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1742章

作者:不是奸臣

张四维有些紧张,他也知道这顿饭是自己能否晋升阁老的关键。

什么?廷推?看豆子?

我擦,那都是表面文章好不好?

上次杨博与徐阶争夺入阁之位,徐阶33颗豆子,杨博才12颗,结果呢?

在严阁老的运作之下,徐阶被嘉靖申斥,杨博入阁!

豆子少,那又肿么样?

从那之后,杨博和整个晋党对严嵩佩服地死心塌地!

只要严嵩点头,这朝廷没有办不成的事。

这次张四维入阁,同样面临激烈竞争——高拱、李春芳都比他强大得多。

所以杨博根本不想别的,带着张四维直奔严嵩这里“拜年”,其实就是拜码头拜大佬。

张四维清了清嗓子,沉声道:“严阁老,属下····”

“子维啊(张四维字)”严嵩笑了笑:“今天大过年的,咱们不论上下,只论辈分。你叫我一声叔吧。”

杨博和张四维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

张四维叫严嵩叔?

其实,严嵩的年纪,与张四维差不多。谁让严嵩年纪轻轻就官场得志,平步青云呢?

官场上,官大一级压死人。张四维才是尚书,严嵩是首辅,别说叫叔叔,叫爷爷都干!

张四维毫不犹豫,上赶着叫了一声:“叔叔!”

杨博一巴掌扇过去:“狗屁叔叔,要叫大爷!”

诸大绶目瞪口呆。

张四维堂堂兵部尚书,在民间看起来,绝逼是大人物了。

这么个人,居然卑躬屈膝,叫严嵩大爷?

但张四维立马就改口:“大爷!”

诸大绶捂脸。

严嵩,严大爷····

不忍直视啊。

严嵩却也不客气,淡淡一笑:“好吧。虽然我们年纪差不多,但我跟你叔辈的杨博,以兄弟论交。你叫我一声大爷也算合适。这杯酒,大爷我喝了。”

张四维笑道:“大爷,我小辈先干为敬!”

他一饮而尽。

严嵩只是略略沾了沾唇,就放下来。

这就是上位者的气势。

张四维压低声音道:“大爷,我汇报一下兵部改革的事。”

“两年前,蒙古之战结束后,按照您的要求,我连连写信给戚继光、马三多、俞大猷、胡宗宪等军方重臣,征求他们关于军事改革的意见。各位名将纷纷提出修改意见,三易其稿后,目前已经拿出了初步改革方案。”

他郑重其事,拿出了一本奏折【大明军制改革方案】。

严嵩拿过来。

这军制改革,其实严嵩与戚继光等,早已筹划了很多次,也商量了很久。

大明要富国强军,军制改革势在必行。

················

之前大明的军户制度,已经随着军田制度的崩溃,而彻底瓦解。

构建在军田之上的军户制,由于军田被大量侵占,早已名存实亡。只是大明朝廷还不肯(或者说不敢)承认此事,还在自欺欺人地继续执行军户制度。

这军户制度,是怎么回事?

简单说,就是国家当兵的,不是谁都可以光荣参军,只有出身军户户籍之人,才能选拔子弟当兵。

控制狂人朱元璋,将大明的每一个人,都分派了工作和身份,一旦确定,就一辈子,甚至子子孙孙、生生世世都无法更改。

...............

其实,公平的说,大明之初军户待遇还是不错的,这也是大明能迅速横扫全国的原因之一。

元朝末年的动乱,导致天下十室九空,土地大面积闲置,无主之地到处都是。朱元璋规定,全天下拿出相当部分的土地,作为军屯之地。

一户军户可分到35亩军田,用来养活全家。

但随着明朝经济的恢复,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值钱。大量军屯土地,被官员、军官贪污,偷偷转卖,导致军屯之地越来越少。如今,一个军户连一亩都分不到,全家吃饭都是问题。

军屯制度名存实亡,朝廷又不肯多出钱,导致军户待遇奇低,直接影响了军户参军的热情。逃亡率很高,很多大明的卫所,只剩下老弱病残、小猫三两只,甚至个别卫所连一个人都没了。

这种早已灭亡的军户制度,成为了大明军队迅速堕落、孱弱的根本原因。

说到底,还是经济决定军事。没有经济实力,怎么能指望军队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