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是皇太子 第108章

作者:冰霜恋舞曲

  ……

  次日,顾廷烨出门没多久,石头就小声提醒道:“公子,有人跟踪。”

  “不要回头,当做没有发现就行了。”顾廷烨说道。

  石头闻言点了点头。

  今日乃是新科进士跨马游街的日子,汴京城比往日还要热闹几分。

  顾廷烨也不得不刻意放慢脚步,不让跟踪的人跟丢了。

  半个时辰后,顾廷烨来到外城城西的一户人家门口停了下来。

  顾廷烨先是四处张望了一下,然后让石头前去敲门。

  不一会,院门被一个中年女人给打开了。

  等院门关闭后,跟踪的人才从一个角落里出来,在附近找人打听了一番,匆匆离去。

  ……

  “你说什么?”

  小秦氏听完向妈妈的话,脸色难看道:“他已经找到了以前发卖出去的下人?”

  一般大户人家,若是下人知道了家里的丑事,这个下人肯定活不了。

  但是对于那些知道不多的下人,都是找人牙子给发卖了。

  这个发卖可不是把人卖给人牙子,而是给人牙子钱,让人牙子把下人给卖到那些偏远地方去。

  “难怪他昨天的态度那么古怪!”小秦氏喃喃道。

  “大娘子,以二公子的性子,若是真确定了,必然不会像昨日那般。而且那些下人也不可能知道什么,无非是一些猜测罢了。没有实际证据的。”向妈妈安慰道。

  能被发卖的下人,基本都是不知道内情的。

  之所以发卖,是防止他们私底下议论罢了。

  “很多时候有没有证据根本不重要。”小秦氏微微摇头。

  哪怕没有证据,顾廷烨只要信了,以后必然会防着她。

  她想要对付顾廷烨就难了。

  而且她想到了顾廷烨那冲动的性子。

  此时顾廷烨没有爆发,很可能是想要找到证据。

  但若是顾廷烨迟迟找不到证据呢?

  会不会直接去开封府告她?

  虽说奴不能告主,但是已经发卖了的,可就不是顾家的奴仆了。

  小秦氏倒是不怕,反正那些人知道的不多也没有证据。

  她怕的是一旦闹开,她的名声就毁了。

  不行,那几个人不能让他们活下去。

  (本章完)

第138章 庸官和贪官

  这天一早,赵兴换上太子常服,前往了皇宫。

  汇合了父皇,父子二人乘坐马车,出了皇宫乘坐马车,往琼林苑而去。

  琼林宴并不是在皇宫内举行,而是在琼林苑内举行。

  琼林苑乃是皇家别院,位于汴京城西。

  太祖皇帝规定,在殿试放榜后,赐宴庆贺。

  太祖皇帝第一次赐宴就是琼林苑举行,因此被称为琼林宴。

  自此以后,每次科举殿试后,都是在此处赐宴。

  其实除了太祖皇帝每次殿试后的赐宴都会亲自出席外,后面的皇帝只是偶尔来一次罢了,其余时候要么派储君主持,要么派大相公主持。

  然而当今官家恪守祖制,殿试后官家亲自赐宴,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就是祖宗规矩,他自然不会违反。

  因此从他登基后,每次琼林宴他都会出席。

  赵兴没有乘坐自己的马车,而是随父皇乘坐了天子车驾。

  这还是赵兴第一次乘坐天子车驾,倒不是说父皇不允许,而是父皇平常压根不出宫。

  不愧是天子车驾,十分宽敞,好似一座移动的宫殿一样。

  赵兴记得历史上张居正的轿子需要三十二个人抬,听说里面是两室一厅一厨一卫来着,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要是真的,父皇这个天子车驾好像还真比不上。

  赵兴打量了一阵就没了兴趣,收回目光,说道:“父皇,科举结束,是不是要举行制科了?”

  制科又称为大科、特科,是为了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

  最早推行制科的是唐朝,为了在非常时期选拔人才的。

  打个比方说,朝廷要打仗,缺乏人才,就会举办制科,以此为题,选拔人才。

  要想变法,就以变法为题来选拔人才。

  制科并不限制参考人的出身。

  但是到了大宋,制科就成了官员的专属。

  众所周知,大宋官员非常多,每次科举考中的,只有少部分人才能得到授官。

  其余的只能封个文散官,等待机会。

  很多考中进士的人,可能到死都没真正当过官。

  为了安抚这些人,于是便把不是常制的制科,变成了常制。

  朝廷定期会举办制科,让那些没有得到授官的人,还有那些底层官员参加。

  表现好的就能得到授官,有官的也会得到升迁的机会。

  “怎么,你是想监考还是想出题?”官家笑道。

  “儿臣马上要担任开封府尹了,哪有那个时间。儿臣是想求父皇,让儿臣在这次制科里面选几个人才用用。”赵兴笑道。

  科举选拔出来的到底还是新人,赵兴便把主意打到了制科上。

  制科有不少已经做了几年官的人,已经有一定的经验了。

  这样的人有经验,但是步入官场并不久,还是可以一用的。

  “成,真到时候把成绩好的那些文章送你看看,你看着挑选吧。”

  官家对此自然不会拒绝,大宋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了。

  每次制科根本不会选多少人,无非就是给那些没有得到授官的人一个希望罢了。

  “多谢父皇!”赵兴笑道。

  …………

  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句话算是对金榜题名的学子最真实的写照。

  琼林苑的大殿内,近百新科进士,每人站在一个桌案后,面朝上首主位的方向站定,等待官家的到来。

  值得一提的是,琼林宴只有一二甲的人可以参加,三甲的就没有这个资格了。

  这些人衣着不同,年龄不一,但是精神面貌却几乎相同。

  踌躇满志,神采飞扬。

  “陛下,太子殿下到!”

  一个内侍高声唱喝,站立的新科进士,齐齐的弯腰行礼,道:“恭迎陛下,恭迎太子殿下!”

  官家和赵兴走到高台的主位前停了下来。

  “免礼!”官家说道。

  “谢陛下!”

  众人齐声谢恩,直起身子,眼帘低垂。

  “诸位都是层层选拔,最终金榜题名的学子,乃是大宋读书人中的精英,更是朝廷未来的栋梁。希望尔等能够上报朝廷,下安黎明。”官家说道。

  “臣等必不负陛下所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众人齐声道。

  赵兴听的有些乏味,这些显然都是安排好的,不然哪里能做到如此统一。

  官家可不知道赵兴的想法,不然怕是要气的给他一脚。

  官家面带微笑,微微颔首,坐了下来,道:“都入座吧!”

  “是!”众人应了一声,坐了下来。

  赵兴则是在侧边的位置坐了下来。

  “奏乐!”官家吩咐道。

  很快,殿内鼓瑟吹笙,一队舞姬走进大殿,在乐声中翩翩起舞。

  官家坐了大约一柱香左右,喝了几杯酒,就先行离开了。

  “诸位都坐吧,随意一些,不用拘谨。”赵兴说道。

  “是!”众人应了一声,坐了下来。

  赵兴挥退舞姬,说道:“唐朝孟郊金榜题名后,留下一首登科后。今日诸位不如就以自己登科后的心情,赋诗词一首,以酒佐诗。”

  众人闻言一喜,这是给了他们在太子面前表现的机会啊。

  若是他们的诗词,能够引得太子殿下称赞,对于他们接下来授官也有很大的帮助。

  赵兴端着酒杯抿了一口,微笑着看着底下皱眉苦思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