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第57章

作者:久违的大晴天

  以往之所以觉得五雷正法博大精深,让人捉摸不透,这是因为他身在局中,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但若是跳出局中,用另一个视角看自己,那不就可以一眼看透全局了吗?

  就好像他指点诸葛云晖看天地格局一样,诸葛云晖怎么都看不透,他从人体格局的角度去看,一眼就看到了头。

  如今,五雷正法的修行上,他有些迷茫,这是因为五雷正法其实是人体格局内的一种修行,那他何不把角度换到天地格局呢,再由天地格局来映照自身?

第86章 五雷正法的本质

  要研究天地格局中的雷电……

  张之维思忖了一下前世所学的知识——闪电的产生,闪电是气流在雷雨云中,会因为水分子的摩擦和分解,产生静电形成的。

  这些电分两种,一种是带有正电荷粒子的正电,一种是带有负电荷粒子的负电。

  正负电荷会相互吸引,就像磁铁一样。当这些异性电荷相遇时便会产生中和作用(放电)。激烈的电荷中和作用会放出大量的光和热,这些放出的光就形成了闪电。

  因为空气的电阻不均匀,电前进的形状大多曲曲折折,形成像树枝一样的光带,这就是闪电的形状,而放电使空气振动发出声音,就是雷声。

  “很基础的知识点,但如果用来映照自身的话……”

  张之维脑中灵光一闪,立马内视自己的心和肺,感受其中的先天金之炁和先天火之炁。

  这一对比,五雷正法的本质就很好理解了,不是从五雷正法的修炼方法上,而是从科学上,从另一个角度上去理解。

  本质来说,无论是以心肺率先生发的阳五雷,还是肝肾率先生发的阴五雷,亦或者是五炁攒聚为一的完整五雷,其实都是一回事,都是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修行阳五雷时,单纯的先天火之炁,就是炁本身的形态,单纯的先天金之炁,也是炁本身的形态,但只要将两炁积攒合一,就会呈现闪电形态,这不就是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吗?

  所以,阳五雷的修行,本质上就相当于一场放电反应。

  心脏纯阳,生发出来的心炁,其实就是正电荷,也就是阳电荷。

  肺脏阳中少阴,生发出来的肺炁,其实就是负电荷,也就是阴电荷。

  两炁攒聚合一,就形成了当前的放电反应。

  那么依次类推,阴五雷的修行,其实也是这么一回事。

  无非就是肾脏纯阴,生发出来的肾炁,其实就是负电荷(阴电荷),肝脏阴中少阳的,生发出来的肝炁,是正电荷(阳电荷)。

  甚至最终的完整版五雷正法,其实也是遵循了这个道理。

  只不过,这次的正电荷(阳电荷)变成了阳五雷本身,负电荷(阴电荷)变成了阴五雷本身。

  而之所以在没得到完整五雷正法之前,阳五雷和阴五雷不能一起练的缘故,其实是因为这两种雷法在人体内生发的过程,有些类似于电池放电。

  电池是有正负极的,两种雷法就有两个不同的正负极,一起练的话人体不就短路了吗?

  而如何才能让它不短路,那就需要用到五脏中的脾脏了。

  它所修行出的先天脾土之炁,可以阴阳调和,能把正处于放电反应的阳五雷的炁,从正负(阴阳)电荷,变成单纯的正电荷(阳电荷),同理,把阴五雷变成单纯的负电荷(阴电荷)。

  如此一来,就不存在两个正负极了,人体也就不会短路了,完整的五雷正法也就修炼成功了。

  而之前张之维挨雷劈后,体内的阳五雷的炁短暂的失去了雷法的特性,不再明亮炽热如闪电,变成了一股单纯的炁。

  这其实就是阳五雷的炁,在外界雷霆的作用下,短时间被一雷从正负电荷交织的状态,劈成了单纯的正电荷(阳电荷)状态。

  没了正负电荷相互作用,失去了放电反应,自然也就没了闪电的形态。

  但这种形态没有持续太久,等张之维吐光了体内的那些自然雷霆,阳五雷的炁又回归了本身的状态。

  “啧啧啧……道理还真是简单粗暴啊,不过知易行难,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调节阴阳的脾炁,不过……”

  张之维摇了摇头,天师府内,阴阳五雷都分授,但完整的五雷正法,只传天师,换而言之,就是这脾炁的修行方法,只有天师知道。

  “师父这种大嘴巴都能藏的这么紧,这脾炁的修行方法,九成九也是天师度里面的,就不用去找他,让他老人家为难了。”

  “不过也不打紧,知晓了雷法的本质,又亲身感受了一下阳五雷的炁,在外界雷霆作用下,阴阳调和后的形态,我还怕搞不出来完整的五雷正法?”

  张之维咧嘴一笑,以往,天师府偶尔会有高功在修行完半部雷法后,贪图完整雷法的威力,强练另外半部,导致生死道消。

  但此刻在张之维看来,啥?练这东西,也能死人?

  道理很简单嘛,先尝试着去调和半部雷法的炁不就行了吗?

  只要调和成功,改变其雷电的性质,再去练下半部分,怎么练都不会出人命。

  自己本来就没吃透理解其本质,把一切都归咎于什么放下执念,什么堪破生死之类的玄而又玄的东西,觉得自己悟道了,一知半解的就想莽上去,你不死,谁死?

  张之维最喜欢的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他看来,任何玄乎的东西,其实都有迹可循的,知其本质,就可直达目标。

  如果一门手段,需要一种很玄乎的方式去学,甚至学会之后,自己也一脸懵,不知道到底怎么学会的……

  这能说真正的学会了吗?

  只能说是学了一个皮毛而已,永远也无法发挥出它的最大威力,更别说推陈出新,在此基础上,悟出更强的手段。

  至于为什么能玄乎的学会……

  在张之维看来,无非就是放下某种执念,甚至堪破生死之后,内心平和,波澜不惊,体内的炁在平和状态下,不受任何情绪的干扰,自然运行,恰好就符合了这门手段的要求,所以就稀里糊涂的学会了。

  这种方式……

  高情商说法,你只管努力,其他交给天意。

  

  低情商说法,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张之维自然不是瞎猫,他是一个很懂得变通的人,条条大路通罗马,大道殊途同归,怎么走不重要,知道目标才重要。

  就好像他现在知道了五雷正法的本质,那脾炁的修炼方法,其实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他甚至可以用人体格局推演,换一种方式去调和阴阳五雷,不修脾炁,搞个四雷正法出来。

  甚至也可以用人体格局分阴阳的特点,从更多的器官或者穴道中修炼出能参加雷法反应的炁,搞个八雷正法,十雷正法,理论上也是可行的。

  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是他能找到调和阴阳的方式,不然一切都是空想。

  不过张之维现在已经隐隐有些头绪了!

  “祖天师能搞出来,我又不比他老人家差,我也肯定能搞出来!”

  张之维甚至在心里极其嚣张的想道:“无需继承天师度,我将超越祖天师!”

  “诶,最近有些过于张狂了,心猿误我!”

  自语了一句,张之维沉下来,继续运炁疗伤,不管是收拾心猿,还是研究功法,都得等他伤养好了再说。

  但没多久。

  “师兄师兄!”

  门外传来声音。

  张之维从静功中睁开眼,从窗户看去。

  只见两个小道士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扒着窗户,探头探脑的往里望,其中一人道:

  “师兄师兄啊,你回山也不知会一声,我见师父回来后,拉着怀义在山门口等了伱老半天呢,你怎么抄近道了?!”

  说话的是田晋中,在他的身边,还跟着一个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耳朵很大的小道士。

  这个小道士一副腼腆的样子,也不说话,只是若有所思的看着张之维,师兄好像受伤了。

第87章 龙虎山上的小迷弟和小阴比

  “你们怎么来了?”

  张之维起身开门,田晋中走了进来,眼神不时张望。

  “别看了,没有,师父施法,骑鹤回来的,两手空空!”

  张之维说道,以往他每次下山,回来时都会给师兄弟们带些新奇的玩意儿回来的。

  田晋中也不失望:“没有也没事啊,那师兄你给我们说说这次的见闻吧,比如见了些什么新奇玩意儿,吃了什么好吃的啊,玩了什么好玩的……”

  “那说起来可就不少了!”

  张之维大致讲了一下此次下山的见闻,从怒斩土匪,到遭遇鬼熊,再到进省城,坐火车,杀人贩子……

  田晋中听的那叫一个心驰神往,特别是在听到土匪和人贩子的时候,更是咬牙切齿,撸起袖子,恨不得当时在场的是自己。

  毕竟还是十四五岁的小年轻,即便是山上修道的小道士,但谁又没有一个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梦呢?

  更何况他们正一教其实不避讳入世修行,有些侠气十足的道士,甚至专干打抱不平,惩奸除恶,降妖除魔的事。

  譬如很多以书生和狐妖之类的精怪为主角的志怪小说里,往往都有一个不解风情,一门心思斩妖除魔,拆散鸳鸯的臭牛鼻子。

  这些臭牛鼻子,有一个算一个,论其根源,都是正一教一脉的道士,因为只有这一脉的道士,才这么爱多管闲事。

  至于很多人印象中的那些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仙风道骨的道士,其实是全真一脉的。

  这一脉的道士追求的是长生,是羽化登仙,江湖上的那点破事,只要不波及到他们,就算是狗脑子都打出来,他们也不会出手干预。

  就好像这次陆家陆老太爷大寿,全真教一脉的道士一个也没来,摆明了不插手江湖之事。

  当然了,这也不能说全真一脉的道士不兼济天下,毕竟各自的追求和理念不同嘛。

  但实际上,真正能独善其身的又有几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真到了天下大乱,生灵涂炭的时候,身体可以躲在深山老林,心能躲?

  所以,这些个讲究避世修行不问世事的全真道士,往往又会在最艰难的时候,一个个放下浮尘,放下清心寡欲,背剑下山,拯救苍生。

  盛世山中藏,乱世背剑救苍生,算是他们的写照。

  ……

  “师兄,山下的土匪人贩子什么的,有很多吗?什么时候你带我们下山,让他们见识一下我们天师府的手段!”田晋中撸起袖子,义愤填膺道。

  “急什么?以后机会多的是,杀到你手软信不信?”张之维笑道。

  “师兄说话,我自然是信的,到时候我们就跟在师兄你身边,当你的左膀右臂,给你护法,哈哈哈……”田晋中笑道。

  “对了,师兄,异人聚会的话,一定少不了年轻一辈的切磋吧,这次你有没有遇到什么棘手的对手?”旁边的林怀义说道。

  林怀义就是后来的张怀义,这个时候,张静清还没有传他五雷正法,赐他“张”姓,所以用的还是本姓。

  他本姓林,后来化名张锡林,谐音正是“昔林”,也是为了怀念以前的姓。

  “师兄可是咱们龙虎山年轻一辈第一人,怎么可能会遇到棘手的对手?是不是啊师兄?!”小迷弟田晋中说道。

  “那是当然,来来来,我给你们说说这次切磋比武的过程,这次,师兄我算是好好的扬了一把龙虎山的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