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第328章

作者:久违的大晴天

  茅山上清宗的魏文章指着头顶上不断下坠的郑子布说道。

  此次授箓大会,郑子布也被保举着来领法职了,不过他所领法职的品级不高,是天枢院正八品法职,右领兵执法真官主管天枢院事。

  张之维没有多言,他其实没有在空中耽搁太长时间,只是之前他因为八字太硬,进来的时间有点晚罢了。

  不过这种事,他懒得解释,别人怎么看他,他管不着,也从未在乎过。

  他抬头望去,果然看到了还在天上晃荡的郑子布,不过看他的表情,已经在渐渐平静,甚至做出了思考状,料想很快就能彻底静下来,落地成功。

  刚这么一想,就听到“轰隆”一声巨响,一个人影从天空坠落,在地面上砸出一个深坑。

  “这个落地的姿势有点过粗爆了!”

  张之维低语了一句,环顾四周,发现周围有不少坑,看来众人降落的姿势不够潇洒啊。

  “师叔,这个考核怎么说?”他问。

  “继续等待吧,应该是人不够,到达一定人数后,考核应该就会正式开始了!”

  张御山说道,他已有四品法职在身,已经参加过多次法职考核,比较有经验。

  葛温有些疑神疑鬼,从地上抓起一把黑色的泥土,道:

  “这是冥土,我们这次的考核场地,只怕是阴间!”

  张之维说道:“会有比消灭鬼物的数量这一项嘛?”

  “这说不好,这里是神明打造的内景,一切皆有可能发生!“葛温说道。

  “轰隆隆……”

  几人谈话间,又有几人从空中落下,郑子布也在其中,还把地面砸出了一个大坑。

  魏文章见此,连忙过去把郑子布给拉了起来,因为是在内景,除了精神有点恍惚,还有些没缓过来之外,别的毛病没有。

  郑子布使劲摇晃了一下头,看到自己的师叔,又看到了不远处身材高大的张之维,便问小声师叔葛文章,张之维是来授什么法职的?

  魏文章告诉他,张之维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要来领从三品的九天金阙上卿九天廉访使知驱邪院事。

  这直接把郑子布震惊的哑口无言,他去争正八品法职,张之维就要去争从三品了,这差距也太大了吧!

  他现在身上的法职是从八品的天枢院左统兵执法真官。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仙官法职的晋升,是有严格条例的,八品法职一年需救度二十人以上,除非有大功德傍身,不然只能连续完成三到五年的指标,才能获得保举晋升的机会。

  他要修行内箓,还要修行外箓,又要研究道藏经典,修行各种坛仪,留给他下山救度的机会本就不多,完成从八品法职的晋升要求,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但张之维却直接一步登天,要去领从三品的法职。

  要知道三品法职功德的要求可是五年十二功,也就是五年得救度一千二百人,平均下来,一年就得救度二百四十人。

  这么多功德,这简直是骇人听闻,张之维直接如此破格晋升,那么他在辽东到底弄到了多少功德?

  这让郑子布直咂舌,不过他倒没认为张之维是通过天师府的关系走后门来的。

  因为主持考核的是法脉神明,就算张之维通过保举师走后门进来,功德不达标,法脉神明也会把他刷下去,小聪明无意义,他能出现在这里,至少三大师认为他是够格的。

  “上次陆瑾也跟着去了,保家卫国,作为同行者,他的功德只怕也少不了,必须给这家伙提个醒,若有下次,得叫上我才行……”郑子布心里暗暗想道。

  郑子布也是一个比较内敛的人,他和张之维不太熟,总觉得给张之维说,下次有情况叫上自己一起,有些太孟浪了,而陆瑾和他是死党,和陆瑾说,他心里没负担。

  兴许是落下的人已足够开启考核,人群的边沿忽然升起了浓重的雾气,雾气连成一片,里面浮现出隐隐绰绰的景物。

  那景物是一座雄伟浩瀚的古城,足足有数百米高,坐南朝北,通体青黑,城门口挂着巨大无比的白灯笼,灯笼上写着寿字,照亮了古老城门的门首上的两个字——酆都。

  两个古老篆字正清晰非常,像是历经了千百年也未曾褪色。

  “酆都城!”

  张之维喃喃自语,只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气息,似乎都弥散着一股沧桑岁月。

  莫名的,他想起了上次国师给他安排的地府之行,不过那次,他进的是枉死城,这次出现的是酆都城。

  

  对于酆都城和枉死城的区别,很多人不知道,只知道它们是阴间的两座城。

  但其实不然,酆都城这一说法,出自祖天师张道陵,是他弄出来的法脉的一部分。

  而枉死城十八层地狱那套系统,是佛教弄出来的法脉。

  两者相似,但又有不同。

  但后来,三教的教义慢慢进行了融合,一些东西发展成了一种共同的信仰,所以就有了现在的版本。

  但这也让很多人对阴曹地府这一概念很模糊,什么十殿阎罗,酆都大帝,地藏王菩萨,四大鬼王,泰山府君……

  好像每一个都在地府有绝对权力,但又分不出个高低来,其实就是搞混了,两者本来就属于不同法脉,关公战秦琼。

  但这些其实都只是外在表现,关于阴曹地府的意义,佛道两家的内在也有不同,佛家讲因果,道家讲承负。

  因果自不必多说。

  至于承负,《易经》中对此的解释是,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太平经》讲的是前承后负,前人行善,后人得福,叫承。前人作恶,后辈遭殃,叫负。

  通俗点讲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你的好坏,会报应在自己,或者自己的后人身上,这也是为何有人动不动就说祖坟冒青烟的缘故。

  也就是说,上次“国师”在内景之中,搞出的那些因果审判的行为,其实就相当于用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

  但这一次出现的明显不一样,酆都城出现,这次主考官是钟馗,他可是标标准准的道教神。

  众人看着前方的古城,随着时间的推移,雄伟的古城越来越大,也变得越来越真实。

  “轰隆隆……”

  一阵巨大的轰鸣声响起,鬼城酆的大门开了。

  众人瞪大了双眼,望向城门口的方向,只见里面好似有一个模糊的影子。

  张之维也瞪大了眼睛,看到里面冒出一点幽兰的鬼火,那鬼火迅速扩大,最后形成一个人的模样,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无数身影一一浮现。

  而为首那人,身披蟒袍,腰缠玉带,两道长直帽翅,黑须如同钢针,浓眉如剑,眼如铜铃,这模样与庙里的神像一模一样,正是那钟馗无疑了。

  “授箓大会,仙官法职考核!”

  钟馗站至酆都城门口,声如洪钟,朗声道:

  “酆都城内鬼门开,大小法师及时来,各凭法力显神通,判官坐镇秉公正,有违法旨不容情,诸位想领法职,需德行过关,第一关,赏善罚恶审判!”

  能来这里领法职的人,其实都是靠着保举师依照大小功德保举而来的。

  但这个功德是估的,具有很强的主观意愿,具体如何,谁也说不清,万一是假的怎么办?

  所以,便有神明核检这一关。

  至于如何核检,考核神明不同,核检的方式也不一样,这就相当于考公环节的政审一样。

  很快,四位鬼神从钟馗身后走出,朝众人这边缓缓而来。

  这四个鬼神全都身穿宽袍大袖,头戴獬豸冠,冠下黑布覆面,将面孔遮盖严实。

  张之维倒是不忌讳,使劲盯了几眼,认出那不是什么蒙面的黑布,而是尸帘,也就是死人停尸时,遮盖遗容用的。

  见张之维一脸好奇的在打量,张御山在旁边给他解释了一下,这原来是赏善罚恶司的判官。

  阴曹地府有四司,赏善司、罚恶司,察查司和阴律司,分属于四大判官,赏善司的判官是魏征,罚恶司的判官是钟馗,察查司的判官是陆之道也就是陆判,阴律司的判官是崔钰,也就是崔判官。

  按神话所讲,赏善罚恶两司是一同进行审判的,他们会用天平称量。

  赏善司的人从被审判者的魂魄里取出善果作为砝码,放在天平的一端。

  罚恶司的人从审判者的魂魄里取出罪孽作为砝码,放在天平的另一端。

  善的那一头重,那你就会有奖励。

  若恶的那一头重,那你就得遭老罪了。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我们行走江湖,很难说没有错事,这一关会把我们杀过的人,挨个都梳理出来,依次决断一遍。”

  灵宝派的葛温说道:“我们这些老江湖杀人多,难免有自己都不知道的错杀情况,阴神考核就是严格,这一关怕是不好过啊,不过你们这些小年轻,行走江湖少,没怎么杀过人,走运咯!”

  要争三品法职的几人里,小年轻就只有张之维,葛温这话无疑是对他说的。

  “…………”

  “这样啊……”张之维欲言又止,想说什么,却又无从说起。

  葛温这话对他不太适用,他在滨城杀了那么多鬼子。

  要是全部都拎出来梳理一遍的话……

  那场面怕是有点不好收场啊!

第353章 善恶天平,拷问人心

  在张之维思考间,赏善罚恶司的审判已然开始。

  钟馗虽长相凶恶,状若恶鬼,但浑身却散发着正义凛然的气息,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威严,而不是恐怖。

  此刻,他手里拿出了一块青色的令箭。

  令箭上写着李二蛋三个字,这便是第一个要接受赏善罚恶司审判的人。

  对于这个李二蛋,张之维是认识的,因为名字的原因,对他的印象还挺深刻。

  也是龙虎山的师兄弟,不过不是张静清一脉的,是正一观的易潜的徒弟,比他大个一两岁,而他来此,是想领驱邪院的九品法职。

  九品法职是最低法职,就相当于九品芝麻官一样,李二蛋也是第一次参加,见自己是第一个,神色有些忐忑。

  但钟馗可不管这些,把令箭交予到一个罚恶司的判官手上。

  因为是钟馗主持,所以是罚恶司的判官先行称量。

  罚恶司的判官拿着令箭走到李二蛋的面前,对着他掷出令箭,那令箭就好像符箓一样,在飞出的瞬间,就化作铁索捆住了李二蛋。

  而且,这铁锁并不用于简单的捆人,而是直接从人体中穿过去,造不成伤害,却像长在了肉中,另一头却贯入大地,将人牢牢栓在原地。

  这个架势让李二蛋有些慌,下意识就拽了几下铁锁,发现根本拽不动。

  不仅如此,符箓,金光咒等手段,同样也施展不出来,他仿佛失去了一身手段,变成了普通人。

  而这,让他更忐忑了起来,人什么时候最慌张无助?

  无疑是失去了视为依仗的东西的时候,异人们的仪仗就是异术,如今虽是考核,但冷不丁发觉本事不顶用了,直接心乱如麻。

  这一幕,让后面的人皆是面色一沉,这一关很多神明考核时都有,但像阴神一样,直接把他们这些要领法职的仙官道士当犯人的,绝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