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476章

作者:不是奸臣

“不是我小瞧严嵩!”一个读书人傲慢道:“皇上给他的时间,只有半年,还要刨去冬天的三个月。实际施工时间只有三个月,神仙都不可能完成这份大工程!”

“就是!严嵩又不是神仙。”另一个举子也眉飞色舞,期待看严嵩的笑哈哈:“这次等着看严嵩的笑哈哈吧。”

京师的一座青楼中。

几个朝廷的勋贵,也在嘲讽严嵩。

“薛老二,严嵩去开海,你有兴趣玩一手么?”说话的人是英国公的弟弟,世袭锦衣卫指挥使张倪。

被他称为薛老二的,是武安侯薛恒的二儿子薛武,听完了一阵摇头轻蔑道:“放屁!傻子都看得出来,严嵩这次要栽了。”

“何以见得?”那张倪搂着个粉头,饶有兴趣问道。

“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么?”薛武冷笑道:“那严嵩又不是神仙,怎么能三个月内完成天津新城和港口建设?如期开海?也就是海瑞那个傻子,才跟着他混!”

他压低声音:“最近,太子府中又放出消息,在拼命替严嵩鼓吹呢。”

张倪一愣,但不愧是世家子弟,见多识广,一眨眼就明白过来:“哦,太子这是要捧杀严嵩啊。被严嵩捧杀摆了一道,这次要找回场子。”

“没错!我看这次严嵩危险喽。”薛武搂着窑姐,哈哈大笑:

“太子已经下令了,京师中的勋贵大家,还有商人,谁敢掺和进严嵩的开海工程,就是与他为敌!没有了商人支持,严嵩就算三头六臂,也没法开海啊。”

张倪眼中闪过一丝震惊。

想不到,太子这次做的这么绝,这是要断绝严嵩的活路啊。

他也摇摇头,他也不看好开海:“我马上回去下令,家中的子弟,不要掺和进去。”

在东南,也绝非人人都欢迎开海。

闽南,最大的海商世家沙家。

沙家与东南很多大士族,都暗中有勾结,被誉为福建七大海商家族。这沙家最凶残之处,在于他们与台湾和福建沿海数万海盗关系极深。

明朝初年,陈友谅被朱元璋打败,他带着部下退守福建台湾沿海,在很多无人岛上驻扎下来。后来随着明朝政权越来越巩固,陈友谅的部下也渐渐转变了身份,从军队转化成了大明的反叛者,干起来海盗的无本生意。由于福建台湾沿海无人岛很多,他们居无定所,与大明水师打游击战,便建立起一只强大的海盗队伍。

到了倭寇入侵,他们便摇身一变,变成了倭寇身份,也横行福建浙江,到处抢劫。

这沙家,就与这些海盗勾结起来,狼狈为奸,一方面给他们通风报信,帮助购买粮食武器,一方面提供情报,以邻为壑,让海盗们情报很准,箭无697虚发,屡屡得手。

而沙家发家致富的秘密,就在于他们走私!

大明的禁海令,对一般守法商人管用,但对于他们这些拥有海盗势力的海商家族,根本视若罔闻。

他们暗中拥有一支庞大的船队,以泉州为基地,频繁往来大明沿海与南洋各地。

听到了大明开海的消息,要说最切齿痛恨的,就是沙家这种勾结倭寇、大肆走私、发家致富的海商家族。

这是要断了他们的财路和生路啊。

眼下,沙家能大发横财,因为大明禁海,外国人要买东西,必须要通过他们这种走私家族。

他们掌握了渠道,便可大发横财,谋取暴利。比如大明的三等生丝,售价只有20两银子,但只要卖出去,就能卖到80两以上。

外国人嫌贵?那就别要啊。

走私,本家独一份,别人没有!

但如今谁都知道,一旦大明开海,他们这些走私商人的活路立即断绝了。

。(今天7更?爽不爽?)。

第448章 各方心思【5】

不怪这些海商家族心里慌,毕竟他们以前各种坑蒙拐骗,早已将贸易圈名声弄臭了。外国人也不是傻子,上当多了,自然明白他们没有节操,只是没有别的官方渠道,只能买他们的走私货而已。

如今,大明开海,天津、上海两处市舶司,公开买卖大明第一等的货物,又安全又保险,质量价格都有保证,谁脑子进水还要他们的走私货?

沙家家主沙瑞,看着桌子上的报纸,眼神冷峻,恶狠狠一掌拍在桌子上!

“可恶!该死!”

此时,小厮来报:“有侯家、阮家等六大家主,一起来访。”

沙瑞眼波一闪。

侯家、阮家与他沙家,都是大海商家族,干得生意也大同小异,都是依靠海盗、勾结倭寇,做的走私买卖。

“请!”

侯家、阮家家主进来,也不跟沙瑞客气,坐了下来。

闽北七大走私家族,都在这里了。

每一个家主,都是狡诈如狐,残忍如狼的人精!

他们的手中,都沾满了无辜海上旅客,乃至父老乡亲的鲜血。

“该死的严嵩!居然真的开海了!”侯家家主恶狠狠道:“我们要不给他搅黄了,就没活路。”

“哼!朱绾、张经又如何?不都是大大有名的清流能吏?都提倡开海,还不是被我们阴了?丢官的丢官,送命的送命!”阮家家主一脸阴冷道。

如果有外人在这里,一定会吓得魂飞魄散。

朱绾、张经,都是嘉靖一朝,担任过浙江、福建巡抚的封疆大吏,也都主张开海,但后来都莫名其妙,丢官送命。谁能想到,朱绾、张经这等朝廷从二品的大官,居然都是被闽北大海商家主,弄的翻船,身败名裂的!

这其中,饱含了多少阴谋?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鬼蜮伎俩?

“这次不同以往〃「。”沙瑞摇头道:“严嵩是首辅,不是朱绾、张经。他救过皇帝的性命,皇帝对他信任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