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开局成为三绝传人 第392章

作者:蒹葭拌白露

  自己本为他们的敌人,但此番却丝毫觉察不到敌意。

  就像和他们之间从未发生过任何事。

  当然,了空先前那番话,也不是凭好心,而是在变相的警醒和敲打宋无缺——

  超凡入圣之路并非虚妄,若想攀登圣阶,还是不要执念干涉世俗为好。

  宋无缺也正是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因此直接离开。

  道不同不相为谋,话不投机半句多。

  看在了空还算给出了一些信息的份上,宋无缺这才没有继续找他麻烦,否则今日非要在这禅院大闹一番不可。九.

第559章

  宋无缺掉头离开。

  见不到梵清惠乃理所当然,可以得见才是出人意表。

  不过他来此本来是来找了空麻烦的,但是了空虽然神神叨叨,但是总算服软透露一些信息,宋无缺与他也没什么愁怨,倒不至于就要动辄打杀。

  当然,直到此刻,他仍不认为盗宝是坏事或错事,而只是有关争霸天下的手段。

  像和氏璧这种神物,惟有缘者居之。

  他缓步走下台阶,正要朝佛道的方向走去,心中忽生感应。

  就像有某种事物在等待着他的样子。

  环目四顾,方丈院左端有一片竹林。宋无缺想了想,便放步走去。

  来到近处,另一条石道在竹林间蜿蜒伸展,曲径通幽,在雨丝绵绵中,特别引人入胜。

  宋无“九六三”缺沿道而行,拐了个弯后,整个空间倏地扩阔至无限,原来路尽处是山崖边沿,不但可俯瞰远近山野田畴,还可远眺座落东方地平尽处的洛阳城。

  漫天细雨下,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里,一身儒服男装的梵清惠正盈盈俏立崖沿,悠然神往的俯瞰着崖下伸展无尽的大地。

  比起了空的返老还童,眼前的女子虽然也是与其同等年代之人,但却更显天然的清丽,宛若稚龄少女一般。

  与其爱徒师妃暄想必,梵清惠少了几分柔情,却更多了几丝出尘和超然。

  宋无缺行至其身后,面向她的玉背,道:“梵掌门愿意相见,让宋某荣幸之至。”

  梵清惠轻轻叹一口气,伸出纤美的玉指,遥指远方的洛阳城,以充满悲国伤时的语调道:“自魏晋南北朝以还,洛阳屡成兵家争战之地,多次被毁倾颓,累得百姓流亡,中原萧条,千里无烟,饥寒流陨,相填沟壑。除此之外,宋公子可知我们尚损失了什么呢?”

  宋无缺虽不喜她们师徒习以为常的这种悲春伤秋的论调,但也不吝一听。

  他摇了摇头。

  梵清惠像脑后长有眼睛,可看到他摇头的动作,淡然道:“洛阳之称,始见于战国文献〈战国策〉,内有‘苏秦过洛阳‘之语。自此屡被选为郡城,为我国文化经济的中心,北魏时只是佛寺便有一千三百六十七所。”

  宋无缺对此方面的见识自然不如梵清惠,听了也略微咋舌道:“竟有这么多?”

  梵清惠续道:“洛阳向为我国文化荟萃之处,只藏书便达七千车之多。且人杰地灵,历代名家辈出,蔡伦于此试制‘蔡侯纸‘;张衡创制‘浑天仪‘、‘候风仪‘和‘地动仪‘;马钧发明‘指南车‘;王充作〈论衡〉;班固兄妹着〈汉书〉;陈寿撰〈三国志〉;〈洛阳伽蓝记〉和〈水经注〉均成书于此,洛阳城对我国的贡献,有何处可能比拟。”

  宋无缺听得肃然起敬。若非他有翻阅鲁妙子传给他的笔记卷,这时定要听得一脑子茫然。现下虽仍未能完全谙识,但至少亦知道梵清惠确是学究天人,**通今。

  虽然他心中对慈航静斋的做法不感冒,但也不得不承认,梵清惠和师妃暄之流,底蕴和见识的确非同寻常。

  毕竟让他无论对着洛阳城看多少遍,也不会有梵清惠的感触和联想。

  她此刻正为洛阳过去百多年的历史而伤怀。

  想到这里,宋无缺忽然一惊:为什么梵清惠对这方世界的历史这么清楚?

  在宋无缺对此界的认知之中,虽然众人都明白中原历史悠久,但是却无详细记载,仿佛自五代十国前的历史被人凭空抹去一般。

  但是按方才梵清惠所说,却是丝毫没有遗忘,这是为何?

  宋无缺将这个问题问了出来。

  梵清惠意味深长的道:“清慧先前所提的诸多发明和名家,其实大都出自稷下学宫,甚至有些都是稷下学宫的历代院长,而那些消失的历史记忆,宋公子若有机会,不妨亲自去稷下学宫一遭,便能知晓了。”

  宋无缺听完微微皱眉。

  这不是第一次有人让他去稷下学宫了。

  当初鲁妙子离去之时,就曾告诉他,待他臻至到大宗师之后,便可以前往稷下学宫一行。

  但是宋无缺至今也不知道稷下学宫所在何处,而且手上诸多事情纷至沓来,因此也就没有去。

  但是如今看来,无论是探索这方世界的隐秘,还是探寻超凡入圣之路,稷下学宫可能都是绕不过的坎. 0

  “梵掌门可知稷下学宫在何处?”

  梵清惠摇摇头:“我也是在年轻时候随师长去过一趟,在学宫中求学一年,之后便离开了,奇怪的是我也不知道学宫究竟在哪里,似乎先前所经历的,都是虚妄一般。”

  宋无缺不由有些惊讶。

  他看的出来梵清惠不似说谎。

  连梵清惠都不知道稷下学宫在哪里,这稷下学宫真不愧是隐世之地之一。

  不过宋无缺本来也没想着就如此简单的从梵清惠口中得知其下落,他还有另一方法——虚行之!

  这位稷下学宫的当代传人,必然知道学宫所在。

  而等到自己了却洛阳之事后,想必不难从其身上获得前往稷下学宫的方法。

  这时,

  梵清惠岔开话题,悠然神往的道:“宋公子到过北市的新潭吗?”

  宋无缺暗忖自己来来去去都是洛河、天街和天津桥,或间中因事到过南城的里坊,却从未到过北市去,答道:“尚未去过。”

  梵清惠道:“那么宋公子定要去见识一下这被称为天下舟船所集的地方,全盛时期大小船只可达万艘之数。”

  接着低吟道:“古今兴废事,还看洛阳城。”

  听着她若如天籁仙音的声线细诉洛阳的兴替盛衰,宋无缺脑海中浮现0.9出一幅幅洛阳的图画,似乎千多年的历史,倏忽间闪过脑海,那感觉既悲怆又感人。

  雨点温柔地飘洒在他们身上。

  像梵清惠这种悲天悯人,有着菩萨大慈大悲心肠的超卓人物,他尚是首次遇上。

  师妃暄兴许继承了她的几成衣钵,却还远没有她这般全情投入和坚定。

  忽然间,他彻底明白了梵清惠要找寻真命天子,并以此为己任的情怀来源。

  毫无私心,为国为民、赤诚可鉴。

  即便是宋无缺,也不禁对她有些肃然起敬,毕竟这是自己认同的,但却不会去成为的圣人模样。

  但升起好感的同时,宋无缺的心中,又难以抑制的泛起不悦和愤懑情绪。

  并且,越来越盛!.

第560章

  为何有这种情绪?

  是因为宋无缺无比清楚的知道。

  也许她们的初心都是好的,方向也都是正确的,毕竟若是按照正常轨迹,最后李唐盛世的出现,的确也是一个好的局面。

  但是,这其中却又一个问题,那就是——她们的主张和押注,偏偏落在了自己的对立面!

  他们所做的是对的也好,于万民有大益处也罢。

  既然不符合他宋无缺的利益,那又有什么用呢?

  宋无缺已经明白梵清惠今次来见自己是什么目的。

  谈什么古今文史,说什么兴亡交替……

  无非是想以天下大义和洛阳兴衰为鉴,好让自己主动退让。

  说白了,也就是用大义裹挟自己罢了。

  凭什么?!

  我宋无缺偏不喜欢你们种,以人意代替天意的自以为是。

  自私也好,自利也罢,那有如何?

10  “世人都说佛门之人最善言辞蛊惑,今日得见,的确令宋某大开眼见。”

  宋无缺深深地看了梵清惠的背影一眼,终是按捺住了心中的杀意。

  不得不说,梵清惠的情绪感染能力还是很强的。

  若非宋无缺早就明白大势,也早已见心明性,明白自己所求,恐怕真的会被她的这番话打动,生出了几丝退让之心。

  他承认,刚才那一刻,他心中闪过几个念头:

  这天下让给李世民和李家又如何,自己真的一定非争不可吗?

  进一步举世皆敌,退一步海阔天空,何不以天下为筹码,让自己更好的探寻武道之路呢?

  ……

  好在这些思绪,仅仅在脑海中停留片刻,就被宋无缺摒弃出去。

  因为他深刻知道,一旦今日被梵清惠说服,认同了她的这个做派和理念,那么日后自己就很难逃出慈航静斋给自己设下的这个思想牢笼。

  就好比双龙原著中的徐子陵,终是成为了静斋的第二号打手。

  而那个第一号打手,便是——宁道奇!

  某种程度上来说,梵清惠方才所做的,甚至比魔门的一些情绪侵染的魔功还要厉害。

  且更加令人防不胜防!

  宋无缺瞧着梵清惠那令天下男子倾心拜倒的动人背影,沉声道:“那晚在天津桥上,梵掌门是否根本没有被伤?”

  梵清惠终于缓缓转过娇躯,清丽无匹的玉容首次露出惊讶之色,仔细打量他半晌,不知道是惊讶于宋无缺对自己先前的一番施为不为所动,还是因为宋无缺此刻的问话。

  沉吟片刻,方才柔声道:“宋公子是凭空猜想出来,抑是眼力高明至可看破我的地步?”

  宋无缺淡然自若道:“那纯粹是一种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