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开局成为三绝传人 第337章

作者:蒹葭拌白露

第461章

  宋无缺和董淑妮在守城兵将簇拥下,策骑驰入王世充在偃师的郑国公府去。

  董淑妮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似的,敛起笑容,伸情肃穆,一派不容侵犯的圣洁样儿。

  才入府门,王世充已闻讯在十多个亲兵拥护下迎出大门。

  董淑妮飞身下马,哭着扑入王世充怀内。

  王世充一身国公华服,眉目微眯之间自生威势,神采依然,鬓边花斑,有着几根白发。

  他爱怜地拥着董淑妮,连声道:“小妮妮莫哭!一切有大舅舅作主,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边说边朝宋无缺瞧来,眼神立即变得无比锐利。

  以他的实力,自然感觉到了眼前这个少年男子的不凡之处。

  且不说宋无缺的容貌气质皆是顶尖之选,再加上他如今的地位蕴养,举手投足间,散发着淡淡的上位者威势,令人心惊。

  尤10其是,宋无缺身上气运不凡,隐约有着尊贵不可攀的真龙威压,即便是位极人臣一手遮天的王世充,亦是心神微凛。

  “敢问这位是?”

  宋无缺微微一笑:“宋阀,宋无缺。”

  ……

  密室内。

  董淑妮一口气把事情和盘托出,但王世充的脸色却至少变了十几次。

  沉吟片晌,王世充沉声道:“淑妮你去好好休息一会,大舅舅自有主张。”

  董淑妮还想撒娇不依,见王世充表情严肃,脸上阴霾密布,不敢多言,瞥了坐在对面的宋无缺一眼,乖乖去了。

  门关。

  偌大的密室,就只剩下王世充和宋无缺两人。

  宋无缺出奇地沉默。

  自进密室后,他没说过一句话,只是淡淡的听着两人的对话。

  王世充就在自己面前,宋无缺凭借自身气运,可以感觉到,王世充必然也得到了一条九龙真气。

  直接出手格杀?

  先不说以此方法,能否令这条九龙真气归属自己,再者,杀了王世充,偃师大乱,必被李密得逞,洛阳也绝难抵挡。

  这不是白白便宜了李密吗?

  王世充沉吟片晌,低声道:“宋公子,你们肯冒死救小妮妮,我王世充非常感激,说出你们的要求吧!”

  他没有多问宋无缺为何迢迢至此,也不说宋无缺副阀主身份,言语间只谈护送之事,显然是不想再让宋阀牵扯进来。

  宋无缺知他不信任自己,淡淡一笑道:“我的要求是扳倒李密。”

  思虑了片刻,他心中已有定计。

  王世充愕然瞧了他半晌,皱眉道:“现在我内忧外患,动辄腹背受敌,恐难助你完成这心愿。”

  宋无缺摇头道:“王尚书此言差矣。事实却是从没有一个似眼前更佳的时刻,能让贵方有粉碎瓦岗军的机会。”

  王世充不悦道:“我生平最恨人挟恩要胁,我王世充什么场面未见过,岂会听人摆布。”

  宋无缺从容道:“王尚书今次屯兵偃师,为的究竟是什么呢?”

  王世充双目神光闪动,冷然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之前瓦岗军逼近洛阳,我自然要带兵来防,而现在我当务之急,就是回师洛阳,扫除奸党。”

  宋无缺微笑道:“然后呢?”

  王世充傲然道:“安内后当然是攘外,我与李密势不两立。”

  宋无缺哈哈一笑道:“王尚书今趟出兵,是看准李密虽连番胜战,威势不小,但实际却元气大伤,故趁机痛加挞伐。现在却要先作安内,白白让机会溜走,予李密有休养生息的机会,岂非大大失算吗?”

  王世充怔怔的瞧了他好半晌,像首次认识清楚他般,肃容道:“那宋公子是否认为该先收拾李密,再回师对付杨侗和独孤峰呢?”

  宋无缺摇头道:“非也。就算东都无事,今次尚书若贸然兵攻李密,亦是必败无疑。”

  宋无缺深谙话术,知道要让王世充相信,必须令其放下防范,是以先示其以诚。

  王世充本想试探宋无缺是否别有用心,利用自己来对付大仇家李密,此刻听他这般说,大感意外,反虚心问道:“愿闻其详。”

  宋无缺遂把李密那番对付王世充这次出兵的话说出来,当然是说得只像他宋无缺本身的推测般。

  王世充脸色微变,好一会都没说话,显是被命中要害。

  过了好半晌,王世充叹道:“我本为西域人,因慕天朝文化,随父来隋,自幼便喜读史书,爱习兵法,官拜兵部侍郎,颇得杨广那昏君看重。与孟让一战,更使我名震天下,本以为天下再无用兵更胜我王世充者,岂知竟遇上李贼,处处受制,若非得宋公子提醒,此仗实有败无胜,那我现在应否立即回师东都呢?”

  宋无缺知他已方寸大乱,微907笑道:“正如我刚才所言,要破瓦岗军,此实千载一时之机。原因有二,首先就是李密刻下确是元气大伤,兵疲将倦。其次则是李密仍在刚打败其他义军的胜利心态中,对你难免有轻敌之意。”

  顿了顿,正容道:“不怕得罪一句,论军力,贵方实不及李密,且屡战屡败,更添李密轻视之心,所以只要王尚书你示敌以弱,又制造巧妙形势,引得李密倾巢而出,而我们则精心布局,设下陷阱,保证可令李密栽个大筋斗,从此无力凌迫东都。”

  王世充听得怦然心动,对宋无缺疑虑大减,信任倍增,问道:“如何可示敌以弱呢?”

  宋无缺道:“请问王尚书现今手上有多少可用之兵呢?”

  王世充犹豫了片刻,才下定决心,答道:“今趟我只带有二万人,但无一非训练优良的精锐。”

  宋无缺拍案道:“那就成了。孙子有云:兵贵精不贵多。而因我们兵少,更能增李密轻敌之心,只要再令他误以为我们粮草不继,我才不信新胜的李密还可忍着不率军溺战。”.

第462章

  闻言,王世充摇头道:“他大可等我们真的缺粮时才来攻击,此计可骗别人,但绝骗不倒老谋深算的李密。”

  宋无缺笑道:“所以我说还要制造其它微妙的形势,才可迫李密不得不来打硬仗。”

  王世充讶道:“敢问公子计将安出?”

  宋无缺道:“事情可分两头进行,首先我们要营造出缺粮的假况,例如派人四出搜刮粮草,又扬言即要回师东都,李密不来截击才怪。”

  接着俯前低声道:“另一方面,我们则假意与北方势力绝不下于李密的窦建德修好,请他出兵夹击李密。当然啦!这一着必须巧妙地让李密知晓,那更不愁他不主动来攻了。”

  王世充虽自负将才,亦不由不拍案叫绝道:“果是妙计,不过其中细节,仍要斟酌。”

  双目旋即射出锐利的光芒,盯着宋无缺道:“谁都知你宋无缺雄心勃勃,弄得南方天翻地覆,现在如此助我,究竟有何目的?”

  宋无缺坦然迎上他的目光,平静地道:“因为我若不杀李密,李密位居中心,迟早也要进犯岭南。谁当皇帝我不管,只要不是李密就成了,王尚书满意我这答案吗?”

  这话自然是假,岭南就算跟李密不对付,单是凭借天险,也不会首当其冲。

  只是王世充必然要问,宋无缺也自然要答,信与不信,全看个人。

  王世充不也没有跟宋无缺言明,他早已与李阀接洽了吗?可见此人说话亦是半真半假。

  王世充沉声道:“宋副阀主确是不可多得的帅才,若宋阀能够与我联盟,我王世充又何妨与宋阀同分天下?”

  许是被宋无缺说动,他连称呼也换了。

  宋无缺欣然道:“哈哈,多谢王尚书赞赏。不过一切仍待破掉瓦岗军再说。对付李密虽是重要,但东都却必须牢牢掌握在手里,只要能撑到李密出兵,我们便攻打越王的皇宫,把所有反对你的人连根拔起,那时王尚书便大可取越王之位而代之。而天下至少有一半已到了大人你的口袋内了` ‖!”

  宋无缺自然不会跟王世充联盟,在他看来,王世充论能力比不上李密,论势力比不过李渊,论心性更是连宇文化及都比不上,与其合作并无好处,是故避而不谈。

  不过他这番话直说进王世充的心坎里,使他忘了宋无缺没有立即表示联盟,大喜道:“独孤峰在洛阳有不可忽视的实力,若我不在洛阳,恐怕难以镇压大局。”

  宋无缺微笑道:“这正是示敌以弱的一个关键部份,尚书不妨精兵简骑回洛阳打个转,摆平洛阳的形势,然后再见机行事。只要李密有任何异动,尚书立即溜回来主持大局,那不就成了吗?”

  王世充呆了半晌,长长吁了一口气,摇头笑道:“舍此之外,我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宋无缺微笑道:“以后是成是败,就要看尚书大人一念之间了!”

  王世充盯了他好一会后,终是道:“便如公子所言,我等即可回洛阳!”

  ……

  偃师城位于洛水北岸,大河之南,嵩高、少室等诸山之北,上游是洛阳,下游百里处为虎牢,乃翼护洛阳的战略要塞,亦是东拒李密的前线基地。

  若偃师失陷,会直接动摇洛阳的安稳。

  偃师之于洛阳,等若虎牢之于荥阳。

  现今王世充率兵至偃师,立即直接威胁到虎牢的存亡,故李密必须作出反应,或守或攻,绝不能不小心筹度。

  在十多名忠心可靠的统军将领与名家高手簇拥下,换上一身武官便服的王世充与宋无缺、董淑妮登上泊在城外码头的战船,同行的尚有二千近卫军,坐满多艘战船。

  踏上甲板后,宋无缺心中一动,把王世充喊到船尾处,指着洛水道:“我们必须作出些假像,才可令李密确信我们有出兵虎牢的决心。”

  王世充皱眉道:“我驻重兵于偃师,难道还不足够吗?”

  宋无缺道:“那也可视作加强防守,且又不能予敌人放火烧粮的机会。我刚才研究过尚书给我的地理形势图,虎牢、荥阳皆位于洛水和大河之南,不若尚书着人在此城之东洛水两岸的适合河段设立浮桥,建立两、三座也不嫌多,然后在南岸设粮仓建军营,这种高姿态比任何军队调动更有显示力,亦免了李密要大动干戈攻城之苦。呵呵!此计如何?”

  王世充怔怔的瞧了他一会后,叹道:“如此妙计,教我怎能拒绝呢?”

  ……

  李世民和师妃暄进了一间闹哄哄的茶楼,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张靠角的空桌子,要了糕饼点心,放怀大吃,李神通则是另有去处。

  李世民随口问道:“师仙子似乎对洛阳份外欣赏,对吗?”

  师妃暄点头道:“中原一众大城中,妃暄对洛阳和长安特别有印象,皆因两城均有王者之气,非一般城市可比拟。”

  李世民问道:“.` 江都又如何呢?”

  师妃暄微笑道:“江都自然也是繁华雍容,不过相比之下,妃暄则是比较欢喜北方的城市和山水,那种险峻雄奇,和南方的绮丽明媚,是完全不同的味道,且较合我的脾胃。”

  这般美艳如仙的女子,不喜南方的温婉,却反而更喜欢北方的壮阔,这倒是令李世民微微一怔。

  不过,他心中随即一喜。

  因为他不由想到,宋无缺那厮生在南方,自己则是北边出生,师妃暄这话,岂不是就说明她心中更属意自己?

  李世民忙点头道:“哈,师仙子所见与我不谋而合,北地男儿,正如北方的大河峻岭,经得起风霜岁月的考验,不怕面对艰苦恶劣的环境。而似宋无缺那样的南方人,很易生出好逸恶劳之心,纵使武道有成,也成不了什么气候,哈哈!”

  师妃暄闻言一楞,不明白李世民怎么突然从谈论山川延伸到北人和南人的比较之上,言语间更是隐约抬高自己,贬低了宋无缺一(诺得的)番。

  听到宋无缺的名字,师妃暄芳心之中,突然出现了那个人的清晰模样,又不禁回想起在晴风楼中,两人对坐而论天下大势的情形。

  她也不明白,为何宋无缺的模样在自己心底是那番清晰,仿佛就在眼前一般呢。

  想到宋无缺在江都堂堂正正,大败四方的君子模样,又联想到此刻对面李世民在背后贬低宋无缺的小人作风,师妃暄也不禁怀疑其自己是否真的挑选错了真龙之子。

  一时间,她的道心不由再次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