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第100章

作者:久违的大晴天

  张静清点了点头,虽说自己这个问题徒弟什么手段都喜欢来点,但对性命上的追求,却是始终如一。

  乱花渐欲迷人眼,没被那些威力奇大的旁术影响,耽误了自身的道,这很难得,也是他对张之维最满意的一点。

  “你既然心里有数,那为师就放心了,你下去吧!”

  张静清摆了摆手说道。

  张之维的实力在进步,张静清也在慢慢放手了,他现在更多的是指点,而不是像以前那般干涉了。

  张之维连忙大夹了几口菜,边吃边囫囵道:

  “唔……那个师父,法箓法箓,师叔说让我把法箓凝结好后来找您,您不说点什么吗?”

  张静清道:“法箓的事,为师已经知道了,明天一早,为师会让你张异师叔起坛作法,给你上报法脉里的神明!”

  张静清对张之维如此快的凝练好法箓并不意外,性命修为都内圣外王了,凝练一个小小的五品法箓,还不是手到擒来。

  至于为何要张异去办,是因为授箓大会通常是由三位大师主持。

  这三位大师分别是传度师、监度师、保举师。

  作为天师,张静清是其中的监度师,负责监察整个法会的进行。

  而张异,是传度师,负责起坛作法,上告法脉里的神明。

  “师父,这不得等下元节的授箓大会才能办吗?”张之维有些吃惊师父竟然会给他开小灶。

  张静清低头吃菜:“之维,你不记得了吗,为师曾教过你,要懂得变通,切不能死板,到时候下元节的授箓法会,你再去参加仪式不就得了。”

  “师父,我懂了,先上车,后补票。”

  “不,你没懂,为师的意思是,在下元节授箓大会的时候,你要去参加三品法箓的加授仪式!”张静清沉声道。

  张之维:“…………”

  

  “下元节没剩多少时间了,会不会……有点……太急了!”张之维试探道。

  张静清眼睛一瞪:“做不到,为师就把你绑在你那把东风大剑上,从天门山一飞剑给你祭出去!”

  张之维:“…………”

  他算是看出来了,师父还在为上次自己拿飞剑劈他的事生气。

  此地不宜久留!

  “知道了知道了,那个师父,我吃饱了,我先回去修行去了!”

  张之维起身,给张静清斟满一杯酒,然后连忙开溜。

  继续留下去,怕是要因为右手拿筷子被打一顿了。

  “这小子……”

  张静清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旋即笑了笑,心道你小子要是能办到,拿飞剑引雷劈为师这事,就算了,若是办不到,那你就遭老罪了。

  张之维回到自己的袇房,开始入定修行。

  以往,他修行时,必先三省吾身,查漏补缺,但现在他又多了一个步骤,那就是引出三昧真火,炼化体内的信仰之力。

  炼化完毕,整个人都轻松不少,张之维把那些精纯的信仰之力收归上丹田。

  随后,以自身的观法,结合心猿的观法,开始一寸寸检测自身。

  在对全局进行一次调整,让自身处于最佳状态后,张之维开始淬炼性命。

  第二天清晨。

  一阵针扎似的痛觉顺着张之维的手腕传入大脑,还没等他有所反应,一股浸透心脾的冰冷感觉回到了手腕。

  张之维睁开眼,看向手腕。

  他手腕上的法箓在闪烁,上面的篆文在重新排列。

  很快,一张不同于“太上三五都功经箓”的法箓出现,正是那“太上正一盟威经箓”。

  “师父和师叔干事可真够效率的啊,下一个等级的法箓是“上清三洞五雷经箓”,要想凝练成功,需要将通晓《三清经》,并将其铭刻到法箓上!”

  张之维喃喃自语,《三清经》,又名《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九章经》,顾名思义这经文有三十九篇,内容博大精深,晦涩难懂,要想将其全部铭刻到法箓之中,绝非易事。

  “道门高功里面,哪个不是得花个十年八年才能完成,现在距离下元节也就几个月而已了,师父提出这个要求,摆明就是要报一剑之仇啊!”

  “得嘞,此事先不管,师父总不能真把我装飞剑上飞出去吧,我先去找点适配‘太上正一盟威经箓’的能力吧!”

  张之维起身出门,直奔道藏殿而去。

  与此同时。

  龙虎山的石阶上,一个身穿劲装的白毛刺头,带着一个穿着红马褂,留着中分头的小胖子在爬山。

  “吕慈,你真要再去找张师兄请教啊?”

  王蔼看着一脸斗志满满的吕慈,很是不解,咋还上赶着找虐呢?

  上次像小鸡仔一样被拎着打一顿,还没有过瘾吗?

  吕慈扭头看了一眼王蔼,道:“我最近进步很大!”

  王蔼嘴里小声嘀咕:“进步再大,还不是一样找虐?”

  吕慈耳尖,听到了王蔼的自言自语,狠狠瞪了他一眼:

  “胖子,重要的不是找虐,重要的是收获,王伯给我说了,让你也去请教一下张师兄。”

  我才不要额,把脸伸过去让人抽一巴掌?当我傻帽呢……

  王蔼心里吐槽了一句,看了眼长长的阶梯,道:

  “对了,吕慈,要不咱们在山下休整一下吧,吃点好吃的,顺便等一下陆谨。”

  “不等他!”

  吕慈想也不想就拒绝,心里却在想,等他,当我傻啊!

  我先他之前上山,找张师兄切磋,他就看不到自己被虐的场景了。

  等他上山找张师兄切磋时,自己就能看好戏了。

第138章 了解上坛兵马,五鬼搬运大法

  在吕慈和王蔼上山的时候,张之维也没闲着,他来到了道藏殿,惯例去找张异师叔,结果驻守在这里的依然是那位中年师兄。

  “之维啊,我师父去大上清宫办事去了,你有什么事,直接给我说就好!”

  中年师兄一脸热情道。

  师叔给自己开后门去了,这里自然是没人的……张之维反应过来,说道:

  “那麻烦师兄了!”

  “不麻烦,对了,之维,你来道藏殿是想看些什么典籍,我给你指!”中年师兄笑道。

  “我想了解一下有关护法兵马的坛仪!”张之维说道。

  “护法兵马啊,这我熟,对了,之维师弟,伱是要敕令上坛兵马,还是想要豢养下坛兵马!”中年师兄道。

  “上坛兵马!”

  张之维道,他才没闲工夫去豢养不堪一击的下坛兵马。

  “那行,跟我来!”

  中年师兄带着张之维进入道藏殿二楼,指着一排书柜道:

  “这里便是关于上坛兵马的一些道藏了,数量有很多,要想全部浏览一遍,太耗心神,这样吧,我给你推荐几卷,你通读一遍,不说精通,起码对这上坛天兵一道,也会有几分了解!”

  “那就多谢师兄了!”

  张之维笑道,刚才他看到这么一排道藏,脸都差点绿了,这么多,别说学会,就算全部通读一遍,都得花上小半个月的时间。

  “都是师兄弟,不必如此客气!”

  中年师兄挑出几卷道藏递到张之维手里:

  “你先看着,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来殿门口找我!”

  目视中年师兄离开,张之维拿着那几卷道藏通读了一遍,很快对如何使用上坛天兵有了些了解。

  这上坛天兵说白了,其实就是法脉里的神明和他们的手下。

  一般敕令上坛天兵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法脉里神明们的炁所化,调拨给你,化作无形的兵马加持己身,根据神明的不同,所敕令的兵马类型也不一样!

  在这些无形的兵马中,雷部的雷兵是最厉害的。

  当然了,要敕令法脉里的雷部,法箓等级必须到达第三品的‘上清三洞五雷经箓’……

  至于第二种,则是有形的兵马,像五力士,黄巾力士,乃至撒豆成兵所召唤出来的兵马,都归于此类。

  撒豆成兵,并非是豆子变成了兵,只不过是符箓刻在了豆子上,扔豆就和扔符箓一样。

  这一种敕令上坛兵马的方式要比第一种方便,毕竟直接神降了。

  至于所降之神的实力,那得根据使用者的修为和法箓品级来定。

  若是修为低,敕令下来的神明就只是空有其形,实则不堪一击,碧游村剧情里,茅山的赵归真,召唤出的五力士,便被肖自在三两下打崩了。

  而若是修为高,法箓品级高,那敕令的上坛兵马,不仅实力高强,可能还会带有一丝真灵。

  像正一教的开山祖师爷张道陵,当年在云锦山炼龙虎丹,就曾敕令赵公明出法脉,为他护法,看守丹炉。

  丹成后,张道陵便封赵公明为正一玄坛的四大元帅之一,统领一路上坛天兵。

  至于另外三路的元帅,分别是马灵耀,温琼,关羽。

  这其中,马灵耀,就是民间说的“马王爷”,老话讲“不给你点厉害瞧瞧,你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这句话最早出自道士之口,那马王爷,就是上坛兵马四帅之一的马灵耀。

  而那温琼,则是东岳神部将之首,又是真武大帝属下三十六天将之一。一身数职,很多道士敕令上坛天兵,都是敕令的他这一路的。

  至于最后的关元帅嘛,这位就耳熟能详了,他便是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关羽,关云长。

  在初期,上坛天兵的四大元帅中,赵公明这一路的含金量最高,他的实力也最强,不然也不会被张道陵敕令出来守护其炼丹。

  关羽这一路最弱,毕竟底蕴低,信仰程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