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的马甲有亿点多
究竟是选择原来的大庆都城,也是现在华夏帝国的国都。
还是北齐的都城?
等到双方合并之后,官员自然也要跟着进京。
北齐的官员都已经在北齐都城置了宅子,他们会愿意搬到华夏帝国的都城吗?
同样的道理,华夏帝国这边也是一样。
他们这些官员,会愿意跑到北齐那边的都城当官吗?
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范闲跟范斌琢磨了很久,也没有想出一个答案。
林若甫提出这个,就连他们两个都忍不住好奇。
“陛下,国号华夏,都城可以选在这里,也可以选在东夷城。”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其实并不是两国的都城,而是被四顾剑庇护的东夷城。
那里商业极度发达,物产丰饶,人口也多。
“那现在的两个都城呢?”
“可以设为南都和北都,以后实行三京制。”
当林若甫气定神闲说出这个建议的时候,范闲跟范斌都错愕了一下。
华夏5000年的历史上人才辈出。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之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大明朝就有过南北两京。
现如今,林若甫竟然提出来了三京制。
天下一统后,地盘太大。
分别设立三个朝廷,一主两副,一大两小。
也不是不行。
这样一来,不仅管理更方便。
他们还可以在这三个城市之间,修建类似于秦直道的那种官道。
甚至直接用油漆路石子路也不是不行。
范闲跟范斌惊讶的互看一眼,之前他们没往这方面想,如今看来好像也不是不行。
“继续!”
范斌没有表态,而是让林若甫继续说了下去。
这位华夏帝国的宰相,也是侃侃而谈。
“如果把这两个难题解决,剩下的就是传承了。我等知道陛下的良苦用心,想要把太子推上千古一帝的位置。但太子毕竟年幼,我等觉得,还是陛下来当这个千古一帝的妥当。北齐皇帝,可以是个皇后,也可以是齐帝。咱们对外可以说是二圣临朝,日月同辉。这样一来,北齐的臣民想来也能心服口服。”
二圣同朝,三京制。
范斌和范闲看着眼前侃侃而谈的男人,心中突然有种疑惑。
这家伙,该不会也是个穿越者吧?
……
第254章 华夏三年,小若谷登基【二合一】
林若甫的一番布置,让范斌跟范闲叹为观止。
之前他们对朝政上的事情,接触没有那么深。朝棠上很多繁杂事务,就算林若甫轻而易举的解决了,两人也觉得理所当然。
毕竟他作为一国宰相,如果连朝堂上正常的事务都处理不了,他又有什么资格,来坐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
但这件事情,显然不属于一般的朝堂政务。
一旦处理不好,好不容易形成的局面,很有可能再起波澜。
林若甫作为庆国宰相,现在也是华夏帝国的宰相。
他在制定策略的时候,不可避免就会受到手下官员的影响。
在那些人的督促下,制定出来的各种条例,很有可能就是偏向他们华夏的。
别的不说,就说这京都的选址。
他们在现在的这个都城,那都是有资产的,有房有地有家族……
如果以后这里是帝国的中心,他们一方面省下了银子,另外一方面还能把部份资产出售。
作为天下一统的帝国,其都城的资产,会涨到何种程度?
他们都能跟着发财。
而且在华夏帝国的那些官员看来,他们本来实力就强,做这一切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林若甫并没有那么做。
他很清楚,这个时候他们最应该在意的,并不是两国高层和权贵的意见。
而是底下那些臣民的想法。
要想让所有人真正认可这个统一的帝国,那行事就要公道,还要让两国子民都能接受。
林若甫已经不仅站在华夏帝国的立场上,他俨然已经站在了那个统一帝国的立场上。
作为大一统帝国的宰相,必然要有大气度。
这才有了三京制,这才有了二圣临朝。
要知道,就算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上,这种事情的发生很多也是水到渠成的。
事情发展到了那一步,才出现了那样的状况。
可是现在呢。
事情明明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甚至都没有露出一点端倪。
林若甫就已经考虑到了。
“岳父大人真是,高瞻远瞩!”
范闲叹为观止。
他将目光放到自家大哥身上,作为一国帝王的范斌,也点头认可了林若甫的想法。
“林相不愧是国之栋梁,思虑很是周详。接下来,就请林相作为使者,去和北齐交涉吧。”
就算是现在,双方都已经认可了大一统王朝的出现,都已经认可了小若谷未来的身份。
想要让二圣临朝的局面,光明正大的出现,想要用华夏帝国的国号。
也需要得到北齐的认可。
人家北齐,就算是处于弱势的地位,也未必会轻易放弃。
“臣,遵旨!”
宰相林若甫带队,逍遥王范闲随行。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前往北齐,商量两国一统的事宜。
整个过程,实际上比他们想象中要顺利的多。
北齐也知道他们处于弱势地位。
小若谷是范家的血脉,而且现在都已经改回姓范。
这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北齐现在的态度。
如果他们不认为自己更弱,他们显然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结果。就算是让小若谷上位,他也应该姓战。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是作为母族。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华夏帝国这边提出,让战豆豆来当皇后。
北齐也不是不能考虑。
林若甫说二圣临朝,说让战豆豆当北齐女帝,范斌当华夏帝国的帝王。
保持两位帝王,同时存在的局面。
等到小若谷成年,两位帝王退位让贤,让小若谷继位。
北齐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相比于他们之前想的,这个局面已经是他们可望不可及的了。
人家华夏帝国主动提出来,他们就必须要接着,要不然就太不识抬举了。
北齐的那些文武官员,也不是傻子。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脑袋可能转不过弯儿来。
等他们脑袋转过弯以后,他们就不难发现人家才是真正的一家人。既然人家华夏帝国已经提出来了,那就说明双方高层已经默认。
在北齐的朝堂上跟他们谈条件,说直白一点不过就是给他们面子而已。
如果他们能够老老实实的接着,那当然最好。
万一他们要是不识抬举,人家已经商量好的两口子,也有的是办法收拾他们。
上面达成一致,下面默默接受。
哪怕事情进展的非常顺利,也拖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一直到第三年,也就是华夏三年。
两国才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两个都城里面都保留了不少的部门,相当于半个朝廷。
他们侧重治理各自地盘。
原本东夷城的城主府,如今被改建成了皇宫,整个过程也刚好用了两年。
原本东夷城的城主,多少还有一点不愿意。
上一篇:人在网王,我有网球小游戏
下一篇:罪恶滔天的我,绝不死于断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