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1401章

作者:不是奸臣

“机会?你要什么机会?”嘉靖满腹狐疑道。

“市舶司,如今一年可以贡献国库1000万白银,对吧?”

严嵩整好以暇道。

嘉靖赞许点点头:“没错。去年300万,今年保底1000万,简直是我大明的摇钱树啊。”

“如果臣建议,在苏州以东的海滩,设立一个经济特区,一年之内,能给皇上创造2000万两白银呢?”

严嵩整好以暇道。

嘉靖的眼珠,立即凸出来了!

“两,两千万?”

嘉靖艰难地咽了口吐沫。

严嵩眯缝一只眼,看到嘉靖那副贪财的死相,心说早知道套路这样管用,何必刚才枉费口舌?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动人心!

“对!”严嵩淡淡道:“苏州以东,有个小渔村,名为上海,归苏州府下管辖。臣只要皇上将这不毛之地,划给臣,用作【国富论】的试验田,名为经济特区。不出10年,臣担保可每年给皇上上缴2000万两白银。”

严嵩这话,也是有根据的。

天津开海,现在市舶司一年都能收1000万关税,上海一旦化为经济特区,有更好的位置,更给力的政策,可工,可商,可外贸,一年2000万,有何难处?

嘉靖开始纠结。

虽然钱对他吸引力很大,但这种事,毕竟还是有点匪夷所思。

“.々经济特区···”嘉靖一咬牙道:“此事,还是先投石问路。你这本【国富论】可以刊发印刷,先试探一下朝野的反应。引发大讨论,朕要再看一看,朝野的口风再决定是否设立经济特区!”

严嵩虽然没有得到嘉靖的马上许可,但却心中偷笑了。

忽悠,成功!

虽然嘉靖还没有明确表示可以,但至少也不再反对。

他也要看看大讨论的结果再说。

骂战?

貌似严嵩还从未输过。

这个结果,让严嵩十分满意。

他回到府邸,将第一卷交给了严年:“吧(李李的)这本书,送到书局和报社去吧。”

随着大明改革深入,书局、报社雨后春笋般长出来,并成为了思想解放的前沿阵地。

当然,有新生,就有守旧。

陈旧的夫子们,也不甘示弱,办了很多报纸和书局,与提倡改革的严嵩派打擂台。

双方对轰不已,整天构建舆论阵地,各种对骂争吵。

严嵩奸笑,本阁老给你们再添把火。

海权论引发了大明一场大讨论,【国富论】又会引起何等的轰动和争议?

“太子吊打的有点没劲了,让本阁老看看这次国富论,会炸出什么敌人吧?”严嵩目光深邃,看着夜色深深的外面,眼中含着一丝笑意。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

第1267章 京察!惶惶不安!【4】

虽然得到了嘉靖的允许,公开印刷【国富论】第一卷,但严嵩没高兴多久。

事实证明,嘉靖老哥给严嵩一个好处,就要给亲儿子两个。

两个新的消息从皇宫中传来。

第一个,是关于人事的。

皇帝绕开了内阁,没有使用廷推,而是直接以中旨方式,任命礼部左侍郎高拱,破格晋升吏部尚书!

原吏部尚书包拯,屁股还没坐热,就延续了他之前的悲催惯例(只要做的顺手开心,一定会被调走),被嘉靖一脚踢飞,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虽然都察院左都御史一职,也跟六部尚书是平级的,一起合称“七卿”,但之前的吏部尚书可是大明天官,号称可以与内阁阁老职权媲美的大肥缺,包黑子一共才做了不到一年,就被顶替了,脸黑得胜似锅底,一言不发找到严嵩,大骂了一顿。

躺枪的严嵩一脸懵逼,什么情况?这次真的不是我干的啊。

包拯说什么都不信,说这次肯120定也是你干的!

严嵩一脸无奈:“高拱是太子的人,本阁老会推荐他当天官?”

包拯这才相信,严嵩是背锅了,才气冲冲离开。

严嵩哭笑不得,但不得不思考嘉靖这次走马换将的用意。

包拯在吏部尚书之位,干的时间很短,既没有功劳,也没有过失,以包拯的官声,为何要换他?

高拱进位到大明吏部尚书之位,升为天官,对严嵩绝不是个好消息!

要知道,徐阶就是在吏部尚书一职上,给严嵩制造了很多麻烦。严嵩还是用了明升暗降的办法,忽悠他做了礼部尚书,才让中立的包拯做了这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