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首辅饶命 第638章

作者:不是奸臣

“好!”

“高招!”

“这个厉害了!还是徐大人厉害!”太子赞扬道。

徐阶得意洋洋:“只要我们按照这个套路出牌,严嵩无论怎么应对,都是一步死棋。哈哈~~这就叫不洗碗就不会打碎碗!也叫瓦罐始终井上碎,将军难免阵上亡!”

太子满意颌首:“这计划好,这严嵩既然爱揽权惹事,这次就让他灰头土脸,败走麦城!”

在怼严嵩这种事情上,太子党向来雷厉风行,说干就干。

没多久,京城就开始风言风语。

“听说了么?来给我大明朝贡的莫卧、日本等几十个外国使节团,真的到了天津!那阵势可大了!”

“我去,莫卧日本这才两个国家啊,怎么出来几十个使节团?”

“你不知道,日本分裂成上百个大名,这才来了几十个而已。”

“啊?弹丸之地,还搞出这么多名堂?”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使节团都被严阁老扣押下来了。一个都不许进入京城,连他们的国书都递不进来啊。”

········

“啊?严阁老为何如此对待他们?这可不是我华夏的待客之道啊。”

“何况这些使节,还是带着崇敬之心,前来四方来朝,找我们天朝上国朝贡来的。”

“唉,这下传出我,有损我大明的威名啊。严阁老向来精明强干,这次也走出一步昏棋。”

这种风言风语,在京师越传越是邪乎,一夜之间什么版本都有。

得到这个消息的陆柄,也不敢藏私,隐瞒这个流言,传给了嘉靖。

..........

嘉靖这段时间,倒是养胖了很多,变得比过去白胖多了,精神头也是更加充裕,两眼中精神气十足,更有帝王派头。

他一方面整天吃严嵩给他弄来的鲸鱼油条、豆腐脑,吃得营养过剩,另一方面王虎丫听了严嵩的话,为了让他优生优育,强逼着他每天不许吃丹药,跟着她下地锄草喂猪,养鸡养鸭,活动多了,丹药少了,嘉靖身体自然好了。

虽然嘉靖几次反抗发脾气,说什么修道要紧,王虎丫就两眼一抹泪,捂住肚子不说话,祭出了“我们娘俩好命苦”的大~法,弄得嘉靖立即脾气全消,陪着笑脸,伏低做小。

没办法,孕妇惹不起,怀~孕的皇后连皇上也得让着。

总之,嘉靖现在无论身体还是心情都好的不得了。这也让前几年看着嘉靖身体不行了,渐渐投向太子的大臣们,又渐渐疏远了太子,毕竟一山不容二虎,皇上身体这么好,要是跟太子走得太近,说不定会被狠狠收拾。

而太子却因为嘉靖身体越来越好,柄国日久,大有创造大明皇帝执政长度新记录的势头,而郁闷地吐血。

。。

第600章 官场三类人【4】

嘉靖听了陆柄的密报,说坊间传言,严嵩扣押使者和国书,多有非议,微微皱起眉头。

一旁的黄锦,也越发发福了,小心翼翼看着嘉靖的脸色,字斟句酌道:“其实,严阁老也未必有什么坏心思,倒是有可能有什么大计划,这些无知小民,听见风就是雨。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陆柄也点点头:“以我对严嵩的了解,他不会做出有辱国体的事情。既然他这么做,一定有原因。”

嘉靖却哑然失笑:“朕说严嵩有错了么?你们一个个这么着急替他辩护?”

陆柄黄锦吓得赶快跪下。

嘉靖不以为意,摆摆手道:“严嵩早已将扣押使者和“六五七”国书的事情,密折奏报朕了。他是打着要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主意,趁机抬高这些国家与我大明交易的条件。特别是倭国,倭人已经拿出大出~血价,说可以以黄金,用双倍价格,购买我大明的货物!”

陆柄黄锦一听,顿时笑了起来:“好,严阁老真高啊!这倭国也是钱多人傻。”

嘉靖拿出了严嵩的奏报,丢到了陆柄面前:“你们看吧。”

陆柄拿起来,和黄锦两人同看。

“日本地方大名上杉谦信使者上杉景胜说,由于他领地内盛产金山,其主公居城春日山城的最高一层,被黄金堆得满满的,天守阁改成了金库,估算足有上百万两黄金。织田家的家臣羽柴秀吉,还有毛利家的毛利辉元,也纷纷表示可以以黄金优惠购买大明货物,最低两倍国际市场价格。”

陆柄和黄锦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这日本人太傻了吧?”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嘛。还是严爱卿有办法,懂国事。”

嘉靖称赞着严嵩,微笑起来,似乎在幻想着将全日本的黄金,都搬入自己金库的盛况。

但笑着笑着,嘉靖的脸色就阴沉下来。

“但这消息,不知被何人走漏了风声,那些顽固的清流之臣们,纷纷情绪激动,争先恐后上书,要求我大明善待外国来使,拿出大国气度,甚至有人痛骂严嵩与外国争利,鼓吹什么天朝上国体面重要,友邦惊诧。你们看这些!”

他又将一堆奏折,扔给了陆柄。

陆柄这才知道,嘉靖的消息渠道多得是,就算他想要清净,那些如苍蝇般的清流之臣们也不会让他如愿以偿。

陆柄拿起那些奏折,发现第一本果不其然,又是万年人间大炮王本固写的。

王本固自从半年前,被严嵩用醉春阁摆了一道后,名声大坠,很是灰头土脸地消停了一阵子,但这家伙在清流中根基深厚,一番活动之后,老师、同年、学生各种关系拼命鼓吹一番,居然将他已经臭大街的名声,又拉起来不少,最近又开始活跃起来。

这次他听说了严嵩在天津扣押了外国使节和国书,不许他们直接觐见皇帝,立即觉得这是一个重新成为有名御史扛把子的爆红机会,立即高调跳了出来,公开弹劾严嵩“肆意妄为,友邦惊诧”,要求严惩严嵩。

与王本固想法差不多的投机者不在少数。

在大明做官,有三种人,一种人是贪官污吏,不说了,另一种人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做官的,也不说了,但还有第三种人。

就是沽名钓誉、沽直博名之人!