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剑问明月 第129章

作者:今令冷泠

至于杨明单独留下的三千少年名额,则已经尽数召集完成,相对于对良家子的征召,对少年之人的征召则要简单很多很多,毕竟,这些少年的家境都不怎么好,自然希望能够早早的进入军营,这样也能减轻家中的负担。

因此,当这些少年们的家中一收到征召令,在第一时间就赶来了咸阳。

校场之上,一副巨大的舆图被悬挂在阅兵台上,一队队少年走向舆图,一个个好奇的看着面前的舆图,有的少年能够看出些什么,有的少年则完全是一副茫然无知的样子。

在舆图前,是护军府武部中的一个长官军教的小吏,姓苏,名预,一个来自秦国宜阳的寒门士子,虽不精百家之学,但在却舆图一道上有些非凡的天赋,因为被聘入护军府,成了一个岁禄不过一百石的小吏。

“你们这知道,你们面前的这张图是什么吗?”苏预看着面前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少年,带着高深的意味问道。

“这不就是舆图吗?”其中有着识的舆图的少年纷纷开口道。

“不错,这正是舆图,你,来自哪个地方?”苏预点出一个少年道。

“河东郡安邑。”被点到的少年回答道。

“你可知安邑城在这张舆图上的什么位置吗?”苏预问道。

“这个,不知道。”少年摇了摇头,他虽然知道舆图这样的东西,但面前的这张舆图却太大太大,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

“河东郡,在这个位置。”苏预以手指向舆图中的一块区域道。

随着苏预的动作,所有的少年都齐齐看去,一个个目光灼灼地看着面前的舆图,眼前的舆图似乎为他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里是安邑。”苏预又指出了一个点道。

“那么大的安邑城,竟然只有这么小吗?”来自安邑城的少年喃喃自语道。

“这里是咸阳。”苏预又指向咸阳的位置道。

“你们河东郡的少年,在离开家中后,会在此处,也就是风陵渡汇合,然后渡过大河,一路西来,走过泾水浮桥,最终来到咸阳,来到上林苑。”苏预在舆图上用手指画出一条路线道。

“我们在路上走了十天,在舆图上竟然就这么点距离吗?”一个同样是来自河东郡的少年惊叹道。

“你呢,你又来自何处?”苏预又指向另外一个身材相对矮小的少年道。

“我?我家在南阳郡的宛城。”被点到名字的少年略显拘谨的回答道。

“南阳郡,宛城,在此处,你来咸阳,应该是走的这条路线,沿此北上,过武关,而进入关中,最终来到咸阳。”

在接下来大半天的时间中,苏预在舆图上找出了一个又一个少年的家乡,让那些被找出家乡的少年视线牢牢地盯在舆图上,未曾被找出家乡的少年也是一个个期待的看着苏预,希望苏预能够点到自己的名字。

“大人,我家在黔中郡的巫山,在这张舆图上能够找到吗?”一个黑瘦的少年在人群中踮起脚,带着几分羞怯地问道。

“黔中郡,那可是有点远了。”苏预道。

“是啊,在路上,我们走了两个月。”少年期待地看着苏预,从家乡来到咸阳,虽然是满怀希望,但少年离家,又怎么不想家,不想念自己的亲人呢?

“黔中郡,在南阳郡的西南方向,自南阳郡而下,这里是南郡,从南郡往西,沿着大江,逆流而上,到达这里,就是巫山了。”在少年的期待中,苏预在舆图中标识出了黔中郡巫山的位置。

“原来我的家在这里。”少年看着苏预所指的方向,将其牢牢地记在了心中。

咸阳宫中,一直都在关注上林苑禁军军营的秦王政听着赵高的汇报,神色间多有犹疑之色,问道:“中护军这几天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教那些少年新兵识别舆图?”

“奴婢也疑惑,但中护军这几天来所作的事情,确实只有这件事情。”赵高回答道。

“他此举是何意?”秦王政疑惑道。

“也许,还要再等等才能看出中护军的意图。”赵高不确信道。

在秦王政与赵高的疑惑中,经过四天的时间,军营之中的三千少年尽数从舆图中找到了自己的家乡,他们彼此之间,会在休息的时候,与身边新结识的朋友相互讨论着自己的家乡,在来咸阳之前,都不曾走出县域,甚至是村庄的他们,通过一路前来咸阳的经历,通过对舆图的认识,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在朝着他们打开。

原来他们的秦国是这个样子的,原来,这个世界竟然这么大。

在第五天,杨明这个身为禁军主将的存在,终于出现在校场之上。

在一众少年崇拜的目光中,杨明朗声道:“你们可知道,本将为什么要用四天的时间,让你们什么都不做,而只是去观摩认识舆图吗?”

在一众少年不解的目光中,在杨明的口中吐出了两个字:“天下。”

第221章为军铸魂

“天下?”

三千个少年默念着这个词汇,一时间不知道,在他们眼中高高在上的主将大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一个词,天下距离他们还太远,还不是现在的他们能够理解的东西。

“这里就是天下,它纵横万里,囊括七国之地,而我们秦国就是七国中最强大的一个国度。”杨明道。

在三千少年依旧茫然的视线中,杨明再次问道:“你们有的人不远数百里来到这上林苑,甚至有的人是不远数千里来到这里,你们是为了什么?”

“为了出人头地。”

“为了吃饱饭。”

“为了让娘亲高兴。”

“不被人欺负。”

有一些胆子比较大的人争先恐后地回答着。

“除此之外呢?”杨明问道。

在少年们的思索中,杨明继续道:“你们中的人,有的来自河东,那里曾经属于魏国,有的人来自黔中,那里曾经属于楚国,你们中,有人是为了出人头地,有人是为了吃饱饭,有人是为了让娘亲高兴,有人是为了不被人欺负,这些都不错,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当你们走进这座军营之后,你们要做的是什么?”

“是打仗。”有人回答道。

“是啊,是打仗,但在打仗时,你们会杀死敌人,而这些敌人是与你们一样的人,比如,你们之中来自河东郡中的人,当我们与魏国作战之时,你们的敌人是魏国人,而在数十年前,你们也曾是魏国人,杀死这样的人,你们会是一种什么感觉?”杨明问道。

一时间,来自河东郡的少年齐齐陷入了沉思之中,他们的祖上是魏国人,但现在他们却是秦国人,在未来,他们还要杀死那些魏国人,这样的事情似乎太过复杂,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理解。

“你们中还有的人,来自黔中郡,那里曾经属于楚国,在几十年前,也许你们的祖父还是楚国人,但以后,当我们与楚国作战的时候,你们却要杀死楚国人,你们愿意杀死可能与自己祖父曾经是一个国度子民的敌人吗?”杨明追问道。

“这,我们可以不和楚国人作战。”有着一个天真的少年回答道。

“那你就违抗了军令,按律当斩。”杨明森然道。

方才那个天真的少年被吓得脸色一阵苍白。

“你们来自河东郡的人,曾经是魏国人,但在更为久远的过去,你们却是晋国人,是魏国与赵国、韩国瓜分了晋国。”杨明接着道。

“你们黔中郡在更早之前是巴国人,在巴国却被楚国被灭了,这么说来的话,你们去攻击楚国,似乎也有着合情合理的理由。”

我是秦国人?我祖父是魏国人?我先祖是晋国人?

我是秦国人?我祖父是楚国人?我先祖是巴国人?

我到底是什么人?一时间,许多少年都因为杨明的话而陷入了困恼之中。

他们竟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人呢?

“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无论你们曾经是什么人,你们现在都是秦国人,过去的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当下,你们是秦国人。”杨明道。

“在这个天下,有着秦人,有着魏人,有着楚人,有着赵人,在久远的过去,还有着晋人,周人,但是,这些都不重要,你们只要记住,现在你们是秦人就足够了。”

“我们是秦人。”少年们在恍惚中自语着,方才动摇的心神慢慢坚定下来。

“五百年来,这个天下战争不断,有的国家被覆灭,有的国家在崛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这些人,今天可以是这个国家的人,明天就可能变成了另外一个国家人,在战争之中,没有人能够得到真正的乐土。”杨明说道。

他用如此多的时间,向这些少年说这些看似与军队训练毫无关系的东西,可不是为了浪费时间,他是要一步一步让这些少年们明白,他们是为了什么而战,他要塑造出这支军队的军魂。

至于杨明为什么选择这些并不具备多少战力的少年,而不是已经逐渐成型的其他所部的禁军士卒,自然是因为这些少年的三观更容易被引导而已。

杨明要为这些少年塑造出一个共同的理想,进而凝聚出一种名为军魂的存在。

理想,虽然看似飘渺,但在有的时候,却可以迸射出超越常人想象的力量。

而与那些来自秦国各地的精兵们谈理想,那可就太难了,说起理想,他们可能更在意的问题是,一个敌军的人头能换多少东西。

但以利动人心,利去则人心散,相对于短时间的效益,杨明更愿意在这些少年身上,用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精力,去塑造出理想的存在。

“我给你们说这些多,是为了告诉你,你们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吃饱、让娘亲高兴、出人头地,你们来到这里,是为了为秦国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你们以后是士卒,但却不是只知道破坏与毁灭的士卒,你们手中的武器,是为了让这个天下没有战争。”

……

“通过我们手中的武器,我们会建立起一个没有战争的国度,在那个国度中,没有晋人、魏人、楚人、巴人,唯有秦人,天下之人都是秦人。”

上林苑军营中发生的事情,自然也逃不过相国府的目光,毕竟,三千少年的征召,正在在相国府的配合中才得以完成的。

“早操,文字初章,古史常识,刀盾技巧,骑术,长兵器运用,军律,箭术……这上林苑的少年们,看来压力不小啊。”吕不韦看着从上林苑得到的日程安排,不由笑了。

“这是不是太过浪费时间了?一个士卒,哪需要学习这么多的东西。”吕奇疑惑道。

“是很浪费时间,这么一份日程安排,使得那些少年一天休息的时间也不过四个时辰而已,剩下的时间,不是在训练,就是在学史和军律这样的文道,稷下学宫的那些士子们的生活也不过如此而已。”吕不韦放下手中的竹简,不由称奇道。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杨明才要招收这些少年进入进入军营,因为只有这些少年,才能让杨明练出一支让自己满意的精兵。”吕不韦道。

“三千人能做什么?哪怕是以一当十,与之投入的资源相比,也是一件赔本的买卖。”吕奇不解道。

“做生意,可不能只看钱财利益上的得失。”吕不韦道。

在吕奇疑惑的目光中,吕不韦接着道:“杨明此人,若不中道而逝,在四十岁之前,兵家必定又要多出一位大宗师了,但他要走的路?”

吕不韦说到这里流出了几分遗憾的神色。

当今天下,有着百家高手,因为其修为强悍,而被人们尊称一句宗师,因此,天下间的宗师并不在少数,但能够在宗师之前,在让世人将其增加一个大字的,却是寥寥无几。

只论战力,大宗师未必就真的一定比宗师强,但大宗师必然是有着宗师难以企及的成就的。

当年道家先师老子,一生不曾修武,但一朝得道,直入大宗师之境,最终更是达到了一个世人难以想象的境界。

对于这些东西,吕奇自然不知道,他对宗师与大宗师的了解,还停留在武功的层面上,但依吕不韦见识,却是很清楚其中的区别的。

毕竟,他自己也在追求着杂家之道,希望能够借此成就大宗师之道。

在杨明的身上,吕不韦同样也看到了一条可以直达大宗师之境的道路,可惜,那只是有机会,却未必能够变成现实,其中的变数实在太多太多,尤其是未必能够与王权相融。

军队,只是武器,王权就是握着它的手,但是,如果军队有了自己的思想,握着它的手可会愿意吗?

“不过,有理想,并能后为之践行的人,总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杨明,若是早生二十年,我必定会与他成为好友。”吕不韦站起身体,活动了一下因为年老而不能久坐的身体。

“护军府的尚书长史,就交给你了。”吕不韦突然对吕奇道。

“父亲,你是要让我去护府,作杨明的属下?”吕奇震惊道。

要知道,在三年前,他还想着收服杨明为己用的,现在自己竟然要成为杨明的下属了,这其中的落差未免太大了一点。

“怎么,你不愿意?”吕不韦反问道。

“父亲,尚书长史,不过千石之官,还是在杨明的属下,我若是出任,那会让别人怎么看我?”吕奇鼓足勇气道。

在护军府作官,还是在杨明的麾下,实在是太……吕奇有着太多的理由拒绝吕不韦这样的要求。

但却也只有理由,却没有足够的勇气。

在吕不韦视线之下,吕奇的倔强很快就消失了,在吕不韦的面前,他的勇气终究有限。

咸阳宫中,秦王政浏览着得自来自上林苑,用以教授少年士卒的史书,眉宇间不时的浮现出思索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