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1402章

作者:不是奸臣

以高拱的火爆脾气,做了吏部尚书,怕是从此内阁就别想轻易控制人事了。

更让人意味深长的,是按照规矩,吏部尚书一职,应该要廷推的(正二品以上官位要廷推)。皇上这次却破天荒使用了中旨,直接任命高拱,意图相当直接而明显。

随之而来的,是第二个消息。

大明嘉靖二十六年四月,嘉靖皇帝下旨,按照大明祖制,每三年京察一次,由新任吏部尚书高拱主持今年的京察。因为嘉靖二十六年,在天干地支上叫戊申年。故而史书名为戊申年京察。

听到这消息,严嵩立即明白了,这是太子发动的一次针对自己的全面攻势!

因为——京察!

要说大明官场上,什么最令人谈之色变,并不是皇帝的廷杖,也不是都察院和六科廊,更不是无处不在的锦衣卫,而是京察!

所谓京察,是明代吏部考核京官的一种制度。洪武时规定三年一考,后改为十年一考。弘治年间规定六年举行一次。

目前,执行的就是弘治年间的规定,六年头上京察一次。

为何京察这么让京官们谈虎色变?

因为京察是高悬在每一个京官头上的一把刀!

京察,以“四格”、“八法”为升降标准。

“四格”为:守、政、才、年。每格按其成绩列为称职、勤职、供职三等。列一等者记名,得有升任外官的优先权。

“八法”为:贪、酷、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触犯了八法之人,分别给以提问、革职或降级调用的(bdec)处分,年老和有疾者退休。

可见,对于实施铁饭碗,干部终身制的大明官场来说,京察绝逼是一个杀人不见血的大杀器。说你老弱病残,不能继续当官,就能直接剥了你的官服,将你打回原籍。

这些当官的,可都是十年寒窗苦读,加上无数坎坷才走到今天,结果区区一个京察,一张结论,就能让你奋斗的成果归零,就问你怕不怕?

每次京察,绝逼是一个收割官员政治生命的大杀器!

更何况,虽然每次京察之前,皇帝都表示要公正执法,严格执法,但每次京察都被各种政治力量,以各种目的利用起来,成为他们打击异己的工具。

而这次戊申年京察,大刀的柄,已经掌握在了太子党一号人物——新任吏部尚书,高拱高肃卿的手上!

高拱会用京察做什么?

用屁股想也知道啊。

严嵩感到事情很棘手。

皇帝居然会将这次京察,全部委任给太子党的高拱?

那自己苦心培养的人才,岂不要成他高拱任意祸害的白菜了?

虽然严嵩的骨干,主要分布在天津、贵州、江浙、南直隶一带,都是外官。京察是管不着的,但京官之中也有大量严嵩心腹,要是被高拱这头猪都拱到了,可是大大不妙。

更值得担忧的,是高拱高高举起京察的屠刀,必然引起京官们的集体恐慌。

严嵩已经预料到,近些日子,太子和高拱的门前,怕是门庭若市,送礼的、投靠的京官,会排起长龙···

毫无疑问,一个京察下来,太子党的势力,会急速扩张····

“中旨任命高拱,加上京察?组合拳?”严嵩皱起眉头。

这次,太子不知道又给嘉靖吃了什么迷魂药,居然让嘉靖连续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扶持太子的意图,相当明显。

严嵩一阵无语。

你妹的,莫非皇上觉得,任命本阁老为太师,加上同意刊发【国富论】,就值得给太子这两个大杀器予以平衡?

天官+京察,绝逼威力巨大,堪称官场原zi1弹啊。

严嵩还在沉吟,就听到有人急匆匆而来。

杨博,满头大汗走了进来,连声叫道:“这可怎么办?怎么办啊?”

。。。

第1268章 太子党发威了【5】

严嵩皱起眉头:“高拱还没正式上台,京察也没开始,你怕啥、”

杨博脸上欲哭无泪道:“高拱已经放出话来,说我晋党官员,与你过从甚密,助纣为虐,是这次京察的重中之重!他还点名张四维,说张四维年轻时不够检点,掌握了一些证据,要对他下手~。”

严嵩明白了,高拱这货,是先放出风来,敲打晋-党。

如果晋党肯跟自己划清界限,那就可以放一马,如果执迷不悟继续跟着自己,高拱就要搂草打兔子,顺手把晋党收_拾了。

“哼!刚刚传出风声,还没走马上任,就如此嚣张?”严嵩淡淡一笑:“区区一个大明天官,拿到京察主持权,就敢如此嚣张?他高拱以为自己是谁?”

杨博苦笑道:“你大约还不知道,高拱已经发出话来,要利用这次京察,将你的严党,连根拔起,一人不留!”

“切!”严嵩耸耸肩:“我哪有严党……我就孤家寡人……”

杨博:“……”

睁眼说瞎话!

杨博苦涩道:“光是一个京察,倒也不至于让我们怕成这样。怕就怕,京察完了,就该外察了。要是外察也落到高拱的手中,我山西官员就要被人一锅端了。”

严嵩了然。

所谓外察,是与京察相对的,也是六年一次,一般在京察结束的次年开始。通常外察是吏部+都察院,一起负责。

晋党在朝中的根基不算太深,主要的势力都在山西本地。

可以说,山西就是晋党的大本营,包括宣大总督在内,都是晋党的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