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大花
只是没人愿意说出口。
因为他们明白,这是个两难的问题。
杀死二十万秦军能缓解粮食危机,但后果会让百姓心寒,让韩王背上恶名。
当年白起坑杀了四十万赵国俘虏,也为后来他的死种下了祸根。
但如果留下这二十万秦军,粮食问题又难以解决。韩王想必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朝堂上没有提及,以免自己陷入两难。
大臣们这么想,却没料到韩非这个愣头青不仅说了出来,还在这样庆祝的日子里提出。
万一处理不当,惹怒了韩王,受影响的不只是韩非,他们也逃不了干系。
听韩非讲完,韩安并未动怒,搂着焰灵姬纤细的腰肢淡然道:
“韩非,你果然不愧为寡人的儿子,胆子够大,竟敢在这种场合说这种扫大家兴的事。
你知道吗?
要是惹火了寡人,即便你是寡人的儿子,寡人也不会轻饶。”
韩非仍跪在地上,却抬头直视韩安:
“父王,韩非知道您是贤明的君主,正因为这样,韩非才在此时提出。
此事一日不解决,只会让祸端早日爆发。
儿臣不愿看到父王最后被迫作出决定。
若父王要惩罚儿臣,儿臣甘愿领罚。”
韩安微微一笑,目光转向众大臣:
“那么,各位大臣,你们怎么看?
趁大家高兴,都说说你们的意见。”
一时间,满朝文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开口。
这种情况下,无论说什么似乎都不对。
最好的选择就是沉默。
而诸葛亮和岳飞依然笑看这一切,喝酒吃美食,显得十分悠然自得。
仿佛完全不在意韩非提出的那个问题。
韩安见大臣们都像哑了一样,摇头道:
“你们这些大臣!
个个老谋深算。
我还以为你们能热血一回,跟着韩非这小子放肆一回。
结果呢,一个个都以保命为先,真让寡人失望!”
韩非的话让大臣们心头一紧,心中大呼不妙。
接着,韩安微笑着望向韩非:
“起来吧!
韩非,你知道寡人为何不在朝堂上主动提这件事吗?
因为寡人想看看你们是否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
是否愿意为了国家,而冒犯寡人。
现在看来,除了韩非、卫庄、张良、盖聂这几个寥寥无几的忠臣之外,其他人都是只顾自己,把国家安全抛在脑后的人。”
韩安此话一出,满朝文武吓得立刻跪下:
“臣有罪,请大王降罪!”
一个个大臣高声喊着,让韩安哼了一声,吓得他们浑身发抖。
其实,韩安也没打算处罚他们。
官员趋利避害,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真正敢于死谏的清廉忠臣,不是没有,但确实不多。
他只是气愤自己的朝堂官员如此圆滑,遇小事还好,在韩安的管理下还能主动解决。
一旦遇到这种大事,大部分官员就沉默了,连多一句话都不敢说。
通常任何官员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就连韩安也没辙。
难道韩安能把所有大臣都拉出去杖责一顿吗?
“你们先给寡人跪着,好好反省反省。”
听了这话,大臣们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他们都是人中龙凤,一听就知道韩安的言外之意。
反省嘛,大家都清楚,就是脑子里过一遍,实际不必去做。
看来韩王也没有要严厉惩罚他们的意思。
“韩非,你知道父王为何不担心粮食问题吗?”
韩非摇摇头,带着疑问看向韩安:“儿臣不解,还望父王解惑。”
韩安也不藏着掖着,轻轻摆摆手,曹正淳心领神会,早将一株粟米捧了出来,递给了韩非。
韩非仔细端详着手中的粟米,眉头微蹙。
“韩非,看出什么来了吗?”
韩安一问,韩非连忙拱手答道:
“父王,儿臣发现这粟米颗粒饱满,一株顶得上往常的两、三株。
这是宫廷进贡的米,寻常百姓哪吃得起这样的粟米。”
这里的米,指的是小米。
这在韩国,乃至六国,都是主要的粮食作物。
至于大米,在战国时期还没有后世的水库或都江堰那样的灌溉系统,所以中原北方普遍种植的是粟米和小麦。
水稻虽然有,但大多在雨水丰沛的南方,比如楚国就较为常见。
韩安笑着摇了摇头:
“韩非,看来你最近没去农田看看。
你手里的粟米就是随便从一户农家田里摘的,今年韩国真是大丰收。
农民们的田地,家家户户的收成都比去年翻了几番。
再过几天,粟米就要到收割的时候了。
我让人算过,今年韩国的粮食产量,足足是往年的四五倍。
这么多的粮食,供给其他六国可能不够看,但在国内确实能让每个人吃饱。
哪怕是总共有七十万大军,也能保证他们餐餐饱腹,无粮食之忧0.........”
说实话,韩安初次见到这个数字时,自己也是不相信的。
因为他知道,从系统那里得到的奖励是农业产量翻倍。
但这实际情况,何止翻倍,简直是翻了两番还多。
韩安原以为是手下官员知道产量翻倍,为了政绩刻意又夸大了一倍。
于是派人去查时,他还准备好好处理几个以儆效尤。
结果查出来的事实就是这样,每家每户的亩产都比去年高出了四五倍。
后来经过专业人士解析,韩安才明白,以往农户的田地里长出的粮食都很瘦弱。
毕竟那时粮食收成基本靠天,天气不好,产量就低。
肥料不够,产量也低。
蝗灾一来,产量更低。
总之,每年的粮食产量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减少,远达不到平均水平。
现在好了,因为韩安的原因,粮食产量直接翻倍。
这是在原有的最高产量基础上再翻一番,算下来自然就是往年的四五倍了。
“竟然有这么多粮食?
这怎么可能?”
韩非震惊了,不只是韩非,几乎所有官员都震惊不已。
他们想过韩王可能会从别处买粮,缓解韩国的粮食危机。
但他们从未想过,本国的土地上,粮食产量竟会暴涨四五倍。
这真的是人力所能为的吗?
忽然,一位大臣猛地将头磕向地面,大声喊道:
“天神降临,肯定是天神降临了!
大王定是天神转世,我国才能在这短短几个月内凤凰涅槃。
清除国内奸臣,打败秦国,提升农业产量,完成这些不可能的任务,只有一个解释。
大王确实是天神下凡啊!”
随着这位官员的磕头高呼,其他人的眼神也变得炽热起来,纷纷崇拜地看向韩安,跟着一起磕头高喊。
“父王是天神下凡?”
被众臣这么一喊,就连韩非也不由得困惑了。
回想起这几个月来的点点滴滴,韩王的变化,韩国的变化,所有的一切都证明了韩王的非凡之处。
尤其是现在的韩王越来越年轻,越来越英俊,完全不像几个月前那个暮气沉沉,随时可能去世的胖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