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是皇太子 第68章

作者:冰霜恋舞曲

  这一点和早期的锦衣卫差不多,明朝的锦衣卫一开始就是皇帝的亲兵,后来皇帝赋予了他们监督百官的权利。

  正因为如此,皇城司的存在感非常低,百官也根本不怕,这也是很多官员明明知道樊楼是皇城司的产业,还敢上樊楼来的原因。

  这要是汴京很多官员明明知道樊楼是皇城司的产业,依旧过来消费的原因。

  因为他们压根就不怕皇城司。

  这要是换成明朝的锦衣卫试试,别说去锦衣卫的产业玩了,就是路过锦衣卫衙门门口,都会选择绕道走。

  皇城司暗部的总部内,只有十余人在,这些人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无所事事的闲聊着。

  就在这时,一个其貌不扬的瘦弱男子,走进了院子。

  男子看着三十来岁,瘦弱的好似风大一点就能将其刮跑。

  然而当男子推开门走进屋内,屋内正在闲聊的众人,瞬间安静了下来,看向男子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畏惧。

  “见过提点大人!”众人行礼道。

  殷汉章淡淡的看了众人一眼,说道:“诸位,咱们的机会来了。刚刚刘公公派人前来通知,让我们调查御史中丞冯德广,我只有一个要求,不管用什么手段,三天内尽可能的调查出关于冯德广的消息,越详细越好,若是谁敢懈怠,别怪我不客气!”

  “是!”众人闻言只觉后背一凉,连忙应道。

  别看殷汉章十分瘦弱的样子,脸色还有些病态,但是此人十分喜欢钻研刑罚,经常拿活人试验历史上一些失传的刑罚,十分瘆人。

  整个皇城司暗部,都对其惧怕不已。

  殷汉章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开始安排工作。

  等人都领了任务离开后,殷汉章嘴角扬起了一丝微笑。

  虽然因为百官阻止,但是历代皇帝并没有完全放弃皇城司,只是由明转暗了。

  当皇帝有需要的时候,也会让皇城司暗中调查官员。

  但是当今官家推崇无为而治,自从登基后,就没有用过皇城司。

  以前樊楼的收入都是皇城司的经费,还需另外补充。

  然而当今官家登基后,不仅断了皇城司的经费供给,甚至连樊楼的收入,都有一部分要上交给宫里。

  这导致皇城司人员一再减少,殷汉章都觉得可能再过几年,皇城司的暗部都要被彻底裁掉了。

  没想到官家竟然让皇城司调查朝中官员了,还是一个正三品的御史中丞。

  只要这次做的漂亮,让官家看到皇城司的作用,官家必然会对皇城司重视起来。

  有殷汉章督促,皇城司无人敢懈怠,短短三天时间,就收集到许多冯德广的罪证。

  当然了,这些罪证中有证据的不多,毕竟时间太短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取证。

  不过其中也有一些有佐证,并不只是靠着猜测和听说。

  殷汉章拿到情报后,把其中毫无根据的剔除,整理归纳后,交给了刘公公。

  当刘公公把这些情报交给官家后,官家也有些惊讶道:“这么快就有结果了?”

  “回陛下,这是城皇司送上来的,奴婢也没有看,不知道是否有用。”刘公公说道。

  “短短三天能查出什么?不是毫无证据,就应该是凭空捏造的。”官家微微摇头。

  他觉得自己不用皇城司是对的,一个皇帝耳目聪明固然重要,却也不能被人蒙蔽。

  言官可以风闻奏事,那是因为朝廷会派人调查。

  但皇城司却不能如此,因为皇城司的存在相当于皇帝的耳目,很容易影响他的判断。

  虽然官家对皇城司的情报没抱什么希望,但是送都送来了,他还是打开看了起来。

  然而越看官家脸色越难看,这上面详细的记载了冯德广利用职务帮助别的官员升迁,收受贿赂的事。

  哪些官员,什么时间前去拜访冯德广,带了多少礼物,在冯德广家里待了多久,都记录的十分详细。

  虽然这其中只有一些佐证,就连官员给冯德广送礼,也只描写了礼物体积的大小,具体送的什么,价值几何,并没有说。

  但是官家结合自己知道的一些事,就能推断出,这其中有不少都是真的。

  官员考评升迁虽然是由吏部来决定的,但是御史台却有能力进行影响。

  一般来说七品以下官员的升迁,吏部可以直接决定。

  七品以上三品以下就要上报给相公们审批,而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则是由官家直接决定的。

  然而不管是报给相公们审批,还是报由官家审批,都会选出两到三个候选人,附带上他们近几年为官的考评和律例,供相公们和官家参考。

  看似决定七品以上官员升迁的是相公们和官家,其余人影响不了。

  但是御史台恰恰有能力影响。

  御史台风闻奏事,弹劾过后,就需要对其进行调查,若是在升迁阶段被调查,在调查结果没有出来之前,自然不能升迁,只能在另外的人中选。

  若是其中三人有两人被御史台弹劾,最后剩下一人,那官职自然就落到那人头上了。

  虽说官家和相公并不是非要从吏部上报的人选中挑选,但是吏部上报的人,在考评各方面都是比较符合的,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参考吏部推举的人来挑选。

第90章 官场顺口溜(为舵主加更)

  官家对三品以下官员任命很少插手,印象不深,但是三品以上官员的升迁都是他定下的,印象很深。

  三品已经算是高官了,每年的变化非常小,他自然记得非常清楚。

  去年刑部右侍郎年老致仕,吏部报上来的两个人中,官家本来倾向于另一个的,结果官家看中的那个被御史台弹劾,官家只能任命另外那个升迁接任。

  在皇城司送来的情报中,最后升迁的那人,在那之前多次去过冯德广家,每次登门,都带着一个木箱子。

  木箱子体积不大,但是抱着的随从却颇为吃力,皇城司推测其中装的应该是金银。

  官家回忆了一下最近几年官员的升迁,发现每次自己看重的人,最终都被弹劾了。

  官家以前没有怀疑,是因为不少人最后调查结果都是确有其事,有些虽然最后证实是子虚乌有的,但也属于正常。

  毕竟御史台是风闻奏事,并不需要证据。

  “让皇城司继续调查,朕要实证。”官家语气冰冷道。

  要说之前官家动了杀心,只是因为愤怒,事后气消了,并不会真的杀人。

  但是此时官家是真的动了杀心了。

  操纵官员升迁,自古以来都有,但是冯德广连三品以上官员升迁都敢操纵,完全把他当成傻子了,这一点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容忍的。

  “是!”刘公公还是第一次见官家发这么大火,闻言应了一声,连忙下去通知了。

  ……

  殷汉章得知消息后,用力的握了握拳头。

  他把那份情报送上去的时候心里还有些没底,毕竟其中很多东西证据并不充足。

  不过他仔细思考后,还是选择报了上去。

  最终的结果让他很满意,官家让他收集实证,这证明官家已经相信了情报的内容。

  只要接下来把事情办的漂亮些,必然能让官家重视起皇城司。

  然而一连几天调查下来,效果并不好。

  冯德广为人谨慎,虽然登门给他送礼的人不少,但是礼物都装在箱子里,并不知道具体价值。

  官员之间相互送礼,已经是种潜规则了。

  每次有人送礼,冯德广都是单独见的,边上根本没有其他人。

  即便有,也是冯家的心腹老仆,忠心耿耿,总不能把人抓回来逼问吧。

  而去年刚刚经历过三年大考,官员调动过了,现在属于冯德广收礼的淡季。

  一直没有任何进展,殷汉章急的不行,甚至动了钓鱼执法的念头。

  然而仔细一想根本行不通,品级低的官员,连见冯德广的资格都没有。

  品级高的,也不是他能说的动的。

  ……

  余相公秘密派人前往歙州,寻找当年幸存下来的衙役,搜集证据。

  然而他派的人来到歙州,并没有在李道全提供的地址找到那个衙役,一番打听后才得知,那个衙役已经举家迁移了。

  那个官员知道事情麻烦了,要是那衙役只是迁移还好,万一是被人灭口就麻烦了。

  于是他一边派人按照询问到的线索,追查那个衙役的下落,一边派人回汴京禀报给余相公。

  自己则留在歙州查找现索。

  然而事情都过去那么多年了,周为民如今都调往别的州担任通判了,其余的官员不是升迁就是调去了别的地方做官。

  当年被烧的粮仓,如今都已经重建了。

  不过他仔细调查后,还是发现了一些线索。

  当年发生旱灾前,歙州的田地有六成都在百姓手里。

  现在已经不足三成了,而且都是一些土地贫瘠,价值不高的田地。

  这些田地几乎都是当年旱灾的时候,百姓以极低的价格卖给那些地主的。

  他还打听了一下李道全和周为民两人的官声,发现李道全的官声非常好。

  按理说当初灾粮被烧,官府公布的是李道全疏忽所致,百姓应该恨李道全才是。

  然而百姓却对李道全称赞有加,反倒是周为民的官声很差。

  ……

  赵兴并不知道李道全已经被秘密带到了京城,父皇正在调查这件事。

  他每天习武读书,看看扎子,和疾风培养培养感情。

  距离盛维回宥阳已经过去一个月了,迟迟没有回来。

  父皇说把王安石调到东宫担任太子洗马,王安石也迟迟未来。

  这让赵兴有些等急了,这天进宫给曹皇后请安后,跑去龙图阁见了父皇,想询问一下王安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