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久违的大晴天
“难道说,张师兄,你已经到了传说中肉身成圣的地步?”
张之维想了想说道:“应该是没有的,我的肉身强度虽然提升了不少,但也不是真的金刚不坏,比起金光附体来说,还是差了很多。”
吕慈:“…………”
所以说,还是我的拳劲力道不够是吗?吕慈有些沮丧。
张之维的注意力全在自身,没关注到吕慈的脸色,他继续道:
“我的现在的肉身强度,勉强可称得上一句超凡脱俗,但还远入不了圣。”
说到这,他注意到吕慈脸上的沮丧之色,安慰道:
“二璧呀,你也不必沮丧,虽然你现在打不动我,但你要是再练个几十年,然后全力出手,应该还是能一拳打折我几根肋骨的!”
这话倒不假,血肉之躯毕竟还是血肉之躯,和施展手段带来的护体效果,终归是有些差距的。
剧情里,逆生全开的老年陆瑾,交手的余波,便能在地面轰出一个直径数米的大坑,他的全力一击,说是堪比重炮也不为过,但打在张之维的金光上,一点反应也没有,可打在张之维的身上,还是能弄断几根骨头。
什么玩意儿,这算什么安慰,不会安慰人,还是别开口了为好……吕慈听了张之维的安慰之言,顿时就更沮丧了。
明明他修行很刻苦了,差距却越来越大了,这种落差感,可想而知。
张之维见吕慈的脸色越来越沮丧,弯下腰,扭头去看了一下吕慈的眼睛,道:“不会哭了吧?”
吕慈连忙把眼睛一瞪,深吸一口气,平复掉脸上的沮丧之色,道:“男子汉大丈夫,哭什么,你当我是老陆啊!”
张之维:“…………”
老陆要是在这里,听了这话非得和你拼命不可!
腹诽一句,他看向吕慈竖在不远处的锄头,拍了拍吕慈的肩膀,道:“倒也不必沮丧,那次你半夜锄地,我曾在旁边看过一会儿,入定程度很高,性命修为增长明显。”
他走过去,拿起锄头,这锄头已经被吕慈盘的油光水滑了,看来没少被用,继续道:
“不管是锄地功也好,金光咒,逆生之法也罢,其实都是修性命的功法。”
“只不过后两种,搭配一些仪轨,拥有了其他的能力,集修行和护道能力为一体。”
“而锄地功所搭配的仪轨……嗯,也就是锄地,它只是为了更好的进入性命双修的状态,并不具备护道能力,但在性命双修上,它们本质差别不大。”
“你已经有了自己的护道手段,所以选一门纯粹修性命的法子比较好,既然你能在锄地的时候进入状态,这就说明它适合你。”
“不管什么东西,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张之维跟像交替皇冠一样,把锄头交到吕慈的手里,一脸郑重道:
“依循此法修行,丹鼎之中炼冲和,养就玄珠万颗,当必有雾散云消彻,日莹云月明之契机!”
吕慈闻言,同样一脸郑重的从张之维的手里接过本就属于自己的锄头,沉声道:
“张师兄的教诲,吕慈一定谨记,此法,吕慈一定会好好练的!”
“如此甚好!”
张之维面带笑意,点了点头,随后猛地转身朝前走去,再不走,要憋不住笑了。
不过,刚才的话,倒也不是骗吕慈,不管黑猫还是白猫,能捉到耗子就是好猫,不管是什么功法,能增长性命的就是好功法。
吕慈练锄地功能增长性命,未必就不能像禅宗少林的那个搭棚大师一样,搭棚数年,出山之时,江湖上已经少有人能敌。
“张师兄,等等我!”
吕慈收整好心态,扛着锄头追过来,和张之维持平,两人走在雨幕之中。
看着头顶的大雨,吕慈说道:“张师兄,你渡雷劫搞出来的这个大雨,什么时候能停啊!”
张之维往上瞥了一眼,道:“看这个架势,应该还要下个半夜吧!”
吕慈想了想说道:“那你要是去一个干旱的地方渡雷劫,岂不是能造福一方?”
张之维说道:“倒也不会如此,五行之中水生雷,若是天地间的水汽都拿来生成雷霆了,那只会进一步加剧那里的干旱。”
“这之所以会下雨,是因为龙虎山这里,本就全国下雨量排名前几的地方,太多的水汽被聚集了起来,生成雷劫之后还有多余的,自然也就变成雨水落下来了。”
第676章 见师父,守黄庭,养谷神
听了张之维的解释,吕慈恍然道:
“原来如此,刚才我还在想,这些年不太平,天灾人祸不断,很多地方都在发生旱灾,若张师兄能迎来雷劫,降下大雨那就好了,终究是我想多了!”
“求雨求风,大多都是顺势而为,强如武侯,也只能借来一时的东风,要想真正的逆天而行,改变一市一省的旱情,非人力能行!”张之维感叹道:“人之力和天地之力对着干,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
“何止是胳膊和大腿的差距,小拇指和大腿的差距都不止!”吕慈说道:“对了张师兄,你是怎么知道江西这边降雨量前几,那全国降雨量最高的地方是哪里?”
“是广东!”张之维说道。
“原来是广东啊,那不稀奇了,那地方潮湿的很,前段时间我有几个族兄去了那边羊城的一个军事学院学习,我和几个兄弟还去送了他们的,去了几天,就下了几天的雨!”吕慈说道。
黄埔……张之维有些诧异的看了吕慈一眼:“你们吕家子弟还搞这些?”
吕慈说道:“家族里,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修行天赋,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修行,吕家人在外面经商的,当官的不少呢!”
“原来如此!”张之维点头。
“对了,张师兄,那个降雨量的排名,你是通过推演算出来的吗?”吕慈问。
“是通过学习的地理知识知道的!”张之维道。
“地理知识?”吕慈诧异道:“龙虎山也教一些地理知识?”
“你很诧异?”张之维问。
“是有点!”吕慈点头。
吕慈是世家子弟,不管什么年代,世家子弟在教育上都是走在世界的最前端的,吕慈虽然看着像个莽夫,但其实文化程度不低,也会几门外语。
倒是道士们,大多是古籍研究的多,对一些现代知识了解甚少,所以他没想到张之维会懂这些。
张之维瞥了他一眼,道:“龙虎山没有专门的课堂,但没规定不可以学啊,我师父还上过京师大学堂呢?”
“天师竟有此经历?”吕慈顿时震惊,京师大学堂是北大前身,也是当年的最高学府,能上的人都不简单。
“那还有假?来来来,我给你好好讲讲……”
张之维开始说起一些从师父和几位师叔嘴里听到的师父的光荣事迹。
…………
…………
两人边说边走,没多久就走下了后山,而这时,雨也停了,乌云散开,拨云见月。
吕慈见此情况,心念张之维刚才提醒的话,扛着锄头就又去练功了。
张之维则是去了天师私第找师父,刚才那么大的动静,师父不可能没有所察觉,而且,他本来也没想瞒着师父。
进入天师私第一看,果然,师父袇房的灯亮着,一面的窗户也大开着。
张之维随着那面窗户的方向往外看,发现那窗户正对着后山那边,抬头就能看到他渡雷灾之时的场景。
“先前的一切,师父都看在眼里?”张之维心道。
他走到门前,正要敲门,就见门虚掩着,师父歇息都会关门,如果不关门,说明在等人来,这是更多玄门师长的通病。
当了这么多年的徒弟,张之维对师父的一些小心思清楚得很。
他便改敲为推,直接推开了门。
袇房内,师父果然没歇息,他坐在案桌前,正在阅读着一本古香古色的道书。
张之维瞧了一眼,书的名字叫《无根树》。
这个名字有点怪啊……莫名想起不摇碧莲了……
他心道一声,随后过去拜见师父。
张静清也不放下手中的道书,他保持着低头看书的姿势,眼睛往上一翻,看向张之维,没有说话,凝视片刻后,才没好气道:
“也不敲门,谁允许你进来的?”
“师父,您不关门,不就是在等我吗?”张之维说道。
张静清冷哼一声,没好气道:“是在等你不假,但也没让你不宣而进,你退出去,重新敲门进来。”
张之维:“…………”
您是师父,您最大。
张之维也不生气,嘚啵嘚啵的退出去,把门合上,又重新敲了敲门请安。
“进来吧!”
张之维重新走进去,张静清把手里的道书放下了,拿着一杯茶在喝。
有了刚才那个小插曲,张之维没直接开门见山说,他看向案桌上的那本叫《无根树》的道书,询问道:
“师父,这里面讲的是什么?”
张静清放下茶盏,道:“这是张三丰写的著作,以《无根树》之名,比喻我们的生命是没有根的,随时会死亡,所以必须要把根栽起来。”
“这书里,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吗?”张之维又问。
“不得真法,没有口传心授,难入其门,这书里也只是有些许道理而已,你若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张静清说道。
“我倒是有点兴趣,”张之维问,“它讲了个什么道理?”
张静清说道:“让无根的树有根,这书是讲神仙栽接法的。”
“神仙……栽接……”张之维道:“不太明白,师父您讲解一下?”
如果张之维问一些乱七八糟的事,张静清会很不耐烦,因为他知道,说出去的内容,很快就会被整个龙虎山知道,但张之维问一些道书相关的问题,他还是很有耐心的。
他解释道:“何为栽接法,大概用《无根树》里的几句话来形容吧!”
“无根树,花正微,树老重新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传与修真作样儿,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来有药医……”
“守黄庭,养谷神,男子怀胎笑煞人!”
“具体的,你一看便知!”张静清把手里的道书给张之维递了过来。
张之维接过,一边看着书上的内容,一边思忖起来,他不是什么道门小白,师父话里的意思,书上具体所讲,他是读的懂的。
大致意思是,人就如无根的树,年老力衰,精神有限,只是待死而已。
但世间老树,尚可以接以嫩枝,重新发荣,就好像梅树寄柳树,桑树接梨树一样。
上一篇:入学第一年,我把辅导员抱回了家
下一篇:大人,坏女人不是这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