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开局成为三绝传人 第390章

作者:蒹葭拌白露

  宋无缺这算是彻底明白了。

  李世民竟然来主动和谈了!

  这是因为宋无缺之前展现的实力和如今洛阳眼看就要失控的形势所迫吗?

  但正如红拂女所言,李阀与宋阀两大势力,一定真的要在现在就拼个你死我活吗?

  若是两方联手,先将其他人的底盘瓜分掉,再行决战,岂不是更契合宋、李两方的利益?

  宋无缺不得不感叹,李世民的确有些魄力,在多次被宋无缺打脸和半途截胡的情况下,还能保持理智,不得不说是个枭雄角色。

  也难怪李靖都死在宋无缺手下,红拂女却能强行按捺住仇恨。

  无非是因为顾及李世民的大局罢了。

  亦或是李世民许诺了红拂女什么事情,兴许是等此间事了,便将宋无缺的人头提给她之类的陈诺也说不定。

  “秦王殿下就在曼清院中,请!”

  宋无缺默然片晌,终点首同意,跟着红拂女一前一后,来到了曼清院的后门,径直上楼。

  红拂女把门推开,轻喟道:“进去吧!希望出来时你是李阀的朋友,而非势不两立的敌人。”

  宋无缺淡淡瞧了她一眼,才步入门内,顺手把门关上。

  这是北翼第三层东端最后一间厢房,比之他们那间大上近倍。

  李世民背着他负手立在窗前,正凝望下方园子的鱼池。

  听到宋无缺的声音,李世民叹道:“事情是否尚有转寰的余地呢?”

  宋无缺来到摆在中间的圆桌前,盯着他雄伟挺拔的背影,淡淡道:“李兄是指那一方面的事?”

  李世民缓缓转过身来,深深瞧着宋无缺道:“我们还没真正坐下来谈过呢?宋兄你比我想象中变得更厉害,无论举手投足均有一代高手的风范,难怪虽是仇家遍地,仍没有人能奈得你半点何,反给你戏弄于股掌之上。”

  宋无缺微笑道:“比之秦王殿下,小小一个宋无缺又何足道哉。秦王自太原起兵,先后击败旧朝猛960将宋老生和屈突通,以少胜多,智取关中,令贵阀能拥有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力根据地。接着又西征陇右以巩固关中,把薛举父子来犯的大军赶回老巢去。现在谁还敢小觑你们李家,如此功业何人能及。”

  李世民哂道:“我李家屡世为将,根基深厚,只要师出有名,策略正确,得胜是理所当然,怎及宋兄你孑然一身,起于微末,却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改变了天下的形势。哈!今日既然有幸,坐下来喝杯酒如何?”

  宋无缺无可无不可的坐下来。

  李世民举起酒壸,为他注酒,微笑道:“未相见之时,我便已听说了宋兄无数的传闻,初始我还以为是江湖谣传,毕竟宋兄之事,一条条一件件都是那般匪夷所思。”

  “这也让世民不由心中生出争强好胜之心,想着处处与宋兄攀比,心中却还打着是为了李阀大义的名号,自以为意。”

  李世民面露愧色:“这实是落了下乘,也为我宋李两阀行至今日地步,买下祸端,这一杯酒,是为我的鲁莽和意气用事,向宋兄道歉!”.

第556章

  宋无缺静静地看着他的表演,一言不发。

  李世民也不在意,接着坐下双手举杯敬礼道:“这一杯是为谢宋兄于飞马牧场仗义援手,便秀宁免陷于四大寇的围陷之中。”

  宋无缺眉头微皱。

  这是打感情牌吗?

  想来以李世民的臣服,事后一定从李靖和李元吉口中仔细了解过自己和李秀宁的事情。

  先是道歉,再是抛出李秀宁来,李世民今日这番,当真是用心了……

  念及李秀宁,宋无缺不由想起了往日种种情形,心中也颇有感慨。

  拜剑山庄的相遇相知,飞马牧场的重逢……一切似乎都还宛在昨日。

  一口酒入喉。

  火辣攻心。

  宋无缺放下酒杯,故意道:“好酒!不是有毒的吧?”

  李世民闻言哈哈笑道:“宋兄仍是玩世不恭,以你目前的功力,什么毒酒能奈得你何,我李世民更不是用这种手段的人。”

  宋无缺似有深意道:“好的酒配上李兄方才这几句话,却就像毒酒般,呛得我七窍喷火。”

  李世民似无所觉,欣然道:“这是我从关中带来叫入喉醉的烈酒。”

  宋无缺见他又为自己添酒,挑眉道:“这杯又是为什么喝的?”

  李世民微笑道:“这第二杯是为王世充喝的。他若非有你相助,说不定已变成苦守偃师的一枝孤军,但现在大有可能反败李密,宋兄目下已成可左右大势和举足轻重的人。”

  宋无缺道:“那不若说是为你李阀干一杯才更贴切吗?李阀于这摊浑水中,得天独厚,静斋和禅院全力支持不说,还要将和氏璧拱手送上,这却是李密和王世充拍马也赶不上的。”

  李世民没有在意宋无缺话中的讥讽,正容道:“宋兄说笑了,要喝也只能为我爹喝。唉!有时我真不愿与你为敌,若宋兄肯回心转意为我李家出力,我李世民肯以项上头颅担保,必不会薄待宋阀` ‖。”

  宋无缺双目神光透射,晒笑道:“这句话我也可以送给李兄,若是李兄肯为我宋阀出力,我又何方以人头担保,李阀定可不用废一兵一卒,便可享尽荣华富贵。”

  李世民沉吟片刻,方道:“这么说宋兄是决定不肯屈居人下了。”

  “李兄何妨自己换位代入呢?”

  李世民喟然一叹,沉声道:“罢了,此事仍是言之过早。现在天下形势已愈是分明,清清楚楚是关西关东之争。我可否以对手的身份问你一句话,你此番对李密究竟有多少成胜算?”

  宋无缺淡淡道:“过了后天,我才可答你这个问题。”

  李世民露出深思的表情,却不再追问,道:“李密帐下当然是猛将如云,且其中有个人你却绝不可以忽视。”

  宋无缺哦了一声道:“你指的是王伯当还是裴仁基。”

  李世民缓缓摇头,道:“这两人声名虽响,但都及不上徐世绩。此人十七岁便加入瓦岗军,现任右武侯大将军,多谋善断,料敌如神,每攻必克。且谦虚诚恳,严于待己,宽以待人,故能使将士用命,实不可多得的将才。”

  宋无缺心中其实敞亮,对李世民提出徐世绩并不意外。

  毕竟历史上徐世绩后来归降李阀,为李家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他自己也成为了李唐的开国元勋,世袭国公,堪称一段佳话。

  宋无缺假装不在意道:“竟然是他?此人我倒是了解得少,兼之他是沈落雁的小情人,所以我一直不把他放在心上。多谢李兄提醒了!”

  李世民用神的瞧了他一会后,长叹道:“像宋兄这么肯接受别人说话的人,我李世民也要自认弗如,定要好好向你学习。”

  宋无缺深感这李世民真是飙戏的好手,换做一般人,被他这套组合拳下来,只怕不但前嫌尽去,甚至还要生出不知道多少好感来。

  只是宋无缺却明白,李世民之所以又是道歉又是拉拢又是示警,无非是为了让宋无缺先替他处理城外的李密而已。

  毕竟李阀现在还在攻打长安,对洛阳鞭长莫及,洛阳留在王世充手里,绝对比落入李密手中好的多。

  而宋无缺毫不怀疑,一旦洛阳局势稳固,李世民一定是第一个想要杀死自己的人!

  这一切宋无缺都看在眼里,了然在心中,却也不戳破。

  就如他刚才故意露出自己只在意王伯当和裴仁基这两人的“短见”模样,也只是在麻痹李世民而已。

  宋无缺神色稍缓,道:“李兄不是也能从别人身上吸取好的东西吗?不肯听谏的人,做了皇帝不外是杨广般的另一个昏君。唉!若换了是升平时代,我们肯定是知心好友,至少不会成为敌人。”

  李世民眼中露出喜色。

  宋无缺这番话,显然比方才的态度好多了,这说明他的言语攻势已然奏效。

  不过,一丝难以察觉的阴鹜和冷意却是在他的眼底一闪而逝。

  若非宋无缺特地注意他的神态,肯定也要被他这表面的笑容给迷惑过去。

  宋无缺心中冷笑:“.` 跟我飙戏,你还差远呢……”

  人的神态太容易出卖自己内心的想法,就连宋无缺这般功力,也未必就能确保自己不会稍微显露出来。

  但是,他有幻魔面具,却是可以随时将需要的神情显露给别人,让他人察觉不出半丝痕迹。

  这是李世民拍马也赶不上的。

  交谈至此,已至尾声。

  宋无缺脸容变得无比冷酷,双目精光闪闪,盯着李世民道:“既然你我都非甘于人下之人,那今日由我踏出房门的一刻开始,我们便是永远的敌人,李兄可有此觉悟?若是没有你死我亡的勇气,(诺王的)李兄不如趁早考虑投入我宋阀门下吧。”

  李世民举杯长笑道:“有志气!让本王再敬宋兄一杯,由你踏出房门的一刻开始,我将全力对付宋阀,绝不会有丝毫留手,因为你是我李世民最看得起的人。”

  宋无缺举杯回敬道:“李兄不是伏了数百刀斧手在外面等着杀我吧!”

  李世民动作倏然僵住,随即失笑道:“你是信任我而来相会,我怎能行此不义命。”

  “叮!”

  两杯相碰。

  这两位同是主宰着天下命运,叱风云的超卓人物,终于决裂。

  放下酒杯。

  宋无缺看向李世民,似笑非笑道:“既然没有刀斧手在侧,那李兄可曾想过,今日你自己,是否还能否安然踏出房门?”

  语至最后,已是透着森森寒气,仿佛令整个房间化成了寒冷彻骨的冰室一般!.

第557章

  宋无缺终是没有动手斩杀李世民。

  周围隐藏着的多股若隐若现的强者气息,除了红拂女、李神通之外,可能还有未曾照面的长孙无忌李阀嫡系,都不是好相与的人。

  宋无缺全力一击兴许可以杀掉李世民,但也为被发疯的李阀一众不顾一切的报复,未免得不偿失。

  目前宋无缺需要李世民和慈航静斋来吸引各方注意,李世民也需要宋无缺搅乱洛阳的浑水,两者刚好处在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

  因此宋无缺方才这句话,也就是吓吓李世民而已。

  轻笑声中,宋无缺推门而去。

  而等到宋无缺离开,李世民终是按捺住了心中的杀意,没有发出围攻的命令,也才发现自己心中对宋无缺竟然有了深深的惧意,此时方才惊觉背后已是冷汗漓漓。

  这让他不由的握紧了双拳。

  宋无缺对遇上的美妓俏婢拋来的媚眼一概视若无睹的直步下楼,出门之后,在国公府内牵来一匹快马,便向城西疾驰而去。

  ……

  净念禅院耸立山上,气象森肃。

  宋无缺跳下马来,随手将其拴在一旁草地上,任它自行吃草,960自己则向禅院的山门入口处掠去。

  过了刻有净念禅院的牌坊后,长而陡峭的石阶直延至山顶,令人有登天升赴彼岸的感觉。

  收摄心神,宋无缺拾级登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