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第430章

作者:久违的大晴天

  “我说老陆,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里正好是校场,我们练练?”吕慈咧嘴一笑道。

  自从虎豹雷音越来越纯熟,他也越来越不把陆瑾放在眼里,想找陆瑾打架,毕竟陆瑾这种具备极强自愈能力的沙包可不多见,打起来不用束手束脚。

  “今天我是东道主,我不和你胡搅蛮缠,等我去见了师父,汇报了情况,我再来和你切磋,你到时候可别丢脸!”陆瑾冷笑道。

  而他心里想到的,现在打不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我忍,等我见了师父,让他给我把把关,冲破逆生第二重关,到达炁化内脏的境界,到时候我再来好好炮制你,扒光你这个刺猬的刺毛!

  “谁会丢脸还难说的很呐!”吕慈丝毫不惧。

  而在两人打嘴仗的时候。

  似冲已经嘱咐完了刚才那个弟子:“你先下去好好休息吧,也别有太大的心理负担,逆生三重乃通天之道,此道险而艰,切莫因一次失败便灰心丧气!”

  “好的,师叔,我先告退了!”

  说罢,那名弟子转身离开。

  “对了,师叔,师父什么时候出关啊?”陆瑾连忙问。

  “一回来就着急见门长,是有什么事吗?”似冲问。

  “主要是这么久没见师父了,怪想念的!”陆瑾挠了挠头,笑道。

  “在外面鬼混的时候怎么不见想念,一回来就想?”

  似冲一大把年纪了,吃过的盐比陆瑾吃过的饭还多,怎可能看不出其中的勾勾角角,立马便猜到了:

  “你小子是修为大进,到了要破逆生二重的关卡了对吧,所以想请门长把关!”

  “真是什么事都瞒不过您啊!”陆瑾笑道。

  但其实,他还有另一个打算,就是给左若童治疗符箓,试试能不能治疗左若童身上的伤。

  先前吕仁以为陆瑾会给洞山,但其实他想错了。

  陆瑾要给的是左若童,左若童早年在修逆生的时候,出了点岔子,一直是有伤在身,他这个做徒弟的,自然是记得。

  “你小子要突破逆生第二重了?”吕慈瞬间反应过来,“好小子,原来你打的是这个主意!”

  “怎么?”陆瑾眉头一挑:“怕了?”

  “怕?”吕慈冷笑:“就等你破关成功呢,炁化内脏呢,不然我担心一个用力,把你给打死了!”

  而这时,水云以及校场的那些三一门弟子听到陆瑾要破二重关了,顿时过来道喜,还说什么有师父亲自指点,一定有很大的几率冲破关卡,就算冲不破,有师父保驾护航,也能全身而退。

  陆瑾叉腰笑道:“我也是这么觉得的,这次有师父指点,还有张师兄压阵,定然十拿九稳!”

  “张师兄压阵?”

  众人看了看陆瑾,又看了看张之维,一脸的诧异。

  压阵?一般来说,强者才给弱者压阵,师父指导,小天师压阵,什么意思,这小天师比师父还厉害?

第446章 天通道人,人道通天

  “瑾儿冲关逆生第二重境,竟想要小天师从旁压阵,看来瑾儿对小天师很信赖啊!”似冲感叹道。

  若之前,陆瑾有这个想法,他只会觉得陆瑾是在胡闹,一个年轻小辈能压什么阵,别到时候添乱。

  但和张之维交手后,知道了张之维的实力,他也不觉得突兀了,多一层保险,总会是好的。

  “行,到时候我帮你看着点!”

  张之维说道,但紧接着,他察觉到了一丝奇怪的地方。

  校场上的三一门弟子,好像都叫左门长师父,叫似冲师叔,甚至有几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都是这么喊的。

  这是怎么回事?张之维有些不解,三一门弟子众多,并不是一脉单传的小作坊,怎么所有弟子都拜在左若童的门下?

  他一个人,要教这么多徒弟,忙的过来吗?

  要知道在龙虎山,各個高功都有各自的弟子,断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张静清的徒弟。

  张之维有些好奇,便向陆瑾问了这个问题。

  陆瑾回答道:“确实是这样,门里除了似冲师叔,其他门人,不管长幼,只要进门,所有弟子,都是直接拜在师父门下。”

  “我们三一门的每一位弟子,都是师父的亲传弟子,每一位弟子的逆生之道,都是由他老人家亲自指导的!”

  听到这个消息,不仅张之维,吕慈吕仁李慕玄几人听到这个消息,也是相当的震惊和费解。

  张之维有些不可思议的说道:“修行之事,越是高深,越是讲究口传心授,但这并非是易事,极其耗费心神。”

  “所以,每个人的亲传弟子,往往不多,你们三一门的所有人,都让左门长口传心授……”

  “这对左门长而言,是很大的负担啊,而且,若有一天,左门长不在了,你们又当如何?”

  此话一出,现场肃然一静,自他们入门以来,有什么难题,都是去找师父,至于什么有一天师父不在了这种事,他们从没想过。

  在他们眼里,那个看起来如翩翩少年的老者,就真如仙人一样,而仙人又怎么会老呢?

  陆瑾神色闪烁,刚要说话。

  似冲先一步开口道:“师兄不可能不在,他的逆生第二重已经臻至化境,即将圆满,他已经看到了三重的道路,所以,从今年开始,他开始了频繁的闭关,这都是在参悟大道,一旦突破第三重,把自己整个逆练回先天一炁的状态,便可通天彻地,寿与天齐!”

  他说这话时,语气有些激动,神情也很亢奋,不负先前的仙风道骨。

  通天彻地……逆生三重的第三重,真的能通天彻地吗?张之维心里自问了一句。

  对于这个问题,他心里其实有答案,但有些事,不能完全说死,毕竟他又没见过逆生三重的第三重。

  虽然逆生三重,被他们当成术在练,但通天的术,并不是没有,六库仙贼不就是能算作通天的术吗?

  吸收天地中包含先天一炁的一切自然能量,化为己用,虽然副作用大的吓人,但不可否认,它能通天。

  如果逆生的第三重,真能把“性”和“命”,以及“后天的构建”,三合一,通通转化成“先天的浑然”,那长生久视,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所谓的后天的构建,其实就是后天修行出的后天之炁。

  先天一炁只会变少,不会变多,但后天之炁却是能通过修行不断变多的,甚至用完了,还会恢复。

  如果真能把后天之炁也转化为先天之炁,那可不就是长生不死吗?

  这在道理上,是说得通的,所以,一代代的三一门人,才对此趋之若鹜。

  毕竟三一门的人也不是傻子,不可能疯狂追求一个看起来都不现实的东西。

  但张之维对此,个人持否定意见,因为人是从虚无中的一团先天一炁具化而来,若精气神都化为先天一炁,可不等同于回归了虚无中去了吗?

  除非灵魂不化,也就是“命”化,“性”不化,这才能保存形体,聚散由心,就好像现在三一门炁化皮肉,炁化四肢百骸一样。

  但问题是,修行出来的“后天之炁”,其实并不属于“命”的范畴,它是由性命之中诞生出的一种能量,包含性命之中,但不在命之内。

  所以,逆生第三重的时候,这股能量能不能后天返先天,难说的很呐,到底多难呢,像点石成金一样难。

  当然,对于这些自己也难确定的事,张之维没有多嘴,他也没有反驳似冲的话。

  这是人家一辈子的修行信念,或者是是执念,不管前路结局如何,是成道,还是成空,都得走一遭。

  道上的事情,容不得他去多嘴。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逆生也是似冲一辈子的执念,不过,他的执念不是自己逆生成功,而是想看到师兄逆生成功,想守住三一门的骄傲。

  似冲是左若童的师弟,也是那一代的几十名弟子中,唯二两个还留在门派中的。

  他们同期的师兄弟,要么是修行出了岔子,半身不遂的在门中养老,每次有新弟子入门,就让他们以反面教材亮亮相。

  要么是在门中找不到突破的希望,外出云游历练,寻找突破契机去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那些外出寻找机缘的师兄弟,一个都没回来的,富贵不返乡如锦衣夜行,只怕没有成功的。

  以他的修为,其实也应该像师门中的其他人一样,外出寻找机缘了。

  在以前,他甚至邀请过左若童结伴而行,但左若童拒绝了。

  左若童说,逆生之路艰难,他一人之力,未必能到达终点,所以他要广开枝叶,并亲自指导每个人,相信后辈之中,一定有天纵奇才,走通第三重。

  当时的场景,当时的话,即便过去了很多年,似冲依旧记忆犹新。

  那时的左若童眼里有光,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所以他几乎是不假思索的留了下来,选择帮助师兄左若童处理宗门内的事务,毕竟师门之事冗杂的很,左若童既要指点新弟子修行,又要处理杂事,怎么能忙的过来?

  至于自己的逆生之路,似冲其实也并未有过太大的指望,在那一辈弟子里,他的天赋和才情并不算拔尖,那些比他强的师门长辈都成不了,他大概率也不行。

  当年他也曾效仿师兄左若童,尝试着一直维持逆生状态,想试试能不能从中获得些许感悟。

  但只维持了两个月,就因消耗太大,无法坚持,那时他才知道自己师兄的毅力有多强,竟然能维持几十年。

  所以,他甘愿留下来,充当师兄的绿叶,来为师兄管理门派。

  但现在,漫长岁月过去,他亲眼见到左若童眼里的光,一点一点的在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无法掩盖的疲惫。

  他也不知道左若童能不能成功,或者他心里已经知道左若童难以成功,只是从不去想,从不点破。

  他现在最大的所求,其实就是维护好三一门的骄傲,谁若说逆生乃镜花水月,那必然会迎来他的盛怒。

  但人呐,总是越在意什么,越会提起什么。

  似冲见张之维听了他所谓的通天之道的言论后,一言不发,便开口问道:

  “小天师,你出自道教祖庭龙虎山天师府,师父是当代天师,底蕴深厚无比,对于这逆生一道,你怎么看?”

  “什么怎么看?”张之维问。

  他目光直视张之维:“能否通天?”

  此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张之维的身上。

  张怀义眉头一皱,欲言又止,他注意到那个叫似冲的老头神色有些不太对,所以担心自己这个大嘴巴师兄会说错话。

  “通天?”张之维沉吟片刻,笑道:“前辈说笑了,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通天的法?”

  

  似冲脸色大变,浑身颤抖。

  其他人也是一片哗然。

  张怀义捂着脑门,一脸无奈。

  但紧接着,张之维继续道:“只有通天的人。”

  似冲一愣,道:“什么意思?”

  张之维淡淡说道:“自祖天师创立道教以来,我龙虎山天师府便已存在,但迄今为止的六十四代天师中,能称得上通天的又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