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1743章

作者:不是奸臣

胡宗宪、戚继光等开始推行的募兵制,就是打破了过去军户制的一种大胆尝试,但那都是在倭寇入侵之下的权宜之计。

如今,严嵩要把东南的做法上升为一种国家制度,这工作就交给了张四维。

。。

第1540章 掌控大势,团结所有力量【6】

张四维侃侃而谈:“下官认真研究了戚家军的军制,认定戚家军的强大,建立在相对公平和优厚的待遇基础上。如果能将戚家军的募兵制经验,在全国推广,就要推行兵役制度。”

严嵩脸色闪过一丝讶异。

兵役制度,是现代国家通用的军事募兵制度。全国适龄的男青年,都有义务服兵役。然后再根据选拔结果,确定具体服兵役的人。

对于现代人,兵役制度并不陌生,但对于张四维这古代人,居然能提前500年想到这种制度,这就让人很惊讶了。

张四维正色道:“如今我大明表面上看,捷报连连,天下无敌,但其实危机四伏。蒙古伤而“二五七”不死,近年来又恢复了元气,俺答汗这头老虎更加野心勃勃,朝鲜乱臣崔莹,打败了李成桂后,野心膨胀,多次侵犯我大明边境。莫卧帝国阿克巴大帝死后,新上位的萨利姆,对我大明的青藏更是垂涎三尺。西班牙封锁我大明海路,不许欧洲人来贸易····”

严嵩面色越来越欣赏。

想不到,张四维对国际形势还如此了解熟知。虽然有纸上谈兵之嫌疑,但至少说明他有国际视野,十分留心周围的形势。

比起那些吃白饭的,张四维算是很有见识和能力的了。

严嵩笑了笑:“那你说,大明的军制改革,该如何去做?”

“第一步,先规定全国16岁以上、40岁以下男子,有兵役之义务,晓喻全国。”张四维道:“第二步,按照兵役制度,编练新军,保证我大明的安全。第三步,正是废弃原有的军户制度,将军户之名统统解放为民。”

严嵩颇为欣赏,看着张四维,又摇了摇头道:“你想的还是太简单。军户制度最大的阻力,其实是···”

“我大明的武将世家!”杨博睁开眼睛,一针见血道。

严嵩笑了。

这杨博不愧是主管军事的阁老,对大明军事中的痼疾了若指掌。

大明的武将,与军户制度关系是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

因为大明从建立之初,吸收了宋朝灭亡的教训,武将带兵就相对固定,也形成了各自派系。比如沐英长期驻守云南,被称为沐王爷,辅国公张英因为靖难之役的从龙之功,张家一直在京师的三大营中扎根,根基稳固,像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这么长期下来,各地的军户,其实就成了大明各个世袭武将的半个私军,被这些武将世家视为自己的菜园子。

如今严嵩要推动大明军事改革,就要首先废了这种山头主义,可谈何容易?

有人会问,大明不是一直重文轻武,武将低位底下吗?严嵩用嘉靖去压,不就得了?

问题是这样的。

武将比起文官,确实地位低下,但那是指政治上!

到了军界,一打起来仗,那些文官虽然挂帅,但真正指挥打仗的还是这些熟知战阵的丘八将军们。

如果把他们都得罪了,以后严嵩指望谁去打仗?

别的不说,戚继光,就是一个世袭武将!他戚家世代袭承正六品的武职!(当然,戚继光如今坐到了正三品,有了特殊的功劳,日后子孙袭承的武职会高一些。)

法不责众。

这种得罪所有武将的改革,就连严嵩也不能不谨慎一点。

“你打算怎么办?”严嵩笑眯眯问张四维。

张四维正色道:“这些武将,所谓的世袭特权,都给与保留。但他们要保留腐朽的军户制度,必须严惩!严阁老,啊,严大爷,我愿意为这一改革,冲锋陷阵,万死不辞!”

严嵩看向杨博。

杨博也微微点头,表示了晋党全力支持此事的态度。

严嵩点点头。

如果杨博+张四维,能替他搞定这件难办至极的军制改革,就算送晋党多一个阁老之位,那又如何?

“也罢....在廷推之前,我希望看到一份正式的奏折。下次阁老廷推,会安排关于军事改革的大朝会。如果大朝会能通过,本阁老可以保你通过廷推,入阁!”

严嵩风轻云淡道。

张四维激动无比,站起来拍着胸脯道:“承蒙元辅大人抬举。这次张四维一定使劲浑身解数,完成好阁老交办的这次任务!”

严嵩点点头。

嘿嘿,这次入阁廷推,太是时候了。

李春芳、张四维,两个小炮灰成功入手!

人才选拔改革、大明军制改革,这两个早就想办的重要改革,能借此东风,一举成功的话,拿出两个阁老之位,算的了什么?

严嵩清楚,李春芳背后有嘉靖,张四维背后有晋党,都不是毫无根基的易于之辈。

他们与自己联手,120%出力,这一波大朝会通过两大改革方案的可能性很大。

严嵩微微颔首。

他的套路,就是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不遗余力地推动大明的改革。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杨博和张四维欢天4.3喜地走后,严嵩又陆陆续续,迎来了一大波拜年的。

沈一贯啊,李三才啊,凡是有希望廷推入阁的,都来找严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