考官,这种行为唐宋元明清都有。从有科举制度以来,一直到科举制度彻底被废除,自始至终都没有杜绝过。
三是科举舞弊屡禁不止。
唐代礼部侍郎钱徽舞弊案,北宋陈尧咨、刘师道舞弊案,南宋秦桧舞弊,明朝甲辰科场案,清朝顺治丁酉北闱科场案,光绪年间,周树人的爷爷还搞过贿赂乡试考官的事情。
四是科举舞弊被检举揭发的代价并没有一些读者想象中那么大。
前面提到的北宋陈尧咨、刘师道舞弊案中,礼部试主考官陈尧咨因为伙同刘师道替他弟弟舞弊,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但很快就被起复,甚至后来又再次担任过科举考官。
当然,这只是北宋的情况。
到了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科举舞弊一旦被抓到,动不动就是杀头,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五是科举考试并不公平。
朝中大员有很多方法对科举结果施加影响力,而且还不会被定性为舞弊,各种“内定状元”、“后门状元”、“权得状元”层出不穷。
比如大诗人王维能考中状元,走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妹妹的门路。
又比如嘉靖年间靠着巴结严嵩父子才考中的状元唐汝楫。
再比如大名鼎鼎的张居正,儿子里,一个状元、一个榜眼、一个进士,而且张居正还当过自己二儿子的主考官……
———————
明确了以上几点,再来看本文中主考官徐穆。
徐穆肯定是有私心的,他希望徐麟成为会元,但他的所作所为根本谈不上舞弊,也谈不上徇私枉法。
首先,徐穆和徐麟一个是桐庐徐氏,一个是清江徐氏,表面看起来并没有直接的亲属关系,这一点文中已经交代过。
其次,徐穆自始至终都没有旗帜鲜明地亮出过自己的态度,还摆出避嫌的姿态,不干预同考官们的讨论。
或许王文清点明徐麟出身后,同考官们已经对徐穆的态度有所猜测,可徐穆表面上和徐麟并没有任何关系,从始至终也没替徐麟说过一句好话。
即便有人上书弹劾,但无凭无据地弹劾一位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龙图阁大学士,恐怕得做好自己的官帽先不保的打算。
猜测仅仅是猜测
,并不能给徐穆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威胁。可是一旦生出这种猜测,却反而会让同考官们投鼠忌器。
同考官们会在心里权衡万一这猜测是真的,自己如何和徐穆站在对立面,那又会有什么后果?
有了这一层顾虑,他们就算不直接反对徐穆,也不敢随便发言,然后就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这也就是为什么,同考官们讨论前期,仅凭张茂修和邱钟意两个人,就轻易主导了场中的局势。
假设一下,如果没有那位年轻翰林出来仗义执言,张茂修和邱钟意这少数人的观点是不是就会变成“公论”。
到时候,徐穆只需像乡试时王文清取卫辰为解元那样,半推半就,秉持“公论”行事,就可以名正言顺取徐麟为会元,谁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和卫辰那一次比,徐麟差的可能就是一点点硬实力了,而张茂修和邱钟意就负责用舆论声势补上这一环。
要知道,在讨论会试人选之前,徐麟就已经是考官们商定好的诗经房经魁了,这也就意味着,徐麟的文章就算比卫辰差,也差不了多少。
还是那句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当文章水平好到一定程度时,哪一个更好都只是主观的评判而已。
你翰林院说卫辰的文章更胜一筹,可我张茂修和邱钟意就是喜欢徐麟这种文风,这也是我的自由啊。
虽然有点儿无理取闹,但理儿就是这么个理儿。
他们两个只是在履行同考官的职责,作为同考官,推荐自己喜欢的卷子而已,有错吗?
当然没错。
说到底,整件事就是徐穆的地位和权势在起作用。
即便徐穆一句话不说,其他人依然能够感受到这种权力带来的无形的压力,而后不自觉地遵照徐穆的意愿行动。
上一篇:龙族:藤丸桑正在拯救世界
下一篇:原神:开局强吻珐露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