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1726章

作者:不是奸臣

第1526章 利益啊,上钩啊【2】

“……钢铁厂、造船厂、军工厂必然设在北方,不可能耗费巨大成本,运往南方。所以天津的重工业地位,上海也抢不走!”严嵩道、

晋党官员对视一眼,陷入了思考。

严嵩的话,十分完美的解疑释惑,打中了他们心底最深的顾虑。

所谓反对,其实还是利益冲突。

但严嵩说的有道理啊。

对于丝绸、茶叶和瓷器,晋党本来也竞争不过浙党、徽商、楚党等原产地的商人。人家就是生产商,晋商不过是二道贩子,货都需要从人家手里拿,谁干的过谁?

“可我晋商,这一波要从转型中受损不轻啊。”杨博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反正内阁尚书们都不是傻子,干脆摆明了说:“严阁老你打算如何弥补?”

严嵩笑了笑,悠然道:“上海新城建设,投资5000万两,需要融资····”

杨博的耳朵,立马竖起来了···

张四维的眼睛,开始放光···

我擦?

融资?

来来来13,这个大家可以坐下来好好谈。

谁不知道,晋商旗下,拥有北方最大的票号之一汇联升?

什么才是做生意食物链的最高存在?

答案是玩金融!

做实业的,起早贪黑,累死累活,也干不过玩金融的!

5000万两白银的投资,基本都需要贷款,一年的利息是多少?

就算按照这年头最低利率算,也得上千万两啊。

这还是国家担保的国家工程,不愁收不回来!

上千万的利益,还不能弥补损失吗?

杨博和张四维,立马眼睛贼拉亮,如同两头看到了肉的饿狼。

伊丽莎白懵逼,原来,严嵩故意把投资额弄得这么高,还有这种神奇的套路?

严嵩又淡淡道:“哦,对了,天津新城建设,还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还有施工,这些采购估计少说价值3000万吧?”

杨博和张四维,眼睛喷射出光来!

3000万白银?

采购银子?

因为晋商投靠严嵩时间最早,渗入水泥、钢铁工业时间也长。

我擦!这个大家可以坐下来,好好谈!

不光是晋党,周围的阁老尚书们,还有其他各党的。

比如礼部尚书李春芳,是南直隶人(江苏),家族与浙商徽商关系莫逆。

比如吏部尚书高拱,那是齐党的头把交椅,齐党商人的代言人。

再比如沈一贯,干脆就是浙党党魁。

李三才,东林党党魁。东林党与浙商徽商关系都很深。

听到了严嵩严阁老,抛出一个又一个分量十足的重磅炸弹,啊呸,是重磅银弹,动辄以千万利润计算的,在座的各个内阁阁老、六部尚书,本来是虎视眈眈,准备大批特批,狠狠驳斥严嵩荒唐可笑的“上海新城”建设计划的,此时各位阁老尚书突然觉得····

我擦?

这计划,听着貌似也很有道理啊!

光是融资,就涉及到每年千万两银子的利润,那么与金融业三大票号(汇联升、天通汇和美联储)有关的晋党、浙党、徽商、齐党,都能分大大一杯羹!

涉及到建设,就大大有利于钢铁、水泥、玻璃等工厂的利益,这又跟晋党、浙党、徽商大大有关。少说3000万两的采购金额,怎么听着就那么让人血脉贲张,如同一群果体美女就在眼前晃啊晃。

什么?楚党和齐党利益不够大?

那么建设施工需要包工队,需要人工,你们这些省份拿不出工业,拿不出金融,TM民工你们两个人口大省,总出得起吧?

严嵩慢悠悠道:“啊,按照本阁老与皇上商量的意思,上海新城建设,不是摊派,不是劳役,不能加重当地百姓的负担。所以都是要按照工程分包竞标制度,分包出去的。也就是朝廷都是有工程款的!工程总造价两千万两白银起步。分段包干,按照工程量给钱。考虑到山东、湖北湖南这些较为贫苦的地区,民众多,农地少,可以考虑搞有资质的工程公司,搞劳务输出,也是朝廷以工代赈,刺激经济发展、增加老百姓收入的一种善政啊。”

他大有深意,瞟了吏部尚书、齐党党魁高拱,还有楚党骨干张居正一眼。

高拱、张居正本来是憋足了一肚子气,准备使出吃奶的劲头,搅黄了严嵩上海开阜这件事的。

但一听严嵩的计划,我擦这特么2000万白银?

要说严嵩,他们怼起来肯定往死里怼!

但谁会跟2000万白银过不去啊?

严嵩扔出2000万白银的工程款,还指名道姓,说是给山东、两湖这些穷省的,这面子和里子已经给的不能再大了。113

如果作为利益代言人的他们,在这次会议摆明了给钱不要,疯狗一般为了反对而反对,估计他们一转身,齐党和楚党的官员就会齐刷刷背叛他们,直接推举出新的党魁,跟严嵩做PY交易的!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当然也没有永恒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