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1725章

作者:不是奸臣

“严阁老,这份上海开阜方案,到底是何人让他们弄出来的?”

“5000万白银?这种天价建设方案,居然也能拿出来?”

“简直是异想天开啊。”

“苏杭扬州,还有南京,哪一个城市不好?为何要另起炉灶?”

严嵩笑眯眯看着这些老头,淡淡道:“有意见不要紧,一个一个说。”

杨博率先开炮。虽然在政治上,晋党与严嵩是传统盟友,但这种巨大的根本利益面前,亲爹也没情面可讲,就是怼!

杨博代表的晋党,是典型的北方派系。

。。

第1525章 廷议【1】

严嵩在天津建城开阜,晋党是所有党派中第一个表态支持的,理由很简单——北方是晋党的地盘。天津越发达,晋党赚得越多,当然要力挺。

但这次严嵩要在上海开阜,这跟晋党利益摆明不一致。一来南方是浙党、徽商们的地盘,晋党很难伸手,二来上海一旦发展起来,对天津就会形成竞争和冲击,天津的生意会难做很多。晋党怎么愿意给自己树立商界敌人?

“严阁老,天津刚刚走上正轨,这才几年?国家关税收的并不少,上海开阜,真的有必要吗?”杨博滔滔不绝道:

“这会对天津的生意,形成积压,那些歪果仁商人一个个猴精“二一七”猴精的。上海地处南方,南方商人的丝绸、茶叶、瓷器肯定直接运往上海对外贸易,天津路费就高,谁还来?”

严嵩冷眼旁观,淡淡一笑。

这才是杨博的根本顾虑。

严嵩微微一笑道:“杨阁老说的没错,但其实这才是本阁老坚持要在南方也开阜的原因——如今我大明的瓷器、茶叶、丝绸三大贸易神器,都是南方出产。要对外贸易需要先往北运到天津,再由北往南,运往海外。这纯属增加成本和损耗,削弱我大明的竞争力。比如本阁老调查过,以瓷器为例,如果瓷器店设在上海,运输、损耗将只有运往天津的十分之一。以往我大明卖一箱子瓷器,可以赚一千两,如今我们就能赚两千两!对我大明,难道不是好事?”

众多阁老、尚书不乏懂经济之道的人才,且南方人也居多,闻言暗暗点头。

“可···”杨博欲言又止,苦笑道:“这成本节约我懂,不过天津可怎么办呢?难道费尽力气,建设的天津,就要这么衰落了?”

他可知道,一旦南方开阜,北方的天津,肯定会人气大大下降。

那些南方的丝绸、茶叶、瓷器商人,肯定会优先运往上海啊,发疯了才会耗费成本,运往天津再出口。

能多赚,谁甘心少赚?

但晋商的利益就要大大受损。

不光是杨博,其他各个党派,在天津也都有利益,纷纷表示反对。

在暗中听着会议的伊丽莎白,暗暗叹息。

形势的发展,恰好符合她对形势的分析。

正如她猜测那样,大明的阁老和尚书们,都强烈反对严嵩这个计划。

新城建设,不仅仅是投资的问题,还有原有势力利益受损。

在伊丽莎白看来,这上海的建城计划,几乎可以说胎死腹中了。

谁知,严嵩却蓄势已久!

“不必担心!”严嵩淡淡一笑道:“如果是过去的大明,只有传统的出口三神器,天津肯定会衰落。因为这三神器都产自南方,但如今天津却有南方不具备的贸易产品!”

“那就是工业品!”严嵩掷地有声道:“我天津的钢铁业、水泥业、造船业和军火工业,都远远领先南方!各位阁老,你们可知道,如今大明的贸易产品比例中,这种工业品的产值,已经占到多少了?”

众阁老一脸懵逼,他们还真没注意过。

“这是去年,也就是嘉靖二十六年,海关统计的我大明出口产品比例”严嵩侃侃而谈道:“看看这比例。我国钢铁业出口量巨大,涨到了总贸易额的17%,水泥紧随其后,占到出口贸易13%,两者相加,已经涨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造船和军火工业,因为我大明如今自己正在更新换代,还没有多余的产能出口,暂时没有占比。但据我所知,晋商已经投入巨资,新成立了2家军船厂、3家产能巨大的军工厂,生产军舰、大炮和火枪吧?”

杨博脸色一红。

为毛?

因为这些造船厂、兵工厂,都是因为他这个阁老分管兵部、而晋党另一重要人物张四维,直接做兵部尚书啊....

话说,晋党如此巨资投入,还不是朝中有人好做官,有他和张四维罩着,不愁军方的巨额订单?

这种事,本来十分隐蔽,却被严嵩当众点破,杨博老脸一红,嘿嘿干笑。

这尼玛就很尴尬了。

严嵩淡淡一笑。

他为何不眼红?

原因更简单,因为严嵩才是幕后大股东!

造船、军火,这可都是将来最有钱的生意,严阁老怎么可能放任自流?

他才是掌控一切的幕后大BOSS,晋商只是台前表演的,幕后都是严嵩在掌控。

两家造船厂,三家兵工厂,严嵩旗下的十大商人集团,合计直接控股比例,都在65%以上,晋商不过是获得了严嵩的首肯,能够参股而已,且就算是如此,晋商还需要给严嵩分红和干股,才能得到严阁老恩准。

如此一来,严嵩表面上看两袖清风,根本与利益不沾边,但利益大头其实都流入他的口袋中。

兵部尚书张四维耸然动容道:“严阁老,您的意思是1.5?以后天津和上海,定位不一样?不会产生直接竞争?自己人恶性压价?”

“对!”严嵩笑笑:“手心手背都是肉,上海新城是刚刚怀上的骨肉,天津也是本阁老辛苦怀胎十月生下了的,没有哪个是后娘养的,为何要厚此薄彼?”

“以后”严嵩淡淡道:“天津发展重工业,上海发展轻工业。谁有优势就发展什么。丝绸、茶叶和瓷器,明明是上海有优势,为何天津还要固执己见?而天津距离北方近,又肩负对抗蒙古朝鲜前线的重任,直隶山西山东的煤炭、铁矿石都很丰富,水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